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热点题型练习1

2014-5-11 0:32:42下载本试卷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热点题型练习

高考重要考点一: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9g重水所含有的电子数为5NA

(B)1molMgCl2中含有离子数为NA

(C)7.1g氯气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1mol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NA

2、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BC )

(A)17g OH含有9×6.02×1023个电子

(B)标准状况下,0.5×6.02×1023个甲醛分子所占体积约是11.2L

(C)106g碳酸钠固体中含有6.02×1023个阴离子

(D)标准状况下,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可生成22.4LCl2

3、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BC )

(A)1mol Na2O2与足量水蒸气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6.02×1023

(B)1mol碳酸钠溶于水所得溶液中所含阴离子数大于0.1×6.02×1023

(C)25℃时,1g水中约含有6.02×1013个OH

(D)1molSiO2晶体中约含2×6.02×1023个Si-O键

4、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混合的甲烷和丙烷混合气体22.4L所含分子数为NA

(B)1mol冰醋酸中含有6.02×1023个CH3COO

(C)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每得到1molNaOH,在阳极反应的离子就得到1mol电子

(D)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

高考重要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推断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

方向和数目)

5、常温下,在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X+2Y3+=2Y2++X2+,则下列叙述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还原性;④Y2+是氧化产物;⑤Y2+具有还原性;⑥Y3+的氧化性比X2+的氧化性强。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②④⑥    (B)①③④    (C)①③⑤⑥     (D)②⑤

6、已知 I、Fe2+、SO 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 Cl< Fe 2+< H2O 2 < I< SO 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CD)

(A)2Fe3++SO2+2H2O=2Fe2++SO42+4H+    (B)I2+SO2+2H2O=H2SO4+2HI

(C)H2O2+H2SO4=SO2+O2+2H2O        (D)2Fe2++I2=2Fe3++2I

7、某FeCl2 溶液中混有FeI2 杂质,根据已知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F2+2KI(固)=2KF+I2中的有关事实,要除去其中的FeI2,应选用的试剂是( C )

(A)F2      (B)过量Cl2    (C)FeCl3    (D)FeCl2

8、24mL0.05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0.02mol/L的K2Cr2O7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在还原产物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B )

(A)+6       (B)+3       (C)+2      (D)0

9、羟胺(NH2OH)是一种还原剂,能将某些氧化剂还原。现用25.00mL0.049mol/L的羟胺的酸性溶液跟足量的硫酸铁溶液在煮沸条件下反应,生成的Fe2+恰好与24.65mL 0.020mol/L的KMnO4酸性溶液完全作用(已知:FeSO4+  KMnO4+ H2SO4= Fe2(SO4)3+ K2SO4+ MnSO4+ H2O(未配平)),则在上述反应中,羟胺的氧化产物是( B )

(A)N2       (B)N2O       (C)NO       (D)NO2

高考重要考点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0、相同状况下:H2(g)+O2(g)=H2O(g) △H= -Q1KJ/mol;

        2H2(g)+O2(g)=2H2O(l) △H= -Q2KJ/mol;

则Q1和Q2的关系为( C )

(A)Q1>Q2   (B)Q1=Q2   (C)2Q1<Q2   (D)Q1Q2

11、已知31g白磷变成31g红磷放出18.39KJ热量,下列两个反应中:

4P(白磷,s)+5O2(g)=2P2O5(s)  △H= -Q1 KJ/mol

4P(红磷,s)+5O2(g)=2P2O5(s)  △H= -Q2 KJ/mol

Q1和Q2的关系为( A )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确定

12、已知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 )

(A)2H2(g)+O2(g)=2H2O(l) △H= -142.9KJ/mol

(B)2H2(g)+O2(g)=2H2O(l) △H= -571.6KJ/mol

(C)2H2+O2=2H2O △H= -571.6KJ/mol

(D)2H2(g)+O2(g)=2H2O(l) △H= +571.6KJ/mol

高考重要考点四: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B )

(A)碳酸钙跟醋酸溶液反应:CaCO3+2H+=Ca2++2H2O+CO2

(B)澄清石灰水跟盐酸反应:H++OH=H2O

(C)铜片跟稀硝酸反应:Cu+NO3+4H+=Cu2++NO↑+2H2O

(D)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Ba2++2OH+2HCO3=BaCO3↓+CO32+2H2O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D )

(A)金属钠跟水反应:Na+2H2O=Na++2OH+H2

(B)在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过量SO2 :ClO+SO2+H2O=HSO3+HClO

15、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将少量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

SO2+2ClO+H2O==SO+2HClO

(B)在硫酸氢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pH=7

2H+SO+Ba2+2OH-­­==BaSO4↓+2H2O

(C)小苏打溶液和甲酸混合  

HCO+HCOOH = HCOO+CO2↑+H2O

(D)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十OH+HCO==CaCO3↓+H2O

高考重要考点五:判断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16、某溶液中加入金属铝有氢气放出,则在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C )

(A)K+、Mg2+、NO3、SO42        (B)K+、Na+、Cl、HCO3

(C)K+、Na+、AlO2、SO42         (D)K+、NH4+、Cl、CO32

17、下列各组离子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D )

(A)Fe3+、H+、SO42、ClO          (B)Fe3+、Fe2+、SO42、NO3

(C)Al3+、Na+、SO42、CO32         (D)K+ 、H+、Cl、MnO4

高考重要考点六: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包括①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②质量数、原子的原子量及元素的原子量的区别与联系;③元素周期表中各主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④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主要是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⑤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的判断;⑥电子式的书写(关键在于掌握书写方法,以能够写出陌生物质的电子式)。

18、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 m+ 和Y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

(A)a=b+m+n  (B)a=b-m+n  (C)a=b+m-n  (D)a=b-m-n

19、科学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新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关于该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D)

(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2

(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

(C)其原子质量是12C原子质量的277倍

(D)其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之比为277∶12

20、设某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原子量

(B)这种元素的原子量为(m+n)

(C)若碳原子的质量为w g,此原子的质量为(m+n)w g

(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21、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D )

(A)1       (B)3       (C)5       (D)6

22、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D )

(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

23、X、Y、Z、W四种主族元素,若X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于等电荷数的X 阳离子的氧化性;Z阴离子半径大于等电荷数的Y的阴离子半径,则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

(A)Z X Y W    (B)W X Y Z   (C)X Y Z W   (D)Z Y X W

24、下列各组物质气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属同种类型的是( AD)

(A)碘和干冰的升华        (B)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

(C)氯化钠和铁的熔化      (D)苯和已烷的蒸发

25、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B )

(A)SO2和SiO2  (B)CO2和H2O  (C)NaCl和HCl  (D)CCl4和KCl

2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 )

(A)光气(COCl2)  (B)六氟化硫  (C)二氟化氙  (D)三氟化硼

高考重要考点七:溶解度的基本知识;有关饱和溶液溶解度的计算

27、在质量为200克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0克CaO后充分搅拌,仍保持原来的温度,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D)

(A)石灰水下部有白色固体7.40克

(B)石灰水下部白色固体质量大于7.40克

(C)石灰水的浓度和质量均不会变化

(D)石灰水的质量将会减少,石灰水的pH不会发生变化

28、t℃时某盐饱和溶液的浓度为26.8%,取一定量的此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w克无

水盐。在t℃时,析出m克含结晶水的该盐的晶体,则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溶质的质量为( D )

(A)m×26.8%           (B)m-w  

(C)(w+ m)×26.8%        (D)(m-w)×26.8%

29、在一定温度下,物质M的溶解度为A克。向(100+A)克物质M的饱和溶液中加入A克M,析出带一定结晶水的晶体B克,现取出B克结晶水合物加水配成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A )

(A)100克             (B)大于100克 

(C)小于100克           (D)(100+A)克

30、t℃时,把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恒温蒸发掉10克水析出1克硝

酸钾晶体,另一份恒温蒸发掉15克水,析出2克硝酸钾晶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t℃时,若将原溶液恒温蒸发掉25克水,可析出3克硝酸钾晶体

(B)t℃时,若原溶液中再加入2克硝酸钾晶体便成为饱和溶液

(C)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克

(D)t℃时,原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2%

31、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38.0


现有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105克,要得到39.2克晶体,应将溶液冷却到   ℃。(答案为20)

32、在某温度下,向25%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加入1克无水硫酸镁,可析出3.15克MgSO4·nH2O,则n值为    。(答案为7)

高考重要考点八: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包括以下重要考点①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②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③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④相同平衡状态的建立;⑤化学平衡移动图象的处理;⑥有关化学平衡的简单计算。)

33、反应N2(g)+3H2(g)  2NH3(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分别用N2、H2、NH3三种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N2)、V(H2)、V(NH3),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CD )

(A)V(N2)=V(NH3)(B)3V(H2)=2V(NH3)(C)V(NH3)=V(H2)(D)V(H2)=3V(N2)

34、可逆反应:2NO2  2NO+O2在定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 n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 nmol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35、将2molSO2, 1molO2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 O2(g)  2 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SO3的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A )

(A)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压强不变,充入1mol SO3(g)

(B)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1mol SO3(g)

(C)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压强不变,充入1mol O2(g)

(D)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压强不变,充入1mol Ar(g)

36、在体积、温度都相同的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A(气)+2B(气)  C(气)+3D(气)。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Ⅰ)A、B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2mol;(Ⅱ)C、D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和6mol。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D )

(A)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

(B)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不同

(C)达到平衡时,Ⅰ途径的反应速率vA等于Ⅱ途径的反应速率vD

(D)达到平衡时,Ⅰ途径所得混合气体的密度为Ⅱ途径所得混合气体密度的1/2

37、右图表示可逆反应A(g)+B(g)   nC(g) ΔH<0,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和反应过程所需时间的关系曲线,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BC )

(A)a表示有催化剂,而b无催化剂

(B)若其他条件相同,a比b的温度高        

(C)若其他条件相同,a比b的压强大,n>2        

(D)反应由逆反应方向开始

38、在一恒定的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2A(g)+B(g)   x 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0.6 mol、B:0.3 mol、C:1.4 mol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x值为( A )

A.只能为2              B.只能为3

C.可能是2,也可能是3        D.无法确定

39、在10℃和200KPa的条件下,反应aA(g)   dD(g)+eE(g)建立平衡后,再逐步增大体系的压强(温度维持不变),下表列出不同压强下反应建立平衡时物质D的浓度:

压强/ Pa

200KPa

500KPa

1000KPa

D的浓度/mol·L-1

0.085

0.20

0.44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压强从200KPa增大到500KPa时,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其理由是                               

(2)压强从500KPa增加到1000KPa,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其理由是                      。平衡之所以向该方向移动,这是由于                       

答案:(1)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理由是D浓度增大的倍数(),小于压强增大的倍数(),平衡之所以向该方向移动,是由于压强的增大,产物之一可能转化为固体或液体物质。

(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理由是D浓度增大的倍数(),小于压强增大的倍数(

高考重要考点九: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40、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和锌反应,若最后锌都已完全溶解,但放出的气体一样多,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 )

(A)整个反应阶段平均反应速率:醋酸>盐酸

(B)反应所需时间:醋酸>盐酸

(C)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醋酸=盐酸

(D)开始反应速率:盐酸>醋酸

高考重要考点十: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的简单计算

41、在0.01mol/L硫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 D )

(A)1×10-12mol/L  (B)0.02mol/L  (C)1×10-7mol/L  (D)5×10-13mol/L

42、重水(D2O)的离子积为1.6×10-15,可以用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pD= -lg[D+],以下关于pD的叙述正确的是( CD )

(A)中性溶液的pD=7.0

(B)含0.01mol NaOD的D2O溶液1L,其pD=12.0

(C)溶解0.01molDCl的D2O溶液1L,其pD=2.0

(D)在100mL0.25mol/L的DCl重水溶液中,加入50mL0.2mol/LNaOD的重水溶液,其pD=1.0

高考重要考点十一:盐类的水解及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43、将0.1mol下列物质置于1L水中充分搅拌,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的是( C )

(A)KCl    (B)Mg(OH)2    (C)Na2CO3  (D)MgSO4

44、已知一种[H+]=1×10-3mol/L的酸和一种[OH] = 1×10-3mol/ L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B )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C)等浓度的强酸与弱碱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45、将0.2 mol·L-1HCN溶液和0.1 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BD )

(A)c(HCN)< c(CN-)            (B)c(Na+)>c(CN-)

(C)c(HCN)- c(CN-)= c(OH-)        (D)c(HCN)+ c(CN-)=0.1mol·L-1

46、将pH=2的盐酸和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C )

 (A)c(NH4+)> c (Cl-)> c (H+)> c (OH-)    (B)c (Cl-)> c (NH4+)> c (OH-)> c (H+)

(C)c (NH4+)> c (Cl-)> c (OH-)> c (H+)    (D)c (Cl-)> c (NH4+)> c (H+)> c (OH-)

高考重要考点十二:电化学部分

常见题型:①原电池的基本原理;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③设计原电池,实现某一给定的反应;④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⑤电极反应产物的计算(可能会结合生活中的电池或一些新型电池对2、3、4点内容加以考查)

47、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乙烷和氧气,其总反应为:2C2H6 +7O2+8KOH====4K2CO3+10H2O,有关此电池的推断正确的是( C )

A.负极反应为14H2O+7O2+28e====28OH

B.放电一段时间后,负极周围的pH升高

C.每消耗1 mol C2H6 ,则电路上转移的电子为14 mol

D.放电过程中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