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选修)同步练习题(七)
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 胶体(第七、八节)
班级________ 号次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肯定为不可逆的是
(A)溶解 (B)电离 (C)水解 (D)电解
2. 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分别是
(A)氧化、还原 (B)还原、氧化 (C)氧化、氧化 (D)还原、还原
3. 国外新近研制的溴化锌蓄电池的基本构造是用碳棒作两极, 溴化锌溶液作电解液. 现有
四个电极反应:
①Zn-2e=Zn2+ ②Zn2++2e=Zn ③Br2+2e=2Br- ④2Br--2c=Br2
那么,充电时的阳极和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分别是
(A)④① (B)②③ (C)③① (D)②④
4. 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Cd(OH)2 + 2Ni(OH)2 Cd + 2NiO(OH )+ 2HO
由此可知, 该电池充电时的阳极是
(A)Cd (B)NiO(OH) (C)Cd(OH)2 (D)Ni(OH)2
5. 用碳棒为电极, 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 在阴极、阳极上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1:1(同温
同压)的是
(A)CuCl2 (B)Cu(NO3)2 (C)NaCl (D)Na2SO4
6. 电解法冶炼铝时, 加入冰晶石的目的是
(A)冰晶石作熔剂, 使难熔化的氧化铝在较低温度下能溶解在液态的冰晶石中
(B)提高冶炼所得铝的纯度 (C)使阳极产物氧气易于析出
(D)能起催化作用
7. 在盛有氯化铜溶液的电解槽内插入两支电极, 接通电源. 欲使阳极减少, 阴极质量增加,
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应选用的电极是
(A)石墨作阴极和阳极 (B)石墨作阳极, 铁作阴极
(C)铜作阳极, 铁作阴极 (D)铜作阴极和阳极
8. 有石墨电极电解饱和CuSO4溶液, 一段时间后断开电路. 要使溶液恢复至电解前的浓度,
应向其中加入适量的
(A)CuSO4 (B)CuO (C)H2O (D)Cu(OH)2
9. 柯尔贝反应是RCOOK+H2O —→R—R+H2 ↑+CO2+2KO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R
代表烃基)
(A)含氢元素的产物均在阳极区生成 (B)含氢元素的产物均在阴极区生成
(C)含碳元素的产物均在阳极区生成 (D)含碳元素的产物均在阴极区生成
10. 电解2 L 4 mol·L-1 的NaCl溶液, 当电路中通过0.02 mol电子时, 若不考虑由于电解
而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 则溶液的pH为
(A)2 (B)7 (C)11 (D)12
11. 电解熔融的氧化铝时, 当电路通过10 mol电子, 理论上析出铝的质量是
(A)90 g (B)180 g (C)270 g (D)540 g
12. 用两支惰性电极插入500 mL AgNO3溶液中, 通电电解.当电解液的pH从6.0变为3.0
时(设电解时阴极无氢气析出, 且电解液在电解前后体积不变), 电极上应析出银的质量
(A)27 mg (B)81 mg (C)54 mg (D)108 mg
13. 有四个串联的电解槽, 都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 分别可析出银、氯气、铝和氧气, 当电
解一段时间后, 析出上述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6:4:3 (B)1:2:3:4 (C)3:4:6:12 (D)4:3:2:1
14. 用惰性电极电解分别含有①Ag+, ②Cu2+, ③Zn2+, ④Pb2+四种阳离子的水溶液, 若析出
相同质量的金属(不考虑其它阳离子放电), 则耗电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③②④①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
15. 烟水晶、有色玻璃属于
(A)固溶胶 (B)凝胶 (C)纯净物 (D)晶体
16. 用下列方法制成的分散系, 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固体高锰酸钾溶于热水中
(C)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入中
(D)在盛有0.01 mol· L-1 KI溶液10mL的试管中, 加入(6~8)滴0.01 mol·L-1 AgNO3溶液,
边滴边滴边振荡
17. 做电泳实验时, 氢氧化铁胶体颗粒向阴极移动, 原因是
(A)Fe3+带正电荷 (B)Fe(OH)3胶体带负电, 吸附阳离子
(C)Fe(OH)3胶体颗粒吸附阳离子
(D)通电后, 阴极附近产生大量OH-, 而 Fe(OH)3胶体颗粒带正电荷, 故向阴极移动
18. 某一胶体进行电泳实验时, 胶体微粒向阴极移动. 对胶体进行下列操作, 能使胶体不发
生凝聚的是
(A)加入盐酸 (B)加入H2SiO3胶体
(C)加入MgSO4溶液 (D)Fe(OH)3胶体
19. 已知土壤胶体带负电荷, 在水田中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化肥, 肥效较差的是
(A)硫铵 (B)碳铵 (C)硝铵 (D)氯化铵
20. 为了将淀粉和KI分离, 把混合物装入半透膜袋中, 将袋浸入烧杯的蒸馏水中, 过一段时
间后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取杯中袋外溶液, 加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 (B)取杯中袋外溶液, 加碘水变蓝色
(C)取杯中袋外溶液, 作焰色反应呈紫色 (D)取杯中袋外溶液, 加淀粉溶液变蓝色
二、填空题
21. 把稀硫酸溶液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铁胶体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在用豆浆制豆腐的过程中, 既要对豆浆加热, 还要在豆浆中加入石膏或盐卤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将碘化钾从淀粉胶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离后证明碘化钾溶液中没有淀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淀粉胶体中没有碘化钾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如右图所示:
(1)当A点与C点接触时, 该装置为________,
Zn极上的电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C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一段时间后, 稀硫酸的pH比原来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A点与B点接触时, 该装置为_______, Zn极
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C极上的电极
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工作一段时间后,
稀硫酸的pH比原来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从H+、Cu2+、Na+、SO42-、Cl-五种离子中两两恰当地组成电解质, 按下列要求进行电解:
(1)以碳棒为电极, 使电解质质量减少, 水量不变, 进行电解采用的电解质是_______。
(2)以碳棒为电极, 使电解质质量不变, 水量减少, 进行电解可采用的电解质是_______。
(3)以碳棒为阳极, 铁棒为阴极, 使电解质和水量都减少, 进行电解的电解质是_______。
26. 用惰性电极电解某金属硫酸盐溶液时, 在阴极上析出a g金属, 同时在阳极上析出0.8g
气体, 若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 则其化合价是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27. 将2 L 4 mol·L-1 CuSO4溶液置于电解槽中, 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 当有0.5 mol的电子
转移时, 发现电极接错, 改接正确后,再转移1 mol电子后, 溶液中[SO42—]、[Cu2+]、[H+]
的物质的量浓度各是多少?(溶液的体积可认为不变).
(七)
一、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D | D | A | D | C | A | CD | B | C | D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A | C | A | D | A | CD | C | D | C | AC |
二、填空题
21.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消失。
22.豆浆是胶体,加热和加入石膏或盐卤等电解质都能使胶体凝聚。
23.用渗析的方法进行分离。给碘化钾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就证明无淀粉。给淀粉胶体中加入AgNO3溶液,无黄色沉淀产生,就证明无碘化钾。
24.(1)原电池;Zn—2e=Zn2+;2 H++2e=H2,大,H+放电,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OH—]增大。(2)电解池,4H++4e=2H2↑,4OH——4e==2H2O+O2↑;小,实质是电解水,溶液浓度增大,酸性增强。
25.(1)HC1、CuC12;(2)Na2SO4、H2SO4;(3)CuSO4、NaC1。 26.b/10a
三、计算题
27.C(SO42—)=4 moL/L, C(Cu2+)=3.75 moL/L, C(H+)=0.5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