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级化学科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4-5-11 0:32:38下载本试卷

高三级化学科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I卷(选择题,共67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既定方针。但随着现代工业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愈来愈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及防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日常使用的含磷洗涤剂会对水体造成污染,使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B、《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国际公约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各国减少并逐步停止氮氧化物等的生产和使用,以保护臭氧层

C、不使用矿石燃料是减少大气污染的唯一方法

D、我国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2、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碳、硅为同主族元素,故CO2与SiO2结构相似,晶体类型相同

B、在NaCl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紧邻6个氯离子

C、由C60构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

D、在金刚石的晶体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最小碳环为六元环

3、MCFC型燃料电池可同时供应电和水蒸气,其工作温度为600℃-700℃,所用燃料为H2,电解质为熔融的K2CO3,已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该电池放电过程中,CO2被循环利用)。则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的正极的反应式为:4OH+4e====O2+2H2O

B、该电池负极的反应为:H2+CO32-2e====H2O+CO2

C、当电路中通过a mol电子时,则该电池理论上可供应18a g水蒸气

D、放电时CO32向正极移动

4、科学家将液态的金属镓(Ga)充入碳纳米管中,发明出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该温度计通过电子显微镜进行读数,精确度较高,其测量范围在18℃~49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常压下镓为液体

B、金属镓的体积在10℃~500℃之间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均匀

C、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0℃~500℃之间随温度的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D、Al(OH)3、Ga(OH)3均是两性氢氧化物

5、泽维尔用飞秒(时间单位:1飞秒=1015秒)激光技术研究了氰化碘(ICN)的分解反应 ICN→I+CN,发现该变化可在200飞秒内完成。已知(CN)2和卤素的性质相似。以下有关ICN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ICN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B、ICN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C、将ICN加入到氯水中可生成I2;  D、ICN的晶体是离子晶体。

6、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根据对沉积物中稀土元素钕(Nd)的分析发现,北大西洋和太平洋海水中的和比例差异很明显,由此得出周围大陆的岩石中和含量不同的结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B、因各地的岩石中和含量不同,所以Nd没有固定的相对原子质量

C、上述结论可以用于研究洋流从一个海盆流到另一海盆时海水的混合状况

D、Nd是镧系元素,镧系元素都互为同位素。

7.现有10 m L 0.1 mol/L的FeCl3溶液,向其中加入10 m L 1 mol/L的KF溶液振荡,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再向其中加入适量KI溶液后并加入少量淀粉溶液,不见溶液变蓝。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e3+已被F-还原成Fe2+,溶液中无Fe3+

B.Fe3+不会与I-反应

C.Fe3+与F-结合成了不与I-反应的物质

D.F-可将Fe3+转变`为难溶于水的物质

8.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Cl存在

B.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SO42存在

C.通入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

D.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CO32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O2和CO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NA

B.1mol苯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3NA

C.常温常压下,0.1mol铁在0.1mol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约为0.2NA

D.1L 1mol/L的NaHCO3溶液中离子总数大于2NA

二、选择题(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二个选项符合题意。)

10. 将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pH=2的一元酸HA溶液中和,消耗酸溶液的体积为V1;另一份用pH=2的一元酸HB溶液中和,消耗酸溶液的体积为V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V1>V2,则说明HA的酸性比HB的酸性强

B. 若V1>V2,则说明HA的酸性比HB的酸性弱

C. 因为两种酸溶液的pH相等,故V1一定等于V2

D. 若将两种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酸溶液的pH一定等于2

11.砒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As2O3),医生通常给砒霜中毒患者服用一定剂量的氧化剂解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砷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B.砷化氢(AsH3)比NH3稳定

C.砷酸(H3AsO4)的酸性弱于磷酸  

D.砷的+3价化合物的毒性强于+5价化合物

12、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符合的是(    )


A、盐酸溶液中加入NaAlO2;           B、SO2气体通入溴水中


C、pH=2的醋酸与盐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   D、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

13、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发生以下反应:A(g)+B(g)xC(g);△=?符合下图(a)所示的关系,由此推断关于图(b)的说法正确的是

A.P3>P4,y轴表示A的转化率          B.P3<P4,y轴表示B的体积分数

C.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14、在c(S2)=0.1mol·L-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Al3+、NO3、NH4+、Cl          B、Na+、SO42、K+、CH3COO

C、AlO2、K+、OH、NO3        D、Na+、NO3、K+、ClO

15、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被完全消耗的是(    )

A、用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共热制氯气

B、标准状况下,将1g铝片投入20mL18mol/L的硫酸中

C、向100mL3mol/L的硝酸中加入5.6g

D、在5×107Pa、500℃和铁触媒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

16、某溶液中仅含有Na、H、OH、CH3COO四种离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或HCl溶液时,溶液的pH有可能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B、溶液中四种离子之间不可能满足:c(Na)>c(CH3COO) > c(OH )>c(H)

C、当溶液中溶质为CH3COONa和NaOH时,则一定有c(Na)>c(OH )>c(CH3COO)>c(H)

D、当四种离子之间能满足c(CH3COO)>c(Na)> c(H)> c(OH )时,则溶液中溶质一定是CH3COONa和CH3COOH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等体积的氯气和二氧化硫同时通入一定量水中:Cl2+SO2+2H2O==4H+ +2Cl- +SO42-

B、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CO2+2H2O+AlO==Al(OH)3↓+HCO

C、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混合:

NH+HSO+2OH-==SO+NH3↑+2H2O

D、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Mg2++2HCO+Ca2++2OH==CaCO3↓+2H2O+MgCO3

18、下列各选项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①HF和HBr的沸点,②纯水在25℃和80℃时的pH,③同温下分别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无水CuSO5和CuSO5·5H2O的质量,④25℃时,等体积的pH都等于3的盐酸和AlCl3溶液中,已电离的水分子数,⑤在NH3+NO→N2+H2O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N原子数,⑥耐火材料MgO和CaO的熔点,⑦H和H+离子半径,⑧金刚石晶体和石墨晶体中,每个最小碳环里所含的实际碳原子数

A、①②⑥     B、①②③⑤      C、⑤⑥⑦       D、①②⑥⑦

19.最近报道说肯德基的新奥尔良烤翅中发现有苏丹红一号,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要求清查在国内销售的食品,特别是进口食品,防止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在市场中销售使用。已知苏丹红一号的结构如下,且已知—N=N—中所有原子共平面,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6H12N2O;  

B.该物质遇FeCl3溶液呈紫色;

C.该物质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D.该物质不能使溴水褪色。

第Ⅱ卷(非选择题  83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

20.(11分)某实验小组欲制取氧化铜并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制取氧化铜

①称取2 gCuSO4·5H2O研细后倒入烧杯,加10 mL蒸馏水溶解;

②向上述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然后将所得混合物转移到蒸发皿,加热至沉淀全部变为黑色;

③将步骤②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晾干后研细备用。

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步骤①、③中研磨固体所用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步骤③中洗涤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

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25 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它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 g

无其他物质

1.2 g

CuO 0.5 g

1.2 g

MnO2 0.5 g

回答下列问题:

⑶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_____________;

⑷本实验装置图中量气装置B由干燥管、乳胶管和50 mL滴定管改造后组装而成,此处所用滴定管是__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

⑸若要证明实验⑤中干燥管内收集的气体是O2,可待气体收集结束后,用弹簧夹夹住B中乳胶管,拔去干燥管上单孔橡皮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为探究CuO在实验⑤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需补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uO的化学性质有没有改变。

21、(10分)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为测定盐酸的浓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填空:

(1)配制100mL 0.10mol/L NaOH标准溶液。

①主要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后)    →洗涤→ 定容→   

→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②称量0.4克氢氧化钠固体所需仪器有:天平(带砝码、镊子)、烧杯、    

(2)取20.00mL待测稀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NaOH溶液的浓度

(mol/L)

滴定完成时,NaOH溶液滴入的体积(mL)

待测盐酸溶液的体积

(mL)

1

0.10

22.62

20.00

2

0.10

22.72

20.00

3

0.10

22.80

20.00

①排除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

采用操作     ,(填图编号)

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甲    乙       丙 

②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                   

③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       (保留两位小数)

④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

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溶液润洗

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称量前NaOH固体中混有Na2CO3固体

E、配制好的NaOH标准溶液保存不当,部分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Na2CO3

F、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7分)

22、(10分)1919年,Langmuir提出:原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的分子,互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称为等电子原理。后来,该原理被推广使用于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晶体的发现和人工合成等诸多领域。如:X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它与碳化硅(SiC)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符合该原理。X有如下的转变:

其中:C是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D为白色沉淀,E溶液的焰色反应中火焰呈黄色。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__,X属于_________晶体(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2)写出X与A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K与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与SiC的复合粉末是新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理想散热材料。最近日本科学家研究出一种新物质与氮气制备该纳米级复合材料的方法,请将该反应补充完整(方框中填新物质的化学式)。

      +2N24X+SiC+3C。

23.(17分)一定温度下C(固)和水蒸气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建立化学平衡:

C(s)+H2O(g)CO(g)+H2(g);△H>0

(1)平衡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的取值范围为    >M   

(2)若使用CO和H2从逆反应方向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则平衡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的取值范围为   >M   

此时若加压,平衡将     (向左、向右、不)移动,设原平衡时混合气体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共a mol ,加压、重新达到平衡后,气体比原平衡减少b mol,则新平衡时混合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与M的关系为M=        (用含M、a、b的数学式表示)

(3)在(2)建立的平衡中,①当M=M时,M=         ,此时反应开始时,所用CO、H2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当M     时,M<M,③当M   时,M>M

(4)由(3)得出结论:从逆反应方向建立平衡时,M与M的相对大小主要取决于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4.(8分)现有A、B两种有机化合物,已知:

①它们的分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碳原子和氧原子,B可以看成A中一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得到;

②它们的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相对分子质量都不超过170,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00%;

③它们都是一取代苯,分子中都没有甲基,都有一个羧基。

请按要求填空:

⑴A、B的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都是___________;

⑵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A有一同分异构体C是对位二取代苯,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与金属钠反应,但官能团不直接与苯环相连,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B有一同分异构体D是苯环上的一硝基化合物,其苯环和侧链上的一溴代物各有两种,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0分)通常羟基与烯键碳原子相连时,已发生下列转化:

    

已知有机物A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为2∶3∶1,其 蒸气密度为相同状况下H2密度的43倍,E能与NaOH溶液反应,F转化为G时,产物只有一种结构,且G能使溴水退色。

现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所属反应的基本类型:②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2)写出A、B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6.(9分)在10mL硫酸和硫酸钾的混合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6mol/L,硫酸

钾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mol/L。欲使硫酸的浓度变为2.0mol/L,硫酸钾的浓度变为0.30mol/L,现用98%的浓硫酸(ρ=1.84 g·cm—3)和蒸馏水进行配制。试求需取用浓硫酸的体积和简单说明怎么配制。

27.(8分)有三份不同质量比的氧化铜与炭粉的混合物样品①、②、③。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取一种样品,加强热充分反应,测定各样品中氧化铜的量。

(1)甲取样品①强热,若所得固体为金属铜,将其置于足量的稀硝酸中微热,产生1.12L气体(标准状况),则样品①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   _____g。

(2)乙取样品②a g强热,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再将反应后的固体与足量的稀硝酸微热,充分反应后,有b g固体剩余,该剩余固体的化学式为___   ____。样品②中氧化铜质量为______    _____g(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3)丙称量样品③强热后剩余的固体,质量比原样品减小了c g,若该固体为金属铜,则样品③中氧化铜物质的量(n)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