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实验复习要点
一、常用试剂的存放
1.气中易变质的试剂:这类试剂应隔绝空气或密封保存,有些试剂的保存还要采取特殊的措施。
被氧化的试剂:亚铁盐,活泼金属单质,白磷,氢硫酸,苯酚,Na2SO3等。
易吸收CO2的试剂:CaO, NaOH, Ca(OH)2, Na2O2等。
易吸湿的试剂:P2O5, CaC2, CaO, NaOH, 无水CaCl2, 浓H2SO4,无水CuSO4,
FeCl3·6H2O, MgCl2·6H2O等。
易风化的试剂:Na2CO3·10H2O, Na2SO4·10H2O等。
2.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试剂:这类试剂应用棕色瓶盛放且置于冷,暗处。
如氨水,双氧水,AgNO3, HNO3等。
3.易挥发或升华的试剂:这类试剂应置于冷,暗处密封保存。
易挥发的试剂:浓氨水,浓盐酸,浓硝酸,液溴,乙酸乙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汽油等。
易升华的试剂:碘,萘等。
4.危险品:这类试剂应分类存放并远离火源。
易燃试剂:遇明火即可燃烧的有汽油,苯,乙醇,酯类物质等有机溶剂和红磷,硫,镁,硝酸纤维等。能自燃的有白磷。
本身不可燃但与可燃物接触后有危险的试剂有:高锰酸钾,氯酸钾,硝酸钾,过氧化钠等。
易爆试剂:有硝酸纤维,硝酸铵等。
剧毒试剂:氰化物,汞盐,黄磷,氯化钡,硝基苯等。
强腐蚀性试剂:强酸,强碱,液溴,甲醇,苯酚,氢氟酸,醋酸等。
5.有些试剂不宜长久防置,应随用随配。 如硫酸亚铁溶液,氯水,氢硫酸,银氨溶液等。
二、常用试剂的取用
原则:不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直接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 见光分解的药品贮存在棕色瓶中,受热分解的药品贮存在阴凉处。
方法:固体——贮存在广口中,粉末状或颗粒状药品,用药匙取用;条状或块状药品用镊子取用。
液体——贮存在细口中,少量:用胶头滴管,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一定量:用量筒或滴定管;多量:用倾倒法。瓶塞朝上放于桌面上,试剂瓶标签对着掌心,瓶口紧挨着容器口,使液体缓缓沿容器壁流下。
现将几种常见的特殊药品的存放和取用分列如下:
钠 贮于装有煤油的瓶中 用镊子取出,用滤纸吸去煤油,
钾 放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剩下的应放回瓶中,不得随意丢弃。
白磷 贮于装有水的瓶中 用镊子取出,放在水中切割,剩下的应放回瓶中,不得随意丢弃
浓氨水 瓶塞塞紧,存放在阴凉处
浓硝酸 贮于棕色瓶中,存放在阴凉处
氢氟酸 贮于聚乙烯塑料瓶中, 取用时不能用玻璃器皿
硝酸银 贮于棕色瓶中,存放在阴凉处
溴 贮于棕色瓶中,加少量水防止溴挥发,存放在阴凉处
三、基本实验操作
1.加热
(1)加热方法
直火加热:用酒精灯或喷灯外焰直接加热试管,坩埚,蒸发皿内的物质
垫石棉网或铁丝网加热:加热烧杯或烧瓶内的物质时,为使温度均匀以防破裂,常用石棉网或铁丝网。
水浴加热:可控制反应温度且保证受热均匀。
(2)加热所用的仪器
加热固体药品常用试管,坩埚;加热液体药品常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
(3)注意事项
若容器外有水,加热前应先擦干水;勿使容器底部接触酒精灯灯芯;加热时,应先均匀受热,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停止加热时,应等容器冷却后,再将其取下放在桌面上;有些仪器禁止受热,如量器等,试管盛液时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不超过1/3,烧杯与烧瓶盛液时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不超过1/3,酒精灯内酒精量应保持在容积的1/4--2/3之间。
2.溶解
(1)固体:为加速溶解速度,常将颗粒较大的固体研磨成粉状(有些固体不能研磨,如硝酸铵,研磨敲击可能引起爆炸),并采取搅拌,振荡或加热的方法。
(2)液体:液体的溶解应注意是否有大量热放出,若有,为防止飞溅出液体,常采用密度大的加到密度小的液体里去的方法。将液体沿玻棒或沿容器内壁倾倒,边倒边搅拌,如浓硫酸的稀释。
(3)气体
图1用于吸收溶解度较小的气体;图2用于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倒置的漏斗既可防止倒吸,又可加速溶解且能提高吸收效率。有时亦可用图3来代替。
3.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1) 过滤:普通漏斗,一角、二低、三靠
(2) 分液:分液漏斗,检漏、上层液体上中出,下层液体下口出。
(3) 洗气:洗气瓶、干燥管(大口进小口出)、U形管
(4) 蒸馏、分馏:冷水流与气流形成对流
(5) 蒸发、结晶、重结晶:蒸发皿,用玻璃棒搅拌,当残留少量的液体时停止加热
(6) 萃取:
(7) 升华:
(8) 渗析:
(9) 盐析:
4.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检验方法
H2
O2
Cl2
HCl
H2S
SO2
NH3
NO2
CO2
5.常见离子的检验:
常见离子 检验方法
Cl-、Br-、I-
SO42-
SO32-
S2-
CO32-
AlO2-
PO43-
NO3-
K+、Na+
NH4+
Ba2+
Mg2+
Al3+
Fe2+
Fe3+
5.仪器的洗涤
(1)洗涤原理:利用所选试剂的物理性质,将粘附物质溶解而除去;利用所选试剂的化学性质,使粘附物质与所选试剂反应生成可溶物而除去。
(2)洗涤方法:用毛刷蘸洗涤剂刷洗,再用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清洗2∽3次。
(3)洗净标准:容器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下流。
4.仪器的装配,连接和顺序
(1)仪器的装配和连接:组装整套仪器时,通常遵循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
(2)气密性的检查:将已连接好的装置的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密封其它出口,两手紧握容器外壁,有时也可用酒精灯微热,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双手或停止加热,倒吸一段水柱,则装置不漏气。
启普发生器:
(3)仪器的拆卸:仪器的拆卸顺序一般与装配顺序相反。在有热源加热的情况下拆卸时,应注意防止倒吸。
5.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1)固—固加热:O2、NH3、CH4
固—液不加热:H2、CO2、H2S、C2H2、NO2
固—液加热:Cl2、HCl、C2H4、SO2、NO
(2)气体的干燥与除杂
干燥剂 被干燥的气体
浓H2SO4
碱石灰
P2O5
无水CaCl2
(3)气体的收集:排空气法、排饱和溶液法
(4)尾气吸收:
例1、研究某一化学反应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A~F属于下列物质中的六种物质:浓硫酸、浓盐酸、浓氨水、稀硫酸、稀盐酸、稀氟水、水、锌粒、铜片、食盐、高锰酸钾、氯化钙、氧化钙、四氧化三铁、氧化铁、氧化铜、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氯气、氯化氢、氨气、氮气、氧气。
实验现象;
(1)D物质由黑色变为红色
(2)无水硫酸铜粉末放入无色透明的E中得到蓝色溶液
(3)点燃的镁条伸入无色无味的F中.镁条表面生成一种灰黄色固体物质。将该发黄色物质放入水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通过分析回答:
l、写出A~F的物质名称:
A ,B ,C ,D ,E ,F 。
2、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A与B ;
C与D ;
E与无水硫酸铜 ;
F与Mg ;
F与Mg的反应产物与水 。
[解析]“该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是解答此题的突破口,此气体只能是NH3,结合题意,F就是N2。因此,从限定的反应物中,只能设法从氨水中获取.然后结合发生装置特点(固、液、不加热)及其他实验现象,便可推断其他的物质。
解答:1、A、浓氨水;B、氧化钙;C、氨气;D、氧化铜;E、水;F、氮气。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