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考总复习有机化学练习题(酸酯二)

2014-5-11 0:32:22下载本试卷

高考总复习有机化学练习题(酸酯二)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1. 下列物质中有固定沸点的是:

A. 食用醋    B. 油酸甘油脂  C. 豆油     D. 黄酒

 2. 食品店出售的麦淇淋是硬化油,它是以多种植物油为原料制得的,该时发生的是:

A. 水解反应   B. 加聚反应   C. 加成反应   D. 氧化反应

 3. 与CH2=CH2→CH2Br-CH2Br的变化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 CH3CHO→C2H5OH         B. C2H5Cl→CH2=CH2

C. C6H6→C6H5-NO2         D. CH3COOH→CH3COOC2H5

 4. 下列有机物中,属于硝基化合物的是:

A. TNT     B. 硝化甘油   C. 硝酸乙酯   D. 硝化纤维

 5. 某有机物具有下列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滴入石蕊试液不变色,加入少量碱液并滴入酚酞试液,共煮后红色消失。原有机物是下列物质中的:

A. 甲酸     B. 乙酸甲酯   C. 乙醛     D. 甲酸乙酯

 6. 下列有机物:

  ①CH2OH(CHOH)4CHO ②CH3CH2CH2OH ③CH2=CHCH2OH ④CH2=CHCOOCH3 ⑤CH2=CHCOOH

其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A. ③⑤     B. ①③⑤    C. ②④     D. ①③

 7. 下列物质中各含有少许杂质,其中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杂质的是:

A. 乙酸乙酯中含有少量乙酸    B. 乙醇中含有少量乙酸

C. 乙酸中含有少量甲酸      D. 溴苯中含有少量苯

 8. 下列各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和,只要二者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所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和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分别相等的是:

A. 甲烷和甲酸甲酯        B. 乙烷和乙醇

C. 苯和苯甲酸           D. 乙炔和苯

 9. 某酯的分子式为C14H12O2,它能由醇a跟羧酸b发生酯化反应得到。又知该酯不能使溴水褪色;a氧化可得到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酯分子中必有由羧酸与二元醇形成的环

B. 此酯分子中的化学键全都是极性共价键,不含有非极性键

C. 酯分子中有环状结构,而a或b的分子中只有一种有环状结构

D. a与b的分子中都有环状结构

1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油脂经皂化反应以后,生成高级脂肪酸钠、甘油和水的混和物

B. 上述混和物中加入食盐可以使肥皂析出,这一过程叫盐析

C. 加入食盐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溶液分成上下两层,下层是高级脂肪酸钠

D. 甘油和食盐的混和液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11. 下列反应不生成脂肪酸盐的是:

A. 牛油在苛性钠溶液中水解     B. 乙酸乙酯和NaOH溶液共热

C. 软脂酸和纯碱共热        D. 硝化甘油在苛性钠溶液中水解

12. 将一定量有机物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充分吸收,经过滤得到沉淀20克,滤液质量比原石灰水少5.8克,该有机物可能是:

A. 乙烯      B. 乙二醇    C. 乙醇      D. 甲酸甲酯

13. 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右:

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酸的有:

A. 8种      B. 10种

C. 12种     D. 14种

14. 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的有机物的分子量是88,今有分子量比乙醇大16的有机物和乙酸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类似的反应,生成的有机物的分子量为14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是丙三醇和乙酸发生了酯化反应

B. 生成的有机物是二乙酸乙二酯

C. 分子量为146的有机物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D. 发生的反应属消去反应

15. 某饱和一元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3.56克,以浓度为0.5摩/升的NaOH溶液50毫升来水解,反应完成后剩余的NaOH溶液恰好被1摩/升的盐酸13毫升所中和,则该饱和一元脂肪酸的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为:

A. 18      B. 17      C. 16      D. 15

16. 实验室制乙酸乙酯1毫升后,沿器壁加入石蕊试液0.5毫升,这时石蕊试液将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下列各项对可能出现的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石蕊层仍为紫色,有机层无色

B. 石蕊层有两层,上层紫色,下层蓝色

C. 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蓝、紫、红

D. 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红 、紫、蓝

17. 0.1摩有机物的蒸气跟过量的氧气混和后点燃,生成6.72升(标况)CO2和5.4克水,该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又能跟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还能跟醋酸反应生成酯X,则X的结构可能是:

A. CH3COOCH2CHO           B. CH3CH(CHO)OCOCH3

C. HCOOCH2CH2CH2OCOCH3       D. HCOCH(OH)CH2OH

18.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一卤代烃的密度随着烃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

B. 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的沸点依次升高

C. 甲酸、乙酸、丙酸、苯甲酸的沸点依次升高

D. 油酸、软脂酸、硬脂酸的熔点依次升高

19. 下列各组中两物质相混和并测定其pH值,加热混和体系(不考虑挥发因素)使其反应,反应后冷却到原温度再测定其pH值,pH值是后者大于前的是:

A. 硫酸铁和水           B. 油酸甘油酯和氢氧化钠稀溶液

C. 甲醛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    D. 乙醇和氢溴酸

20. 有机物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有机物,B中①~⑥是标出该有机物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在水解时,断裂的键是:

A     B 

A. ①、④    B. ③、⑤    C. ②、⑥    D. ②、⑤

21. 在下列有机物中,若某个碳原子边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凡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有光学活性。已知右面给出的物质具有光学活性,发生下列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无光学活性的是:

A. 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      B. 与NaOH水溶液共热

C. 与银氨溶液作用        D. 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作用

22.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有机物,其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的是:

A. 丙烯  环丙烷         B. 甲醛 甲酸甲酯

C. 对甲基苯酚 苯甲醇      D. 甲酸 乙醛

23. 下列有机物中含有指定杂质(括号内的物质),可用加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液的方法除去的是:

A. 乙酸(苯酚)          B. 乙醛(乙醇)

C. 甲苯(溴)           D. 乙酸(乙酸乙酯)

24. 下列有机物中,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 乙二醇    B. 一溴甲烷  C. 乙酸乙酯   D. 氯乙烷

25. 0.1摩尔有机物完全燃烧耗用0.85摩尔氧气,生成13.44升二氧化碳(STP)。在下列物质中,符合题意的是:

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①②   C. 只有②③   D. 只有③④

26. 有机物A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甲、乙两种有机物,甲能与小苏打溶液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蒸气所占的体积相同,在下列有机物中,符合题意的是:

A. 乙酸乙酯   B. 甲酸丙酯   C. 乙酸丙酯   D. 1-溴戊烷

27.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苯酚俗称石炭酸,所以其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醛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所以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有苯酚钠、醋酸钠的浓溶液,可用分别通入二氧化碳的方法加以鉴别

④油脂氢化的目的是提高油脂的熔点和稳定性

A. 只有①④   B. 只有③④   C. 只有②③   D. 只有②③④

28. 某酯的分子式是Cn+3H2n+4O2,它是分子式为CnH2n-2O2的A与有机物B反应的生成物,B的分子式是:

A. C3H6O     B. C3H6O2     C. C3H8O    D. C2H6O

29. 某脂肪酸的结构简式为CnH2n+1COOH,0.568克该酸恰好与20毫升0.1摩/升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则n值等于:

A. 2      B. 14      C. 17     D. 18

30. 为了促进酯的水解,提高酯的水解率,分别采用下列四种措施,其中效果最好的是:

A. 加热              B. 增加酯的浓度

C. 加氢氧化钠溶并加热      D. 加稀硫酸并加热

31.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振荡后静置,水层在下面的是:

A. 溴丙烷    B. 丙三醇    C. 苯酚(较多量) D. 乙酸乙酯

32. 在实验室里进行下列实验,需用水浴加热的是:

①银镜反应 ②酯的水解 ③制取硝基苯 ④制取酚醛树脂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 B

2 C

3 A

4 A

5 D

6 B

7 A

8 A、C

9 D

[1]0 C、D

[1]1 D

[1]2 B、C

[1]3 D

[1]4 B、C

[1]5 A

[1]6 D

[1]7 B

[1]8 A

[1]9 D

20 B

2[1] B、D

22 B

23 C

24 D

25 D

26 C

27 B

28 C

29 C

30 C

31 D

32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