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年级实验班化学实验练习题(三)

2014-5-11 0:32:28下载本试卷

高三年级实验班化学实验练习题(三)

 1. (1)利用图示的装置,选用适当的试剂,完成实验A、B、C把选用的试剂和实验结论填入表格中

所用试剂

由丙发生的现象所

得实验结论

A

高锰酸钾

氧化性Cl2>Br2

B

硫化亚铁

 

C

SO2具有漂白性

  (2)在不增加仪器的条件下,用简便的方法吸收由丙溶液中逸出的有害气体,以防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                       .

  (3)在A、B、C三实验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反应中消耗氧化剂与生成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仍利用该装置和大理石,完成有关D的系列实验请把所需试剂填入表中(每栏只填一种)

所用试剂

丙产生的现象

D

溶液变红

大理石

溶液中析出白色可溶物

溶液变为乳浊液

 2. 用滴管把新制的氯水逐滴加到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加到最后一滴时,溶液的红色突然消失。对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有两种推测,其中一种是正确的。

①是氯水中的次氯酸氧化了酚酞使它由红色变成无色

②是                                   

请设计一个实验,由实验现象,对以上推测的对错作出判断

所用的实验用品                             

要进行的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和结论                             

 3. (1)右图甲中装置甲是某种不溶于水的气体X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必要时可以加热),所用的试剂从下列试剂中选取2—3种:硫化亚铁、二氧化锰、铜屑、氯化铵、稀氨水、大理石、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蒸馏水。

回答下列问题:

①气体X的分子式是    

②所选择的药品a是        ,b是       ,c是      

③下列装置乙和丙,能代替装置甲的简易装置是      (填“乙”或“丙”)

④请写出在试管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⑤从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预期在试管a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哪些,请依次逐步写出                        

  (2)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等质量的铜片分别与等质量均过量的浓硝酸或稀硝酸反应,所得到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针对这种现象,学生进行了讨论,出现两种意见,一种认为:Cu2浓度差异引起了这种现象,你认为:

         (填“正确”或“不正确”),依据是          

    另一种意见是:溶液呈绿色可能是Cu2与NO2混合的结果,并用实验进行了证明,请简述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               

 4. 微型化学实验具有装置小巧,节约药品,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安全可靠,减少污染等特点。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NH3催化氧化并检验反应生成的酸性物质的微型装置(图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微型酒精灯等均已略去)。已知:NO2+NO+2NaOH=2NaNO2+H2O

实验中所用的试剂不超出下例范围:

①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②4∶1氨水;③NaOH固体;④KClO3和MnO2的混合物;⑤蒸馏水;⑥NH4HCO3固体;⑦6mol·L-1NaOH溶液;⑧0.5mol·L-1 NaOH溶液;⑨酚酞试液;⑩碱石灰;⑾浓H2SO4;⑿Cu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微型叉形管中液态物质A是     ,固体物质B是       

(2) 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混合物D是为了检验酸性物质的生成而放入的,其组成是        ,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               

(4) E处球形玻璃管的作用是        

  (5) F处的棉花应蘸取的物质是          ,其作用是      

 5. (1)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6mol/L的盐酸为试剂,利用下述部分仪器或物品,设计2套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CO2的发生装置(不考虑夹持或支撑仪器)。在横线上填写有关仪器(或物品)的编号。                   

  (2)实验室现有药品:一定质量的锌(分片状和粒状两种)1mol/L稀H2SO4、水以及如图装置。图甲、乙两根玻璃管通过橡皮管连通,并装适量的水,甲有刻度(0—100mL),甲、乙管可固定在铁架上,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利用此装置可测量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设锌全部参加反应,产生气体不超过50mL)。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检查了装置的气密性后,按图示装置实验,要保证不漏出H2,应如何操作?

    ②现对装置A部分进行改进,增加了长颈漏斗及另一玻璃仪器,相互匹配,这样在操作时,可通过液封原理,仍能保证不漏出H2,这另一仪器为     

    ③为了准确地测量H2的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时,除注意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外,还应注意       ,目的是       

    ④请另设计不用上述量气管,而用下列部分仪器组合两套测量H2体积的装置,应选的仪器为(填编号)               

 6. 工业制成纯碱,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它的反应原理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

NH3+CO2+H2O=NH4HCO3   ……………………………………………①

NH4HCO3+NaCl(饱和)=NaHCO3↓+NH4Cl  …………………………②

将所得碳酸氢钠晶体加热分解后即可得到纯碱。

请回答:

(1) 工业所制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其原因是         

  (2) 现有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学生,欲测定某工业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分别设计并完成实验如下。

甲组:取10.00 g样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出反应后装置C中碱石灰的增重为3.52g。

  乙组:取10.00 g样品,配成1000 mL溶液,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放入锥形瓶中,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0.15 mol·L-1的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终点(有关反应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完成三次平行实验后,消耗盐酸体积的平均值为30.00mL。

丙组:取10.00 g样品,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直至样品中无气泡冒出,加热蒸发所得物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反复加热、冷却、称量,直至所称量的固体质量几乎不变为止,此时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0.99 g。

请分析、计算后填表:

分析与计分

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对实验结果的评价

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对结果的影响

甲组

失败

乙组

成功

/

丙组

成功

/

 7. (1)某学生用实验室常见的酸、碱、盐和金属为反应物,并利用一个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和一个广口瓶组装成如图所示的替代简易气体发生器的装置,该装置中装有铜丝网隔板,利用该装置可制取哪些气体       。若将铜丝网隔板改为铁丝网隔板,则该装置可用于制取何种气体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①写出C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某学生判断SO2和Na2O2反应能生成硫酸钠,你认为他的判断合理吗?    。简要说明理由                            

    ③该同学无法断定反应中是否有氧气生成,拟使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中B的作用是           ,D的作用是         

    ④为确认反应产物,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你认为应进行的操作按顺序排列是(填序号)          

     A. 用带火星的细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观察细木条是否着火燃烧

     B. 将C装置中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溶于适量水配成溶液

     C. 在配成的溶液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 在配成的溶液中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或沉淀生成

[1] A 浓盐酸 NaBr或KBr溶液 B 稀硫酸或盐酸 还原性H2S>HI C 硫酸 亚硫酸钠 品红溶液 (2)把蘸有碱液的棉团放在试管口处 (3)A 2︰5 (4)甲 盐酸 丙 石蕊溶液 饱和Na2CO3溶液或氨化饱和食盐水 苯酚钠溶液 硅酸钠溶液或偏铝酸钠溶液 石灰水 漂白粉溶液

[1] 氯水中的盐酸中和了NaOH,使溶液的pH减小到8.2以下 NaOH溶液 pH试纸 玻璃棒 向已褪色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到pH>8.2 滴加NaOH溶液后若溶液恢复红色说明推测②正确,如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推测①正确

[1] (1)①NO  ②a稀硝酸  b铜屑 c蒸馏水 ③乙 ④3Cu+8HNO3=3Cu(NO3)2+2NO↑+4H2O ⑤铜片与稀硝酸反应,有无色气泡产生;试管a上部空间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又变红色;试管a中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反应过程中铜片逐渐减小,以至消失。 (2)不正确 依据是:铜片质量相同,生成铜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溶液体积相同且硝酸过量,故生成的Cu2的浓度相同。  方案及实验现象:将绿色溶液加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变成蓝色,说明后一种推断正确。或:将溶液稀释,溶液变蓝色(其它合理方案均可)

[1] (1)②⑤⑥;③⑥⑦ (2)①先倒入足量的稀H2SO4,倾斜试管,试管内壁放入一定量的锌片(不与酸接触,不能是倒过酸的一边),塞紧塞子,再竖直试管,使锌片落入试管底部。 ②小试管 ③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的液面相平行,并赶走附在液体内壁的小气泡。 使甲管内气压与大气压相等 ④b、c、f;c、d

[1] 4︰1氨水(或②) KClO3和MnO2的混合物(或④) (2)4NH3+5O24NO+6H2O (3)0.5mol/L NaOH溶液和酚酞试液(或⑧、⑨)  红色褪去 (4)安全(或防止液态物质冲出) (5)6mol/LNaOH溶液(或⑦) 吸收氮的氧化物

[1] (1)NaHCO3是从含大量NH4、Na、Cl、HCO3离子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所以NaHCO3晶体中混有杂质,由于NaCl受热时不发生变化,导致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

分析与计分

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对实验结果的评价

实验失败的主要原
因及对结果的影响

甲组

84.8%

失败

所生成的CO2没有被全部吸收,有一部分滞留在反应容器中,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乙组

95.4%

成功

/

丙组

95.4%

成功

/

[1] (1)H2、CO2、H2S H2(若后面方程式写成金属与酸反应,该空格不得分) 2Al+2OH+2H2O=2AlO2+3H2↑ (2)①2CO2+2Na2O2=2Na2CO3+O2 ②合理,由于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将+4价的硫氧化为+6价的硫而生成硫酸钠。 ③B装置用于干燥SO2气体,防止水蒸气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 D装置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同时吸收过量SO2气体,便于氧气的检验和防止污染空气。 ④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