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年级实验班化学实验练习题(一)

2014-5-11 0:32:28下载本试卷

高三年级实验班化学实验练习题(一)

 1. 常温下干燥的混合气体可能由H2S、H2、Cl2、SO2、NH3、NO2、NO、CO2和O2中的某几种组成,进行以下实验:

①混合气体无色,其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混合气体不能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打开瓶塞无颜色变化。

③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时有浑浊,但气体体积不变,再通过碱石灰,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0%

④上述通过碱石灰的混合气体,若点燃会爆炸,恢复到常温时剩余气体体积为通过浓H2SO4和碱石灰之前的原混合气体的2.5%,若使其通过赤热的铜网,铜网表面变黑。

⑤当原混合气体通过CuSO4溶液时,剩余气体为原来的90%。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 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        

(2) 原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2. 有一种固体混和物,可能由硝酸铝、氢氧化钠、硝酸银、氯化钡、氯化铁、氯化铵和磷酸钠等化合物中的两种或多种混和而成。现依次作如下操作:

  (1) 将它溶于水,充分搅拌,生成无色、无臭、透明的溶液

  (2) 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呈蓝色;再加入硝酸到蓝色变紫,则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硝酸后紫色变红,白色沉淀又溶解

  (3) 在上述经过酸化后的溶液中滴入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由以上实验现象可知固体混和物中含     ,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3. 在四只编了号但无品名标签的试剂瓶中,分别盛有盐酸、氯化钡溶液、磷酸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此外,唯一的试剂是硝酸银溶液,进行如下三个实验,没有一个出现任何变化。

  (a) 向溶液I中加入溶液II,再在所得的混和溶液加入溶液III

(b) 将溶液I加入溶液III中

(c) 将溶液IV与硝酸银溶液混和, 试回答:

(1) 盐酸是    号,硫酸钠是    号;

(2) 先将II号与III混和,再加入I,叙述现象,并书写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又溶解;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是:

                                    

 4. 在一种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NH4、Fe2、Fe3、Ba2、Al3、SO42、HCO3、NO3、Cl。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1) 该溶液使pH试纸变红色

(2) 取少量溶液浓缩后加入铜片和浓硫酸共热,可看到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3) 取少量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4) 将(3)中的沉淀过滤掉,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也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5) 另取(3)的滤液,逐滴加入烧碱溶液至过量,先看生成沉淀,随后沉淀又减少,颜色无明显变化,无气体生成。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① 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② 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③ 溶液中不能确定存在与否的离子是           

 5. 有一透明溶液,已知其中可能含有Mg2、Cu2、Fe2、Al3、NH4、K、Cl、HCO3、SO42。当加入一种淡黄色粉未状固体物质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混和气体放出,同时生成白色沉淀。当加入0.4摩淡黄色粉未时,共收集到0.3摩混和气体,且此时生成的沉淀最多。此后继续加入淡黄色粉未时,沉淀量逐渐减少,至加入0.45摩粉未后,沉淀量由0.3摩减少至0.2摩,再加入粉未后,沉淀就不再减少。由此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

(1) 淡黄色粉未的名称为        

(2) 溶液中肯定有    离子,肯定没有    离子,可能有     离子

(3) 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淡黄粉未与水反应            

     ②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离子方程式             

    ③加入淡黄色粉未的物质的量由0.4摩至0.45摩时,沉淀部分消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量之比为(H及没有确定的离子除外)      

 6.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水。现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为以下几步:

A 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 把50毫升碘水和15毫升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 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 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 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 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 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上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 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 正确操作步聚的顺序是(用上述操作的字母编号填写)        

(2) 上述E步的操作中应注意                    

(3) 选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              

 7. I2和Na2S2O3之间发生既快又完全的反应,反应方程式是:I2+2Na2S2O3=2NaI+Na2S4O6,若相互倾倒时,上述反应需要在接近中性(pH值为5—9)条件下进行,为什么?若把I2溶液滴入Na2S2O3溶液中,既使在碱性溶液中(pH=11)也能发生完全反应;若把Na2S2O3溶液滴入I2溶液中,既使在酸性溶液中也能发生完全反应,试简要解释上述两个实验事实:                          

 8. 已知AgCl、Ag2O都可溶于氨水中,现有化合物A的较浓的溶液,取等量分别盛放在a、b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AgNO3溶液都出现白色沉淀。在a试管中加入稀HNO3后沉淀不溶解,而在b试管中滴加几滴浓NaOH溶液,振荡后沉淀立即溶解;由此推断A是    ,试用离子方程式及简要的文字说明你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   

 9. 为确认CH3COOH、H2CO3和H4SiO4的酸性强弱,有人设计用如右图装置,一次实验即可达到目的(不必再选用其它酸性溶液)。请依据此实验填空:

  (1) 锥形瓶内装某可溶性正盐固体,分液漏斗中所盛试剂是       

(2) 装置B所盛的试剂是     ;装置B所盛试剂的作用是      

(3) 装置C中所盛的试剂是    ;出现的现象是           

10. 用右图的实验装置可以进行钠跟水的反应实验,并可收集、检验生成的气体。Na的密度为0.97g·cm-3,煤油的密度为0.87g·cm-3,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液体物质添加完毕后,关闭活栓,打开右边胶塞,向煤油中加入一小块钠,立即塞好胶塞,反应开始前钠的位置在________处(填a、b、c);

  (2) 反应后,钠在煤油层和水层界面之间上下跳动,反应平缓连续进行.试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3) 写出Na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装置中的漏斗在反应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5) 本实验除能使反应平缓连续进行、收集并检验气体外,还有一个优点是:

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述3个实验方案以验证某无色气体中既含有二氧化硫又含有二氧化碳。

方案1:将无色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原无色气体中既含有二氧化硫又含有二氧化碳

方案2:将无色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反应的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原无色气体中既含有二氧化硫又含有二氧化碳

方案3:将无色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最后通入石灰水,结果品红试液褪色,高锰酸钾溶液颜色稍变浅,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原无色气体中既含有二氧化硫又含有二氧化碳

试回答: 上述3个实验方案中,确实能证明原无色气体中既含有二氧化硫又含有二氧化碳的是实验方案    。请简要说明你作出如此判断的理由       

12. 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两同学的方案是:

甲:① 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lmol/L的溶液100mL;

② 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值,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乙: ①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l的两种酸溶液各100mL;

② 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mL,加水稀释为100mL;

    ③ 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1) 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   

(2) 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  1(选填>、<、=)

     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    (多选扣分)

     (a) 装HCl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b) 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c) 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快。

(3) 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               ,

                                   

[1] (1)H2S、CO2、H2、O2 NO2、Cl2、NO、SO2、NH3 (2)40.3

[1] 氢氧化钠、硝酸铝、氯化钡  略

[1] (1)I IV (2)先出现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又溶解;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是:3Ba2+2PO43=Ba3(PO4)2↓ Ba3(PO4)2+4H=3Ba2+2H2PO4

[1] ①Al3 SO42 NO3 ②HCO3 Ba2 Fe2 Fe3 NH4 ③Cl

[1] (1)过氧化钠 (2)NH4、Al3、Mg2 Cu2Fe2HCO3 KClSO42 (3)①略 ②略 ③略 (4)NH4︰Mg2︰Al3=0.01︰0.02︰0.01=1︰2︰1

[1] (1)C→B→D→A→G→H→E→F
(2)分液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旋塞
(3)四氯化碳不溶于水、碘在其中有较好的溶解度、且四氯化碳易挥发

[1] 酸性或碱性比较明显的情况下,Na2S2O3均会发生副反应:2H+S2O32=S¯+SO2+H2O3I2+6OH=IO3+5I+3H2O 解释:在碱性条件下,I2与Na2S2O3反应的速度大于I2与OH的反应速度;而在酸性条件下,I2与Na2S2O3反应的速度大于H与S2O32反应的速度

[1] NH4Cl 略

[1] (1)醋酸 (2)饱和NaHCO3溶液 除去CO2中含有的杂质醋酸 (3)Na2Si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1] (1)a (2)当Na跟水反应剧烈时,H2气流将a托入煤油层,反应停止。随着H2气流减少,Na沉到煤油层和水层的界面,反应又进行。 (3)2Na+2H2O=2Na++2OH+H2↑ (4)防止水溢出 (5)安全。此反应在隔绝空气下进行

[1] 3 方案1和方案2都有以下两个明显漏洞:首先是当二氧化硫的量相对较多时,则它可以不被第一个装置吸收而进入石灰水,这样,却使不存在二氧化碳,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再是除二氧化硫外,乙烯、乙炔、硫化氢等也能使溴水及高锰酸钾溶褪色。而第3个方案在通过品红溶液使其褪色而且也可与高锰酸钾溶液作用的可证明其中有二氧化硫,而且当气体再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只能使其颜色稍变浅,这说明在下一步通入石灰水的气体中已不可能再含有二氧化硫,所以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只能是二氧化碳了!

[1] (1)100mL容量瓶 (2)>b (3)配制pH=l的HA溶液难以实现 不妥之处在于加入的锌粒难以做到表面积相同 (4)配制NaA溶液,测其pH值>7即证明HA是弱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