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全国统一标准测试三

2014-5-11 0:32:21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全国统一标准测试(三)

命题范围:  氮族元素、化学平衡、电离平衡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8题  1~9题每题2分 10~18题每题3分 共4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现有下列物质:①氯水、②氨水、③浓硝酸、④溴,其中必须保存在棕色瓶里的是

A.全部                       B.①③和⑤

C.只有①和③                   D.①②和④

2.为防止水源的污染,最近,政府部门决定对市售洗衣粉的成分加以限制,严禁销售和使用的洗衣粉中主要是因为含有

A.蛋白酶                            B.碱

C.磷的化合物                         D.香料

3.安全火柴盒的侧面所涂的物质是某一混合物,其中含有

A.白磷和三硫化二锑                B.红磷和三硫化二锑

C.氯酸钾、二氧化锰和硫             D.硝酸钾、二氧化锰和硫等

4.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 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 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 B2

5.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甲为酸式滴定管,乙为碱式滴定管)

锥形瓶中溶液    滴定管中溶液       选用指示剂      选用滴定管

A.碱                  酸                石蕊           乙

B.酸               碱                酚酞           甲

C.碱                  酸                甲基橙         甲

D.酸                  碱                甲基红         甲

6.砷为第四周期第ⅤA族,根据砷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砷在通常情况下是固体

B.As2O5对应水化物酸性比H3PO4

C.可以有-3、+3、+5等多种化合价

D.AsH3比PH3稳定

7.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接触空气则变为红棕色。则mn的比值为

A.8∶3                           B.2∶3

C.3∶2                           D.3∶8

8.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下列操作中会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有

A.以甲基橙作指示剂

B.锥形瓶沾有少量水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俯视滴定管读数,滴定后平视刻度读数

9.下列微粒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Fe2、SO、NO

B.Mg2、K、Cl、AlO

C.Al3、Na、SO、HS

D.Ca2、H、NO、S2O

10.将pH=1的盐酸平均分成两份,1份加适量水,另一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NaOH溶液后,pH都升高了1,则加入的水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A.9               B.10           C.11           D.12

11.常温时,pH=1的两种一元酸溶液A和B,分别加水稀释1000倍,两溶液的pH与所加水的体积变化如图1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图1

A.中和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需用的两种酸的体积相同

B.B酸比A酸容易电离

C.B是弱酸,A是强酸

D.pH=1时,B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比A酸大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FeO与稀HNO3反应:FeO+2H===Fe2+H2O

B.FeCl3溶液中通入H2S气体:2Fe3+H2S===2Fe2+S↓+2H

C.NH4Cl固体加入极稀NaOH溶液中:NH+OH===NH3↑+H2O

D.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共热  NH+OH===NH3↑+H2O

13.在密闭定容容器中有可逆反应:mA(g)+nB(g)pC(g);处于平衡状态,又知,mnp,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升高温度c(B)/c(C)的比值减小  ②降温时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③加入B,A的转化率变大 ④加入催化剂,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⑤充入C,则A、B的物质的量增大

A.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全部

14.向10 m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通入22.4 mL(标况)CO2,当气体全部溶解时,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a)>c(CO)>c(HCO)>c(OH)>c(H

B.c(HCO)=c(Na)>c(OH)>c(H)

C.c(Na)=c(HCO)+c(CO)+c(H2CO3)

D.c(OH)=c(HCO)+2c(H2CO3)+c(H)

15.常温下,向0.1 mol·L-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2所示,a、b、c、d分别表示实验时不同阶段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图2

A.溶液的pH:a<b<c<d              B.溶液的导电能力:a>b>d>c

C.a、b溶液呈酸性                  D.c、d溶液呈碱性

16.关节炎病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体,尤其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为:

①HUr+H2OUr+H3O

尿酸           尿酸根离子

②Ur(aq)+Na(aq)NaUr(s)

下列对反应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ΔH>0                   B.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反应的ΔH<0                   D.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7.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粒的质量小

B.甲烧杯中的酸过量

C.两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相等

D.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H)小

18.同时对农作物施用含氮、磷、钾的三种化肥,对给定的下列化肥:①K2CO3,②KCl,③Ca(H2PO4)2,④(NH4)2SO4,⑤氨水。最适当的组合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

化   学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题  共55分)

题  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总  分

分  数

19.(5分)利用图3所示装置比较不同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

图3

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不会影响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因素有       

A.电解质的成键类型

B.电解质本身的颜色

C.溶解电解质所用溶剂的种类

D.电解质溶液的温度

E.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F.电解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

G.外界环境的压强

(2)为了探究不同电解质之间电离能力的差异,课本上设计了上述实验,通过观察灯泡的明亮程度,判断电解质的电离能力大小,为此必须控制其他能影响灯泡亮度的一些因素,使之保持一致,从而不影响灯泡的明亮程度。在本实验中,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来控制其他因素对灯泡亮度的影响?(写出三条即可)

20.(10分)有一学生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

(1)该学生的操作是          (填“正确的”或“错误的”),其理由是                                      

(2)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同时请分析是否一定有误差?答          

(3)若用此法分别测定c(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误差较大的是       ,原因是                                  

21.(7分)有mA(g)+nB(g)3C(g)平衡体系,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A、B、C的体积分数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1)若图A的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有无催化剂的情形,曲线        表示有催化剂的情形。

(2)若图B中cd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温度的情形,则曲线       表示高温时的情形。

(3)若图C中ef表示不同压强时的情形,则曲线       表示压强较大时的情形,方程式中A、B两种物质的系数mn分别为             

22.(8分)铜和硝酸反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5所示,纵坐标表示消耗铜的物质的量,横坐标表示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坐标图中各条线表示下列关系:

图5

A.Cu和浓HNO3

B.Cu和稀HNO3

C.Cu和被还原的HNO3(浓)

D.Cu和被还原的HNO3(稀)

其中(1)Q表示反应         P表示反应            

(2)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S                                      

T                                     

23.(7分)图中的每一个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为无色气体。请填下列空白:

(1)物质X可以是         ,C是         ,F是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24.(10分)向1 mol/L的NH3·H2O中滴加1 mol/L的盐酸,形成的无色溶液中4种离子浓度按从大到小表示出来,请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溶液pH

离子浓度

溶质化学式

     7

n(NH3·H2O)n(NH4Cl)

=7

     7

NH4Cl

     7

n(NH4Cl)n(HCl)

     7

n(NH4Cl)=n(HCl)

25.(8分)3.2 g Cu与过量硝酸(a mol·L1,20 mL)充分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2、NO,反应后含H为0.1 mol。

 (1)此时溶液中所含NO         mol。

(2)求生成的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用含a的式子表示)。

高三化学全国统一标准测试(三)答案

1.C 2.C  3.B 4.C 5.C  6.D 7.A 8.A  9.A

10.C 11.D 12.B 13.D 14.C 15.D 16.C 17.C 18.B

19.(1)B、F、G (2分)

(2)①浓度 ②温度 ③灯泡功率 ④电路并联 ⑤导线 ⑥溶剂 ⑦极板间距 ⑧电极材料 (任三条给3分)

20.(1)错误的 若溶液不显中性,则H或OH被稀释,测出的不为原溶液中H

OH对应的pH

(2)不一定有误差,当溶液为中性时则不产生误差

(3)测得的盐酸的pH误差较大  因为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继续电离产生H,使得溶液中c(H)较盐酸溶液中c(H)变化小,误差较小 (每空2分,共10分)

21.(1)b (2分)  (2)d (2分) (3)f 1  1 (各1分,3分)

22.(1)D C

(2)S:3Cu+2NO+8H===3Cu2+2NO↑+4H2O

T:Cu+2NO+4H===Cu2+2NO2↑+2H2O (各2分)

23.(1)(NH4)2CO3或NH4HCO3 NH3 NO2 (各1分)

(2)2Na2O2+2CO2===2Na2CO3+O2 (2分)

(3)4NH3+5O24NO+6H2O (2分)

24.>7  c(NH)>c(Cl)>c(OH)>c(H)〔或c(NH)>c(OH)>c(Cl)>c(H)〕

c(NH)=c(Cl)>c(H)=c(OH)  NH3·H2O NH4Cl

<7  c(Cl)>c(NH)>c(H)>c(OH)

<7  c(Cl)>c(NH)>c(H)>c(OH)

<7  c(Cl)>c(NH)>c(H)>c(OH) (每空1分)

25.(1)0.2 (3分)

(2)解:设NO2 x mol,NO y mol

由电子守恒:x+3y=×2                                   ①

由物料守恒:xy=×a-0.2                              ②

由①②组合解得: (共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