高三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13)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34年居里夫妇用α粒子(4He)轰击27Al得到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核素-30P,开创了人造核素的先河。其发生的变化可表示如下:27Al+4He→30P+1n。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30P和 31P 两种核素互为同位素
B.该变化同样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变化说明原子核在化学反应中也能发生变化
D.在30P中存在: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2、教材是学习的重要材料,但不能迷信教材。下列是中学化学教材中摘录的部分表述内容,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其中不够科学严密的是
A.第三册教材P20:除了加入电解质可使某些胶体聚沉外,将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也能发生聚沉。
B.第一册教材P17: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C.第一册教材P10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D.第二册教材P34: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这说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3、把10mL淀粉胶体和5mLNaCl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右图)。2min后,分别取袋内和烧杯中的液体进行实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将AgNO3 溶液加入袋内液体中,产生白色沉淀,
则说明Cl-不能通过半透膜
B.如果Cl-能通过半透膜,则AgNO3 溶液加入袋内液体
中,将不产生白色沉淀
C.如果将少量碘水加入袋内液体中,溶液变蓝色,则说明淀粉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D.如果将少量碘水加入烧杯中液体,溶液不变蓝色,则说明淀粉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4、亚硝酸盐中毒,又名乌嘴病、紫绀病、肠源性青紫病。亚硝酸盐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使组织出现缺氧现象。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中毒过程中血红蛋白被氧化 B.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氧化反应
C.药品美蓝应具有还原性 D.解毒时血红蛋白被还原
5、泽维尔研究发现,当激光脉冲照射NaI时,Na+和I-两核间距10至15Å,呈离子键;当两核靠近约距2.8Å时,呈现共价键。根据泽维尔的研究成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A.NaI晶体是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混合物
B.在NaI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C.共价键和离子键没有明显的界限
D.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健
6、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风化、裂化 B.分馏、干馏 C.渗析、盐析 D.水解、电解
7、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次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石膏 B.氢硫酸、烧碱、绿矾
C.石炭酸、乙醇、醋酸钠 D.磷酸、熟石灰、苛性钾
8、A、B元素的原子分别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量;C、D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的能量。若A、B、C、D间分别形成化合物时,属于离子化合物可能最大的是
A.D2A B.C2B C.C2A D.D2B
二、 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9、我国稀土矿资源丰富,品位甚高。提取稀土元素可以向含RE(RE表示稀土元素)的硫酸盐溶液中加入粉状Na2SO4,使稀土元素转入沉淀。有关的反应为:
RE2(SO4)3+Na2SO4+xH2O RE2RE2(SO4)3·Na2SO4·x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C.生成的产物在分类上属于复盐
D.RE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
10、右图是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时将35g食盐溶于100g水中,
降温至0℃时,可析出氯化钠晶体。
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为31.6%。
C.60℃时,200g水中溶解度80g硫酸铜达饱和。当降温至30℃时,可析出30g 硫酸铜晶体。
|
11、右图表示可逆反应A(s)+B(g)
nC(g) ΔH=Q,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和反应过程所需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A.若条件为催化剂,则a表示有催化剂,b没有
B.只控制温度,则a比b的温度高,ΔH>0
C.只控制压强,则a比b的压强大,n≥2
D.由图像可以作出判断,反应一定从正反应方向开始
12、两种硫酸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共熔,可制得化合物X,X溶于水能电离出K+、Cr3+、SO42-,若将2.83 g X中的Cr3+全部氧化为Cr2O72-后,溶液中的Cr2O72-可和过量KI溶液反应,得到3.81g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6I-+14H+=2 Cr3++3I2+7H2O 。若向溶有2.83 gX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可得到4.66 g白色沉淀.由此可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
A.
B.
C.
D.
13、下列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A.金属性Rb>K>Mg>Na B.非金属性As>S>Cl>F
C.稳定性AsH3<PH3<H2S<HF D.原子半径Na>P>O>F
14、己知 CuS04 溶液分别与 Na2C03 溶液、 Na2S 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
(1) CuS04 十 Na2C03 主要 : Cu2+ + C032- H20 ==Cu (OH)2 ↓十 CO2 ↑
次要 : Cu2+ + C032- == CuC03 ↓
(2) CUS04 +Na2S 主要 : Cu2+ +S2- == CuS ↓
次要 : Cu2+ + S2- +2H20==Cu(OH)2↓+ H2S ↑
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 , 正确的是
A. CuS <Cu(OH)2<CuC03 B. CuS >Cu(OH)2>CuC03
C. Cu(OH)2>CuC03>CuS D. Cu(OH)2<CuC03<CuS
15、下图分别表示四种操作,其中有两个错误的是
A B C D
![]() |
16、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是,该物质不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①可以燃烧、②可以跟溴加成、③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④可以跟NaHCO3溶液反应、⑤可以跟NaOH溶液反应、⑥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A、①③ B、③⑥ C、④⑤ D、④⑥
17、KO2的晶体结构与NaCl相似,可以看作是Na+的位置用K+代替,Cl-的位置用O2-代替,下列对KO2晶体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和K+距离相同且最近的O2-共有8个
B.和K+距离相同且最近的K+共有12个
C.和K+距离相同且最近的O2-构成的多面体是正八面体
D.和K+距离相同且最近的O2-构成的多面体是正六面体
18、铊(Tl)是某种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第6周期。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2Ag=Tl++2A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Tl+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3+的氧化性比Al3+弱
C.Tl能形成+3价和+1价的化合物 D.Tl+的还原性比Ag强
19、把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
A.SO2 B.Cl - C.Fe3+ D.NO3 -
2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微粒半径:S2->Cl>S>F ②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H2Se
③离子还原性:S2->Cl->Br->I-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2SO4>HClO4>H2SeO4 ⑥非金属性:F>Cl>S>Se
A.②④⑥ B. ①③④ C. 只有① D. 只有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