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三:基本理论——电解质溶液
(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在某一相同的温度下,强电解质溶液a、 弱电解质溶液b、 金属导体c的导电能力相同,升高温度后它们的导电能力的关系是
A、a>b>c B、a=b=c C、c>a>b D、b>a>c
2、一定量的盐酸与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①氢氧化钠固体;②硫酸钠溶液;③硝酸钾溶液;④水;⑤醋酸钠固体;⑥氯化铵固体;⑦硫酸铜固体⑧碳酸钙固体
A、①②⑤⑦ B、②③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
3、在KHSO4的极稀溶液和熔融的KHSO4中都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A、K+ B、H+ C、SO42─ D、HSO4─
4、下列溶液中一定显碱性的是
A、溶液中:c(OH─)>c(H+) B、溶液的pH>7
C、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黄色 D、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红色
5、下列物质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后,所得的固体成份不相同的是
A、FeCl2、FeCl3 B、NaHCO3、Na2CO3
C、NaAlO2、AlCl3 D、Mg(HCO3)2、MgCl2
6、一种pH=3的酸溶液和一种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测得溶液的pH=5.6其原因可能是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弱碱溶液反应 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7、下列事实能说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A、亚硝酸钠溶液的pH大于7 B、用亚硝酸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C、亚硝酸溶液不与硫酸钠反应 D、亚硝酸易分解产生NO、NO2
8、20℃时,1LH2S的饱和溶液,浓度约为0.1mol/L,其电离方程式为:第一步 H2S
H+ + HS─;第二步 HS─ H+ + S2─。若要使该溶液的pH增大的同时,c(S2─)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是①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②加入适量的水;③通入适量的SO2;④加入适量硫酸铜固体;⑤加入少量盐酸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 D、③④⑤
9、水的电离过程为H2O H+ + OH─,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25℃)=1.0×10-14,K(35℃)=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
C、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与浓度、温度有关 D、在35℃时,c(H+) > c(OH─)
10、下列四种溶液中,①pH=0的盐酸;②0.1mol/L的盐酸;③0.01mol/L NaOH溶液;④pH=11 NaOH溶液。由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之比(①∶②∶③∶④)是
A、1∶10∶100∶1000 B、0∶1∶12∶11
C、14∶13∶12∶11 D、14∶13∶2∶3
1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用锌片做阳极,铁片做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的速率加快
12、25℃时,将某强酸溶液和某强碱溶液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此强酸与强碱的pH之和为
A、12 B、13 C、14 D、15
13、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 CuSO4 +Na2CO3 主要:Cu2+ + CO32─ + H2O == Cu(OH)2↓+ CO2↑
次要:Cu2+ + CO32─== CuCO3↓
(2) CuSO4 +Na2S 主要:Cu2+ + S2─== CuS↓
次要:Cu2+ + S2─+ 2H2O == Cu(OH)2↓+ H2S↑
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CuS <Cu(OH)2<CuCO3 B、CuS >Cu(OH)2>CuCO3
C、Cu(OH)2>CuCO3>CuS D、Cu(OH)2<CuCO3<CuS
14、在未知溶液中再溶解CH3COONa(醋酸钠)晶体,测得c(Na+)/c(CH3COO─)=1,对原来未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A、c(Na+)/c(CH3COO─)=1 B、可能是强酸溶液
C、可能是强碱溶液 D、不可能是中性溶液
15、在外界提供相同电量的条件下,Cu2+和Ag+分别按Cu2+ + 2e- = Cu和Ag+ + e- = Ag在电极上放电,若析出铜的质量为1.92g,则析出银的质量为
A、1.62g B、6.48g C、3.24g D、12.96g
16、常温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 a mol/L,c(OH─ )= b mol/L ,且a·b =10-28,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①Zn2+、Cl¯、Ba2+、NO3- ②Na+、K+、CO32-、NO3-、
③Na+、K+、SO42-、AlO2- ④Cu2+、Al3+、 SO42-、 NO3-
A、只有①④ B、只有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都不能
17、在一定温度下,用水稀释0.1mol/L的一元弱酸HA,溶液中随水量增加而减小的是
A、c(H+) / c(HA) B、c(HA) / c(A─)
C、c(H+)与c(OH─)的乘积 D、溶液的pH
18、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溶液体积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相同,则m和n的关系是
A、m=n B、m>n C、m<n D、不能确定
19、有四种溶液浓度都是1mol/L的盐溶液的酸碱性如下:AC的pH=7,BD的pH=7,BC的pH<7,AD的pH>7,则这四种盐的阴阳离子所对应的酸碱性强弱关系是
A、碱性:AOH>BOH 酸性:HC<HD B、碱性:AOH<BOH 酸性:HC<HD
C、碱性:AOH>BOH 酸性:HC>HD D、碱性:AOH<BOH 酸性:HC>HD
20、混合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200ml Ba(OH)2 溶液和150ml NaHCO3溶液,最终所得的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
A、c(OH─ ) > c(Ba2+ ) > c(Na+ ) > c(HCO3─ )
B、c(Na+ ) > c(OH─ ) > c(Ba2+ ) > c(HCO3─ )
C、c(OH ) > c(Ba2+ ) > c(Na+ ) > c(CO32─ )
D、c(OH─ ) > c(Na+ ) > c(Ba2+ ) > c(CO32─ )
21、将20ml 0.1mol/L的醋酸钠溶液与10ml 0.1mol/L盐酸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有关粒子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CH3COO─)> c(Cl─)> c(H+)> c(CH3COOH)
B、c(Cl─) > c(CH3COO─) > (CH3COOH) >c(H+)
C、c(CH3COO─)= c(Cl─)> c(H+)> c(CH3COOH)
D、c(CH3COO─)+ c(Cl─) +c(OH─) = c(H+)+c(Na+)
22、已知HF的酸性比HCN的酸性强,现有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NaF和NaCN两种溶液,已知前者溶液中离子的总数目为n1,后者溶液中离子的总数目为n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n1 = n2 B、n1 > n2 C、 n1 < n2 D、无法判断
23、将80ml NaOH溶液加入到120ml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为2。如果混合前NaOH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溶液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A、0.5mol/L B、0.05mol/L C、1mol/L D、0.1mol/L
24、在常温下,pH = 9的NaOH溶液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假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离子浓度分别为a和b,则a与b的关系为
A、a>b B、a=10-4b C、 b =10-4 a D、a=b
2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向这两种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CO2,发生反应如下:NaR+CO2+H2O==HR+NaHCO3; 2NaR′+CO2+H2O==2HR′+Na2CO3。比较HR和HR′酸性的强弱,正确的是
A、HR较弱 B、HR′较弱 C、两者相差不大 D、无法比较
专题训练三:基本理论——电解质溶液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D | D | A | A | C | B | A | C | B | A | C | B | A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C | B | C | B | C | C | D | D | B | B | B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