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选择题
一、题型特点
选择题是化学高考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题型。它具有构思新颖、灵活巧妙,知识容量大,覆盖面广,考试的客观性强,答题简单,评分容易、客观准确等优点。不但能用来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用来考查考生的思维敏捷性。总之,这类习题可衡量学生能否准确地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来解答问题,对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都起一定作用。
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风化、裂化 (B)分馏、干馏 (C)渗析、盐析 (D)水解、电解
2、在水泥和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应用的原理是
(A)电泳 (B)渗析 (C)凝取 (D)丁达尔现象
阅读下述信息回答3-5题:里昂(如CCl2F2)破坏臭氧层的有关反应如下:(氟里昂在光的作用下产生Cl原子,臭氧为O3)
3、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中间产物 (D)催化剂
4、O3和O2是
(A)同分异构体 (B)同系物 (C)氧的同素异形体 (D)氧的同位素
5、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过程属于
(A)物理变化、氧化还原反应 (B)物理变化、非氧化还原反应
(C)化学变化、氧化还原反应 (D)化学变化、非氧化还原反应
6、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O2中燃烧,生成固态B2O3和液态H2O,放出649.5kJ的热量。又知H2O(I) == H2O(g)-44kJ 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B2H6(g)+3O2(g)==B2O3(s)+3H2O(g)+2165kJ
(B)B2H6(g)+3O2(g)==B2O3(s)+3H2O(g)+2033kJ
(C)B2H6(g)+3O2(g)==B2O3+3H2O+2165kJ
(D)B2H6(g)+O2(g)==B2O3(s)+H2O+2165kJ
7、某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xOy(y>1),则该金属氯化物的化学式是
(A)MxCly (B)MxCl2y (C)MCly/x (D)MCl2y/x
8、有A、B两种元素能互相结合生成两种化合物C1和C2,其中C1的化学式为AB2,且C1中含A50%,C2含A40%,则C2的化学式是
(A)A2B (B)AB (C)AB3 (D)A2B2
9、在化合物X2Y和YZ2中,y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40%和50%,则在化合物 X2YZ3中y的质量分数约为
(A)20% (B)25% (C)30% (D)35%
10、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C(s)+O2(g)==CO2(g)+393.5kJ
2H2(g)+O2(g)==2H2O(g)+483.6kJ
现有0.2mol炭粉和H2组成悬浮气,使其在O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的热 量,则炭粉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2 (C)2:3 (D)3:2
11、下列反应当温度降低时,反应(1)平衡向右移动,反应(2)平衡向左移动。
据此判断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中,
热量Q1、Q2、Q3由大到小的正确顺序是
(A)Q1、Q2、Q3 (B)Q1、Q3、Q2
(C)Q3、Q2、Q1 (D)Q2、Q1、Q3
12、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离子氧化为若反应后
,若反应后
离子变为
离子。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则n的值是
(A)1 (B)2 (C)3 (D)4
13、在一定条件下KI、Zn、FeBr2分别与足量的Cl2反应,如果3个反应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则KI、Zn、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3 (B)3:2:1 (C)6:3:2 (D)2:3:6
14、已知Cu+2Fe3+==Cu2++2Fe2+ Zn+2Fe3+==2Fe2++Zn2+现把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Cl3和Zn于水中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中除SO42-和Cl-外,还含有
(A)Zn2+、Fe3+、Cu (B)Cu2+、Fe3+、Zn
(C)Zn2+、Cu2+、Fe2+、Fe (D)Zn2+、Fe2+、Cu2+、Cu
15、现有M、B、P、E 4种元素,有以下反应:
(1)在水溶液中,M+N2+==M2++N
(2)P+2H2O(冷)==P(OH)2+H2↑
(3)NE相联浸入稀H2SO4中,电极反应:N-2e==N2+,2H++2e==H2↑, 判断它们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M、N、P、E (B)P、M、N、E
(C)M、N、E、P (D)E、P、M、N
16、在用稀 H2SO4 酸化的 H2O2
溶液中,加入乙醚出现分层, 再加少量的K2Cr2O7 溶液, 轻轻振荡,则乙醚层中出现醒目的深蓝色,这是因为生成 2CrO5·(C2H5)O所致,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对此反应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被氧化成CrO5 (B)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H2O2被还原H2O (D)可用它检验
的存在
17、已知下列反应
aFeCl2+bKNO3+cHCl == dFeCl3+gKCl+eH2O+fX
若b=1,d=3,X为生成物,其化学式应为
(A)N2 (B)NO (C)NO2 (D)NH3
18、在xR2++yH++O2 == mR3++nH2O的离子方程式,对系数m和R3+判断正确的是
(A)m=4,R3+是氧化产物 (B)m=2y,R3+是氧化产物
(C)m=2,R3+是还原产物 (D)m=y,R3+是还原产物
19、a、b、c、d、e五种物质,它们是硫及其化合物,已知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未配平):
a─→b+c+H2O c+e─→b+H2O
d+b─→c+H2O c+I2+H2O─→d+HI,则这些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或平均化合价由高到低的次序是
(A)a,b,c,d,e (B)d,c,a,b,e
(C)e,b,d,c,a (D)b,a,c,e,d
20、G、W、X、Y、Z 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分子式(或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转化关系(未配平):
① G─→W+NaCl
②
③ Y+NaOH─→G+W+H2O ④ Z+NaOH─→W+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A)W、G、Z、Y、X (B)G、Y、W、Z、X
(C)G、Y、Z、W、X (D)Z、X、G、Y、W
21、已知 3Br2+6FeCl2 == 4FeCl3+2FeBr3,将112mLCl2(标况)通入10mL1mol/L的FeBr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l2+2Br- == 2Cl-+Br2
(B)Cl2+2Fe2+==2Fe3++2Cl-
(C)2Fe2++2Br-+2Cl2 == 2Fe3++Br2+4Cl-
(D)2Fe2++4Br-+3Cl2 == 2Fe3++2Br2+6Cl-
22、最近我国某近代物理研究所取得重大科研成果, 研制出首批氧-18气体(18O2),氧-18是一种稳定的氧的同位素,称为重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8g氧-18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1mol
(B)0.1mol重氧水H218O所含的中子数为6.02×1023
(C)0.2mol氧-18气体的体积约为4.48L
(D)氧-18气体的摩尔质量是36g
23、同温同压下,mg气体A与ng气体B的分子数目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气体A与气体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n
(B)同质量的气体A与气体B,所含分子数目之比为n:m
(C)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气体A与气体B的质量之比为m:n
(D)相同条件下,气体A与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n:m
24、某实验室用下列溶质配制一种混合溶液,已知溶液中 [K+]=[Cl-]=1/2[Na+]=[]
则其溶质可能是
(A)NaCl,K2SO4 (B)KCl,Na2SO4,NaCl
(C)NaCl,Na2SO4,K2SO4 (D)KCl,K2SO4,Na2SO4
25、在标准状况下,由NO、NO2、O2组成的混合气体充满于一个烧瓶中,将烧瓶倒立于水槽里则水全充满,设若无气体溢出也无溶质扩散于烧瓶外的水槽里,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范围正确的是
(A)0<C<1/22.4 (B)1/39.2<C<1/28
(C)1/28<C<1/22.4 (D)1/39.2<C<1/22.4
26、在标准状况下,ALNH3溶于BmL水中,得到密度为ρg/cm3的RL氨水,则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B)
(C)
(D)
27、密度为0.91/cm3的氨水,质量分数为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28、分别取等质量的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与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大 (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29、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中含溶质mg。若该溶液蒸发bg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g。若原溶液蒸发cg水并恢复到t℃,析出溶质m2g。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式中正确的是
(A)
(B)
![]() | |||
![]() | |||
(C) (D)
30、已知98%的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则49%的H2SO4物质的量浓度(mol/L)是
(A)等于9.2 (B)大于9.2 (C)小于9.2 (D)不能确定
31、某元素 A 形成的 A2 分子共有三种,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依次为158、160、162。 此三种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10:7,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元素有三种同位素
(B)三种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9
(C)A的一种同位素质量数为80
(D)A的各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相同
32、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X元素的原子核内无中子,Y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有下列含该三种元素的化学式:
①X2Y2Z2 ②X2YZ3 ③X2YZ2 ④X2Y2Z4 ⑤X3YZ4 ⑥XYZ3,
其中可能存在对应物质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 (C)②④ (D)②⑤⑥
33、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 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显碱性,且碱性B>A;C、D两种元素的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B,A,C,D,E (B)A,E,B,C,D
(C)E,B,A,C,D (D)B,A,D,C,E
34、元素A的阳离子与元素B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以下关于A、B元素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①原子半径:A<B ②原子序数:A>B
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B>A ④元素所在的周期数:A>B
⑤A的最高正价与B的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
(A)②④③ (B)①② (C)④⑤ (D)②⑤
35、同主族的 X、Y、Z 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是HnXO4<HnYO4<HnZO4,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同浓度水溶液的pH值:NanXO4<NanYO4<NanZO4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8-nX>H8-nX>H8-nZ
(C)元素的非金属性:X>Y>Z
(D)原子半径:X>Y>Z
36、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如下反应,达到
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方法改变起始
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为wmol/L的是
(A)4molA+2molB
(B)1.6molA+0.8molB+0.6molC+0.2molD
(C)3molC+1molD+1molB
(D)3molC+1molD+2molA
37、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若维护温度和压强不变,当到达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原混合气体体积为1.2VL;
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L;
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消耗0.05VL;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L。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④
3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SO3和O2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2mol/L、0.1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的数据是
(A)[SO2]=0.4mol/L (B)[SO2]=[SO3]=0.15mol/L
(C)[SO3]=0.4mol/L (D)[SO2]=0.25mol/L
39、如右下图所示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变化对下列反应的影响:
试判断Y轴指的是
(A)平衡混合气体中R的质量分数
(B)G的转化率
(C)L的转化率
(D)平衡混合气体中G的百分含量
40、某可逆反应
其温度T,时间t与生成物C的体积百分数C%,平衡混合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的关系如 右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m+n>pQ>0
(B)m+n>pQ<0
(C)m+n<pQ>0
(D)m+n<pQ<0
41、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符合
下列图中所示关系。由此推断对图II的正确说法是
![]() |
(A)p3<p4,Y轴表示A的转化率
(B)p3<p4,Y轴表示B的质量分数
(C)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42、今有反应。
从反应开始到t1s时达到平衡状态,在t2s时,由于条件变化使平衡破坏,到t3s时又达平衡,下图表示在上 述过程中物质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试判断图中引起t2-t3变化的是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
(C)加大B或C的浓度
(D)使用了催化剂
43、4份各2g的NaOH固体,分别加入100mL下列各液体中,待足够长时间后(不计水分挥发)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自来水 (B)o.6mol/LHCl
(C)0.5mol/LCH3COOH溶液 (D)0.5mol/LNH4Cl溶液
44、同温度下的两种稀氨水A和B,A溶液的浓度是c mol/L,电离度为α1;B溶液中[]为cmol/L,电离度为α2。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A溶液中的[OH-]是B溶液中[OH-]的α1倍
(B)α1>α2
(C)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表示为 c/α2mol/L
(D)A溶液的pH值大于B溶液的pH值
45、c1、c2、α1、α2、pH1、pH2分别表示两种一元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电离度和溶液的pH值。如果已知pH1<pH2,且α1>α2,则c1和c2的关系是
(A)c1>c2 (B)c1=c2 (C)c1<c2 (D)无法确定
46、已知一种[H+]=1×10-3 mol/L的一元酸溶液和一种[OH-]=1×10-3 mol/L的一元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其原因可能是
(A)浓的强碱和稀的强酸溶液反应 (B)浓的弱碱和稀的强酸溶液反应
(C)等浓度的强碱和弱酸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碱弱酸盐
47、有一种酸式盐AHB,它的水溶液呈弱碱性。今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相同的物质的量浓度的AOH溶液和H2B溶液,前者电离程度大于后者的电离程度;②H2B不是强酸;③HB-的电离程度大于HB-的水解程度;④该盐溶液的电离方程式一般写成: AHB=A++HB- HB-=H++B2+ ,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8、体积相同,pH值相同的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稀醋酸,分别用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完全中和时, 所消耗的 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正确的是
(A)②>①>③ (B)②=①>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49、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某Na2CO3溶液的浓度,若配制Na2CO3溶液时所用的Na2CO3中分别含有 ① NaOH ② NaCl ③ NaHCO3 ④ K2CO3 杂质时,所测结果偏低的是
(A)① (B)② (C)②③ (D)②③④
50、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NaCl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值为2.3
(D)用25mL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
51、实验测得常温下 0.1mol/L 某一元酸(HA)溶液的 pH 值不等于1,0.1mol/L某一元碱(BOH)溶液里[H+]/[OH-]=10-12,将此两种溶液等体 积混合后,所得溶液里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A)[A-]>[B+]>[H+]>[OH-] (B)[B+]>[A-]>[OH-]>[H+]
(C)[B+]=[A-]>[H+]=[OH-] (D)[B+]>[A-]>[H+]>[OH-]
5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 ①Na2CO3、②NaHCO3、③H2CO3、④(NH4)2CO3、⑤NH4HCO3,按[]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是
(A)⑤<④<③<②<① (B)③<⑤<②<④<①
(C)③<②<⑤<④<① (D)③<⑤<④<②<①
53、有A、B、C、D 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联结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54、蓄电池在放电时起原电池的作用,在充电时起电解池的作用。下式是爱迪生蓄电池分别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
下列有关对爱迪生蓄电池的推断错误的是
(A)放电时,Fe是负极,NiO2是正极
(B)充电时,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Fe(OH)2+2e==Fe+2OH-
(C)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向正极方向移动
(D)蓄电池的电极必须浸入碱性电解质溶液中
55、现有M、N、P、E 四种元素。 E的单质是这四种元素单质里最容易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电解含有M和N单质负离子的混合溶液时,阳极上先得到M的单质。M 和 P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电子数相等,但 M 的电子层数小于P。对这四种元素的下列判断肯定不正确的是
(A)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不一定是N>M>P>E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一定是E<P<M<N
(C)单质氧化性由强到弱一定是M>N>P>E
(D)单质的沸点由高到低不一定是P>M>N>E
56、有M、N、P、E四种金属,从下列实验中:
①,②用惰性电极电解同物质的量浓度的P和M的硫酸盐混合溶液,在阳极上 首先析出单质M,③把N和E用导线相连,同时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
应为E2++2e─→E,N-2e─→N2+,判断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正确顺序是
(A)M>N>P>E (B)N>M>E>P
(C)E>P>N>M (D)P>M>N>E
57、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实验,
a,b,c,d都是惰性电极,下表是供选
择的电解液(皆为水溶液),要求满足
以下条件,应选择哪组电解液
条件:(1)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溶液的pH值升高, 乙池溶液的pH值下降;
(2)b,c两极上放电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组 | A | B | C | D | E |
甲池 | NaOH | AgNO3 | H2SO4 | NaCl | NaCl |
乙池 | CuSO4 | CuSO4 | AgNO3 | AgNO3 | CuSO4 |
58、用惰性电极电解某金属硫酸盐时,在阴极上析出ag金属, 同时在阴极上析出0.8g气体。如果该金属的原子量为b,则金属的化合价是
(A)a,b (B)b/a (C)20a/b (D)b/10a
59、将两个铂电极插入200LAgNO3溶液中进行电解,工作一段时间后,某极质量增加0.108mg(设溶液体积不变),此时溶液中[H+]为
(A)2×10-3mol/L (B)5×10-3mol/L
(C)1×10-3mol/L (D)1×10-7mol/L
60、用两支惰性电极插入500mLAgNO3溶液中,通电进行电解。当电解液的
pH值从6.0变为3.0时(体积无变化),电极上应析出的银的质量是
(A)27mg (B)108mg (C)54mg (D)216mg
附:答案
1.B 2.A 3.D 4.C 5.D 6.B 7.D 8.C 9.B 10.A 11.B 12.B 13.C 14.D 15.B 16.B 17.B 18.A 19.B 20.B 21.B 22.B 23.D 24.C 25.B 26.A 27.C 28.D 29.C 30.C 31.D 32.A 33.D 34.A 35.D 36.B 37.A 38.D 39.D 40.A 41.D 42.A 43.B 44.D 45.D 46.B 47.B 48.D 49.D 50.D 51.B 52.B 53.B 54.C 55.B 56.D 57.D 58.D 59.B 60.C
二、元素化合物
1、能产生氯气的反应是
(A)加热次氯酸钙和亚硫酸盐的混合物
(B)在KMnO4中加入NaCl和浓H2SO4共热
(C)CaCl2加H2SO4并加热
(D)在浓HCl中加入浓H2SO4并加热
2、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氟化钾:②溴中溶有少量氯气,可以用加入溴化钠再用汽油萃取的方法提纯;③溴化银具有感光性,碘化银不具感光性;④某溶液与淀粉碘化钾溶液反应出现蓝色,则证明该溶液是氯水或溴水;⑤氟气跟氯化钠水溶液反应,一定有HF和O2生成;⑥氯气跟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3、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类似卤素单质,它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Br + H2O == HBr + 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IBr是共价化合物
(B)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
(C)IBr跟水反应时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D)IBr跟NaOH稀溶液反应生成NaI、NaBrO和水
4、在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的混合气体,通过电火花点燃,三种气体正好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所得液体产物质量分数为25.26%,则容器中原有 H2、O2、Cl2的分子个数比是
(A)6:3:1 (B)9:6:1 (C)13:6:1 (D)10:6:1
5、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是
(A)CCl4 (B)KClO3 (C)漂白粉 (D)氯苯
6、(CN)2、(SCN)2、(OCN)2称“拟卤素”,与卤素单质性质相似,且其阴离子性质也相似,有2Fe+3(SCN)2==2Fe(SCN)3;2Fe+3Cl2==2FeCl3。又知拟卤素与氢形成的酸一般比氢卤酸弱。下列化学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7、已知BrCl能发生下列反应(M为+n价金属元素)nBrCl + 2M == MCln + MBrn,BrCl + H2O == HCl + HBrO 以下推论不正确的是
(A)BrCl具有和卤素单质相似的化学性质
(B)BrCl与M反应时,BrCl只做氧化剂
(C)将BrCl与Na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BrO两种盐
(D)将BrCl跟FeSO4溶液反应,溶液会变成无色
8、电导仪测得液态BrF3具有微弱的导电性。表示BrF3(液)中有阴、阳离子X 和Y存在。X和Y也存在于BrF2SbF4、KBrF4、(BrF2)SnF6等化合物中,则X、Y的化 学式分别为
9、标准状况下112LH2S燃烧用掉氧气100.8L(标准状况),燃烧后把产生的物质冷却到原来状况,剩余气体体积缩小为原混合气体体积的21.05%,则充分燃烧的H2S气体占H2S总体积的
(A)40% (B)32% (C)74% (D)80%
10、向50mL18mol/L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 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
(A)<0.45mol (B)=0.45mol
(C)在0.45mol和0.90mol之间 (D)0.90mol
11、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的是
12、把硫和强碱(如NaOH)加热至沸,反应后,硫转化为S2-和,则反应的S和生成的S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1 (B)3:2:1 (C)3:1:2 (D)4:1:3
13、将等体积的硫化钠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混合,并加入适量的硫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微热,无酸性气体产生,这表明原硫化钠溶液与亚硫酸钠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
(A)3:2 (B)1:2 (C)2:1 (D)2:3
14、将nmolK2SO3和mmolNa2S溶于水,用稀硫酸酸化后,若生成物分别是①SO2和S,②S和H2S,③只有S。则n与m之比值从(Ⅰ)1:2,(Ⅱ)大于1:2,(Ⅲ)小于1:2中选出符合上述情况的组合是
(A)(Ⅰ)(Ⅱ)(Ⅲ) (B)(Ⅱ)(Ⅲ)(Ⅰ)
(C)(Ⅲ)(Ⅱ)(Ⅰ) (D)(Ⅱ)(Ⅰ)(Ⅲ)
15、在常温常压下,将aLSO2和bLH2S混合,当反应后气体体积是反应前气体体积的1/4时,则a与b之比是 ①1:1, ②1:2, ③1:3, ④2:1
(A)①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6、常温下,向20L真空容器内通入amolH2S和bmolSO2(a和b都是正整数,且 a≤5,b≤5),反应完全后,容器内气体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约是
(A)14.4g/L (B)5.1g/L (C)8g/L (D)24.5g/L
17、测得某黄铜矿(CuFeS2)中含硫20%,该矿中含铜的质量分数为
(A)10% (B)20% (C)30% (D)40%
18、将XmolNa2SO3和YmolNa2S完全溶于水后,再加入稀H2SO4酸化,这时可能
有三种情况:
①生成物只有S、Na2SO4和水
②生成物为SO2、S,Na2SO4和水
③生成物为H2S、S、Na2SO4和水
则X:Y的值也应有三种情况即:a)>0.5, b)<0.5, c)=0,5。按上述①②③情况的顺序选出X:Y的比值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c,a,b (B)a,c,b
(C)a,b,c (D)c,b,a
19、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中含水a%,含K2CO3b%, 其余为KOH。取此样品mg溶于100mL浓度为1mol/L的H2SO4中,所得溶液中剩余的H2SO4需加ngKOH才能完全中和,然后将溶液蒸干,可得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质量为
(A)3.1(m+n)g (B)14.2g (C)17.4g (D)20.6g
20、将绿矾晶体加强热,除生成水蒸气以外,还发生如下反应: ,如将生成的混合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
应发生的现象有
(A)一定产生BaSO4沉淀 (B)一定产生BaSO3沉淀
(C)一定有SO2逸出 (D)一定有SO3逸出
21、用向下排气法在容积为VmL的集气瓶中收集氨气。由于空气未排完,最后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9。将此盛满气体的集气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即停止上升。则在同温同压下,瓶内剩余气体的体积为
(A)V/4mL (B)1/5mL
(C)V/6mL (D)无法判断
22、把3体积的NO2气体,依次通过下列3个分别装有①NaHCO3饱和溶液,②浓H2SO4,③Na2O2的装置后,用排水法把残留气体收集到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气体应是(同温同压下测定)
(A)1体积NO (B)2体积NO2和0.5体积O2
(C)2体积O2 (D)0.25体积O2
23、在标况下,将O2与NO按3:4体积比充满一干燥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瓶中液面逐渐上升后,最终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接近于
(A)0.45mol/L (B)0.036mol/L
(C)0.026mol/L (D)0.030mol/L
24、碘化膦(PH4I)是一种白色晶体。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关于碘化膦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它是离子晶体,稳定,高温也不分解
(B)它的水溶液显酸性
(C)能跟强碱反应放出气体PH3
(D)该物质中含有共价键,配位键和离子键
25、化合物M溶于水,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如果先在M的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苛性钠溶液,再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M可能是
(A)氯化铵 (B)食盐 (C)氯化钙 (D)氯化镁
26、在1L/mol/L的氯水中
(A)含有1molNH3分子 (B)含有NH3和之和为1mol
(C)含NH3·H2O1mol (D)含NH3、NH3·H2O、之和为1mol
27、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得到晶体的质量是
(A)等于1.06g (B)大于1.06g而小于2.86g
(C)等于2.86g (D)大于2.86g
28、ag纯净的碳酸钠和ag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相比,下列各种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分别和盐酸反应时,混合物的耗酸量大
(B)分别和足量盐酸反应时,混合物放出的CO2多
(C)分别配制成等体积溶液,混合物的pH值大
(D)分别配制成等体积溶液,混合物的Na+的物质的量大
29、在下列各物质溶液中通入CO2看不到明显现象的一组是
(A)Na2SiO3与C6H5ONa
(B)CaCl2与NaOH溶液混合
(C)CaCl2与Ba(NO3)2
(D)NaAlO2与Ca(ClO)2
30、在120℃时,将2LH2O、1LN2、1LCO、1LO2和2L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依次缓缓通过过量的热铜粉,过量过氧化钠和过量炽热木炭粉的三个反应管。经充分 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和压强。其气体体积是
(A)2.5L (B)3.5L (C)5L (D)6L
3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CO2后,压强为P,若再向其中投入足量的 Na2O2,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压强等于
(A)P (B)2P (C)1/2P (D)3/2P
32、把6.2gNa2O溶于93.8g水中;把4.6g金属钠溶于95.6g水中;把7.8gNa2O2溶于93.8g水中;把8gNaOH溶于92g水中,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A)都是8% (B)分别为8%、8%、7%、10%
(C)都是9% (D)分别为6%、7%、8%、10%
33、将4.34g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mL混合气体,将该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完全反应,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1 (B)1:1:2
(C)1:2:1 (D)4:3:2
34、有甲、乙、丙3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若将甲用水稀释,在乙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钡溶液,丙不变。然后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是
(A)丙>乙>甲 (B)甲=丙>乙
(C)乙>丙>甲 (D)甲=乙=丙
35、将xmolNa2O和Na2O2分别投入过量的yg水中,得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b%的两种溶液,则a和b的关系为
(A)a=b (B)a>b
(C)a < b (D)78a=62b
36、某固体物质跟浓H2SO4共热可生成一种酸性气体。若把氨水加到此物质的溶液中,先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氨水沉淀消失,则此固体物质可能是
(A)MgCl2 (B)AlCl3 (C)AgNO3 (D)Cu(NO3)2
37、为了除去氯化镁酸性溶液种的Fe3+离子,可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物质M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即可,则物质M可选
(A)NaOH (B)NH3·H2O (C)Na2CO3 (D)MgCO3
38、用下列方法除去含有Ca2+、Mg2+、、Cl-的硬水,所得的水含离子浓度最小的方法是
(A)蒸馏 (B)加热煮沸
(C)用石灰纯碱法 (D)用离子交换法
39、下列两种溶液反应,将第一种溶液滴入第二种溶液与将第二种溶液滴入第一种溶液时,发生的反应不完全相同的是
①AlCl3与NaOH ②AgNO3与NH3·H2O
③Na2PO4与H2SO4 ④NaAlO2与盐酸 ⑤苯酚钠与盐酸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⑤ (D)全部
40、检验钢质设备完好性的方法之一是:在被怀疑有裂纹处涂上6mol/L盐酸,过一段时间若观察到有粗线裂纹,表示该处原先确有看不见的细裂纹,产生粗线裂纹的主要原因是
(A)原裂纹处有碳积存
(B)裂纹处表面积很大,反应快
(C)裂纹处的尘埃起催化作用
(D)裂纹处有氧化铁积存,并与盐酸作用生成可溶性氯化物
附答案:
1.B 2.C 3.D 4.C 5.C 6.C 7.D 8.B 9.A 10.A 11.C 12.B 13.C 14.B 15.D 16.A 17.B 18.A 19.C 20.A 21.C 22.D 23.C 24.A 25.A 26.D 27.D 28.B 29.C 30.D 31.C 32.A 33.D 34.D 35.A 36.C 37.D 38.A 39.B 40.D
三、有机化合物
1、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理由是
(A)CH3Cl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B)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CH4是非极性分子
(D)CH4的四个价键的键角和键长都相等
2、卤代烃能够发生下列反应: 2CH3CH2Br + 2Na → CH3CHCH2CH3 + 3NaBr。 下列有机物可合成环丙烷的是
(A)CH3CH2CH2Cl (B)CH3CHBrCH2Br
(C)CH2BrCH2CH2Br (D)CH3CHBrCH2CH2Br
3、某共价化合物含C、H、N3种元素,分子内有4个N原子,且4个N原子排列成内空的四面体(如白磷分子结构),每两个N原子间都有一个C原子,分子内无C-C和C=C双键,则该化合物分子式为
(A)C4H8N4 (B)C6H12N4
(C)C6H10N4 (D)C4H10N4
4、已知烯烃在酸性KMnO4溶液中双键断裂形式为
现有二烯烃C10H18与KMnO4溶液作用后可得到三种有机物:(CH3)2CO、 CH3COOH、
CH3CO(CH2)2COOH,由此推断二烯烃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A)(CH3)2C=CHCH2CH2CH2CH=CHCH3
(B)(CH3)2C=CHCH2CH2C(CH3)=CHCH3
(C)CH3CH=C(CH3)CH2CH2CH2C(CH3)=CH2
(D)CH2CH=C(CH3)CH2CH2CH2CH=CHCH3
5、已知乙烯分子呈平面结构,因此1,2-二氯乙烯可以形成
和两种不
同的空间异构体。下列各物质中,能形成类似上述两种空间异构体的是
(A)1,1-二氯乙烯 (B)丙烯
(C)2-丁烯 (D)1-丁烯
6、新型弹性材料“丁笨吡橡胶”的结构简式如下
其单体可能是下列6种的几种:
正确的组合是(A)②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7、CaC2和ZnC2、Al4C3、Mg2C3、Li2C2等都属于离子型碳化物。请通过CaC2 制C2H2的反应进行思考,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判断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
(A)ZnC2水解生成乙烷
(B)Al4C3水解生成丙炔
(C)Mg2C3水解生成丙炔
(D)Li2C2水解生成乙烯
8、如果定义有机物的同系列是一系列结构式符合(其中n=0,1,2,3…)的化合物。式中A、B是任意一种基团(或氢原子),W为2价的有机基团,
又称为该同系列的系差。同系列化合物的性质往往呈现规律性变化。下列四组化合物中,不可称为同系列的是
(A)CH3CH2CH3,CH3CHClCH2CH3,CH3CHClCH2CHClCH3
(B)CH3CH2CH2CH3,CH3CH2CH2CH2CH3,CH3CH2CH2CH2CH2CH3
(C)CH3CH=CHCHO,CH3CH=CHCH=CHCHO,CH3(CH=CH)3CHO
(D)ClCH2CHClCCl3, ClCH2CHClCH2CHClCCl3,
ClCH2CHClCH2CHClCH2CHClCCl3
9、相同条件下,amL乙烯和乙炔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用去bmLO2,则原混合气体中乙烯和乙炔的体积比为
10、某链烃化学式为C5H8,其分子中含有的不饱和碳原子数目
(A)一定为2个 (B)2个或4个
(C)一定为4个 (D)2个或3个或4个
11、一种分子式为C200H200含多个碳碳叁键的链状烃,其分子中含碳碳叁键最多是
(A)49个 (B)50个 (C)51个 (D)无法确定
12、有三种不同的基团,分别为-X、-Y、-Z。若同时分别取代苯环上的三 个氢原子,能生成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A)10 (B)8 (C)6 (D)4
13、某苯的同系物的化学式为C11H16,经分析化学式中除含苯环外(不含其它环状结构)还含有两个“-CH3”,两个“-CH2-”和一个“”,它的可能结构式有
(A)6种 (B)5种 (C)4种 (D)3种
14、在烃分子中去掉2个氢原子形成双键是吸热反应,大约需117~125kJ/mol的热量,但1,3-环己二烯失去2个氢原子变成苯是放热反应,反应热为23.4kJ/mol,以上事实表明
(A)1,2-环己二烯加氢是吸热反应
(B)苯加氢生成环己烷是放热反应
(C)1,3-环己二烯比苯稳定
(D)苯比1,3-环己二烯稳定
15、将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与烧碱溶液按体积比1:2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CH3COOH + NaOH == CH3COONa + H2O
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加热至不再反应为止,最终得到的固体是
(A) CH3COONa (B)NaOH (C)CH3COONa和NaOH (D)以上都不对
16、菲的结构简式为,若它与硝酸反应,可能生成的一硝基取代物有
(A)4种 (B)6种 (C)5种 (D)10种
17、一种新型的灭火剂叫“1211”,其分子式是CF2ClBr。命名方法是按碳、氟、氯、溴的顺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数目(末尾的“0”可略去。)按此原则,对下列几种新型灭火剂的命名不正确的是
(A)CF3Br-1301 (B)CF2Br2-122
(C)C2F4Cl2-242 (D)C2ClBr2-2012
18、某有机物分子式为C10H14Cl2O2,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环和碳碳叁键,只含有一个“”,则该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9、在有机物的分子中引入羟基官能团的反应类型可供选择的有:①酯化反应,②取代反应,③消去反应,④水解反应,⑤加成反应。其中正确的组合有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
20、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实质是带负电荷的原子团取代了卤代烃中的卤原子,如CH3Br + OH-(或NaOH) → CH3OH+Br-(或NaBr),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CH3CH2Br + NaHS → CH3CH2SH + NaBr
(B)CH3I + CH3ONa → CH3OCH3 + NaI
(C)CH3CH2Cl + CH3ONa → CH2Cl + CH3CH2ONa
(D)CH3CH2Cl + CH3CH2ONa → (CH3CH2)2O + NaCl
21、在常温下,多羟基化合物能和氢氧化铜生成绛蓝色的溶液。在某种有机物的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铜悬浊液,振荡后氢氧化铜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继续加热后出现红色沉淀,则这种有机物可能是
(A)丙三醇 (B)淀粉 (C)葡萄糖 (D)乙醛
22、乙醇分子不同的化学键如下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的键说明 不正确的是
(A)和Na、Mg、Al作用,键①断裂
(B)和浓H2SO4共热至170℃键②、⑤断裂
(C)和乙酸、浓H2SO4共热时键②断裂
(D)在Ag催化下和O2反应时键①、③断裂
23、在常压下和100℃条件下,把乙醇所化为蒸气,然后和乙烯以任意比例混合,其混合气体为V升,将其完全燃烧,需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的体积是
(A)2V升 (B)2.5V升 (C)3V升 (D)无法计算
24、某有机物1个分子里含有1个C6H5-、1个-C6H4-、1个-CH2-、1个-OH原子团。符合这种结构的酚类物质共有
(A)9种 (B)7种 (C)5种 (D)3种
25、某些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均为C7H8O,其中与FeCl3溶液混合后显紫色或不显紫色的种类分别为
(A)2种和1种 (B)2种和3种 (C)3种和2种 (D)3种和1种
26、某有机物溶解于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开始溶液呈红色,煮沸5分钟后,溶液褪色;加入盐酸至酸性时,沉淀出白色的结晶,该结晶溶于水,加入FeCl3溶 液呈现紫色。该有机物可能是
27、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①取代;②加成;③消去;④水解;⑤酯化;⑥中和;⑦氧化;⑧加聚。下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⑥⑧
(C)①②③⑤⑥⑦ (D)③⑤⑥⑦⑧
28、有反应:2C6H5CHO + NaOH → C6H5CH2OH + C6H5COONa。据此,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B)苯甲醛只还原为苯甲醇
(C)苯甲醛只氧化为苯甲酸
(D)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29、化合物与NaOH溶液,碘水三者混合物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I2+2NaOH=NaI+NaIO+H2O
②RCOCH3+3NaIO→RCOCI3+3NaOH
③RCOCI3+NaOH→RCOONa+CHI3↓(黄色)
此反应称为碘仿反应,根据上述反应方程式,推断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A)CH3CHO (B)CH3COCH3
(C)CH3COCH2CH3 (D)CH3COCH2CH3
30、碳原子数为4的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1个羰基和一个羟基,此有机物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此有机物的结构可能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31、对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B)能发生碱性水解,1mol该有机物完全反应消耗8molNaOH
(C)与稀H2SO4共热,生成两种有机物
(D)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4H10O9
32、含有下列微粒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KOH固体或几滴浓HCl或几滴溶液(溶液体积变化不计),都能使溶液中离子或分子的浓度减小的是
(A)CH3COO- (B)
(C)Fe2+ (D)CH2=C(NH2)COOH
33、分子量为300以下的某脂肪酸1.0g与2.7g碘完全加成,也可被0.2克KOH所中和,由此可推测该脂肪酸的准确分子量是
(A)282 (B)280 (C)278 (D)无法确定
34、若由乙醇制取时,最简便的流程则要经过下列的一些反应,①取代;②加成;③氧化;④还原;⑤消去;⑥酯化;⑦中和;⑧缩聚。其反应顺序正确的是
(A)⑤②①③⑥ (B)⑤②①④⑧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⑤③⑥
35、某有机物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且氧化后与还原后的产物能发生酯化反应,所生成的酯又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A)CH3OH (B)HCHO (C)HCOOH (D)HCOOCH3
36、和HOCH2COOH在一定条件下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则可能生成的产物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37、某有机物能通过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还能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则这种有机物的结构中一定具备的基团有①—OH 中的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⑥
38、分析某油脂水解所得的高级脂肪酸时,只测定出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已知原油脂的碘值为116(碘值是与100g油脂加成时消耗碘的克数),此油脂的结构式是
39、3.42g蔗糖与3.24g淀粉的混合物,一定条件下完全水解后,共生成mg葡萄 糖和ng果糖,则m与n的比值为
(A)5:1 (B)3:1 (C)2:1 (D)4:1
40、在下列反应中生成或断裂的不是C-N键的是
(A)浓H2SO4和浓HNO3混合液和苯作用(温度60℃)
(B)由棉花制得纤维素硝酸脂
(C)蛋白质水解生成α-氨基酸
(D)TNT的爆炸反应
附答案:
1.B 2.C 3.B 4.B 5.C 6.B 7.C 8.A 9.A 10.D 11.B 12.A 13.C 14.D 15.D 16.C 17.B 18.B 19.B 20.C 21.C 22.C 23.C 24.D 25.C 26.A 27.C 28.A 29.C 30.D 31.C 32.D 33.C 34.A 35.B 36.C 37.C 38.C 39.B 40.B
四、化学实验
1、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①烧杯 ②坩埚 ③烧瓶 ④试管 ⑤锥形瓶
⑥蒸发皿 ⑦干燥管 ⑧容量瓶 ⑨表面皿
(A)⑦⑧⑨ (B)①③⑤⑦⑨
(C)①③⑤⑦⑧⑨ (D)③⑤⑦⑧⑨
2、下列试剂①纯溴 ②钙 ③白磷 ④电石 ⑤红磷等存放时,可以用水作保护剂的是 (A)①⑤ (B)①③
(C)②④ (D)只有③
3、在实验室不能长期存放,必须现配现用的是 ①溴水 ②银氨溶液 ③石灰水 ④氯水 ⑤氢硫酸 ⑥NaOH溶液 ⑦FeSO4溶液 ⑧Fe2(SO4)3溶液 ⑨CuSO4溶液 ⑩醋酸溶液
(A)②③④⑤⑦ (B)⑤⑦
(C)⑥⑧⑨⑩ (D)②③⑦⑩
4、常用的下列量器刻度表示正确的是 ①量筒的刻度由下向上,无零刻度 ②在250mL容量瓶上,除刻度外,还刻有250mL和20℃ ③滴定管的刻度是由上向下,零刻度在上 ④温度计的刻度由下向上,零刻度偏下
(A)都正确 (B)①②正确
(C)②③正确 (D)②③④正确
5、为了配制100mL1mol/LNaOH溶液,其中有下列几个操作:①NaOH用纸盛载称量 ②选刚用蒸馏水洗净的1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 ③NaOH在烧杯里刚好完全溶解,即把溶液移入容量瓶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两次,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⑤使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容量瓶,直到溶液的凹液面恰好跟刻度相切。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6、今有下列实验:①为了加快细铜丝与硫蒸气的反应,先将细铜丝进行灼烧②0.01mol/LKI溶液8~10滴,滴入10mL相同浓度AgNO3溶液中,可制碘化银胶 体 ③将2%的NaOH溶液4~6滴,滴入10%CuSO4溶液2mL中,制得的Cu(OH)2 悬浊液可直接用于检验醛基 ④将等体积的乙醇和浓H2SO4混合液共热制乙烯, 上述实验方法中
(A)①②正确 (B)②③正确
(C)都正确 (D)都不正确
7、分别用下列仪器量取一定量的溶液俯视读数,数值一定偏高的是
(A)滴定管 (B)刻度移液管
(C)量筒 (D)容量瓶
8、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时,会导致待测碱液的浓度偏低的操作是 ①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②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③配制碱液时,称量的固体吸潮 ④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未充满溶液 ⑤滴定中不慎将锥形瓶内液体摇也少量于瓶外
(A)①③④ (B)②⑤ (C)②③⑤ (D)①③
9、有两瓶pH=2的一元酸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弱酸,若将它们鉴别开,最好选用 (A)pH试纸和水 (B)石蕊试液和水
(C)酚酞试液和水 (D)氧化铝和石蕊试液
10、下列仪器在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的是 ①移液管 ②分液漏斗 ③滴定管 ④容量瓶
(A)只有③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③④②
11、下列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①用铁坩埚熔烧碱 ②除去Na2CO3晶体的结晶水用瓷坩埚 ③用酸式滴定管装KMnO4溶液 ④加热蒸发皿时不用石棉网
(A)②和③ (B)②和④
(C)①和② (D)全正确
12、用已准确称量过的NaCl配制1.00mol/L的NaCl溶液0.5L,要用到的仪器是 ①坩埚 ②分液漏斗 ③容量瓶 ④烧瓶 ⑤胶头滴管 ⑥烧杯 ⑦玻璃棒 ⑧托盘天平
(A)③⑤⑥⑦ (B)③④⑤⑦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⑦
13、某实验室只有烧碱、浓盐酸、铜片、大理石、纯水。从欠缺试剂的角度看,不能进行的实验是
(A)测定盐酸的浓度 (B)制取H2
(C)制取Na2CO3 (D)制CuCl2
14、工业生产下列产品时,用不到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的是①水泥②用生铁炼钢 ③制玻璃④海水中提取镁⑤炼铝⑥制无水乙醇 ⑦硫酸⑧漂白粉⑨炼铁⑩硝酸
(A)⑤⑦⑩ (B)②③⑤⑩
(C)③⑤⑦⑩ (D)⑦⑧⑨⑩
15、下列各气体,既可用同样装置制取,又可用排水法收集,还可用浓H2SO4干燥的是
(A)NO2、NH3 (B)CH4、O2
(C)Cl2、C2H4 (D)SO2、H2S
16、实验室用FeS、NaCl、MnO2、石灰石和酸作用制取H2S、HCl、Cl2、CO2(依次排列)选用的酸可以是
(A)稀H2SO4、稀HNO3、稀HCl、稀H2SO4
(B)稀H2SO4、浓H2SO4、浓HCl、稀HCl
(C)浓H2SO4、稀H2SO4、浓HCl、稀HNO3
(D)稀HCl、浓H2SO4、浓HCl、稀H2SO4
17、下列实验:①制乙烯 ②制乙炔 ③制硝基苯 ④制酚醛树脂 ⑤银镜反应⑥酯的水解 ⑦石油分馏 ⑧制乙酸乙酯,需用水浴加热的一组是
(A)③④⑤⑥ (B)③⑥⑦⑧
(C)①②⑤⑥ (D)④⑤⑥⑦
18、下列实验中,①由苯制硝基苯 ②淀粉的水解 ③溶解度的测定 ④酚醛树脂的制取 ⑤从原油中得到煤油 ⑥由苯制取溴苯均需要使用温度计的一组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19、六瓶分别含有Fe3+、Al3+、Mg2+、Fe2+、、Na+六种离子的溶液,可用下列哪种试剂鉴别
(A)氨水 (B)NaOH (C)HCl (D)(NH4)2S
20、有下列四组物质:①FeSO4和Fe2(SO4)3 ②MgSO4和Na2SO4 ③Ba(NO3)2 和ZnCl2 ④溴水和甲基橙溶液。能将以上各组内两种物质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A)溴水 (B)苛性钠溶液
(C)浓H2SO4 (D)氢硫酸
2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凡能使甲基橙溶液变黄,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B)用AgNO3溶液可以把NO2和溴蒸气区别开来
(C)在某溶液中加入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推知该溶液中一定有
(D)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某气体,结果石蕊溶液变浅红,该气体一定是CO2
22、向某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再过滤,向滤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A)Na+、Cu2+、Ba2+ (B)Ag+、Cu2+、Ba2+
(C)Ag+、Fe3+、Ca2+ (D)Ag+、Ba2+、Al3+
23、有一种白色固体,可能含有CaCO3、BaSO4、NH4Cl、KCl和(NH4)3PO4中的一种或几种,用水溶解并过滤,滤渣用盐酸处理全部溶解并放出气体,滤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放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若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只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
(A)一定不存在CaCO3和(NH4)3PO4
(B)不可能有KCl
(C)一定不存在BaSO4和(NH4)3PO4
(D)一定含有CaCO3、NH4Cl以及BaSO4
24、不用其它试剂,下面各组溶液不能区别开的是
(A)FeCl2、NaOH、Mg(NO3)2、Na2SO4
(B)H2SO4、Na2CO3、CaCl2、NaNO3
(C)KOH、K2CO3、MgSO4、KHSO4
(D)K2CO3、HNO3、CaCl2、Ba(NO3)2
25、能将CuCl2、Ca(OH)2、H2SO4、AlCl3、BaCl2、NaOH、NaNO3七种溶液一一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A)Na2CO3 (B)(NH4)2SO4 (C)(NH4)2CO3 (D)HCl
26、关于某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HCl沉淀不溶,可确定有Cl-存在
(B)加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氢氧化钠过量时沉淀又消失,则原溶液一定有Al3+
(C)加入NaOH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一定有
(D)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27、有X、Y、Z三种溶液,在CuSO4溶液中加适量的X得沉淀a,在除去a的溶液里加入适量的Y溶液,得到沉淀b,在沉淀a、b中分别加入Z溶液后均不溶解,则X、Y、Z应是
(A)NaOH BaCl2 稀HNO3
(B)Ba(OH)2 AgNO3 稀HCl
(C)BaCl2 NaOH 稀HNO3
(D)BaCl2 AgNO3 稀HNO3
28、亚硫酸钠与浓H2SO4作用产生气体X。碳酸氢铵加热分解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硅酸,过氧化钠、浓H2SO4,最后得到气体Y。将X、Y分别通入氢硫酸溶液里,产生的现象是
(A)通入X溶液浑浊,通入Y现象不明显
(B)通入X现象不明显,通入Y溶液浑浊
(C)通入X和Y时,溶液均无明显现象
(D)通入X和Y时,溶液均浑浊
29、将足量的NO2和一定量的SO2混合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产生的沉淀是
(A)不可能是BaSO4 (B)一定是BaSO3
(C)一定是BaSO4 (D)一定是BaSO3和BaSO4
30、进行以下两项实验:①将SO2气体通入Na2S溶液中,②把H2S气体通入Na2SO3溶液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A)①、②项实验中均无明显现象
(B)①中溶液变浑浊,②中溶液无明显现象
(C)①、②项实验中溶液均变浑浊
(D)①中溶液无明显现象,②中溶液变浑浊
31、在0.3mol/LHCl溶液中含有Hg2+、Cd2+、Sr2+、Fe2+、Cu2+等离子,向该溶液中通入H2S气体,产生沉淀的是
(A)Hg2+、Sr2+、Fe2+ (B)Cd2+、Fe2+、Sr2+
(C)Cd2+、Cu2+、Hg2+ (D)Hg2+、Cu2+、Fe2+
32、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棒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65%的HNO3溶液;98.3%的H2SO4和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后呈现的颜色分别是
(A)白、红、白 (B)红、黑、红
(C)红、红、红 (D)白、黑、白
33、分析用石灰水保存鲜蛋的原理如下:①石灰水是碱性物质,能渗入蛋内中 和酸性物质,防止酸败;②石灰水是电解质,促使蛋白质凝聚;③石灰水显强碱性,杀菌能力强;④石灰水能与鲜鸡蛋呼出的CO2生成薄膜起保护作用。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34、根据盐类水解等方面的知识,可判断MgCl2·H2O高温(600℃)灼烧时的分解产物为
(A)MgCl2·H2O (B)Mg(OH)2、HCl、H2O
(C)Mg、Cl2、H2O (D)MgO、HCl、H2O
35、测定CuSO4晶体中含结晶水的实验,造成结果偏高的原因是下列四项中的 ①坩埚用水洗后没有烘干;②加热时有少量晶体溅出;③把加热得到的白色粉末放在空气中冷却、称量;④加热完的粉末中有少量的黑色固体。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④
36、在下列注有横线的反应物在反应中不能完全消耗的是
(A)将含少量CO2的CO通入足量Na2O2的试管并不断用电火花引燃
(B)向盛有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CaO的混合物的密闭容器中加几滴水
(C)将1molCu置于2mol浓H2SO4中加热
(D)在强光持续照射下,向大量的Ca(ClO)2乳浊液中通入少量CO2
37、用98%的浓H2SO4(密度为1.84g/cm3)配制1mol/L的稀H2SO4100mL,配制过程中需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100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50mL烧杯 ④托盘天平 ⑤100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玻棒
(A)①③⑤⑥⑦ (B)②③⑦⑤⑥
(C)②⑤⑦⑥① (D)④③⑦⑤⑥
38、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下列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B)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开始变为橙色
(C)用石蕊作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开始变为紫色
(D)在滴定过程中,用玻棒蘸取试液,涂抹在pH试纸上,至混合液pH值为8
39、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2溶液的pH值约为3.9,则可推断由盐酸滴定NaHCO3溶液测定其浓度时,适宜选用的指示剂及其终点的颜色变化是
(A)石蕊,由蓝变红
(B)酚酞,红色褪去
(C)甲基橙,由橙变黄
(D)甲基橙,由黄变橙
40、下列实验操作会引起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A)测定胆矾结晶水含量的实验中,晶体加热完全失去结晶水后,将盛试样的坩埚在空气中自行冷却
(B)中和滴定用的锥形瓶加入待测液后,再加少量蒸馏水稀释
(C)为了测定一白色固体的质量,将药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并需移动游码使之平衡
(D)量取待测液的移液管用水洗后,没有待测液润洗2~3次
附答案
1.C 2.B 3.A 4.A 5.D 6.D 7.A 8.B 9.A 10.D 11.D 12.A 13.A 14.A 15.B 16.B 17.A 18.A 19.B 20.B 21.B 22.D 23.C 24.D 25.C 26.C 27.D 28.D 29.C 30.B 31.C 32.D 33.C 34.D 35.D 36.C 37.B 38.A 39.D 40.C
五、化学计算
1、标准状况下的H2、Cl2混合气体aL,经光照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恰好使溶液中bmol NaOH完全转变成盐,则a、b的关系不可能为
(A)b=a/22.4 (B)b<a/22.4
(C)b>a/22.4 (D)b≥a/11.2
2、将KCl和KBr混合物13.4g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通入过量的Cl2,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固体11.175g,则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之比为
(A)3:2:1 (B)1:2:3 (C)1:3:2 (D)2:3:1
3、已知某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现欲使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变为3:2:1,那么通入Cl2的物质的量与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
(A)1:2 (B)2:1 (C)3:1 (D)1:3
4、将KCl 和KBr 混合物13.4g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通入过量的Cl2,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固体11.175g,则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3:2:1 (B)1:2:3 (C)1:3:2 (D)2:3:1
5、KBr 和 KCl 的混合物3.87g, 溶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后,产生 6.63g沉淀,则混合物中含K的质量分数为
(A)24.1% (B)40.3% (C)25.9% (D)48.7%
6、氯气通入石灰乳得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Ca(OH)2、3CaCl(ClO)·nH2O。现有一种漂白粉的“有效氯”(过量 HCl 和漂白粉作用生成Cl2的量和漂白粉质量之比)为 35%,若该漂白粉的组成和上述化学式相符, 则式中 n 的值应是
(A)6.5 (B)8 (C)8.5 (D)10
7、在3BrF3+5H2O == HBrO3+Br2+9HF+O2 反应中,若有2mol BrF3参加反应时,则发生还原反应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
(A)1/3mol (B)2/3mol (C)4/9mol (D)4/3mol
8、在氧气中灼烧0.44g硫和铁组成的化合物,使其中的硫全部转变为二氧化硫,把这些二氧化硫全部氧化并转变为硫酸。这些硫酸可以用20mL 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完全中和。则原化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为
(A)18% (B)46% (C)53% (D)36%
9、为了确定亚硫酸钠试剂部分氧化后的纯度,称取样品4g置于质量为30g烧杯中,加入 6mol/L 盐酸18mL(密度为1.1g/L),反应完毕后,再加2mL盐酸,无气体产生,此时烧杯及内溶物的质量为54.4g,则该亚硫酸钠试剂的纯度为
(A)78.75% (B)21.25% (C)30% (D)无法计算
10、将H2S和O2的混合气体,在120℃的温度下装入密闭容器中,在高温下使之燃烧,已知全部H2S和O2都参加了反应,反应后容器内恢复至120℃时,测得压强为反应前的3/4。则原混合气体中H2S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2:1 (D)3:2
11、有甲乙两种H2SO4,甲种H2SO4质量分数为a%,取甲乙两种H2SO4等体积混合均匀,则混合后所得硫酸溶液质量分数为
(A)大于2a% (B)小于2a% (C)等于2a% (D)无法确定
12、有一硫化钠,亚硫酸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经测定含硫25.6%,则此混合物含氧量是
(A)36.8% (B)37.6% (C)51.2% (D)无法计算
13、将xmol Na2SO3和ymol Na2S溶于水中,用稀硫酸酸化后:①若生成S和SO2,②若生成S和H2S,③若只生成S,则x与y的比值依次是
(A)大于1/2,等于1/2,小于1/2 (B)大于1/2,小于1/2,等于1/2
(C)等于1/2,大于1/2,小于1/2 (D)小于1/2,等于1/2,大于1/2
14、在同温同压下,将5L H2S气体与xL SO2混合,完全反应后有0.5mol电子转移,则SO2的体积x和H2S物质的量y分别为
(A)x=2.5L y=5/22.4mol (B)x=5L y=5/22.4mol
(C)x=2.5L y=0.25mol (D)x=2.8L y=2.25mol
15、常温下,向20L真空容器中通入amol硫化氢和bmol二氧化硫(a和b都是正整数,且a≤5,b≤5),反应完全后,容器内的气体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是
(A)24.5g/L (B)14.4g/L (C)8g/L (D)5.1g/L
16、常温下,向20L真空容器中通入amol硫化氢和bmol氯气(a和b都是正整数,且a≤5,b≤5),反应完全后,容器内气体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约是
(A)8.5g/L (B)18g/L (C)18.25/L (D)36.5g/L
17、将56gFe跟8gS在密闭容器中共热,将产生的固体放入足量的盐酸中,放出的气体和等体积的SO2气体充分混合后,产生的固体中还原产物的质量为(气体体积为标况)
(A)8g (B)4g (C)48g (D)10g
18、把70mL H2S和90mL O2(标况)混合在一定条件下点燃,使之完全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状况,可得到SO2的体积是(不考虑SO2在水中的溶解)
(A)50mL (B)55mL (C)60mL (D)70mL
19、10mLNO、CO2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气体的体积变为5mL(同条件下的),则NO和CO2的体积之比为
(A)1:1 (B)2:1 (C)1:1或小于1:1 (D)无法确定
20、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和O2、NO和NO2、NO2和O2三组混合气体,分别置于a、b、c三支试管中(体积相同),并将三支试管分别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三支试管中水上升的高度依次为La、Lb、Lc,则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是
(A)La>Lb>Lc (B)La>Lc>Lb (C)Lc>La>Lb (D)La=Lb=Lc
21、在常温常压下,a、b、c、d四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以等物质的量混合的两种气体。a试管内是NO2和O2,b试管内是Cl2和SO2,c试管内是NO和N2,d试管内是C2H4和H2。将四支试管迅速同时倒立于水中,最终水面上升的高度h的比较,正确的是
(A)hb>hc>ha>hd (B)hc>ha>hb>hd
(C)hd>ha>hc>hb (D)hb>ha>hc>hd
22、在标准状况下,在三个干燥烧瓶内,分别装入一瓶干燥的纯净氨气,一瓶含一半空气的氯化氢和一瓶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积比是VNO2:VO2=4:1),然后分别作喷泉实验,则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比为
(A)2:1:2 (B)5:5:4 (C)1:1:1 (D)无法确定
23、在标准状况下,将O2与NO按 3:4 体积比充满一干燥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瓶中液面逐渐上升后,最终烧瓶内溶液的物质量浓度最接近于
(A)0.045mol/L (B)0.036mol/L
(C)0.026mol/L (D)0.030mol/L
24、在同温同压下,将NO和O2两种气体以体积比 3:1 混合,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数值最接近的是
(A)40.7 (B)46 (C)30.5 (D)44
25、已知白磷跟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P4+3O2 == P4O6,P4+5O2 == P4O10,在某一密闭容器中加入62g白磷和50.4L氧气(标准状况),使之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到的P4O10与P4O6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3 (B)3:2 (C)3:1 (D)1:1
26、在标准状况下,将NO2、O2、NO 3种气体按一定比例充满一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并将该容器倒置在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无气体剩余,所得溶液的浓度为xmol/L。则x值为
(A)0<x<1/22.4 (B)1/39.2<x<1/22.4
(C)1/28<x<1/22.4 (D)1/39.2<x<1/28
27、往含有氧化钙3.7g的石灰水中滴加150mL 0.5mol/L的磷酸溶液,待反应物全部作用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只生成CaHPO4
(B)只有CaHPO4和Ca(H2PO4)2两种物质生成
(C)有Ca3(PO4)2和CaHPO4溶液生成
(D)有CaHPO4和Ca(H2PO4)2两种可溶物生成
28、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H4H2PO4、(NH4)3PO4、(NH4)2HPO4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反应作用生成正盐。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A)1:2:3 (B)3:2:1 (C)1:1:1 (D)2:1:3
29、ag金属铜与bg硝酸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若a:b=4:10.5,则反应中起酸性作用的硝酸的质量为
(A)bg (B)b/2g (C)3a/4g (D)3b/4g
30、在一定条件下,使mg碳和ng氧完全反应,生成(m+n)g气体,则m与n的比值关系是
(A)3/8<m/n<3/4 (B)3/8≤m/n≤3/4
(C)1.3<m/n≤3.7 (D)4≤m/n≤8
31、9.6g碳与一定量O2反应,反应后压强是反应前的1.6倍,求生成物中CO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A)1:2 (B)2:1 (C)1:3 (D)3:1
32、KHCO3和CaCO3的混合物共mg,同mg NaHCO3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消耗HCl质量相同,则原混合物中KHCO3和CaCO3的质量比为
(A)17:4 (B)17:8 (C)1:1 (D)任意比
33、把xmol的CO2通入含ymol Ca(OH)2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x≤y时,生成100xg沉淀
(B)当y<x时,生成100yg沉淀
(C)当y<x<2y时,生成100(2y-x)g沉淀
(D)当2y≤x时,生成的沉淀全部溶解
34、把25.6g的KOH和KHCO3混合物在250℃煅烧,冷却后发现混合物的质量减少4.9g,则原混合物KOH和KHCO3的组成为
(A)KOH物质的量>KHCO3物质的量
(B)KOH物质的量<KHCO3物质的量
(C)KOH和KHCO3以任意物质的量之比混合
(D)KOH和KHCO3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35、在两个质量相等的烧杯中,分别盛500mL 0.2mol/L的盐酸,然后分别加mgCaCO3和ngKHCO3,若使反应后两烧杯的质量仍相等,则m与n至少应为
(A)m>n>5 (B)m=n≥10 (C)m>7.8n>10 (D)m=n≤5
36、62gK-Na 液体合金加入200mL 0.4mol/L的盐酸中,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22.4L,则K与N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 (B)1:1 (C)1:3 (D)无法确定
37、将xmolNaO2和Na2O2分别投入过量的yg水中,得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b%的两种溶液,则a和b的关系为
(A)a=b (B)a>b (C)a<b (D)78a=62b
38、有一块金属钠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在标准状况下,将生成的固体全部投入盛有足量的VLCO2的容器中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成wL,则原钠块的物质的量是
39、碱金属(如锂、钠、钾、铷等)溶于汞中可形成良好的还原剂“汞齐”。取某种碱金属的汞剂7g,与水作用得2.24L氢气(标准状况),并得到密度为ρg/cm3溶液1L,则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是
(A)0.85%/ρ (B)0.48%/ρ (C)0.32%/ρ (D)0.8%/ρ
40、0.5mol Na投入足量水中得到溶液a,又分别将0.5mol镁、铝投入到足量且与水等质量的稀硫酸中得到溶液b、c,则a、b、c的质量关系为
(A)a=b=c (B)a=b<c (C)a>b>c (D)a<b<c
41、把等质量金属镁分别放在①纯氧气中,②空气中,③CO2气体中完全燃烧,得到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分别为w1、w2、w3,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A)w1>w2>w3 (B)w1=w2=w3
(C)w3>w1>w2 (D)w3>w2>w1
42、已知部分被氧化的镁1.6g和足量的盐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H21.12L。则与盐酸反应前被氧化的镁是
(A)1.2g (B)0.64g (C)0.4g (D)0.24g
43、当燃烧镁和某金属组成的合金, 所形成的氧化物的质量为反应前质量的2倍,另一金属可能是
(A)铜 (B)铍 (C)钠 (D)铝
44、在相同条件下,将镁、铝分别投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两溶液的质量仍相等,则镁铝的关系是
(A)质量比为1:1 (B)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质量的比为12:9 (D)质量比为32:33
45、下列各组物质相混合之后可生成Amol沉淀的是
(A)含Amol NaAlO2的溶液与Amol CO2
(B)含Amol NaAlO2的溶液与Amol AlCl3
(C)含Amol AlCl3的溶液与2Amol Ba(OH)2的溶液
(D)含Amol AlCl3的溶液与含Amol NaOH的溶液
46、在某200mL溶液中,含MgCl2的浓度为2mol/L,AlCl33mol/L。若将溶液中的Mg2+完全以Mg(OH)2的形式沉淀出来,至少应加入2mol/L的NaOH溶液
(A)2L (B)1.8L (C)1.6L (D)2.2L
47、要使CaCO3和MgCO3 混合物完全受热分解后的氧化物中的钙和镁的质量分数相同,混合物中CaCO3和MgCO3的质量比应是
(A)3:5 (B)5:3 (C)5:7 (D)25:21
48、在100mL 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硫酸,测得在加入硫酸2mL和40mL时,溶液中的沉淀量相等。则原NaAlO2溶液的可能浓度是
(A)0.2mol/L (B)0.4mol/L (C)0.5mol/L (D)0.8mol/L
49、用稀HCl预处理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使之转变为HR,并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然后,用该树脂软化100mL含0.001摩尔Mg2+的中性溶液,使Mg2+完全被树脂所交换,再用100mL蒸馏水洗涤树脂。将交换液和洗涤液收集在一起,该混合液的pH值为
(A)2.0 (B)2.3 (C)3.0 (D)7.0
50、有两种铁的氧化物,质量分别是0.4g和0.435g,在加热情况下,分别用足量的CO还原,把生成的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都得到0.75g沉淀。则这两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
(A)FeO和Fe2O3 (B)Fe2O3和Fe3O4
(C)FeO和Fe3O4 (D)Fe3O4和FeO
51、FeCl3和CuCl2的混合液加入过量Fe粉完全反应,溶液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原溶液中FeCl3和Cu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3 (B)2:7 (C)7:2 (D)2:5
52、由等物质的量组成的两种铁的氧化物23.2g,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CO2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40g沉淀。则原混合物的组成是
(A)FeO、Fe2O3 (B)FeO、Fe3O4
(C)Fe2O3、Fe3O4 (D)无法确定
53、将过量铁粉放入100mL2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若还原产物只有 NO,所能溶解铁的质量是
(A)2.8g (B)4.2g (C)5.6g (D)11.2g
54、在两烧杯中盛浓度、体积相同的盐酸,分别加入mg铁和锌,当反应停止后,其中一杯中残留部分金属,则烧杯中盐酸物质的量(n)估计为
(A)m/32.5≤n<m/28 (B)m/28≤n<m/32.5
(C)n=m/32.5 (D)n<m/28
55、已知6FeCl2+3Br==4FeCl3+2FeBr2,现有100mL FeBr2溶液,向其中通入2.24L标准状况下的Cl2充分反应后,若1/3的Br-被氧化,则原FeBr2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A)1.5mol/L (B)1.2mol/L (C)0.9mol/L (D)无法计算
附答案:
1.D 2.A 3.D 4.A 5.B 6.C 7.D 8.D 9.A 10.A 11.A 12.B 13.B 14.C 15.B 16.C 17.B 18.B 19.C 20.B 21.A 22.A 23.C 24.A 25.C 26.D 27.B 28.C 29.D 30.B 31.D 32.A 33.B 34.B 35.D 36.B 37.A 38.B 39.B 40.B 41.C 42.D 43.B 44.D 45.A 46.C 47.C 48.C 49.A 50.B 51.B 52.A 53.B 54.A 55.B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