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联考模拟试题(一)(理综)——
1.某种原子可以表示为 AZ X,对该原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一定大于Z B.A一定小于Z
C.A一定等于Z D.A可能等于Z
2.下列各组物质,无论它们以何种物质的量之比发生反应,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偏铝酸钠和盐酸 B.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
C.溴化亚铁和氯气 D.碳酸氢钠和盐酸
3.在c(H + )=1×10 -13 mol·L -1 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
A.Fe 2+ NO3 - Na + Cl - B.Ba 2+ Na + NO 3- Cl -
C.Al 3+ NH +4 Cl - SO 42- D.Mg 2+ NO3 - AlO 2- Br -
4.已知在101kPa、273K时,15g乙烷燃烧生成CO 2 和液态水,放出a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5.短周期元素中,若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8,则它们 ( )
A.一定是同族元素 B.周期数相差1
C.只能形成1∶1型化合物 D.只能形成1∶2型化合物
6.X、Y、Z是三种常见元素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关于X、Y、Z三种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X、Y、Z都是非金属单质
B.X、Y、Z中至少有一种是金属单质
C.如果X、Y都为金属单质,则Z必为非金属单质
D.如果X、Y都为非金属单质,则Z必为金属单质
7.恒温下,将1mol N 2 和3mol H 2 在体积为2L的容器中混合,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 2NH 3 (g),2s后测得NH 3 的体积分数为25%。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用N 2 浓度的减少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 -1 ·s -1
B.2s时N 2 的转化率为40%
C.2s时混合气体中n(N 2 )∶n(H 2 )∶n(NH 3 )=3∶9∶4
D.2s时NH 3 的浓度为0.4mol·L -1
8.只用一种试剂一次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物质是 ( )
A.苯、己烯、戊烷 B.氧化亚铁、氧化铜、二氧化锰
C.硝酸银溶液、小苏打溶液、硝酸钾溶液 D.明矾溶液、硫酸氢钾溶液、氯化钡溶液
9.(20分)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做氨催化氧化的实验:
(1)用A装置制取氨气,分液漏斗中的药品是
,烧瓶中的药品是
。
(2)C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刚开始时D中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但是在实验时D中出现了白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形成白烟的原因:
(4)这套装置的一个显著缺陷是什么?
10.(16分)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元素X、Y、Z、W,已知:
①X与Z、Y与W分别同族;
②X、Z、W分别与Y都可能组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
③Y的阴离子与Z的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④这4种元素的单质中有一种易溶于CS 2 。
(1)这4种元素的单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有化学键被破坏的一种是(写化学式) 。
(2)若把X 2 Y 2 看成二元弱酸,请写出常温下X 2 Y 2 与X 2 Y组成的混合物中存在的微粒: 。
(3)写出由Y与Z形成的化合物Z 2 Y 2 的电子式 ,其化学键类型有 。
(4)写出均由这4种元素组成的2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X、Y两种元素的单质已被应用于美国的阿波罗宇宙飞船的燃料电池中,如图所示,两个电极均由多孔性碳构成,通入的两种单质由孔隙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
①a是电池的
极;②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11.(12分)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个碳原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则这个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如若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着2个碳碳双键,如C=C=C,该分子极不稳定,不能存在。在某链烃C 7 H 10 的众多同分异构体中:
(1)含有“手性碳原子”,且与足量H 2 发生加成反应后仍有“手性碳原子”的有多种,如:
请再写出另外2种的结构简式:
(2)写出一种虽然含“手性碳原子”,但与足量H 2 发生加成反应后不再含“手性碳原子”的物质的结构简式:
12.(14分)取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共0.15mol充分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至500℃(在此温度下熟石灰不分解),充分反应后,排尽气体,再冷却称量,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为a g。
(1)氯化铵和熟石灰以物质的量之比2∶1混合时,a= g。
(2)若以b mol表示混合物中氯化铵的物质的量,写出a随b变化的数学表达式。
答案:1、D 2、D 3、B4、 C 5、B 6、C 7、A 8、A
9、(1)浓氨水(3分) 生石灰(或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等)(3分)
(4)缺乏尾气处理装置(3分)
10
11、
12、(1)5.55(4分)
(2)当0<b≤0.1时,a=11.1-55.5b(5分)
当0.1≤b<0.15时,a=111(0.15-b)(5分)
名校联考模拟试题(二)(理综)——化学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下列各组物质中,仅用水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一一区别的一组是 ( )
3.目前,脱氧保鲜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粮食及药材防虫、防霉等领域。含铁脱氧剂是利用铁易氧化的性质,完全吸收包装袋中的氧,从而对包装袋内的物品起到防氧化的作用。当含铁脱氧剂变成红棕色时,脱氧剂失效。含铁脱氧剂的配方见右表。下列反应式中与铁脱氧原理无关的是 ( )
4.劣质的家庭装饰材料会释放出近百种能引发疾病的有害物质,其中一种含氯有机物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右图,图中“棍”代表单键或双键或叁键,不同大小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面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 2 HCl 3 B.该有机物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C.该有机物难溶解于水 D.该有机物可以由乙炔和氯化氢加成得到
5.某溶液中含有HCO3- 、SO32- 、CO32- 、NO3- 四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Na 2 O 2 固体,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不变的是 ( )
A.HCO3- B.NO3- C.CO32- D.SO32-
6.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通入少量HCl气体,产生的结果是 ( )
A.容器内压强增大 B.原平衡不受影响
C.正反应速率增大 D.NO浓度降低
7.已知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按D、E、B、C、A依次减小,B和E同主族。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
A.元素D位于第二周期 B.元素A、D可能属于同一族
C.元素A、B、E一定属于不同周期 D.元素C和D的单质有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8.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混盐CaOCl2中不同价态的氯在酸性条件下可以生成C12。下列关于混盐CaOCl 2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aOCl 2 与稀硫酸反应产生1mol Cl 2 时转移2mol电子
B.CaOCl 2 的水溶液呈碱性
C.CaOCl 2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D.CaOCl 2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1
9.(18分)
(1)下列三种有机物都是某些植物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
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三种有机物均属于 (填写选项字母,下同)。
A.芳香烃 B.芳香族化合物
C.酚类 D.醛类
②B物质可发生的反应有 。
A.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消去反应
D.中和反应
③物质A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含有两个“—OCH 3 ”、一个“—CH 2 CH CH 2 ”和苯环的其中三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
④C物质与H 2 发生侧链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甲为Cl 2 ,乙为HCl,生成物W的化学式为C8H14O4
,则W的结构简式为:
。
②若W的化学式为C5H10O2,则甲为 ,乙为 。
C与E反应生成W(C5H10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验证苯和溴的反应是取代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Ⅱ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甲同学认为,若缺装置Ⅱ,则装置Ⅲ中产生的现象无法证明苯与溴的反应是取代,理由是:
。
(3)乙同学提出,反应后得到的粗溴苯中含有少量苯、溴、三溴苯、溴化铁和溴化氢,应通过下列操作除去:①水洗 ②碱洗 ③水洗 ④干燥 ⑤……。其中操作②的目的是:
。完成操作④后,操作⑤是:
(填操作名称)。
(4)丙同学提出:若将装置Ⅲ中的AgNO3 溶液改作水来吸收产生的气体R,可得到浓度为a mol·L-1 ,密度为ρg·cm-3 的溶液。则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吸收 体积的气体R才能得到上述浓度的溶液(用代数式表示)。
11.(13分)新型铝制品工艺中有一道工序是将铝制品与另一种材料为电极,以某种溶液作为电解液进行电解。通电后,在铝制品与电解液的接触面上逐渐形成一层Al(OH)3 薄膜,薄膜的某些部位存在一些小孔,电流从小孔中通过并产生热量使Al(OH)3 分解,从而在铝制品表面形成一层较厚的氧化物保护膜。
若以铝制品和铁棒为电极,NaHCO3 溶液为电解液电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时,铝制品应作 极,在铝制品表面形成Al(OH)3 薄膜的电极反应为:
。
(2)电解过程中,必须使电解液的pH值保持相对稳定(不能太大或太小)的原因是:
。
(3)使用NaHCO3
溶液为电解液,将能减缓电解时溶液pH值的增大,能说明这一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
。
12.(15分)(1)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如下:
KMnO4 +KI+H2 SO4 →
MnSO4 +I2 +KIO3 +K2 SO4
+H2 O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如果该反应方程式中I 2 和KIO 3 的计量数都是5,则KMnO 4 的计量数是
。
(2)质量分数为19.6%,密度为1.32g·cm -3 的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1
。若10.00mL该浓度的稀硫酸可与52.80mL NaOH溶液完全中和,则NaOH溶液的pH值为
。若将一定质量的CuO粉末加入到75.80mL上述浓度的稀硫酸中,待CuO完全溶解后,再加入19.60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得到固体的质量仍然是19.60g。则干燥后的固体是 ,加入CuO的质量为
g。
答案:1、B 2、C 3、B 4、D 5、B6、 D 7、A 8、A
9、
10、
11、
12、
(1)KMnO4 (2分) 8(2分)
(2)2.64(3分) 14(3分) Cu、Fe(2分) 14.00g (3分)
全国名校联考模拟试题(三)(理综)——
1.在pH=1的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2.下列各组物质的分子中,各原子一定都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
A.
B.
C.CH 4 、CS 2 D.H 2 O、NH 3
3.据CCTV《科技博览》报道,2004年3月中科院首创用CO 2 合成可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下列相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 )
A.聚二氧化碳塑料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
B.聚二氧化碳塑料与干冰互为同素异形体
C.聚二氧化碳塑料的使用会产生白色污染
D.聚二氧化碳塑料与干冰相似,都易气化
4.X、Y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两种主族元素,它们的离子Xm+ 和Yn- 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有关X、Y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序数大小:X>Y
B.Xm+ 和Yn- 离子半径大小:Yn- >Xm+
C.在周期表中X、Y在同一周期
D.在周期表中X、Y的族序数之差为:8-(m+n)
5.只用一种试剂,一步不可能鉴别出来的是 ( )
A.FeS、CuO、MnO2 三种固体
B.(NH 4 )2 SO4 、MgCl2 、Na2 CO3 三种溶液
C.KNO3 、NaHCO3 、三种溶液
D.苯、己烯、己烷三种液体
6.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2∶2∶1。若温度保持不变,按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气体A、B、C,则正确的叙述为 ( )
A.正逆反应速率不发生改变
B.再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增大了,逆反应速率减小了
C.再达平衡时,组分C的体积分数增大
D.再达平衡时,n(A)∶n(B)∶n(C)仍是2∶2∶1
7. 14 C是碳元素的同位素之一,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1/8mol 14 CH 4 分子所含中子数为N A ;
②常温常压下,17g甲基(- 14 CH 3 )所含电子数为8N A ;
③标准状况下,22.4L 14 CO 2 气体中的分子数大于N A ;
④在1L含6.4g 14 CH314 COOH的溶液中,C(H + )小于0.1mol·L -1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
8.强碱与强酸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
H + (aq)+OH - (aq)=H 2 O(l);ΔH=-57.3kJ/mol
取三份100mL0.5mol·L -1
的NaOH溶液,分别用0.5mol·L-1
醋酸溶液、18mol·L-1 硫酸溶液、1mol·L-1 硝酸溶液进行中和。若反应恰好完全时的热效应分别为ΔH 1 、ΔH 2 、ΔH 3 ,它们的正确关系是 ( )
A.ΔH 1 >ΔH 2 >ΔH 3 B.ΔH 2 >ΔH 1 >ΔH 3
C.ΔH 1 >ΔH 3 >ΔH 2 D.ΔH 2 >ΔH 3 >ΔH 1
9.(10分)A、B、C、D均为含苯环的有机物,且相对分子质量B>A>C。已知:A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NaHCO 3 溶液反应,其反应可表示为:
(1)两分子B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脱去两分子水生成一种环状酯,其结构如右图所示,写出B的结构简式:
(2)等物质的量的B分别与Na、NaOH、NaHCO 3 充分反应,消耗的Na、NaOH、NaHCO 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D和B互为同分异构体,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D不与NaHCO 3 溶液反应,但能与Na和NaOH溶液反应,等物质的量的D消耗Na、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则D的结构简式为 。
(4)C分子比A分子少一个碳原子。1mol的A、C分别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且1mol C能与1mol Na完全反应,写出C与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16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个电极,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试回答:
(1)若X、Y都是石墨电极,a为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X、Y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各滴入2~3滴酚酞试液。
①在X电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Y电极发生的反应是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④检验Y电极反应产物的常用方法是 。
(2)若用上述装置进行电解精炼铜,电解液a应选用CuSO 4 溶液,则Y电极材料应选用 。X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不考虑杂质发生的反应)。
11.(14分)甲、乙、丙为中学化学常见的气体单质,A、B、C为常见的化合物,D是能跟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无色溶液。可供参考的信息有:
①A和B都极易溶于水。用两支玻璃棒分别蘸取A和B的浓溶液后,相互靠近,会形成白烟。
②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有关数据为:
③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分析上述信息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丙的电子式 。
(2)用A、B、C的化学式填空:
①A、B、C分别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是 ;
②固态时属于离子晶体的是 。
(3)以甲的浓度变化表示甲与乙反应生成A的平均反应速率:
ˉv(甲)=
(4)D溶液与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20分)A是一种白色晶体,它能与新制Cu(OH)2 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它能与浓NaOH溶液共热放出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气体B,按右图安装好装置后,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时,可形成蓝色喷泉。称取a g A与足量的98%的硫酸共热时,产生无色无气味的有毒可燃气体C。试回答:
(1)A的结构简式 ,B的结构式
,C的名称
。
(2)A与98%的硫酸的反应,可以认为是经过两步反应,最终生成气体C。试写出其中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A与浓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a g A与足量的98%的硫酸反应,如果每步都是完全反应,且忽视副反应的发生,则理论上可收集到气体C的体积Vc= L。(在标准状况下,只需列出计算式)
(5)某同学进行气体B的喷泉实验时,胶头滴管内忘记装入少量水,就塞好瓶塞直接挤压胶头进行实验。他能达到实验目的吗? (填“能”或“不能”)。如果不许取下瓶塞,请向该同学提供你认为最好的引发喷泉的方法
。
答案:1、D 2、B3、 A 4、C 5、D6、 C7、 D8、 C
9.
10.
11.
(4分结果正确单位错扣1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