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Ⅰ卷(选择题 共41分)
把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答案 |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共4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其中第1~13小题,每小题2分;第14—18小题,每小题3分。)
1. 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最早发明的黑火药后来传入了波斯,波斯人将其中一种成份称为“中国盐”。这种成份的化学式是
A. B.
C.
D.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铅笔不含铅 B. 纯碱不是碱 C. 水银不含银 D. 重水不是水
3.“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A. 有丁达尔现象 B. 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C. 所得液体一定能导电 D. 所得溶液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
4. 下列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A. 石英 B. 干冰 C. 碳化硅 D. 食盐
5. 在元素周期表短周期中的X和Y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B. X和Y一定不属于同一主族
C. X和Y可能属于同一周期,也可属于两个不同周期
D. 若Y的原子序数为m,X的原子序数一定是
6. 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和
的混和气体,一个盛有
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① 原子数 ② 分子数 ③ 质子数 ④ 电子数 ⑤ 质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7. 如下图所示。此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该装置可用于
A. 氯化铵和消石灰生成氨气 B. 锌和稀硫酸生成氢气
C.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生成氯气 D. 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
8. 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的是
A. 、
、
、
B.
、
、
、
C. 、
、
、
D.
、
、
、
9.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铜片投入稀硝酸中:
B. 铝片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C. 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
D. 碳酸氢钠的水解:
10.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在可变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后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
,又达到平衡,
的体积分数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11. 室温时,向体积均为的盐酸中分别加入
金属M,反应完毕后再分别加入
金属N。则两次共加入金属的全过程中,放出气体最多的是
| A | B | C | D |
第一次加入M | | | | |
第二次加入N | | | | |
12. 向、
、
混合液中,通入过量
后,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的组成一定是
A. 、
、
B.
、
、
C. 、
、
D.
、
13.“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A. 制
B. 制
C. 消除硫酸厂尾气排放:
D. 消除硝酸厂尾气排放:
14. 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是
A. ;
;
B. ;
;
C. ;
;
D. ;
;
15. 将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的
晶体时,都会引起
A. 溶液的pH增加
B. 溶液中的增大
C. 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D. 溶液中的减小
16. 用
和
的混合物配成
溶液,已知该溶液pH = 4.7,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的电离程度小于
的水解程度
B. 的存在对
的水解有促进作用
C.
D.
17. X、Y、Z三种主族元素位于同一周期表中连续的三个不同周期,原子序数:,其中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X的次外层电子数与Y、Z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均不相同,X与Y的族序数之和等于Z的族序数。已知X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由此推出X、Y、Z依次是
A. 、
、
B.
、
、
C. 、
、
D.
、
、
18. 的
溶液,恰好与
的
,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
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9分)
二. 实验题(包括2小题,共21分)
19.(7分)下面几位学生在实验室做探究性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学生在一个月内共需要的
溶液,现在该学生要在实验室进行配制并保存该溶液。甲学生开列的实验用品为:蒸馏水、烧杯、托盘天平(带砝码)、玻璃棒和试剂瓶,还缺少的必要仪器和药品是
。
(2)乙同学想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是的颜色,而不是
的颜色。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 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固体质量减少
B. 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无色
C. 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锌粉振荡,静置后见紫红色褪去,表明为紫红色。你认为上述实验步骤没有意义的是
(填序号)。
(3)丙学生为了将、
、
、
、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逐个溶解而分离,分别选用了五种试剂
① 水 ② 氢氧化钠 ③ 氨水 ④ 盐酸 ⑤ 二氧化碳,然后按编号顺序依次进行了实验。
你若做上述分离实验,请将你选用的试剂及使用试剂顺序依次写出(可用丙学生已选中的,也可以重新选择)。 。
20.(14分)根据下列叙述的实验装置和操作,回答有关问题。
(1)按图M所示装置,用两种不同操作分别进行实验。
① 先夹紧止水夹a,再使A管开始反应,实验中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是 。
图M
② 打开止水夹a,使A管开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a,实验中在B观察到的现象是 。
图N
(2)上述装置的实验结束后,取A管内反应所得溶液,隔绝空气小心蒸干后,再高温煅烧(有关装置及操作已略去),最后留下红色固体。将分解时产生的气体按右上图N所示装置依次通过洗气装置,结果甲内出现白色沉淀,乙内溶液红色褪去,试回答:
①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试管甲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用方程式表示) 。
② 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图M中A内溶液蒸干后,在高温灼烧分解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
三. 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21.(3分)白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一种粉末状的氧化物,该氧化物与水化合生成磷酸。已知
该氧化物与水完全反应生成
磷酸。
白磷完全燃烧放出
的热量。该白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2.(8分)在100℃时,将的
气体充入
抽空的密闭容器中,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0.100 | | 0.050 | | | |
| 0.000 | 0.060 | | 0.120 | 0.120 | 0.120 |
试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表中、
、
、
之间的关系
(选填“>”“<”或“=”)。
(2)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该容器充入的是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
的起始浓度是
。
23.(8分)有A、B、C、D四种单质,在一定条件下,A、B、C分别与D发生化合反应相应地生成X、Y、Z(X、Y、Z每个分子中都含有10个电子),而B和C发生化合反应生成W,另外又知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发生如下反应:
① ②
③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D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
②
③
24.(9分)新型高能钠硫电池以熔融的钠、硫为电极,以钠离子导电的陶瓷为固体电解质。该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反应原理为:
(1)放电时发生 反应,
作
极。
(2)充电时所在电极与直流电源 极相连。
(3)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
(4)用此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溶液,当阳极产生
(标准状况)气体时,消耗金属
的质量为
。
四. 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25.(2分)实验室用还原
,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当用去
时,生成水的质量是
。
26.(8分)在密闭容器中,将碳酸氢钠和过氧化钠混合粉末加热到250℃,使其充分反应,最后测得残余固体由两种化合物组成,分别为和
,且
,试通过计算回答:
(1)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物质的量为 ,过氧化钠物质的量为 。
(2)反应后容器内气体物质及其物质的量: , , , , ,
(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试题答案】
一.(第1~13小题,每题2分,第14~18小题,每题3分,共41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答案 | B | D | A | B | C | A | B | C | C | C | A | D | B | C | A | D | B | B |
二. 实验题(共21分)
19.(7分)
(1)药匙;容量瓶;氯化钠;胶头滴管 2分
(2)A 2分
(3)①③②⑤④(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3分
20.(14分)
(1)
① 液面上升,并出现白色沉淀,然后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2分
2分
2分
② 打开止水夹时,溶液中的导管有气体泡出,夹紧止水夹后出现白色沉淀,
一段时间内不变色。 2分
(2)
① 2分
② 2分
各1分,共2分
三. 填空题(共28分)
21.(3分);
3分
22.(8分)
(1)
2分
60 各2分,共4分
(2)0.200 2分
23.(8分)
(1)
2分
(2)① 2分
② 2分
③ 2分
24.(9分)
(1)氧化;正 各1分,共2分
(2)负 1分
(3)
(或
)
各2分,共4分
(4)69 2分
四. 计算题(共10分)
25.(2分)
2分
26.(8分)
(1);
各2分,共4分
(2);
;
;
各1分,共4分
解析:和
的反应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时(
适量)剩余固体:
(2)过量但比值
时剩余固体:
和
(3)过量 剩余固体:
题目所指应为第2种情况,又因为过量,所以
应为
,
应为
。
——
又根据“”守恒:
又根据“”守恒:
“”守恒 ∴ 生成
为
生成
为
【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是河西区高三统一考试。试题题量不大,共26题,1小时30分钟,满分100分。
考试试题难度不大,知识覆盖了《元素化合物》《基本理论》《化学实验》等部分内容,对一些重点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预计得分应在70—85之间。
年级 | 高三 | 学科 | 化学 | 版本 | 人教大开本、3+x | 期数 | |||||||
内容标题 | 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考试
| ||||||||||||
分类索引号 | G.624.6 | 分类索引描述 | 考试试题与题解 | ||||||||||
主题词 | 天津河西区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期末考试 | 栏目名称 | 名校题库 | ||||||||||
供稿老师 | 王岭 | 审稿老师 | |||||||||||
录入 | 一校 | 二校 | 审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