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第二次五校联考测试题

2014-5-11 0:32:16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第二次五校联考测试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21小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6.2008年奥运吉祥物福娃外材为纯羊毛线,内充物为无毒的聚酯纤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羊毛与聚酯纤维的化学成分相同

B.聚酯纤维和羊毛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

C.该聚酯纤维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醇

D.由单体合成聚酯纤维的反应属加聚反应

7.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

Al-3e+4OH=AlO2+2H2O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K37ClO3与浓盐酸(HCl)在加热条件时生成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K37ClO3+6HCl=K37Cl+3Cl2↑+3H2O

B.在稀溶液中H+(ag)+OH(ag)=H2O(l);△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电解

 
C.用铂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

D.在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硫酸氢钠溶液至中性:

Ba2 + OH + H + SOBaSO4↓ + H2O

9.在FeCl3和A1C13的混合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KI溶液,再加入足量的Na2S溶液,最终所得的沉淀是            (  )

A.Fe(OH)3和Al(OH)3          B.FeS,A1(OH)3和S

C.A12S3和I2                D.Fe2S3和I2

2,4,6

 
10.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

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W的氢化物的沸点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D.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1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在蒸发皿中加热浓缩到原物质的是                  (  )

①NaAlO2  ②FeCl3  ③明矾  ④绿矾  ⑤KNO3  

⑥硝酸银  ⑦碳酸氢钙  ⑧蛋白质 ⑨Na2SO3  ⑩CaCl2

A.①③⑤⑥⑧⑩     B.②③④⑤⑨⑩  C.③⑤⑦⑩      D.①③⑤⑩

12.反应2A + B2C;△H<0,C是气态物质,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同时升高温度并减小压强,又达到新平衡。若前后两次平衡C的百分含量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不一定是气态物质               B.B一定是气态物质

C.B一定不是气态物质               D.A一定是气态物质

13.某氯化钠晶体是由Na+35Cl-、和37Cl-组成.在熔融的条件下,用惰性电极使1mol这种氯化钠完全电解,阳极产生的气体质量为36.2g,则这种氯化钠晶体中35Cl-离子数约占氯离子总数的                    (  )

A.25%        B.40%       C.50%       D.75%

26.(Ⅰ)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用稀HNO3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②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③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0.1000 mol/L KMnO4溶液;

④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 g干燥的NaCl固体;

⑤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酒精清洗;

⑥用瓷坩埚高温熔融Fe(CrO2)2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⑦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⑧配制Al2(SO4)3溶液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

(Ⅱ)为了观察到铜与浓硝酸反应时的生成溶液颜色变化与产生气体颜色变化的实验现象,某学生改进了铜与浓硝酸反应的装置,设计了既方便操作、现象明显、符合环保要求的实验装置(右图)和实验方案:

ⅰ.取一只无色滴瓶,内盛有适量的蒸馏水

ⅱ.用镊子夹取适量铜丝于滴管中,套上橡皮滴管头

ⅲ.滴管吸取适量浓硝酸后,将滴管插入瓶中(管头下端浸入水中)。

回答以下实验现象和产生现象的原因:

(1)铜丝表面         ,滴管中溶液逐渐变为绿色,滴管

中液面上方产生        色气体;

反应方程式                         

(2)一段时间后滴管中的液面变化:      ,原因            ;

滴瓶中溶液变为蓝色;

(3)一会儿滴管中液面变化:         , 原因            ; 滴管中气体颜色        ,原因               ;

(4)反应后溶液的颜色由绿色变成蓝色,有同学提出溶液呈绿色是铜与浓硝酸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氮溶于过量浓硝酸,加上和蓝色的硝酸铜溶液混在一起,使溶液呈绿色。下面是他们验证结论的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  )

①加热绿色溶液,看是否有红棕色的气体产生。②加热绿色溶液,看溶液是否变蓝色。③在绿色溶液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看溶液是否从绿色变成蓝色。④在蓝色硝酸铜溶液中通二氧化氮气体,看是否变绿。⑤在绿色溶液中通人氧气,看是否变蓝。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7.用化学方法测定微量碘化物时,须先利用“化学放大”反应将碘的量“放大”,然后再进行测定。下面是两次“化学放大”反应的实验步骤:

①向含微量I并且呈中性或弱酸性溶液里加入溴水,将I完全氧化成IO3,煮沸去掉过量的Br2

②向由①制得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酸性KI溶液,振荡使反应进行完全;

③在②得到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Cl4,振荡,把生成的I2从水溶液里全部转移到CCl4中,用分液漏斗分液去掉水层;

④将③得到的CCl4层加入肼(即联氨H2NNH2)的水溶液,振荡,使I2完全以I形成从CCL4层进入水层,用分液斗分液去掉CCl4层;

⑤向由④制得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溴水,重复上述步骤①;

⑥向由⑤制得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酸性KI溶液,重复步骤②;

⑦向由⑥得到的水溶液加入足量的CCl4,重复步骤③;

⑧向由⑦得到的CCl4层加入肼的水溶液,重复步骤④。

经过以上过程得到的水溶液里含有通过反应而“放大”了的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并配平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在水溶液里,I被Br2氧化成IO3的反应:

□I+□Br2+□H2O=□IO3 + □H++□__

②在酸性溶液里,I被IO3反应生成I2的反应:

  □IO3+□I+□__=□I2 + □H2O

   (2)配平I2与肼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表示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I2+□H2NNH2=□H++ □I+ □N2

(3)将右图所示的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放出的操作步骤为:

  ⅰ.                    

  ⅱ.旋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流出到一个烧杯里,当下层液体全部流

出活塞的细孔时,迅速关闭活塞。

  ⅲ.                    

  ⅳ.                    

(4)若忽略过程中出现的损失,经过一次“化学放大”的溶液里,I

量是原溶液里I的量的  倍。经过n次“化学放大”的溶液里I

的量是原溶液里I的量的   倍。

28.(Ⅰ)(8分)A为苯的二元取代物,只含有C、H、O三种元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A不能使FeCl3溶液显色,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但可以被新制Cu(OH)2氧化为B;B能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时发生分子内的酯化反应生成C,C分子中有一个含氧的六元环。

(1)符合条件的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与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我国盛产山茶子精油,用其主要成分柠檬醛可以与丙酮反应制取假紫罗兰酮,进而合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紫罗兰酮。

又知:R-X+H2O®R-OH+HX(“R-”为烃基)
下面是一种有机物A的合成路线,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c、d、f的结构简式:c        d       f     

  (2)指出反应类型:①         ②        ③      

   (3)下列关于有机物A化学性质正确的有(      )

①在一定条件下1molA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

②1molA与足量钠反应产生1mol H2

③1molA能与2molBr2发生加成反应

④1molA充分燃烧消耗12.5mol氧气


29.(10分)已知A为常见金属,X、Y为常见非金属,X、E、F、G常温下为气体,C为液体,B是一种盐,受热极易分解,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较广(如被用作某些电池的电解质)。现用A与石墨作电极,B的浓溶液作电解质,构成原电池。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注意:其中有些反应的条件及部分生成物被略去)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反应④为A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生成单质Y和A的氧化物,其反应方程式为

                                  

  (2)从D溶液制备D的无水晶体的“操作a”为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5)原电池反应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B

D

C

A

B

C

B

B

D

D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B

B

CD

C

D

A

ACD

BD

B

AC

2,4,6

 
二、非选择题:

                                                    (4 分)

26.(共17分)(Ⅰ)(每个1分)①②⑤⑧

(Ⅱ)(方程式2分、(4)3分,其它每空1分)

(1)铜丝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滴管液面上方产生红棕色气体;

  Cu + 4HNO3 == Cu(NO32 + 2NO2↑ + 2H2O

(2) 一段时间后滴管中的液体被压入瓶内,反应产生二氧化氮气体,管中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瓶中。

(3) 一会儿瓶中溶液又缓缓回升到滴管中,气体颜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3NO2+H2O=2HNO3 +NO,反应生成无色一氧化氮气体,瓶中气压减小,液体回升。

(4) B

27.(共14分)⑴(每个2分)①1、3、3、1、6、6 Br   ②1、5、6 H+、3、3

(2)(3分)

(3)(每个1分)ⅰ、取下漏斗口上的塞子。ⅲ.从漏斗口倒出上层液体。ⅳ.旋开活塞,将留在颈部的下层液体放出到盛接下层液体的烧杯中。

(4)(每个2分)6;6n,n为放大倍数。

28.(共19分)(Ⅰ)


⑴        ⑵


⑶(醇)羟基  羧基  

 (结构简式、方程式每空2分,官能团每空1分,共8分)

 (Ⅱ)(1)(6分)结构简式:     

(2)(3分)反应类型:①取代反应 ②消去反应 ③加成反应

(3)(2分)有机物A化学性质正确的有( ①④ )

29.(共10分)

        点燃

(1)2Mg+CO2===2MgO+C; (2) (2)将D溶液在HCl气流中蒸干;(2)

 

(3)4NH3+5O  2   4NO+6H2O; (2)

(4)C+4HNO3(浓) CO2↑+4NO2↑+2H2O (2)

(5)2NH4++2e- = 2NH3↑+H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