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提高测试2
一、选择题
现有A:NaCl B:淀粉 C:Ca(OH)2 D:煤油等几种分散质与水所形成的分散系。根据要求回答1~3题
1.属于溶液分散系的是( )
2.属于胶体分散系的是( )
3.属于悬浊液分散系的是( )
4.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等体积混合,在室温下激烈振荡,静置后,能够形成均匀溶液的是( )
A.四氯化碳、碘水
B.甲醇、水
C.汽油、水
D.乙酸乙酯、水
5.下列制备胶体的方法中能成功的是( )
A.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 饱和溶液,边滴边搅拌
B.向NaOH溶液中滴加FeCl3 饱和溶液,边滴边振荡
C.将NaCl溶液滴加到AgNO3 溶液中
D.将AlCl3 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
6.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形成一条光亮通路的是( )
A.食盐水
B.碘酒
C.淀粉溶液
D.氢氧化铁溶胶
7.将淀粉-KI混合液装在一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有破损的是( )
A.加碘水变蓝色
B.加碘水不变蓝色
C.加AgNO3 溶液有黄色沉淀
D.加氯水变蓝色
8.将淀粉-KI混合液装在一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几分钟后进行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取杯中液体加AgNO3 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B.取杯中液体加氯水变蓝
C.取杯中液体加碘水变蓝
D.取袋内液体加氯水变蓝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散系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的分散系一定是胶体
B.金属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均与自由电子有关
C.pH相同的盐酸与醋酸所含H+ 数相同
D.用离子交换剂处理硬水的过程是置换反应
10.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蛋白质的盐析
B.电泳现象
C.碱液去油污
D.白磷和红磷互变
11.已知AgI胶体能吸附I- 。在 10mL0.1mol×L-1KI溶液中滴入8~10滴(每1滴约0.1mL)0.01mol×L-1AgNO3 溶液后,将溶液装入半透膜中,并浸泡在蒸馏水水里,隔一段时间后,水中含有的离子最多的是( )
A.K+ 、NO3-
B.I-
C.Ag+ 、NO3 -
D.K+
12.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线通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
B.用渗析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C.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悬浊液和溶液区别开来
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13.在水泥和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作法应用的原理是( )
A.丁达尔现象
B.电泳
C.渗析
D.聚沉
14.将FeCl3 饱和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制得Fe(OH)3胶体,为了除去其中所含的盐酸而得到较纯净的Fe(OH)3胶体,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入NaOH溶液进行中和
B.加入AgNO3溶液反应后进行过滤
C.插入石墨电极,通过直流电后再过滤
D.装入半透膜袋中,扎紧袋口,将其全部浸入蒸馏水里,并每隔一段时间更换蒸馏水,重复2~3次
15.把70%HNO3(密度为1.4g×cm-3 )加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后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35%
B.<35%
C.>35%
D.≤35%
16.土壤胶体带负电荷,因此在土壤中施用含氮总量相同的下列化肥时,肥效最差的是( )
A.硝酸铵
B.硫酸铵
C.磷酸铵
D.氯化铵
17.下列物质分离的方法中,根据微粒直径大小进行分离的是( )
A.结晶
B.蒸馏
C.过滤
D.渗析
18.下列实验方法:(1)用渗析法分离蛋白质和葡萄糖的混合液;(2)用盐析法分离油脂皂化的产物;(3)用升华法分离碘和砂的混合物;(4)用结晶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5)用分液法分离水和溴乙烷的混合物;(6)用蒸馏法分离酒精和苯酚的混合物。你认为这些方法中( )
A.只有(1)不正确
B.(2)(6)不正确
C.(2)(3)(6)正确
D.全部正确
19.将可溶性淀粉溶于热水制成淀粉溶液,该溶液可能不具有的性质是( )
A.电泳
B.布朗运动
C.凝聚
D.丁达尔现象
20.已知由AgNO3溶液和稍过量的KI溶液制得的AgI溶胶与Fe(OH)3溶胶混合时,会析出AgI和Fe(OH)3的混合沉淀,由此可知( )
A.该AgI胶粒带正电荷
B.该AgI胶粒电泳时向阳极移动
C.该AgI胶粒带负电荷
D.Fe(OH)3 胶粒电泳时向阳极移动
21.某胶体遇盐卤(MgCl2)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Na2SO4 溶液不易发生凝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胶粒直径约1nm~100nm
B.遇BaCl2 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凝聚
C.胶体微粒带有正电荷
D.Na+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不如Ca2+、Mg2+
22.下列物质的分散系中能形成丁达尔现象的是( )
A.稀盐酸中滴入硅酸钠溶液
B.植物油溶于汽油中
C.蔗糖溶于水中
D.CS2和白磷的混合物
23.某胶体溶液进行电泳实验时,胶体微粒向阴极移动,则对该胶体溶液进行如下的操作中,不能使胶体发生凝聚的是( )
A.加热
B.加入氢氧化铁胶体
C.加入硫化砷胶体
D.加入硫酸镁饱和溶液
根据以下叙述回答24~26题:用一种只有水分子能自由通过而直径较大的溶质分子不能通过的隔膜把水槽隔离成大小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室,甲室中装入淀粉溶液,乙室中装入蒸馏水。此时甲、乙两室中的水分子均可自由地通过隔膜而相互扩散,已知这种扩散速度与单位体积内溶质的微粒数成反比,而与液体的压强成正比。( )
24.若甲、乙两室中装入液体的体积相同,对于实验开始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分子从甲室向乙室的扩散速度大于乙室向甲室的扩散速度
B.水分子从乙室向甲室的扩散速度大于甲室向乙室的扩散速度
C.两室中水分子的相互扩散速度相等
D.两室中水分子的扩散速度将越来越小
25.对实验进行足够长时间后的情况预测,正确的是( )
A.最终两室中水分子的相互扩散速度可以相等
B.甲室中淀粉溶液的浓度始终不变
C.甲室中淀粉溶液的体积将变大,乙室中水的体积变小
D.最终水的扩散将停止
26.相同温度下,甲室装入1%的尿素[CO(NH2)2]水溶液,乙室装入等体积的a%的葡萄糖溶液,若两溶液密度近似看成1,且水分子相互扩散速度也相等,则a的近似值是( )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
1.有甲、乙、丙、丁和Ag2S五种溶胶,按甲和乙、丙和丁、甲和Ag2S、乙和丁两两混合均出现沉淀,则溶胶甲、乙、丙、丁中带负电的是______。
2.在氢氧化铁胶体里加入硫酸钠饱和溶液,由于_____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称为_____。
3.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解决方法是把这些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微粒直径在1nm至100nm之间,然后插入两根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这时阳极聚集_____,阴极聚集_____。理由是_____。
4.(1)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插入两个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浅,这种现象称为_____;
(2)强光通过Fe(OH)3胶体,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_____;
(3)淀粉与食盐的混合液放在肠衣中,并把它放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悬挂着,从而使淀粉和食盐分离的现象称为_____;
(4)Fe(OH)3胶体中加入MgCl2,胶体变浑浊,这种现象称为_____。
5.自来水厂用绿矾和氯水一起净水,其原理:(1)(用离子方程式说明)__________;
(2)(用简要的文字叙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B 5.A 6.C、D 7.A、D 8.A、D 9.B 10.A、B 11.D 12.C 13.B 14.D 15.C 16.A 17.C、D 18.D 19.A 20.B、C 21.B、D 22.A 23.B 24.B 25.A、C 26.C
二、填空题
1.乙、丙
2.SO42- , 胶体的聚沉
3.胶体微粒陶土,胶体微粒氧化铁。微粒直径在1nm至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故通直流电时,胶体微粒产生电泳现象,而陶土胶粒带负电荷,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
4.(1)电泳 (2)丁达尔效应 (3)渗析 (4)聚沉
5.2Fe2+ + Cl2 === 2Fe3+ + 2Cl- ;Cl2 + H2O = H+ + Cl- + HClO ;
Fe3+
+ 3H2O ==== Fe(OH)3
(胶体) + 3H+ ,
反应生成的HClO起杀菌消毒作用,Fe(OH)3
胶体吸附悬浮在水中的杂质颗粒而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