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模拟月考试卷

2014-5-11 0:32:35下载本试卷

文本框: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模拟月考试卷

本试卷包括第I卷和第II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Ba-137 Cu-64 Cl-35.5 S-32 Mg-24 Al-27

             O-16 Fe-56 Na—23 N-14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C.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2.下列为含有1摩酸的水溶液与含有1摩碱的水溶液混合在一起,a:盐酸和氢氧化钠,

b:醋酸和氢氧化钠,c:醋酸和氨水。其所放出热量比较,正确的是          

    A.a>b>c         B.c>b>a         C.b>c>a         D.a=b=c

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包装袋中常放入抗氧化物质,下列不属于抗氧化物质的是

  A生石灰    B.还原铁粉    C.亚硫酸钠    D.维生素C

4.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B.用糯米酿制甜酒

C.用过氧乙酸杀菌消毒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近期《美国化学杂志》报道,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在470℃、80MPa下合成出金刚石,具有深远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B.钠被氧化最终生成碳酸钠

  C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位素      D.金刚石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6.某工厂废切削液中,含2.5%的NaNO2,为了不造成环境污染,需使其转化为N2。下列能使它发生该转化的试液是

   A.H2SO4     B.NaOH    CNH4C1      D.NaNO3

7.下列现象或应用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

  A氯化铝镕液中加入小苏打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

   B.牛油与NaOH溶液共煮,向反应后所得的液体中加入食盐有固体析出

   C.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要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D.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减少对空气污染

8.下列四图中,小白球代表氢原子,大灰球代表氦原子。最适合表示标准状态时,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混合气体的是

  A.   B.   C.   D

9.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  )

  A.酸式滴定管   B.碱式滴定管  C.锥形瓶     D.移液管

10.铜粉中加入稀H2SO4加热时无明显现象,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盐是

A.Fe2(SO4)3      B.Na2CO3      C.KNO3      D.FeSO4

11.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A.用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等杂质

  B.用加入浓溴水的方法分离苯和苯酚的混合物

  C.制备溶液时,先将固体溶于较浓盐酸,再加水稀释

  D.用润湿的pH试纸测量某酸溶液的pH

12.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制造出了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一种新型氧分子.若该氧分子具有空间对称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分子是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    B.该物质与氧气互为同素异形体

C.该物质是一种氧化物        D.该分子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13. 25℃时,pH值均等于5的醋酸溶液和氯化铵溶液中,水的电离度分别为α1和α2,则两者的关系是                          (  )

    A.α12        B.α12                  C.α12                  D.无法确定

14.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若将甲蒸发掉一半水,在乙中通

  入少量CO2,丙不变然后滴加指示剂酚酞后,用同浓度的H2SO4溶液滴定至完全反应后,

  所需溶液的体积                            (  )

  A.甲=丙>乙    B.丙>乙>甲   C.乙>丙>甲    D.甲=乙=丙

15.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只由四个中子组成的微粒。这种微粒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四中子” 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微粒不显电性           B.该微粒的质量数为2

C.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D.它与普通中子互称为同位素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多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晶体熔化时化学键不一定发生断裂

D、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高

17.在10mL0.01mol/L的纯碱溶液中,不断搅拌并逐滴加入1.2mL 0.05mol/L盐酸,完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A 1.34mL  B 2.240mL  C 0.672mL   D  0mL

1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等体积的氯气和二氧化硫同时通入一定量水中:Cl2+SO2+2H2O==4H+ +2Cl- +SO42-

B  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 CO2+3H2O+2AlO==2Al(OH)3↓+CO2

C  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混合

NH+HSO+2OH-==SO+NH3↑+2H2O

D  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Mg2++2HCO+Ca2++2OH-==CaCO3↓+2H2O+MgCO3

19.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小

  B 甲烧杯中的酸过量

  C 乙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锌多

  D 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 c(H+)大

20.室温下,由水电离得到的c(H)和c(OH)的乘积为1×10-24的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Fe2+、Br、Cl     B.AlO2、K+、NH4+、Na+

C.K+、I、NO3、H+       D.K+、S2、CO32、OH

21.下列各选项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①   F2和Br2的沸点   ②纯水在25℃和80℃时的pH值

  ③同温下分别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无水CuSO5和CuSO5·5H2O的质量

  ④25℃时,等体积的pH值都等于3的盐酸和AlCl3溶液中,已电离的水分子数

  ⑤在NH3+NO→N2+H2O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N原子数

  ⑥耐火材料MgO和CaO的熔点

  ⑦H和H+离子半径

  ⑧金刚石晶体和石墨晶体中,每个最小碳环里所含的实际碳原子数

  A ①②⑥     B ①②③⑤    C ⑤⑥⑦     D ②⑦⑥

22.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CH3COO、 Na+四种离子,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溶液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为[c(NaOH)、c(CH3COOH)]及混合前酸中c(H+)和碱中c(OH)的关系是

A 大于、小于  B 小于、大于   C小于、小于  D 大于、大于

23.将4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冷却至10℃,或在温度仍保持40℃时向其中加入少量CaO。在这两种情况下均未改变的是 

A.Ca(OH)2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中Ca2的数目

2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7g氨中共价键的数目为NA

  B.aL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的分子数为aNA/22.4

  C.0.1mol/L的Na2CO3溶液中,单位体积内CO32的个数为0.1NA/L

D.用情性电极电解NaCl溶液,每生成NaOH ag,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a/NA

25.可逆反应aA(s)+bB(g)≒cC(g)+dD(g) ;ΔH=Q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

件不变时,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

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是        

A.T1>T2 ,Q>0      B.T1<T2 ,Q<0

C.p1>p2,a+b =c+d    D.p1<p2 ,b = c+d

26.最近发现一种由钛(Ti)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圆圈表示钛原子,黑点表示碳原子,则它的化学式为( ).

A.TiC   B.    C.     D

27.军事上的“地表伪装’’是军事上保护的外观色彩、红外反射与环境吻合。BASF是新型红外伪装还原染料,为橄榄色或黑色。其化学结构如下:

1mol该物质与钠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氢气量以及在催仁剂作用下加成所需氢气物质

的量,最大值分别为

A.1 mol,7 mol  B.2 mol,10 mol  C1 mol,14 mol  D.2 mol,14mol

28.实验测得常温下0.1 mol/L某一元酸(HA)溶液的pH不等于l,0.1 mol/L某一元碱(BOH)

溶液里:C(H+)/C(OH)=10-12。将这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里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C(A) >C(B+)>C(OH)>C(H+)   B.C(A)>C(B+)>C(H+)>C(OH)

   C.C(B+)+C (H+)=C(A)+C(OH)   D.C(B+)>C(A)>C(H+)>c(OH)

29.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X元素的某种原子核内无中子,Y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有下列含该三种元素的化学式:①X2Y2Z2 ②X2YZ3  ③X2YZ2 ④X2Y2Z4 ⑤X3YZ4  ⑥XYZ3,其中可能存在对应分子的是

A.②  D.②④   C②⑤⑥  D.①②③④

30. 丁香油酚:  ,从它的结构简式可推测它不可能有的化学性质

是                                            

A.既可燃烧,又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可跟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C.可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可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Ⅰ卷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

31[3分].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或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过滤、蒸发操作过程中都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

B.将pH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在30s内与对应的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测出该溶液的pH。

C.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内有少量蒸馏水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D.在进行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要进行4次。

E.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时,向稀硫酸中加入废铁屑至有少量气泡发生时,过滤,然后加热蒸干滤液即可得硫酸亚铁晶体。

F.向2mLl0%NaOH溶液中滴入2%CuS04溶液的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

   mL,加热至沸腾,则有红色沉淀出现。

32[11分].用右图装置,进行硝酸与铜片反应的实验,同时,为了防止污染,在试管B里盛放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反应产生的气体。

(1)实验前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使用的试剂是质量分数为63%的硝酸和小铜片,操作中怎样加入硝酸和铜片才能避免铜片与硝酸刚一接触时生成的气体外逸到空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用的试剂是1mol•L-1的硝酸和小铜片,则A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试管B中的溶液所含的溶质有(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从上述实验中获得纯净的NO,拟用以下装置除去NO中的杂质,最好选用表中的___________(填编号)方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表明装置不漏气(2分)

(2)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浓硝酸,将试管斜放,再把铜片放在试管内壁,塞紧胶塞,慢慢到直立试管,使铜片沿试管内壁滑下,与浓硝酸接触(2分)

(3)3Cu+8H(NO3)3==Cu(NO3)2+2NO↑+4H2O(2分),2NO+O2==2NO2(2分)NaOH、NaNO3、NaNO2(3分)

4)甲(1分),在通过C中的水时,NO中所含的NO2跟水反应,又达到NO,再经D中的浓硫酸干燥可达到纯净、干燥的NO(2分)

33. [7分]有A、B、C、D、E、F六种短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D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均只有一个电子,且 A和D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C、F同主族,B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占核外电子总数的3/4,F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比同周期的E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多4个电子,请回答:

(1)写出A、D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D、E三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生产E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F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的氢氧化物和C的氢化物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偏铝酸钠 (3)电解氧化铝(或电解法)

(4)  (5)

34. [7分]X、Y、Z是中学化学中三种常见元素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相互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若X为金属单质,Y为固体非金属单质,则甲的电子式为  :O::C::O:       ,乙的化学式为 MgO        

(2)若X、Y均为金属单质,甲为黑色固体,则X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AI+3Fe3O4=4AI2O3+9Fe                            

其反应类型为             

(3)若X、Y均为非金属单质,常温下甲为无色液体,写出X与甲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

2F2+2H2O=4HF+O2                              

35[8分].请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的信息,用中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已知A是一种直链一溴代物,1molA与2molH2反应生成1molG,F是环状化合物,环上有5个原子,其化学式为C4H6O2

(1)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

(2)化合物A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molA与2mol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分)             (2分)       

(2)醛基、溴原子、碳碳双键(或—CHO、—Br、  [2分]    )   

(3)CH2Br—CH=CH—CHO+2H2      CH2Br—CH2—CH2—CH2OH (2分)

36. [3分]3.5 g Cu与50mL浓H2SO4(足量)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

⑴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                     

⑵若50mL浓H2SO4中含溶质为a mol,投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n(H2SO4)             0.5 a mol(填“>”、“<”或“=”)。

⑶把题干中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500mL,取出50mL,并向取出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沉淀20.27g,求原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⑴0.05mol(2分,数值单位各1分)⑵<(2分)

⑶n(SO)==0.87mol(1分)

 n(H2SO4)=0.87mol+0.05mol=0.92mol(2分)

 c(H2SO4)==18.4mol/L(1分)

                 200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