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考前训练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单选题)
1.为“绿色奥运”某同学提出了下列环保建议,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C )
①用气态燃料代替液态和固态燃料作为发动机动力来源
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④分类回收垃圾
⑤开发无磷洗涤剂
⑤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
A.①③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⑥ D.全部
2. 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这标志着“中国人的太空时代开始了” 。火箭升空时,由于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产生高温。为了防止火箭温度过高,在火箭表面涂上一种特殊的涂料,该涂料的性质最可能的是 ( B )
A.在高温下不熔化 B.在高温下可分解气化
C.在常温下就分解气化 D.该涂料不可能分解
3. 旨在限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为降低我国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切合实际的是( D )
A、充分利用太阳能
B、合理、安全开发利用氢能、核能
C、因地制宜开发利用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
D、停止使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能
4. 夏天,鸡没有汗腺只能依赖“喘息”调节体温。鸡过度的呼出CO2,使下列平衡向左移动导致蛋壳变薄,使农场主和超市经营者蒙受经济损失。 ( D )
CO2(g) CO2(aq) ,CO2(aq)+H2O H2CO3(aq)
H2CO3(aq) H+(aq)+HCO3-(aq), HCO3-(aq) H+(aq)+CO32-(aq)
Ca2+(aq)+CO32-(aq) CaCO3(s)(蛋壳)
澳大利亚学者研究发现,夏季给鸡喂食下列某种饮料会使蛋壳变厚,这种饮料是
A.淡盐水 B.碳酸水 C.蔗糖 D.澄清石灰水
【解析】从上述平衡角度分析,要使蛋壳变厚应使平衡Ca2+(aq)+CO32-(aq) CaCO3(s)(蛋壳)向右移动,因此可增加c(Ca2+)和c(CO32-),但从上述平衡可以看出c(CO32-)浓度是基本恒定的,因此只有通过增大c(Ca2+)的方法使平衡右移。故选D。
5.据报导我国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B
A.它耐高温抗氧化 B.它比钢铁轻、硬,但质地较脆
C.它没有固定熔点 D.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6.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增大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下列反应中不属于自然界缓解“温室效应”的是【答案】C
A CO2+H2OH2CO3
B.6nCO2+5nH2O
(C6H10O5)n+6nO2
C.NH3+CO2+H2O+NaCl===NaHCO3+NH4C1 D.CaCO3+CO3+H2O===Ca(HCO3)2
7. 新鲜水果、蔬菜、乳制品中富含的维生素C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但易被空气氧化。某课外小组利用碘滴定法测某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其化学方程式为:【答案】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为取代反应 B.滴定时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C.滴定时剧烈振荡锥形瓶 D.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9O
8. 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中,溶液的体积均为200mL,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
,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中均通过0.02mol电子,若不考虑盐的水解和溶液体积的变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B )
A.产生气体的体积:①>②
B.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 ①>②
C.溶液的pH变化:①增大,②减小
D.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
②中负极:
二、选择题(多选题)
9、 反应达平衡时,温度T和压强P对该反应影响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
反应是吸热反应
B、若
C、若
D、若增加L的量,平衡中G的体积分数减小
10.茶多酚是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的纯天然、多功能、高效能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净化剂。其中没食子儿茶素(EGC)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关于EGC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答案】C D
A、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面 B、1molEGC与4molNaOH恰好完全反应
C、易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难发生加成反应
D、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1.工业上制备硝酸的尾气中,尚含有少量未被吸收的NO和NO2,如果不加处理就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为消除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变废为宝,常用碱液(NaOH)吸收尾气中的氮的氧化物,使之转化为相应的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依据上述原理,判断下列混合气体不可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的是 【答案】D
A.1 mol O2和4 mol NO2 B.1 mol NO和4 mol NO2
C.1 mol O2和4 mol NO D.4 mol NO和1 mol NO2
【解析】NO、NO2用碱液处理,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2NO2+2NaOH===NaNO2+NaNO3+H2O NO+NO2+2NaOH===2NaNO2+H2O
故当≥1时,混合气体能被NaOH完全吸收。
12. 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占总粒子数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假设某氯化钠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恰好与氯化钠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如右图),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子数与总粒子数的比值为
A.7∶8 B.13∶14 C.25∶26 D.26∶27
【解析】综合教材中氯化钠的晶胞结构知识,晶胞结构中的顶点,边的中点、面心、体心均存在Na+或Cl—,一个晶胞中表面粒子数为26,总粒子数为表面粒子数再加体心共27个。故选D。 【答案】D
13..用于重返火箭发动机、航天飞机制动闸的金属要求有良好的热学性能,比如:熔点高、比热高、热导率高、适宜的热膨胀等优异性能。根据下表,可选择的最佳金属材料为
【解析】结合题目意思,分析表中数据,符合熔点高、比热高、热导率高、适宜的热膨胀率等只有Be最合适,故C选项正确。
【答案】C
14.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X(X=A、B、C)的物质的量n(X)。纵坐标表示消耗O2的物质的量n(O2),A、B是两种可燃气体,C是A和B的混合气体,则C中n(A)∶n(B)为
A.2∶1 B.1∶2 C.1∶1 D.任意比
【解析】由图象可知1 mol A完全燃烧时消耗0.5 mol O2,1 mol 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2 mol,1 mol C(A、B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需要1 mol O2,
【答案】A
15.图为用某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Y),滴定10 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HCl溶液(X)的图象,据此推断NaOH溶液和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解析】当NaOH溶液和HCl溶液恰好中和时c〔NaOH(aq)〕·V〔NaOH(aq)〕=c〔HCl(aq)〕·V〔HCl(aq)〕,由图象可知:当加入NaOH溶液30 mL时,两溶液恰好中和,3c〔NaOH(aq)〕=c〔HCl(aq)〕,排除C、D;当加入NaOH溶液20 mL时,溶液的pH=2,计算得c〔NaOH(aq)〕=0.03 mol·L-1。
【答案】B
16.常温下,向0.1 mol·L-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a、b、c、d分别表示实验时不同阶段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的pH:a<b<c<d B.c处恰好完全反应
C.a、b溶液呈酸性 D.c、d溶液呈碱性
【解析】图中Ba(OH)2溶液慢慢加入H2SO4溶液中,pH应逐渐增大,即a<b<c<d,a、b处呈酸性,c处两溶质恰好完全反应呈中性,d处碱过量呈碱性。
【答案】D
17.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50 mL 4 mol·L-1的盐酸的烧杯,把天平调整平衡,然后往一只烧杯中加入m g铝,另一烧杯中加入n g铁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则m、n的关系可能为
A.m=n≤5.6 g B.m=n=2.7g
C.n<m<1.8 g D.m<n<2.7
g且
【解析】 Al ~ H2↑ Δm
27 g 24 g
m
m
Fe ~ H2↑ Δm
56 g 54 g
n n
m>n
又因为Fe ~ 2HCl Al ~ 3HCl
0.1 mol 0.2
mol mol 0.2
mol
m(Al)=1.8 g m(Fe)=5.6 g 综合可知:n<m<1.8 g
且,故选C。
【答案】C
18.1L某混合溶液中,溶质X、Y的浓度都为0.1mol·L-1,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加某溶液Z(Z为0.1mol·L-1的氢氧化钠或硫酸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如右图所示,则X、Y、Z分别是
A. 氯化铝、氯化铁、氢氧化钠
B. 氯化铝、氯化镁、氢氧化钠
C. 偏铝酸钠、氢氧化钡、硫酸
D. 偏铝酸钠、氯化钡、硫酸
【解析】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①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铝沉淀和氢氧化铝沉淀消耗的氢氧化钠比为3︰1,②偏铝酸钠和硫酸反应,产生氢氧化铝沉淀和氢氧化铝沉淀消耗的硫酸比为1︰3。结合图形可排除AB选项。第二:从氢氧化钡与氯化钡分别存在的情况分析,只要有氢氧化钡存在,硫酸与偏铝酸钠不反应,而氯化钡存在时,硫酸中的硫酸根与钡离子反应,硫酸中的氢离子与偏铝酸钠反应,所以,综合上述,C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9
第II卷(非选择题)
20、已知:A和G是盐,且它们的元素组成相同,但它们溶液的颜色不同,B、C和D都是氧化物。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在图示中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 2SO2+O22SO3(2分)
|
(3)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2FeSO4 Fe2O3+SO2↑+SO3↑(2分)
(4)检验A中所含阴离子的方法是:取试样加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即为硫酸根。(3分)
[答案]
21.以下各物质均为中学阶段常见的化合物,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若在通常情况下能发生如图所示转变关系,
|
(请填写化学式)
X | |
A |
(2)若X+A→Y+Z在常温下能进行,Y→X在
一定条件下进行,且A、Y为单质,则符合关系的有:
(请填写化学式)
第一种情况 | 第二种情况 | |
X | ||
A |
(3)若X+A→Y+Z,Y→X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且A、Y为单质,则符合关系的有:
(请填写化学式,可以不填满,也可以补充)
第一种情况 | 第二种情况 | 第三种情况 | 第四种情况 | ||
X | |||||
A |
【答案】
(1)
X | NO2 |
A | H2O |
(2)
第一种情况 | 第二种情况 | 或 | 或 | |
X | H2O | H2O | HI(HBr) | H2S |
A | Na | F2 | Cl2 | Cl2 |
|
(3)
第一种情况 | 第二种情况 | 第三种情况 | 第四种情况 | 或 | 或 | 或 | |||
X | H2O | H2O | CO2 | Fe3O4 | SiO2 | CuO | CuO | ||
| C | Fe | Mg | Al | C | C | H2 |
(其它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22.有A、B、C、D四种短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也可分别用A、B、C、D表示),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按B、D、C、A顺序增大,D、C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相邻。在一定条件下,B可以分别和A、C、D化合生成甲、乙、丙化合物,C和D化合可得丁。已知乙、丙两个分子中各含有10个电子,并且甲、乙、丙、丁、戊有如下的变化关系:
请填写下列空格:
(1)甲的浓溶液与一种黑色粉末共热可得A,则甲为_______,乙为___________。
(2)戊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DB4+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3)丙+丁→D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是一种治理污染的好办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标明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甲:HCl 乙:H2O ⑵H-O-Cl
12e—
![]() |
⑶4NH3+6NO=5N2+6H2O
23.有一固体X它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其中金属元素与另一元素的质量比为14:1。在一定条件下X可发生下列转化,有的反应标出全部产物,有的反应标出部分产物。P为混合物气体,R是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为红褐色物质,M为常见金属单质。
试填空:
(1)X的化学式为 ▲ 。
(2)N最好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 (填序号)
a.KMnO4 b.HNO3 c.H2O2 d.C12
(3)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G ▲ ;H+C ▲ 。
(4)B+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答案】(1)Fe3C (2)cd (3)Fe3O4十8H+==Fe2++2Fe3++4H2O Fe3++3NH3·H2O==Fe(OH)3↓++3NH4+
24.下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D、F、H均为单质,X常温下为无色液体,B为淡黄色固体,J溶于酸得到黄色溶液。
![]() |
请按要求填空:
⑴写出B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生成E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⑤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室中引发反应④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Na+[]2-Na+ ⑵Fe+2OH――2e-=Fe(OH)2
白色物质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⑶3Fe+4H2OFe3O4+4H2 加少量KClO3,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
⑷2Al+2OH-+2H2O=2AlO2-+3H2↑
25.(12分)常温下甲醛是一种无色、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致癌物和致畸形物之一。我国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8mg/m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用如下方法测定某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含量(假设空气中无其它还原性气体):
⑴ 测定原理: KMnO4(H+)溶液为强氧化剂,可氧化甲醛和草酸,
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4MnO4—+ 5HCHO + 12H+ == 4Mn2+ + 5CO2↑+ 11H2O
2MnO4—+ 5H2C2O4 + 6H+ == 2Mn2++10CO2↑+ 8H2O
⑵ 测定装置: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a、b为止水夹)
⑶ 实验步骤:
① 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② 用 (填仪器名称)准确移取25.00 mL
1.00×10-3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过量)于广口瓶中并滴入3滴6mol·L—1H2SO4溶液备用。
③ 将2.00×10—3mol·L—1的草酸标准溶液置于 (填仪器名称)中备用。
④ 打开a,关闭b,用注射器抽取100mL新装修的室内空气。关闭a,打开b,再缓缓推动注射器,将气体全部推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再如此重复4次(共5次)。如果压送气体时速度过快,可能会产生什么不利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将广口瓶中的溶液转入锥形瓶中(润洗广口瓶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入锥形瓶)。如果没有润洗,所测甲醛的含量将 (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⑥ 用标准草酸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记录滴定所消耗的草酸溶液体积。
本实验是否需要指示剂?(如果需要,请写出指示剂的名称;如果不需要,试说明终点时的实验现象)。 。
⑦ 再重复实验2次。
⑷ 数据处理:分别于装修完工后的第1天、第7天、第30天(室内始终保持通风换气状况)对室内空气进行取样,通过实验测得以下三组数据(每次实验所取的KMnO4溶液均为 25.00mL):
装修后 第n天 | 草酸溶液(mL) | 甲醛的浓度 mg/m3 | |||
1 | 2 | 3 | 平均值 | ||
1 | 15.86 | 15.72 | 15.67 | 15.75 | |
7 | 26.17 | 26.36 | 26.38 | 26.27 | |
30 | 30.90 | 30.67 | 30.81 | 30.79 |
设 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KMnO4溶液的体积为V1(mL);
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草酸溶液的平均体积为V2(mL)
则:计算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mg/m3)的代数式为 ,计算第30天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为_____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并判断此时主人________(填“能”或“否”)入住。
答:25.(12分)⑶ ②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1分) ③酸式滴定管;(1分)
④甲醛吸收不充分,影响测定结果;(1分)
⑤偏高;(2分)
⑥不需要,加入最后一滴草酸溶液时溶液褪色且半分钟内不重新变红(2分)
⑷ (75clVl—30c2V2) ×103;(2分) 27.60 (2分) 不能 (1分)
26.(1)邻苯二甲酸氢钾(相对分子质量为204.2)可以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反应如下:KHC8H4O4+NaOH
KNaC8H4O4+H2O。准确称取KHC8H4O4晶体0.5105g,溶于水后加
入酚酞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红色消耗NaOH20.00mL。计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
(2)食醋中除醋酸外,还含有其他有机酸,食醋的总酸度以每1000mL食醋中含醋酸(其他酸也折算作醋酸)的质量(g)表示,通常写作CH3COOH%。用移液管移取市售食醋50.00mL,置于2 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再从中移取25.00mL,用上小题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 ,消耗碱液体积为V(mL),写出CH3COOH%的计算式。
(3)已知0.1mol/L邻苯二甲酸溶液的pH大于1,取等体积的邻苯二甲酸溶液和某KOH溶液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等于7,则碱与酸的浓度比值(x)为 (选填下列选项编号)。
A.x>2 B.x=2 C.2>x>1 D.x=1
E.1>x> F.x=
【解析】(1)要求由质量、摩尔质量以及体积、浓度分别列出酸和碱的物质的量,再根据中和反应中酸碱物质的量关系列式求得碱的浓度。
∵
∴
(2)在上题求得的基础上,同样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求得食醋稀释液中CH3COO
H的物质的量,经换算后得出C3COOH%的表示式。
∵
∴CH3COOH%=
与第(1)题相比,由于需要经过换算以及正确理解CH3COOH%的含义,所以难度略有上升。
(3)要求学生能迅速接受并理解试题给出的两个信息,据此做出判断。这两条信息是:①由第(1)上题得知,KHC8H4O4可以进一步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说明KHC8H4O4溶
液呈酸性(从指示剂颜色变化可知,它与NaHCO3不同,NaHCO3是呈弱碱性的)。②0.1mol /L邻苯二甲酸(H2C8H4O4)溶液的pH大于1,说明溶液的浓度大于电离出的,证明这是弱酸,既然是弱酸,当它完全中和后生成的正盐溶液应呈弱碱性(强碱弱酸盐
水解,溶液呈弱碱性),所以,邻苯二甲酸和KOH溶液混合后,若pH=7,说明邻苯二甲酸和第 一步中和反应(生成KHC8H4O4)已完全,即
>1,但第 二步中和反应(KHC8H4O4
K2C8H4O4)尚不完全,即
<2,现在酸和碱的体积相同,所以
在1 ~2之间,即2>x>1,答案为C。
【答案】(1)0.1250moL·L-1
(2)CH3COOH%= (3) C
27. 26.(10分)自然界存在着一种白云石的矿石.其化学式是 xCaCO3·yMgCO3.以它为原料,可制取耐火材料等。
(1)称取27.6g白云石,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可以生成耐火材料MgO多少mol?(用x 、y的代表式表示)
(2)若在上述反应中,收集到CO2体积6.72L(标准状况下),试写出白云石的化学式(取x、y的最小正整数比)
(3)若把收集到6.72L CO2用来制取化肥,即将CO2通入200mL2.25mol/L氨水中,充分反应后,试确定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不考虑离子的水解)
(4)若称取白云石m g,研碎后与过量炭粉混合,放在特定仪器中隔离空气强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白云石分解率为a,生成V L(S.T.P)一氧化碳。试计算V为多少L(S.丁.P)?(用m、a代数式表示)
(已知
CaO+3C CaC2
+CO;2MgO+5C
Mg2C3+2CO)
【答案】(1)n(MgO)=27.6y/(100x+84y) ;
(2) CaCO3·MgCO3
(3)1:1
(4) CaCO3·MgCO3 -- 6CO 分解白云石ma/184 mol产生n(CO) ==6ma/184 mol,则V(CO) ==(6ma/184)×22.4L ==0.73ma
28. 将18.7 g复盐Fe2(SO4)3·x(NH4)2SO4·yH2O加到过量的NaOH溶液中加热,生成的氨用100mL0.5mol/L硫酸吸收,多余的硫酸用2mol/L的NaOH溶液滴定,用去NaOH溶液25mL。再将等质量的复盐溶水配成溶液,加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最后得白色沉淀23.3g。则该复盐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0%;x的值为1;y的值为12;复盐的摩尔质量为748g/mol。
29.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经洗涤干净)或用品时的第一步操作:
①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②容量瓶:
【答案】①用蒸馏水湿润 ②检漏
30.如图I,在恒压密闭容器M中加入2molA和molB,起始时容器体积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A(?)+B(?) x C(g);ΔH<0
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4,C的物质的量为y mol。
(1)根据题中数据计算,x= ,y= ;
(2)如图Ⅱ,在体积为VL的恒容密闭容器N中发生上述反应(其他条件相同),测得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问的变化如图Ⅲ(t0时达平衡)所示,平衡时容器中C的物质的量zmol,由于反应物A、B的状态未知,则z和y的大小也不确定,请在下表中填入A、B的状态与z、y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仿照情形①,可不填满):
可能的情形 | A、B是否为气态 | z与y的大小 关系 | M(B)与M(C)的大小关系(M表示摩尔质量) | |
A | B | |||
① | 是 | 不是 | z=y | 前面的结论与此无关 |
② | 是 | 是 | z<y | 前面的结论与此无关 |
③ | 不是 | 是 | Z<y | M(B)<M(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