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阶段测试试卷

2014-5-11 0:32:10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阶段测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4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Si28 C12 N14 O16 Na23 Al27 P31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NMR现象。试判断下列哪组原子均可产生NMR现象 

  A.  

  B.  

  C.元素周期表中VA族所有元素的原子

D.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周期所有元素的原子

2.下列各种晶体熔化时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A.干冰     B.NaCl       C.SiO2    D.C6H5ON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晶体中可能含有共价键,但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B.分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存在非极性键

D.组成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一定是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4.密度为0.91g/mL的氨水,质量分数为25%(即质量分数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5.能说明Al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事实是            

  A.以铝为阳极、铜为阴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阳极铝溶解

  B. 与氯气反应时,铝失去3个电子,而铜失去2个电子

  C.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放入到稀盐酸溶液中,铝为负极

  D.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而铜不发生钝化

6.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石炭酸、福尔马林、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CaCl2、烧碱、聚苯乙烯、HD

③电解质:明矾、胆矾、冰醋酸、硫酸钡

④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

⑤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A、①③④    B、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

7.最新研究表明生命起源于火山爆发,是因为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中含有1%的羰基硫(COS)。已知羰基硫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结合已学知识,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羰基硫属于非极性分子  B.羰基硫的电子式为:              

C.羰基硫沸点比CO2低    D.羰基硫分子中三个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

8.亚硝酸钠(NaNO2)可将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离子转化为Fe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氧气结合的能力,误食亚硝酸钠中毒,可服维生素C缓解.下列叙述中表现亚硝酸钠和维生素C的性质正确的是           A.还原性和碱性         B.还原性和氧化性

  C.氧化性和酸性         D.氧化性和还原性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量的Fe与含1mol HNO3的稀硝酸恰好反应,如还原产物为NO,则被还原的氮原子数小于NA

B.1mol FeCl3完全水解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能生成NA个胶粒

C.常温常压下,NA个臭氧分子的体积大于22.4L

D.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总数为NA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①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a2++ SO42= BaSO4

②将金属钠加入水中 2Na + 2H2O = 2Na+ + 2OH - + H2

③石灰石溶于醋酸:CaCO3+2CH3COOH=2CH3COO-+ Ca2++CO2↑+H2O

④氟气与水反应: F2+H2O=H+ +F -+ HFO

⑤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石灰水:Ca2+ +2OH-+2HCO3-=CaCO3↓+CO32- +2H2O

⑥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2ClO- + CO2 + H2O =CaCO3↓+ 2HClO

⑦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u2++2Na =2Na+ +Cu

⑧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2H+ + Cl - + ClO-

⑨纯碱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CO32- + H+ = HCO3-

A.①②⑤⑨   B.②③⑤⑨  C.④⑤⑥⑦   D.②③⑧⑨

11.A、B、C均为短周期元素,A、B同周期, 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

A2和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A>B>C       B.原子半径:A>B>C

C.离子半径:A2>C>B2   

D.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A>C>B

1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被完全消耗的是  

  A.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B.标准状况下,将1g铝片投入20mL 18.4mol/L的硫酸中

  C.向100mL 3mol/L的硝酸中加入5.6g

D.在5×107Pa、500℃和铁触媒催化的条件下,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

13.下列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的是     

  A.Na2O2(Na2O)          B.NaHCO3(Na2CO3

C.Na2O(Na2O2)          D.Na2CO3(NaHCO3

14.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且加入盐酸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

A.Na+NO3-AlO2-SO42-   B.Na+、NO3-、SiO32-、K+

C.K+、Cl-AlO2-、CO32-    D.Na+、Cl-HCO3-Ca2+

15.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89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6、-2

+2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L、M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速率:M > L

   C.T、Q的氢化物常态下均为无色气体  

D.L、Q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16.某些盐在溶液中结晶时,析出的晶体是结晶水合物。下表记录t℃的4份相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的无水硫酸铜的质量以及析出的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的质量(温度维持不变)的实验数据

硫酸铜溶液

加入的无水硫酸铜(g)

2.5

4.0

6.0

8.0

析出的硫酸铜晶体(g)

0.1

2.8

6.4

10.0

当加入4.6g无水硫酸铜时,析出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

A.3.42g     B.3.88g      C.6.82g  D.2.56g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6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2分)

17.(6分)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高锰酸钾加热制备氧气,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B、给试管加热时,先给试来回均匀加热,后固定局部加热

C、酸碱中和滴定时,先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后加入一定体积的待测液

D、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E、在测定溶液的pH时,先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后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试纸中部,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18.(6分)已知abcde分别是Ca(OH)2、Ca(HCO3)2、HCl、Ba(NO3)2、Na2CO3五种物质水溶液中的各一种。它们互相反应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a

b

c

d

e

c

b

“↓”表示生成沉淀;“↑”表示产生气体;“-”表示无明显现象;“╱”表示实验未做。

c        e         (均填化学式)

19.(10分)欲配制500 mL0.2 mol·L-1的碳酸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计算可知,应用托盘天平称取     g碳酸钠。
 (2)称量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
A、调天平零点 B、将砝码归盒,游码归零 C、向小烧杯中加碳酸钠 
D、称量空烧杯 E、向右盘加砝码并将游码移到所需位置 
 (3)若砝码和药品位置放颠倒(假设称量时未用烧杯),天平平衡时,实际称得碳酸钠的质量是                 
 (4)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若称取28.6g Na2CO3·10H2O进行配制  B、称量时用了生锈的砝码
C、往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D、碳酸钠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E、未洗涤溶解Na2CO3的烧杯        F、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G、小烧杯洗净后未干燥即用来称量    H、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0.(8分)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2;A、B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差等于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D和E的原子序数和为30;在元素周期表中,C是E的不同周期邻族元素。五种元素两两形成的化合物有甲、乙、两、丁四种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如下表:

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个比

A:C=1:1

B:A=1:2

D:E=1:3

B:E=1:4

(1)写出元素符号:B          E     

(2)A元素某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则该核素的组成符号为_____。

 物质丁的分子为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向甲的水溶液中加入MnO2,氧化产物是        

(4)丙的水溶液呈酸性,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大量气体和难溶物,有关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0分)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种常见单质,X、Y、Z是常见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1)若甲是短周期金属单质,乙、丙是短周期非金属单质,

X、Y、Z中只有一种是离子晶体,试推断:

①X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工业上有些气体中也含有一定量的Z成分,试列举一种气体_____________。

③X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是具有氧化性的黄绿色气体单质,丙通常是深红棕色液体,Y和Z具有相同的阳离子,X与Z含有相同的阴离子,试推断:

①写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X与足量的甲在溶液中完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2.将化学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对化学问题的进一步认识。请你参与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讨论。

  问题1:从不同的角度,化学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则是从其他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的。请在右图的方框中,用图示的方法表示离子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问题2:不同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和程度千差万别。反应的快慢和程度是化工生产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请你按照表中要求完成下表(填写内容不能重复)。

序号

实际生产中采取的措施

工业生产实例(写名称)

(1)

通过增大压强提高原料转化率

(2)

使用催化剂增大反应的速率

问题3:化学反应中均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果一个化学

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如图所示的

关系,则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        

(填“吸热”或“放热” )。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为:

C(g) + O2(g)= CO2 (g)  △H= —393.5KJ/mol

H2 (g) + 1/2O2 (g)= H2O (l)  △H= —285.8KJ/mol

  试通过计算说明等质量的氢气和碳燃烧时产生热量的比是     (保留1位小数)。

问题4:化学反应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反应物相同,反应的条件不同,反应的原理不同。如:4Na+O2=2Na2O  2Na+O2Na2O2 ;事实上还有许多条件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请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下列观点:反应物相同,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的原理不同: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8分)1932年,美国化学大师Linus Pauling提出电性(用希腊字母χ表示)的概念,用来确定化合物中原子某种能力的相对大小。Linus Pauling假定F的电负性为4,并通过热化学方法建立了其他元素的电负性。Linus Pauling建立的主族元素的电负性如下:

H:2.1

Li:1.0

Be:1.5

B:2.0

C:2.5

N:3.0

O:3.5

F:4.0

Na:0.9

Mg:1.2

Al:1.5

Si:1.8

P:2.1

S:2.5

Cl:3.0

K:0.8

Ca:1.0

Ga:1.6

Ge:1.8

As:2.0

Se:2.4

Br:2.8

Rb:0.8

Sr:1.0

In:1.7

Sn:1.8

Sb:1.9

Te:χ

I:2.5

Cs:0.7

Ba:0.9

Tl:1.8

Pb:1.9

Bi:1.9

Po:2.0

At:2.2

Fr:0.7

Ra:0.9

回答下列问题:

(1)纵观各周期主族元素电负性变化,谈谈你对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理解:                             

(2)预测Te元素χ的值     

(3)你认为Linus Pauling提出电性的概念是确定化合物中原子哪种能力的相对大小?              

(4)大量事实表明,当两种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时,这两种元素通常形成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AlBr3的形成过程

                                  

24.(10分)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是,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得到下列物质:

B.         C.

D.     E.

(1)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2)写出由A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A制取C、D、E三种物质的有机反应类型:C:  D: E:   

(4)写出两种既可以看做酯类又可以看做酚类,且分子中苯环上连有三种取代基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要求这两种同分异构体分子中苯环上的取代基至少有一种不同):                       

七、(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6分)在标准状况下,将336LHCl气体溶解于1L水中,所得盐酸溶液的密度为1.18g/cm3。试计算这种盐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26.(12分)将35.8gNa2CO3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溶于足量水中,向其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测得共产生CO28.96L(标准状况)(气体溶解忽略不计)。回答

  (1)原混合物中Na2CO3为 _______________g

  (2)若以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mL),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mol),建立n=f(V)的函数关系,将V在不同取值范围时,n=f(V)的关系式填入下表并作图

V的取值范围

n=f(V)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选择题

1.C 2.A 3.A 4.C 5.C 6.B 7.B 8.D

二、选择题

9.B 10.B 11.AC 12.C 13.AD 14.C 15.A 16.B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2分)

17.ABD               本小题共6分

18. cCa(HCO3)2    eBa(NO3)2 (6分,每空3分) 

19.(10分)(1)10.6g  (2分)

(2)ADECB  (3分)

(3)9.4g  (2分)

(4)B  (3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0.(8分)(1)B:C E:Cl (2分)

(2);非极性(2分)

(3)O2(2分)

(4)Al3++3HCO3=Al(OH)3↓+3CO2↑(2分)

21.(10分)(1)①CO2(电子式略)(2分)

②水煤气等(1分) 

③2Mg+CO2==2MgO+C(2分)

(2)①Cl2、Fe、Br2 (3分) 

②3 Cl2+2 Fe2++4Br-==2 Fe3++2Br2+6Cl-(2分)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2.问题1:          (2分) 

问题2:(1)合成氨工业  硫酸工业 (其他合理答案也正确)  (2分)

问题3:放热;  (2分)    4.4 :1  (2分)

问题4;Cu+4H+2NO3(浓)=Cu2++2NO2↑+2H2O 

3Cu+8H+2NO3(稀)=3Cu2++2NO↑+4H2O(其他合理答案也正确)(2分)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8分)

(1)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后面元素性质的变化重复前面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3)2.0<χ<2.4  (3)吸引电子的能力

(4)(或写成双聚分子形式)(每空2分)

24.(10分)⑴ 羟基、羧基(2分)

浓硫酸

Δ

 
   ⑵        H2O(3分)

   ⑶ 消去、缩聚、取代(3分)

OOCH

 

C2H5

 

CH3

 

OOCCH3

 

OH

 

OH

 
                                  (2分)

(其他合理答案也正确)

七、(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6分)11.45mol·L-1

 

26.(1)10.6g

(2)V的取值范围

n=f(V)

V≤100mL

0

100mL <V<500 mL

(0.001V-0.1)mol

V≥500 mL

0.4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