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 第一轮复习 第二次检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写答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7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铅笔芯的主要原料是石墨,儿童在使用时不会引起中毒
B.CO有毒,生有煤炉的居室可放置数盆清水, 这样可有效地吸收CO,防止煤气中毒
C.“汽水”浇灌植物有一定的道理,其中二氧化碳的缓释, 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D.硅的提纯与应用,促进了半导体元件与集成芯片业的发展,可以说“硅是信息技术革命
![]() |
的催化剂”
2.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3.下列物质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中褪色的原因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是:
A. 过氧化钠 B.漂白粉与盐酸的混合物 C. 活性炭 D.二氧化硫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一组化合物是:
A.CO2、NO、SiO2 B.CH4、H2SO4、C6H5OH
C.HD、H2O2、H2O D.NH3、HCl、NH4Cl
5.硼有两种天然同位素510B和511B,硼元素原子量为 10.80,硼元素中510B质量分数约为:
A.20% B.80% C.18.5% D.21.5%
6.氯胺H2NCl是常用的消毒杀菌剂,主要因为它能水解产生具有显著氧化性的物质,其水解的两种产物应是 ①NH4Cl②HCl③NH4ClO④NH3⑤HClO中的: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③④
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的侦察小分队发现了德国法西斯一座十分隐蔽而且戒备森严的军火工厂,上级要求在三天内必须炸掉它,结果他们用十多只涂有化学试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试剂是:
A.TNT B.KMnO4和H2SO4 C.黑火药和炸药 D.白磷的CS2溶液
8.标准状况下 H2和 Cl2的混合气体 aL,经光照反应后,所得气体恰好使浓度为c mol/ L的 NaOH溶液 VL中的NaOH完全转化成盐,下列关系不可能的是:
A.cV=a/22.4 B.cV<a/22.4 C.cV>a/11.2 D.a/11.2>cV>a/22.4
二、1-2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相似
C.凡是能发生放热或吸热、生成气体或沉淀等现象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D.物质在变化时,原子只是重新组合,未变成别的原子,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10.在体积为 v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a molNO2和 b mol SO2,发生下列反应,NO2+ SO2
=NO+ SO3,反应后容器内硫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
A.3b/a B.b/2(a+b) C.b/2a D.b/(a+3b)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氟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H++OH-=H2 O
B.硫化钠溶于水显碱性:S2-+ 2H2O=H2S↑+ 2OH-
C.硝酸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Fe3++ 3NH3·H2O=Fe(OH)3 ↓+ 3NH4+
D.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 SO42-=BaSO4 ↓
12.X、Y是短周期元素,两者能形成化学式为X2Y3的化合物.已知X的原子序数为n,则Y的原子序数可能为①n+3,②n-3,③n-1 ④n-5,⑤n+1.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④⑤ D.全部
13.在BaCl2溶液中通入SO2,溶液仍澄清,若将BaCl2溶液分盛两支试管,一支加硝酸,另一支加氨水溶液,然后再通入SO2,结果两试管都有白色沉淀。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BaCl2 有两性 B.两支试管的白色沉淀均为BaSO3
C.SO2有还原性和酸性 D.升高pH使SO2水溶液中SO32一浓度增大。
14.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l2、O2、HCl、NH3、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现将此混合气体经过浓硫酸后体积减小,将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成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肯定有O2 B.肯定没有Cl2、NH3、NO2
C.肯定有NH3、NO、HCl D.肯定只有NH3和NO
15.右图中,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一会可见小球a鼓气,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A.氨气和水 B.SO2和NaOH浓溶液
C.CO2和稀硫酸 D.氯化氢和NaNO3稀溶液
16.微量硒元素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已知硒与氧同主族,与钾同周期,下列有关硒元素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硒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烧碱溶液 B.硒的非金属性比溴弱,
C.硒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eO3 D.硒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H2Se
17.某离子R2+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且有5个电子层,当固体RCl2溶于水配成溶液时,需加入少量单质R和盐酸。由此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为IIA族元素 B.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C.R2+的硝酸盐的水溶液呈酸性 D.RCl2具有还原性,容易进一步被氧化
18.能说明BF3分子的4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中的理由是:
A.B-F键为非极性键 B. 任意两个B—F键之间的键角为120”
C.三个B-F键的键能相同 D. 三个B-F键的键长相等
高三化学 第一轮复习 第二次检测试题 答题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共4´8=32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答案 |
二、1-2项选择题(共4´10=40分)
题号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答案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8分)
19.(2x4=8分) 某书本查得相对原子质量数据摘录如下:
35Cl | 34.969 | 75.77% | 35Cl | 35 | 75.77% |
37Cl | 36.966 | 24.23% | 37Cl | 37 | 24.23% |
35.453 | 35.485 |
(1)34.969表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35表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35.453表示________________ __ __;(4)35.485表示____________ _________。
20. (各1分,共11分) 致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化的气体(致冷剂分子一般是①式量_ ____,
或②分子之间存在______键),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致
冷目的。人们曾采用过乙醚、NH3,CH3Cl等作致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学
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致冷剂。据现有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
变化趋势如下:(1)氢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 _______>_______>H2O>HF;
第三周期SiH4>PH3>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的毒性:PH3>NH3 H2S_____H2O;CS2____CO2 CCl4>CF4 (填>或<=),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l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4的沸点为76.8℃,CF4的沸点为-128℃,新致冷剂的沸点范围应介于其间。经过
反复试验,一种新的致冷剂氟里昂CCl2F2终于诞生了,其它类似的还可以是________(举一例)
(4)然而,这种致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一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___。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_______变化趋势来开发致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后一空格选填字母) ①毒性②沸点③易燃性④水溶性⑤颜色
A.①②③ B. ②④⑤ C.②③④
21. (3+3=6分) 在有机溶剂里使 n mol PC15与 n mol NH4Cl定量地发生完全反应,释放
出 4n molHCl,同时得到一种白色晶体A。实验测得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8。
①生成A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子结构测定实验表明:A分子中具有六元环结构,同种元素在A分子中所处的环境等同且
满足P五价、N三价、Cl一价。试推测A分子可能的结构(写结构式):_____ _。
22.(1+1+1+1+2+2=8分)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两两形成的化合物有以下几种: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 A:C=1:1 | B:A=1:2 | D:C=1:1 | E:F=1:3 | B:F=1:4 |
已知A、B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差等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2个;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D、E、F同周期,D与A同主族;E与F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0;丙是离子化合物。
(l)F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__ _周期_ __族;E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 ___;
丙的电子式是___ __;(2)向甲的水溶液中加入M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丁的水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会生成气体和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2+2+1+2=9分) (1)用过量的锌与浓 H2SO4反应,某同学认为除了生成SO2外,还有H2
产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 用过量的铜片与0.2mol浓H2SO4共热足够长时间(只考虑铜与H2SO4反应,忽略其它副反
应)。甲认为产生的SO2等于0.1mol,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而乙同学认为产生的SO2小于0.1mo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______同学正确。
(3) 工业制取CuSO4不是直接用铜和浓H2SO4反应,而是将Cu和少量Ag的混合物漫在稀H2SO4
中,并不断从容器下部吹入细小的空气泡,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
①不产生污染大气的SO2②提高H2SO4的利用率③节省能源④提高铜的利用率
24.(2+2+2+2=8分) 碳的稳定的氧化物除CO、CO2外,还有C3O2、C4O3、C5O2、C12O9等低氧
化物,其中C3O2是一种在常温下有恶臭的气体,其分子中的每个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
假设在一定条件下 CH3COOH→CH2=C=O+H2O。①C3O2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 ___;
②在上述碳的低氧化物中,若有分子空间构型与 C3O2相同的,最可能是_______;③不考虑反应条件,根据你现有的化学知识判断, O2、HCl能与 C3O2发生反应,请将能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写在下面。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x4+2+0.5+0.5+1+1+2=11分) 右图表示的反应关系中,部分产物被略去,X为l mol固体,A、B、C各为l rnol无色气体,B在常温下为液体,D、E、F为气体,G为液体。则:
(1)写出化学式 X_______,C_________。(2) 写出化学方程式:
A→D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F→G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室需测定F的式量, 测出的数据常比理论值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用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4) 工业上合成C, 常用反应物______和______,合成后采用_____ ____方法
分离出______,能分离出该物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6.(5分) 将一小块质量为 w g的焦炭和n g O2同时放入一个装有压力表的密闭容器中,压力
所示为p0,当容器内充分发生反应后,恢复至原温度,压力表所示为p1 。如果pl是po的m倍
(m>1),则w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 ____,m的最大值是 _______。
解:
高三化学 第一轮复习 第二次检测试题 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共4´8=32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答案 | B | B | C | B | C | C | D | C |
二、1-2项选择题(共4´10=40分)
题号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答案 | BD | B | C | C | CD | D | C | A | CD | B |
第II卷(非选择题部分,共78分)
19. ⑴35Cl的相对原子质量 ⑵35Cl的质量数
⑶氯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⑷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20.20. ①较大②氢键 ⑴CH4 NH3 , H2S HCl ⑵ > > ⑶CClF3 ⑷ 臭氧层空洞,A
|
②
22. ⑴三, ⅦA; +13 2 8 ;Na+[:O:O:]2-Na+ ⑵ 2H2O2==2H2O+ O2↑
⑶Al3++3HCO3-==Al(OH)3↓+3CO2↑
23.⑴浓硫酸与锌反应生成SO2, 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变稀, 稀硫酸与锌生成氢气。
⑵铜片过量, 浓硫酸与铜完全反应, 由方程式可知生成SO20.1mol;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变稀, 稀硫酸不与铜反应, 生成SO2小于0.1mol;乙 ⑶ ①②③
24.① :O::C::C::C::O: ② C5O2 ③ C3O2 +2O2==3CO2;O=C=C=C=O+2HCl→ClCOCH2COCl
|
(3) 2NO2 N2O4 , 在NO2中混有N2O4测定式量大于理论式量。
(4)N2 H2 , 加压降温液化, NH3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作用力大,易液化。
26.解:气体压强正比于气体的物质的量:
C(s)+O2(g) === CO2 (g) 2C(s)+O2 (g) === 2 CO (g)
m>1, 气体中应用CO2、CO 或CO p0 ∝ n/32 p1 ∝ n(CO2)+n(CO)
n(CO2)+n(CO)= p1×n/ p0×32=mn/32 n(C)= n(CO2)+n(CO)= mn/32
W(C)= 12×mn/32=3mn/8 m(max)=2 (5分) 答: 略
27.解: NaOH与CO2反应后溶液有下列4种情况
①NaOH Na2CO3 ②Na2CO3 ③Na2CO3 NaHCO3
④NaHCO3有关反应: NaOH+HCl==NaCl+H2O
Na2CO3+HCl==NaCl+ NaHCO3 HCl + NaHCO3 = CO2 ↑+NaCl+H2O
(1)生成气体消耗HCl的体积小于生成气体前消耗HCl的体积, 且体积比为1:2
原溶液是NaOH 、Na2CO3 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1 (3分)
(2)生成气体消耗HCl的体积大于生成气体前消耗HCl的体积, 且体积比为2:1
原溶液是Na2CO3 NaHCO3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1 (3分)
(3)A情况: V(CO2)=50mL×0.2mol·L-1×10-3L·mL-1×22.4 L·mol-1 =0.224L=224mL
B情况: V(CO2)=100 mL×0.2mol·L-1×10-3L·mL-1×22.4 L·mol-1=0.448L=448mL(4分)
(4)1.5 mol/L
答: 略 本题共12分
27.(12分) 分别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00ml,再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分别各取20mL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0.2mol/L的盐酸,在标准状况下产生CO2的体积(y轴)与所加入盐酸的体积(x轴)的关系如下图(分A.B两种情况):
(1)在A情况下,溶质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2)在B情况下,溶质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3)在A、B两种情况下产生CO2的最大体积各为___________mL和_____________mL;
(4)原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