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练习题精选(四)

2014-5-11 0:32:29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练习题精选(四)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①原子晶体中只含有极性键;②金属在常温时都以晶体形式存在;③每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④分子晶体中一定有分子间作用力,有的还可能有氢键。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2、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B   A.+4  B. +5  C.+6  D.+7

3、某混合溶液由两种或三种物质溶于水制成,且在溶液中,c(K+)=c(Cl),c(Na+)=2c()。则溶质可能是:A

A.KCl、Na2SO4      B.KCl、Na2SO4、NaCl 

C.NaCl、Na2SO4、   K2SO4  D.KCl、K2SO4、Na2SO4

4、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B

A.硫酸钠晶体俗称芒硝,它是造纸的重要原料

B.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滴加碳酸氢钠无白色沉淀

C.氟化钠是一种农药,可杀灭地下害虫

D.碳酸氢钠不适合给胃溃疡病人使用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

①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②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会逐渐褪色;③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④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                            

A.镁粉只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B.镁粉只与溴水中的酸反应

C.镁粉同时与溴水中的溴和酸反应   D.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A.将Ba(OH)2溶液不断加入KAl(SO4)2溶液中反应至沉淀物质的量最大:

3Ba2+ + 6OH + 2Al3+ + 3SO42== 3BaSO4↓+ 2Al(OH)3

B.Cl2通入冷水中:Cl2 + H2O == Cl + ClO + 2H+

C.CuSO4溶液跟Ba(OH)2溶液混合:Ba2+ + SO42 == BaSO4

D.漂白粉溶液中通入SO2气体:Ca2++2ClO-+SO2+H2O=CaSO3↓+2HclO

7、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C

①无色溶液中:K+,Cl,Na+,H2PO4,PO43,SO42

②使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S2,SO32

③水电离的H+浓度C(H+)=1012mol·L1的溶液中:Cl,HCO3,NO3,NH4+,S2O3④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NH4+,Cl,K+,SO42

⑤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Fe3+,MnO4,NO3,Na+,SO42

⑥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Cl,S2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②④

8、在反应a BrF3 + b H2O = c HBrO3 + d HBr + e HF + f O2 中(a、 b 、c、 d、 e、 f是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若0.3mol H2O被氧化,则被水还原的 BrF3 的物质的量是:A

A.0.15mol    B. 0.2mol

C. 0.3mol     D. 0.4mol

9、如图所示: 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C

①浓硫酸;②饱和氯化钠溶液;③亚硫酸钠溶液;④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 在0℃、101kPa下,下列哪组气体混和后所得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为50 :BD

A、O2, F2  B、HF, Cl2   C、HI, HBr   D、HI, Cl2

11、在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如果c(SO42)=0.2mol•L-1,当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KOH溶液时,生成沉淀恰好溶解,则原混合物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是:B

A、0.2mol•L-1    B、0.25mol•L-1    C、0.1mol•L-1   D、0.225mol•L-1

12、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药物的主要成分都能发生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水解反应;

④中和反应这四种反应的是:BD

           .         

A、维生素               B、阿斯匹林   

                    .

                       

C、芬必得                D、扑热息痛

   

13、在加热情况下能和浓H2SO4反应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水中呈酸性,通入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中,颜色都消失的物质是:AD

A、氧化亚铁     B、二氧化锰     C、氧化铜    D、木炭粉

14、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c mol•L—1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D

① (a+b)×63g   ② (a+b)×189g   ③ (a+b)mol   ④ (Vc)mol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可燃冰”是水与天然气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架中,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五个CH4分子或者一个游离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2O填充。由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可燃冰”的平均组成为CH4·6H2O B.“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稳定物质

C.高温、低压有助于可燃冰的形成    D.“可燃冰”的平均组成为CH4·8H2O

16、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具有埃及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艾哈迈德·泽维尔,以表彰他使“运用激光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在他的研究中证实了光可诱发如右所示变化:

 

这一事实可用于解释人眼的夜视功能,有关X、Y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X和Y都可发生加聚反应

B.X和Y是的同系物

C.X和Y中所有原子可以处于同一平面 D.X的同分异构体(有两个苯环结构)只有四种

17、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B

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向水中加入Al2(SO4)3溶液

C.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D.将水加热到100°C,使pH=6

18、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实验方法中有一种电解法:以石墨为电极电解CuCl2溶液,当电流为I A,通过时间为t min,阴极增重m g(设一个电子的电量为q C,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B

           

19、A、B为短周期元素,二者能形成化合物AB2,已知A的原子序数为n,B的原子序数为①n+2 ②n+5 ③n+10 ④n+13 ⑤n-3 ⑥n-6 ⑦n-8 ⑧n+1 其中:D

A、①②⑤不可能  B、④⑥不可能  C、⑤⑥不可能 D、都可能

20、0.03mol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BC

A、30   B、46   C、50   D、66

2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①电子总数;②原子总数;③分子总数;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总质量;⑥物质的总能量;反应前后肯定不发生变化的是:D

A.①②③⑤    B.②⑤⑥    C.④⑤⑥    D.①②⑤

22、己烯雌酚是一种激素类药物,结构如右: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可以用有机溶剂萃取

B.可与NaOH和发生反应

C.1mol该有机物可以与发生反应

D.该有机物分子中,肯定有8个碳原子共平面

23、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C

(1)光气(COCI2)  (2)六氟化硫  (3)三氯化磷  (4)二氯化铍  

(5)二氧化碳     (6)三氟化硼  (7)五氯化磷  (8)四氟化氙

A、(1)(2)(3)(5)   B、(3)(4)(5)(8)   C、(1)(3)(5)   D、(2)(3)(6)(8)

24、反应:2NH3(g+CO2(gCO(NH2)2(s+H2O(g已达平衡。若增大压强,平衡移动,但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  B、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8

C、起始时,NH3与CO2的体积比为13:14  D、起始时,NH3与CO2的体积比为14:13

25、毒品一直影响社会安定。吗啡与海洛因都是被严格查禁的毒品,已知吗啡的分子式是

  C17H19NO3,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酸酯,则海洛因的分子式是:C

    A.C21H23NO3       B.C21H22NO5              C.C21H23NO5       D.C21H27NO7

26、近年来科学家发现有100个碳原子构成一个具有完美对称性的C100 原子团,其中每个碳原子仍可形成4个化学键。最内层是由20个碳原子构成的正十二面体(即每个碳与其它三个碳相连)。外层的60个碳原子形成12个分立的正五边形(即每个碳原子与其它2个碳相连)。处于中间层次的碳原子连接内外层碳原子。当它与氢或氟形成分子时,其分子式为:B

A、C100H20和C100F20              B、C100H60和C100F60

C、C100H12和C100F12              D、C100H40和C100F40

27、金刚烷(C10H16)是一种重要的脂肪烷烃,其结构高度对称,

如右图所示。金刚烷能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其中一氯一溴金刚烷

(C10H14ClBr)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C

A、4种     B、6种     C、8种    D、10种

28、高氯酸是最强的酸,质量分数为60%的高氯酸溶液加热不分解,浓度增高就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热、浓的高氯酸溶液遇有机物易爆炸,纯高氯酸的沸点是130℃。现有市售的70%高氯酸,为使其进一步浓缩,所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CD

A、加入浓硫酸后再小心常压蒸馏      B、各仪器连接处的橡皮塞应塞紧防止漏气

C、加入浓硫酸后再减压蒸馏        D、各仪器连接处必须用磨口玻璃装置

29、电视剧《西游记》中仙境美仑美奂。这些神话仙境中所需的烟幕是用NH4NO3 和Zn粉按质量比8:6.5混合放于温热的石棉网上,使用时滴水数滴即产生大量的白烟,又知发生反应后有N2和水生成。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水起着溶解NH4NO3,发生吸热现象以启动反应的作用

B、每还原1mol NO3- 需氧化1mol Zn和1mol NH4+

C、成烟物质是锌的氧化物小颗粒

D、成烟物质是小锌粒,它由NH4NO3反应放热而蒸出

30、某溶液含有大量Ag+、NH4+、Al3+、Fe2+四种离子。往该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充分搅拌后,再加人过量稀盐酸,此时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C

A、Na+、NH4+、OH-          B、Fe2+、Al3+、Cl-

C、Na+、Fe3+、Al3+          D、Ag+、Fe3+、NH4+

31、下列物质:①苯酚;②淀粉;③油脂;④蛋白质;⑤硝基苯;⑥明矾;⑦氯乙烷;⑧皓矾;⑨水玻璃;⑩碘化钠。不能发生水解的是:A

A.①⑤⑩   B.③⑥⑨   C.②④⑦⑧   D.①②④⑩

32、有一铁的氧化物样品,用140 Ml 5mol·L-1盐酸可恰好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可吸收标准状况下0.56 L氯气,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化为Fe3+。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为:B

  (A)Fe4O5        (B)Fe5O7        (C)Fe2O3       (D)Fe3O4

33、1.92 g Cu投入到一定量的浓HNO3中,Cu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 ml气体,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槽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则通入O2的体积为:B

A.504 mL     B.336 mL      C.224 mL   D.168 mL

34、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下列工业生产中,没有采用循环操作的是:D

A.硫酸工业     B.合成氨工业   C.硝酸工业    D.氯碱工业

35、一定量的NO2通入过量的NaHCO3溶液,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Na2O2的干燥管,充分

反应后放出的气体是:C      A.CO2  B.NO   C.NO2、O2       D.CO2、O2

36、在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下列物质的溶液然后灼烧,可以得到该物质固体的是:D

A.AlCl3    B.Na2SO3      C.KMnO4      D.MgSO4

37、14g Cu-Ag合金与足量的HNO3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 L O2(标准状况下)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吸收,则合金中Cu的质量为:A

A.3.2g        B.4.8g        C.6.4g        D.10.8g

38、在100 mL 0.10 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100 mL溶有2.08 g 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 mL溶有0.010 mol 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

39、建筑用的红砖和青砖,其颜色是由其中含有的不同价态的铁氧化物所致。我国古代砖瓦建筑能够保持到现在的,几乎无一例外的是由青砖建成。有人提出以下可能的原因:①青砖中含的是FeO;②青砖中含的是Fe3O4;③Fe2O3遇长期酸雨侵蚀会风化溶解使砖瓦强度降低;④Fe3O4性质稳定;⑤FeO性质稳定。你认为有道理的是:B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0、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占总粒子数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主要

原因。假设某纳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恰好与氯化钠晶胞(最小结构单元)相同

(如右图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子数与总粒子数的比值为:D

A.7:8    B.13:14      C.25:26      D.26:27

41、已知某饱和溶液的:①溶液的质量  ②溶剂的质量  ③溶液的体积

④溶质的摩尔质量 ⑤溶质的溶解度 ⑥溶液的密度

从以上条件的组合上,不能用来计算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是:

A.①④⑥ B.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42、60毫升由CO2和NO组成的混和气体,通入足量的Na2O2,余气通入足量水,此时无气体剩余,则原混和气体中CO2和NO的体积分别是:D

 A.各30毫升                B.CO2 :40毫升,NO :20毫升

C.CO2 :24毫升,NO  36毫升   D.CO2 :36毫升,NO :24毫升

43、草酸(H2C2O4)溶液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在两溶液混和时看不到明显现象,但过一段时间后,混和溶液突然迅速褪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2KMnO4 + 3H2SO4 + 5H2C2O4 === K2SO4 + 2MnSO4 + 10CO2­ + 8H2O,

据你的分析,突然褪色的原因可能是:

A.溶液已混和均匀了              B.反应中溶液酸性减弱

C.生成微量的Mn2+起催化作用     D.增大了外界的压强

44、在医院中,为酸中毒病人输液不应采用:B

A.0.9%氯化钠溶液    B.0.9%氯化铵溶液

C.1.25%碳酸氢钠溶液  D.5%葡萄糖溶液

45、某链烃在一定条件下可和H2发生反应,取不同体积比的CnHm与H2(两者的体积和为定值V)在一定条件下反应,V与Φ(CnHm)、[CnHm的体积分数]的关系如图。则m和n的关系是:C

A.m=2n+2      B.m=2n

C.m=2n-2      D.m=2n-6

第II卷(非选择题)

46M为一种常见的液体试剂。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试填写题中空白:

⑴ 若固体乙是硫化铝,试回答:

①C、E、F化学式C     、E      、F     

②E→F的化学方程式                   

③D溶解于A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⑵若白色沉淀D不能溶解于A溶液,气体C能使湿润的试纸变蓝,回答:

④固体乙可能        

⑤B+C→M+E的化学方程式              

47将1molI2(g)和2molH2置于某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I2(g)+H2(g)2HI(g);△H<0,并达平衡,HI的体积分数ω(HI)随时间变化如图曲线(II)所示,

  ⑴达平衡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⑵若改变反应条件下,在甲条件下ω(HI)的变化如图曲线(I)所示,在乙条件下ω(HI)

的变化如图曲线(III)所示。则甲条件可能是      (填入下列条件的序号。下同),乙

条件可能是      ____________

①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  ②恒容条件下,降低温度 ③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④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⑤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

⑶若保持温度不变,在另一相同的2L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 I2(g)、b mol H2和c mol HI(a、

b、c均大于0),发生反应,达平衡时,HI的体积分数仍为0.60,则a、b、c的关系是     

48金属M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下列五个反应:

  M+A→I;M+B→H;M+C→H+F;M+D→H+A;M+E→I+G,其中:

  ①A、B、C、D在通常状况下都是气体,并知C是CO2;②上述反应的产物,在不同条件下,还可和有关反应物发生下列反应:F+B→C,G+A→E;③I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它可以水解产生一种白色沉淀和气体E。该白色沉淀加热可分解为H和H2O。而E则是分子晶体,其分子中共有10个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收集气体E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I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中,如果要获得干燥纯净的气体A,实验装置设计如图所示:


 

 在上列装置b中原装的是一种固体物质,当s中的溶液滴入b内反应一段时间后,所得产物经装置c即为纯净气体E;在装置d中原装的是氧化铜,当E通入d时,氧化铜逐渐变为铜,最后从装置e中出来的气体是纯净的A气体。

  ①a中溶液和b中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装置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纯净E通过d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装置e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收集干燥气体A的方法是(选a、b或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用排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b.用排水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c.直接收集在球胆或塑料袋中

49科学家制造出了一种神奇塑料,它能自动愈合自身内部的细微裂纹,即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它是由液态二环戊二烯和一种催化剂合成的,试根据以下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信息一:烯烃可以发生双烯合成。

CH2=CH—CH3+CH2=CH2(简写为

信息二:CH2=CH—CH=CH2与HB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Br→

                     20%   80%

环戊二烯在双分子合成时一个发生1,2一加成,另一个就发生1,4—加成。

信息三:“”极不稳定。

信息四:

     A   二环戊二烯  神奇塑料

问题:(1)写出A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1mol产物最多能消耗多少克NaOH,写出产物和Cl2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的结构简式。

(2)写出A→B、B→C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B→C的反应类型。

(3)写出A的所有开链不饱和烃的同分异构体。

(4)科学家看到人的身体受到伤害流血结痂的过程而想到制备出这种神奇塑料,这种原理我们称之为    学。

50氧化二氯是棕黄色刺激性气体,熔点:—116℃,沸点:3.8℃。氧化二氯不稳定,接触一般有机物易爆炸;它易溶于水(1:100),同时反应生成次氯酸溶液。制备出之后要冷却成固态以便操作和贮存,制备少量Cl2O,是用干燥的氯气和HgO反应(还生成HgO•HgCl2)。装置示意如图,铁架台和夹持仪器已略去)

(1)A中盛有的固体深色试剂a是       ,分液漏斗中试剂b是      

(2)B中盛有液体c是      ,C中的液体d是      

(3)D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E中的保温瓶中盛有致冷剂,它应是       (在干冰、冰水、液态空气中选择),

在E的内管得到的氧化二氯中可能含有杂质是              

(5)装置A、B、C间的连接方式与D、E间的连接方式有明显的区别,这区别是    

 

        ,用这些不同的连接方式的主要理由是           

51将1.05 g铝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固体无剩余。再向其中加 入50 mL 1 mol·L-1的盐酸,可恰好使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刚好消失。求原混合物中铝、过氧化钠各多少克?

522001年是20世纪伟大的化学家泡林(Linus Pauling 1901—1994)

诞辰100周年纪念。他是一位化学结构大师,因对化学键的本性及

其对复杂物质结构的解释而获得1954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1994年

这位世纪老人谢世,人们打开他的办公室,发现里面有一块黑板,

画得满满的,其中有一结构式如图所示。老人为什么画这个结构式?

它在自然界存在吗?它是炸药吗?它能合成吗?它有什么性质?

……不得而知。这是泡林留给世人的一个迷。也许这是永远无法

解开的迷,也许你有朝一日能解开它。

请你对这个结构作一番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分子式是                

(2)如果该分子中的氮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那么该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是否可能处于同一平

面内        (填“可能”或“不可能”)。

(3)该分子的侧链相当于叠氮酸根,它类似于一种叫叠氮酸铅的雷管起爆剂,因此有人预测它是炸药,如果它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

种单质和两种化合物)                               

如果在有足量氧气参与的条件下发生爆炸,那么,1 mol该化合物爆炸时需消耗  mol氧气。

53CO不仅是家用煤气的主要成分,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美国近年来报导一种低温低压催化工艺,把某些简单的有机物经“羰化”反应后可以最后产生一类具有优良性能的装饰性高分子涂料、粘胶剂等,如下图所示:


电石

          

酒精

图中G(RCOOR’)有一种同分异构体是E的相邻同系物;而H有一种同分异构体则是F的相邻同系物。已知D由CO和H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完全反应而成,其氧化产物可发生银镜反应;H是含有4个碳原子的化合物。试推断:

(1)写出B、E、G的结构简式:B:        E:        G:       

写出与G同类别的两个G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2)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A+CO+H2O              

②F+D      ③G高分子化合物

54手性分子是早就为化学工作者熟知的,但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却因为他们在手性分子可用来加速并控制化学反应方面的创造性工作,分享了2001年诺贝尔奖。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凡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有光化学活性。

(1)写出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手性分子的结构式      


(2) 某有机物A(CH3— C — O —CH2—CH—CH2CHO)是否具有光学活性    (“是”

或“否”),若要使其具有或失去光学活性,其发生的反应类型可以是    

①酯化;②消去;③加成;④水解;⑤氧化;⑥还原

(3)某有机物B(C3H7O2N)具有如下性质:a. 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 b. 具有光学活性。试回答:

①写出B中官能团的名称       

②写出B的结构简式         

③若2分子B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环状结构化合物C,则C的结构简式为      

④若B在一定条件下生成高分子化合物D,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    

⑤写出B的一个不属于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55有常见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B多一个。甲、乙、丙是3种含氧酸的钠盐,甲中含B元素,乙中含C元素,丙中含A元素,甲、丙溶液pH>7,乙溶液pH<7;丁为气体,戊为淡黄色固体。甲、乙、丙、丁、戊、己六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如下图:

请回答:(1)写出C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写出丁和戊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2)用有关化学用语解释:乙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丙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乙溶液+丙溶液→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己溶液+丙溶液→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6实验室分析白铁(镀锌的铁)样品成分,称取1.00 g样品放在烧杯中。加入过量盐酸,然后用玻璃片盖住烧杯,首先观察到大量气体冒出,后来放出气体速率变慢,最后反应完全。接着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分离出灰绿色沉淀,该沉淀在空气中加热至质量不变,最后得到1.20g红色粉末。(已知氢氧化锌是两性氢氧化物)

(1)在铁上镀锌的目的是               ;白铁的镀层损伤后,在潮湿的空

气环境中首先被腐蚀的金属是                            。

(2)实验中,过滤用到的主要仪器是                   ,放出气体速

率由快变慢的原因是                                。

(3)为什么要加入过量NaOH溶液                         。

(4)锌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是                           。

57对单质铁溶于稀硝酸的过程如下分析:

(1)当发生的反应Fe + 4HNO3(稀) == Fe(NO3)3 + NO↑+ 2H2O时,n(HNO­3)与n(Fe)的大小关系为                 。(n表示物质的量)

(2)当n(HNO3)≤8n(Fe)/3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当8n(Fe)/3<n(HNO3)<4n(Fe)时,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aFe + bNHO3(稀) == cNO↑+dFe(NO3)2 + eFe(NO3)3 + fH2O。

现假设a=16,且b、c、d、e、f均为整数,可得到多组化学计量数(系数)的配比,请将它们填入下表(可不填满,也可以补充):

组次

a

B

c

d

e

f

16

11

22

16

16

16

16

58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从一份科技攻关课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的40%。研究结果还表明,酸雨对我国浓作物、森林等影响区域很大。

 如图是研究酸雨成因分析的学生实验用的“催化棒”。用两根外面套有玻璃管的粗导线穿过橡皮塞并固定粗玻璃管中,在其一端用电热丝连接起来,即制成“催化棒”。


实验时,先接通直流电源,使电热丝红热,然后将红热的电热丝伸入装有SO2和空气的集气瓶中,瓶中立即出现 a 现象,在往其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又出现 b  现象。

请回答:(1)现象:a                ;b             

(2)以上实验可得出酸雨成因的化学原理是                    

(3)目前一座中等城市每年用煤约300万吨,其含硫量如按1.0%计算,则每年排放SO2多少吨?若此二氧化硫有60%转化为H2SO4,相当于生成多少吨98%的H2SO4

(4)接触法制硫酸工业中,尾气中SO2的处理方法很多。国际上最新采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

吸收法”进行回收,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取一份酸雨样品在空气中放置,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其pH,会发现其pH逐渐   

其原因是                                    

59在如图所示的三个容积相同的三个容器①、②、③进行如下的反应:          
       
    (1)若起始温度相同,分别向三个容器中充入3摩A和1摩B,则达到平衡时各容器中C

物质的百分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容器编号)            

    (2)若维持温度不变,起始时②中投入3摩A、1摩B; ③中投入3摩A、1摩B和2摩C,

则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B的转化率②    ③(填<、>或=);

    (3)若维持②③容器内温度和压强相等,起始时在②中投入3摩A和1摩B,在③中投入a摩A和b摩B及c摩C,欲使达平衡时两容器内C的百分含量相等,则两容器中起始投料量必

须满足(用含a、b、c的关系式表达):                        

 

 

 

60有机物参加的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常有副反应发生;如下图中乙烯跟溴水反应既可生成A.同时又可生成B和C2H5Br。

回答下列问题:⑴环氧乙烷()的结构可简写为则E的分子式是       

⑵B的结构简式是             ;I的结构简式是             

⑶写出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                         

⑷化合物A~I中,易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是      (填字母)。

61课本上讲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都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一定温度下,碳与水蒸气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并建立化学平衡:

C(s)+H2O(g)    CO(g)+H2O-Q

(1)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1的取值范围为______>M1>_______。

(2)若使用CO和H2从逆反应方向在相同条件下建立平衡,则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

量M2的取值范围______>M2>_______。

62为了测定某不溶于水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重),设计了下列实验:

①取一配有合适胶塞的洁净、干燥的锥形瓶,准确称量,得到质量m1。②往锥形瓶中通入干燥的样品,塞好胶塞,准确称量;重复操作,直到前后两次称量结果基本相同,得到m2

③往锥形瓶内加满水,塞好瓶塞,得到质量m3

已知实验时温度为T(K),压强为P(kPa),水的密度为ρ(g/L),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0,空气密度为ρ空气(g/L),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理论依据是:                            

(2)步骤②中重复操作至质量相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如何做到每次测量都是在相同体积下进行的?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样品收集时,可选用的方法是________                 ____。

(5)锥形瓶内空气的质量(m空气)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

(6)瓶中样品的质量(m样品)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

(7)该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

63参看表格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外观

在空气中加热时的现象

产物水溶液的酸碱性

X

黑色粉未

燃烧时呈炽红色并发出火花,放出无色气体G

微弱酸性

Y

淡黄色晶体

首先熔化,然后燃烧,火焰为浅蓝色,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弱酸性

Z

银白色固体

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浅黄色固体F

强碱性

⑴X、Y、Z、F分别是(写名称)                       

⑵G中的化学键    (填“有”或“没有”)极性。G在固态时属于    晶体

⑶Y和Z直接作用后的生成物属于     晶体。写出它的电子式         

64铜与浓硝酸反应和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不同,实验现象也不同。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为NO,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根据他们的思路,选择下列药品,完成该实验,并叙述实验步骤。药品:稀硝酸、稀盐酸、Zn粒、CaCO3固体。

(1) 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用注射器向广口瓶内推入氧气(或空气)

(2)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

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Cu2+浓度差异引起的,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__________(填

“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同学提出溶液呈“绿

色”是Cu2+与NO2混合的结果,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之(简述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工业上目前使用两种方法制取乙醛:(1)乙炔水化法;(2)乙烯氧化法。下列两表提供生产过程中原料、反应条件、原料平衡转化率、产量等有关的信息情况:

表一:原料、反应条件、平衡转化率、日产量

乙炔水化法

乙烯氧化法

原料

乙炔、水

乙烯、空气

反应条件

HgSO4、100~125℃

PdCl2-CuCl2、100~125℃

平衡转化率

乙炔平衡转化率90%左右

乙烯平衡转化率80%左右

日产量

2.5吨(某设备条件下)

3.6吨(相同设备条件下)

表二:原料来源生产工艺

原料生产工艺过程

乙炔

乙烯

来源于石油裂解气

根据上述两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乙炔水化法制乙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乙烯氧化法制乙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两表中分析,现代工业上乙烯氧化法逐步取代乙炔水化法(从环境、原料来源、产率和产量、能耗等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分析,在相同条件下,两种制取乙醛的方法哪种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上述两种方法的反应条件,均增加“100atm”,原料平衡转化率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而实际生产中不采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若乙烯由石油裂化(裂化气混合气体的平均化学式CnHm、m>2n),进一步完全催化裂解而来,得到体积百分含量分别为:甲烷:5%、乙烯:40%、丙烯:10%、其余为丁二烯和氢气(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得到40mol乙烯,求:能够得到丁二烯和氢气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

高三化学练习题精选(四)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答案:46(1) ① C: H2S(1分) 、E: SO2(1分)、F: SO3 (1分)。


② 2 SO2 + O2        2SO3   (2分)

③Al(OH)3 + OH == AlO2 + 2H2O   (2分)

(2) ④Mg3N2 (2分)

⑤ 4NH3+5O2==4NO+6H2O  (2分)

47(1)0.05mol·L-1 (2分) (2) ③⑤(2分) ④(2分) (3)4a + c = 2b  (4分)

48(1)向下排空气法  (2)Mg3N2+6H2O=3Mg(OH)2↓+2NH3

(3)O2   (4)①NaOH+NH4Cl=NaCl+NH3↑+H2O  ②生石灰或碱石灰 

③2NH3+3CuO3Cu+N2↑+3H2O ④浓硫酸  ⑤c

49(1),80gNaOH,

(2),n,加聚反应

(3)开链不饱和烃的同分异构体有四种:CH≡C-CH=CH-CH3

CH≡C-CH2-CH=CH2,CH2=CH-C≡C-CH3 (4)仿生

50(1)(2分)高锰酸钾  , (2分)浓盐酸

(2)(2分)饱和食盐水 , (2分)浓硫酸(3)(2分) 2Cl2 +2HgO=Cl2O ↑+ HgOHgCl

(4)(2分)液态空气, (2分)氯气

(5)(2分)ABC间的连接可以用橡胶管,而DE间不行. (2分) 因为与有机物接触会爆炸

51、Al-Na2O2在水中发生的反应分别为:

2Na2O2+2H2O=4NaOH+O2↑和2Al+2NaOH+2 H2O=2NaAlO2+3H2↑,加入盐酸后又发生了反应NaOH+HCl==NaCl+H2O、NaAlO2+HCl+H2O=Al(OH)3↓+NaCl、Al(OH)3+3HCl=AlCl3+3H2O,可见,最后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AlCl3。综合上述五个化学方程式可得如下关系式:Al~NaAlO2~Al(OH)3~AlCl3~3HCl,Na2O2~2NaOH~2NaCl~2HCl,设原混合物中xmolAl, 有ymolNa2O2,则依关系式

Al ~ 3HCl    Na2O2 ~2HCl

x   3x     y   2y

和题给数据可建立等式27x+78y=1.05(①式)和3x+2y=1×50×10-3(②式),联立①②两式并解之,x=y=0.01(mol),进而可知Al的质量为0.01×27=0.27(g),Na2O2的质量为0 .01×78=0.78(g)

52(1) C7H2N9O2  (2)可能   (3) 2C7H2N9O2 = 2H2O+2CO+9N2+12C   6

53(1)B:CH2=CH2  E:CH2=CH—COOH  G:CH2=CH—COOCH3

     HCOOCH2CH=CH2   CH3COOCH=CH2

  (2)①CH==CH+CO+H2O      CH2=CH—COOH

②CH3CH2COOH+CH3OH       CH3CH2COOCH3+H2O

一定条件

 


③nCH2=CHCOOCH3      [ CH2—CH ]n

                          COOCH3

54、(1)  F—C—I等        (2) 是   ③⑤⑥       

  (3) 1 氨基,羧基      2  CH3—CHCOOH   3  略     

4    nCH3CHCOOH     [NHCHCO ]n+nH2O                               

 5  CH3CH2CH2NO2            

56(1)

(2)NaHSO4=Na+H+SO42;CO32+H2O   HCO3+OH

(3)2H+CO32=H2O+CO2↑;

2Al3+3CO32+3H2O=2Al(OH)3↓+3CO2

56(1)防腐,美观;锌(2)漏斗,烧杯,铁架台,玻璃棒;反应前期,锌与铁形成原电池反应,且锌较活泼,后期,Fe与酸直接作用,反应慢;

  (3)利用Zn(OH)2的两性使Zn存在于溶液中,最后得到纯净的Fe2O3; (4)16%

57(1)n(HNO­3)≥4n(Fe) (1分)

  (2)3Fe+8H++2NO3=3Fe2++2NO+4H2O  (2分)

  (3)(每组1分)

组次

a

B

c

d

e

f

16

44

11

15

1

22

16

48

12

12

4

24

16

52

13

9

7

26

16

56

14

6

10

28

16

60

15

3

13

30

16

58(1)产生浓厚的酸雾,产生白色沉淀

  (2)空气中的SO2遇到矿尘或煤烟颗粒对SO2与O2的反应起催化作用,进而形成酸雨

  (3)解:  3×104 t  5.6×104t

(4)Na2SO3+SO2+H2O=2NaHSO3      2NaHSO3 == Na2SO3+SO2↑+H2O(条件:加热)

(5)变小,酸雨含有H2SO3,在空气中可以缓慢被氧化成硫酸,使酸雨的pH变小

59③②①;<;=3

60(1)、C8H16O4(2分) (2)、HO-CH2-CH2-Br(2分) ;(2分)

(3)、nHOOC-CH2OH→+ nH2O;(3分)(4)、D(2分)

61(1)18;15; (2)28;2。

62(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两种同体积的不同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2)为了保证瓶内的空气已完全被排出,并充满了样品气。

(3)第一次称量之前,锥形瓶塞紧胶塞后,在瓶口处的胶塞上做一记号,以后每次测量,胶塞塞入瓶口的位置都以此为准。(4)D

(5)(m3-m1)×ρ空气/ρ

 (6)m2-m1+m空气(或(m2-m1)+ m3-m1)×ρ空气/ρ水)

(7)29.0×m样品/m空气(或29.0×(m2-m1)/m空气+29.0 ;[(m2-m1)ρ+(m3-m2)ρ空气]×29.0/(m3-m1)ρ空气≈29.0×(m2-m1)×ρ水)/[(m3-m1)×ρ空气)+29.0)

63(1)碳 硫 钠 过氧化钠 (2)有  分子晶体(3)离子  略

64(1) 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CaCO3固体; ③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  ④待反应完成后,将右边导管插入试管接近液面处 ⑤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答对②给1分,答对②③步给3分,答对②③④步给5分,全对给6分)

(2)检验生成的气体是NO气体。(2分)

(3) 不同意(1分)。  铜片质量相同,溶液体积相同,浓度相同。加热绿色溶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变蓝色。(3分)

65(1)CH≡CH+H2OCH3CHO

2CH2=CH2+O22CH3CHO

(2)从表一来看,两者反应条件温度相当,但乙炔水化法制乙醛使用的是汞盐催化剂,毒性大;虽然乙烯氧化法的转化率略小于乙炔水化法,但反应快、日产量比其高得多。

从表二来看,乙炔的制取要经过多步反应制得,且消耗大量的热能、电能,较难获得;乙烯来源于石油裂解气,消耗的总能量比乙炔少,且较容易获得。

(3)乙烯氧化法快;

(4)增大;因为两种方法在相应反应条件下,转化率都已经很高,增大压强将消耗能量和增加高备,不经济。

(5)要得到40molC2H4,则会生成5molCH4、10molC3H6。若设生成x mol丁二烯(C4H6)和y molH2,且需要催化裂解a mol的CnHm

则:根据碳原子守恒:an=5+30+80+4x

根据氢原子守恒:am=20+60+160+6x+2y

根据题意:x+y=100-55

解以上联立方程求得:x=- 28.75(mol),y=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