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临阵磨枪系列:选择题冲刺
基本概念类:
1、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XY B、XY2 C、XY3 D、X2Y3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主族金属的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 B、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高
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分子晶体的熔点越低 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去电子
3、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4、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4、6.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XYZ B.X2YZ C.X2YZ2 D.X2YZ3
5、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表示物质分子式的是
(A) NH4NO3 (B) SiO2 (C) C6H5NO2 (D) Cu
6、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于半径比值最小的是 (A) NaF (B) MgI2 (C) BaI2 (D) KBr
7、下列物质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A)金刚石 (B)刚玉 (C)二氧化硅 (D)干冰
8、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A.LiI B.NaBr C.KCl D.CsF
9、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C2H4,另一个装有C2H2和C2 H6的混合气体,两瓶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
A. 质量 B. 原子总数 C. 碳原子数 D. 密度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11.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前 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12、周期表中16号元素和4号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的是
A.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次外层电子数
1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 无水硫酸铜、蔗糖 B 硅胶、硫酸亚铁 C 食盐、硫酸亚铁 D 生石灰、食盐
14、下列变化规律中正确的是
A、H2S、HCl、PH3热稳定性由弱到强
B、 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的pH值由小到大
C等质量的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所耗用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D、CH3CH2OH、 、CH3COOH的酸性由弱到强
15、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16、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食盐和蔗糖熔化 B.钠和硫熔化 C.碘和干冰升华 D.二氧化硅和氧化钠熔化
17、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x+2 B.x+4 C.x+8 D.x+18
18、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胶体徽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
B光线透过胶体时,毅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D胶体微粒且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19、下列物质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A 石英 B 硫磺 C 干冰 D 食盐
20、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 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 能透过半透膜
C 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 呈红褐色
21、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 A>B>D>C B 原子序数 d>c>b>a
C 离子半径 C>D>B>A D 单质的还原性 A>B>D>C
2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纳米材料是指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
B 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C 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过叶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
D 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24、C60与现代足球有很相似的结构,它与石墨互为
A 同位素 B 同素异形体 C 同分异构体 D 同系物
25、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 HF B H3O+ C NaH D H2O2
26、在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B 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
C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均很高 D 稀有气体的原子能形成分子晶体
27、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2CH4(g)+4O2(g)=2CO2(g)+4H2O(l) ΔH=+890kJ·mol-1
B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ol-1
C CH4(g)+4O2(g)=CO2(g)+2H2O(l) ΔH=-890kJ·mol-1
D 1/2CH4(g)+O2(g)=1/2CO2(g)+H2O(l) ΔH=-890kJ·mol-1
28、人类探测月球发现,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氦的该种同位素应表示为
A. B.
C.
D.
29、.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
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 B.密度 C.质量 D.质子数
30、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K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
B.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C.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D.M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
31、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X<Y B 原子半径X<Y C 离子半径X>Y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
32、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分别为X、Y和Z,已知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电子数少2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是
A X2YZ4 B XYZ3 C X3YZ4 D X4Y2Z7
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Ma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
B 只有非金属能形成含氧酸或含氧酸盐
C 除稀有气体外的非金属元素都能生成不同价态的含氧酸
D 非金属的最高价含氧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阿佛加德罗常数类
1、设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克含有b个分子,则n克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L)体积应是
A 22.4nb/mNA B 22.4mb/bNA C 22.4nNA/mb D nbNA/22.4m
2、依照阿佛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28g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B.4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O.1NA
C.lmol甲烷的质量与NA个甲烷分子的质量之和相等
D. 标准状况下,22.4L甲烷和乙炔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NA
4、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
B 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 46g 二氧化氮和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
D 在1L2mol/L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
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D 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6、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述正确的是
A 80g硝酸铵含有氮原子数为2NA B、1L 1mol/L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NA
C 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NA
D、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mol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7、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53g碳酸钠中含NA个CO32- B 0.1molOH-含NA个电子
C 1.8g重水(D2O)中含NA个中子 D 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类
1、下列反应的自子方程式正而的是
A.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 HCO3-+H+=H2O+CO2
B.饱和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 Ca(OH)2+2H+=Ca2++2H2O
C.向稀氨水中加入稀盐酸 NH3.H2O+H+=NH4++H2O
D.碳酸钙溶于醋酸中 CaCO3+2H+=Ca2++H2O+CO2
2、下列各组离于在溶液中既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氨水后也不产生沉淀的是
A.Na+ Ba2 + Cl- SO42- B .K+ AlO2- NO3- OH-
C.H+
NH4+ Al3+ SO42+ D.
H+ Cl-
CH3COO- NO3-
3、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4+、Mg2+、SO42-、Cl- B Ba2+、K+、OH-、NO3-
C Al3+、Cu2+、SO42-、Cl- D Na+、Ca2+、Cl-、AlO2-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B 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十OH-+HCO3-=CaCO3↓+H2O
C FeS固体放人稀硝酸溶液中:FeS+2H+=Fe2++H2S↑
D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AlO2-+2H2O
5、在强酸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Mg2+、Ca2+、HCO3-、CI- B Na+、AlO2-、Cl-、SO42-
C K+、Fe2+、SO42-、Br- D Fe2+、Ca2+、Cl-、NO3-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HCO3— + OH— = CO32— + H2O
B.氯化铁溶液中通入H2S 2Fe3++S2- = 2Fe2+ + S↓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人过量二氧化碳 Ca2+ + 2ClO-+H2O+CO2 = CaCO3↓+2HClO
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硝酸 3Fe2+ + 4H+ + NO3— = 3Fe3+ + 2H2O + NO↑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过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 3Cl2+2Fe2++4Br-=6Cl-+2Fe3++2Br2
B 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 CO2+2H2O+AlO=Al(OH)3↓+HCO
C 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混合 NH+HSO
+2OH-=SO
+NH3↑+2H2O
D 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Mg2++2HCO+Ca2++2OH-=CaCO3↓+2H2O+MgCO3↓
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 、HS- 、Cu2+ 、Cl- B HS- 、Na+ 、OH- 、K+
C K+ 、CO、Br- 、AlO
D H+ 、Cl- 、Na+ 、SO
9、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3O+、NO3-、Fe2+、Na+ B Ag+、NO3-、Cl-、K+
C K+、Ba2+、OH-、SO42- D Cu2+、NH4+、Br-、OH-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 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Ca2++2HCO3-+2OH-=CaCO3↓+2H2O+CO32-
B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按溶液混合
Ba2++2OH-+NH++HCO3-=BaCO3↓+NH3·H2O+H2O
C 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Al(OH)3+3H+=Al3++3H2O
D 过量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O2+2OH-=CO32-+H2O
11、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2HCO3-+SO32-
B 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Al3++H2↑
C 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H2S↑+2OH-
D 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H2O+CO2↑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2ClO-+H2O+CO2
== CaCO3¯+2HClO
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 Fe2++2H2O2+4H+
== Fe3++4H2O
C、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NH3. H2O+SO2
== NH+HSO
D、硝酸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 Fe3++3NH3.H2O == Fe(OH)3¯+3NH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a2+ + 2HCO3- + 2OH- == CaCO3↓+ 2H2O + CO32-
(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乙酸CO32--+2CH3COOH===CO2↑十H2O十2CH3COO-
(C) 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氟化氢 Ca2++2OH-+2HF===CaF2↓+2H2O
(D) 用炭棒作电极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 2Cl—十2H20=====2OH-+Cl2↑+H2↑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3++4NH3H2O=Al+4N
+2H2O
B、用氨水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 NH3·H2O+SO2=N+HS
C.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苯酚 -OH +C
=
-O-+HC
D.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ClO-+CO2+H2O=HCO3-+HClO
15、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a2+ 、HC、Cl-、K+ B、Al3+、Al
、HC
、Na+
C、Fe2+、N、S
、S2-
D、Fe3+、SCN-、Na+、C
16、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I-、AlO2-、Cl-、S2- B.Na+、K+、NH4+、Ba2+
C.Br-、S2-、Cl-、CO32- D、SO32-、NO3-、SO42-、HCO3-
17、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l3+ Na+ NO-3 Cl- B K+ Na+ Cl- NO3-
C K+ Na+ Cl- AlO2- D K+ NH+4 SO42- NO3-
1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
-OH+HCO3-
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硫酸亚铁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
B.小苏打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C.大理石溶解于醋酸
D.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
电化学类
1、以下现象与电化腐蚀无关的是
A 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 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
C 锈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D 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
2、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铜作阳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
3、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同属氧化反应或同属还原反应的是
A.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B.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C.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D.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4、将质量分数为0.052(5.2%)的NaOH溶液1升(密度为1.06克/毫升)用铂电极电解,当溶液中的NaOH的质量分数改变了0.010(1.0%)时停止电解,则此时溶液中应符合的关系是
NaOH的质量分数 | 阳极析出物的质量(克) | 阴极析出物的质量(克) | |
A | 0.062(6.2%) | 19 | 152 |
B | 0.062(6.2%) | 152 | 19 |
C | 0.042(4.2%) | 1.2 | 9.4 |
D | 0.042(4.2%) | 9.4 | 1.2 |
5、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x的水溶液,当阴汲上增重a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L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的原子量为
A.22.4ax/b B、11.2ax/b C.5.6ax/b D.2.5ax/b
6、用铂电极(惰性)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A.稀NaOH溶液 B.HCl溶液 C.酸性MgSO4溶液 D.酸性AgNO3溶液
7、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 H不变
B 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 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8、右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为负极、b为正极 B a为阳极、b为阴极
C 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D 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类
1、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气)+B(气)2C(气)若经2 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升气体R和5升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R(气)+5Q(气)4X(气)+nY(气)
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和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A、2 B、3 C、4 D、5
4、可逆反应:3A(气) 3B(?)+C(?),△H>0,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和C可能都是固体 (B) B和C一定都是气体
(C)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 (D) B和C可能都是气体
5、对于反应2SO2+O22S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2体积2SO2和足量O2反应,必定生成2体积SO3
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必定向右移动
C平衡时,SO2消耗速度必定等于O2生成速度的两倍
D平衡时,SO2浓度必定等于O2浓度的两倍
6、同温同压下,当反应物分解了8%时,总体积也增加8%的是
A.2NH3(g) N2(g)+3H2(g) B.2NO(g)
N2(g)+O2(g)
C.2N2O5(g) 4NO2(g)+O2(g) D.2NO2(g)
2NO(g)+O2(g)
7、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A 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8、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g) + 2Y(g) 2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 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l : 2 : 2 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
9、1 mol X气体跟a mol 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 + a Y(g) b Z(g)
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 。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和6的数值可能是
A.a=l ,b=l B.a=2 ,b=1 C.a=2 ,b=2 D.a=3 ,b=2
10、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
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 mol和4 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
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 )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
11、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器皿中,反应2NO2(气)N2O4(气) 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NO2,又达到平衡时,N2O4的体积分数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电离平衡
1、等体积等浓度的MOH强碱溶液和HA弱酸溶液混和后,混和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应满足的关系
A、[M+]>[OH-]>[A-]>[H+] B、[M+]>[A-]>[H+]>[OH-]
C、[M+]>[A-]>[OH-]>[H+] D、[M+]>[H+] =[OH-]+[A-]
2、、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和,所得混和液的PH值=11,则强酸与强碱的体积比
A、11:1 B、9:1 C、1:11 D、1:9
3、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mL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A) 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 HAc溶液 (D)0.5mol/LKCl溶液
4、把0.02mol/LHAc溶液和0.01mol/L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和,则混合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为
A、C(AC-)>C(Na+) (B) C(HAc)>C(Ac-)
(C)2C(H+)=C(Ac-)-C(HAc) (D)C(HAc)+C(Ac-)=0.01mol/L
5、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25℃)=1.0×10-14,K(35℃)=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B、在35℃时,C(H+)>C(OH-)
C、水的电离的程度(25℃)>(35℃)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6、pH=5的盐酸和pH=9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体积比11:9混合,混合液的pH
A.为7.2 B.为8 C.为6 D.无法计算
7、将pH=1的盐酸平均分成2份,1份加适量水,另1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NaOH溶液后,pH都升高了1,则加入的水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A.9 B.10 C.11 D.12
8、将0.1mol/L的醋酸钠溶液20mL与0.1mol/L盐酸10rn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有关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c (Ac-)>c (Cl-)>c (H+)>c (HAc)
B c (Ac-)>c (Cl-)>c (HAc)>c(H+)
C c (Ac-)=c (Cl+)>c (H+)>c (HAc)
D c (Na+)+c (H+)=c (Ac-)+c (Cl-)+c (OH-)
9、用0.1mol.L-1 NaOH溶液滴定0.lmol.L-1盐酸,如达到滴定的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mL).继续加水至50mL,所得溶液的pH是
A.4 B.7.2 C.10 D.11.3
10、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cidity arede),AG的定义为AG=lg([H+]/[OH-])。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
B 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
C 在25℃时,岩溶液呈碱性,则pH>7,AG>0
D 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
11、在O.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加水,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滴加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少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2、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NH4+离子的浓度最大的是
A.NH4Cl B.NH4HCO3 C.NH4HSO4 D.NH4NO3
13、取pH值均等于2的盐酸和醒酸各100ml分别稀释2倍后,再分别加入0.03g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醋酸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多
B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C醋酸与锌反应速率大
D盐酸和醋分别与锌反应的速度一样大
14、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为
A.1.0×10-7 mol·L-1 B.1.0×106 mol·L-1 C.1.0×10-2 mol·L-1 D.1.0×10-12 mol·L-1
15.用0.01mol·L-1NaOH溶液完全中和pH=3的下列溶液各100mL。需NaOH溶液体积最大的是 A.盐酸 B.硫酸 C.高氯酸 D.醋酸
16、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大
B 甲烧杯中的酸过量 C 两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锌等量
D 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H+)小
17、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HCN]<[CN-] B [Na+]>[CN-]
C [HCN]-[CN-]=[OH-] D [HCN]+[CN-]=0.1mol·L-1
18、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A NH4Cl B NH4HCO3 C NH4HSO4 D (NH4)2SO4
19、在10mL0.1mol·L-Na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HAc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A C(Na+)>C(Ac-)>C(H+)>C(OH-)
B C(Na+)>C(Ac-)>C(OH-)>C(H+)
C C(Na+)=C(Ac-)>C(HAc)
D C(Na+)+C(H+)=C(Ac-)+C(OH-)
化学计算类
1、在100g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L的硫酸,则加入的水的体积为
A 小于100mL B 等于100mL C 大于100mL D 等于100/ρmL
2、在10mL0.01mol/L的纯碱溶液中,不断搅拌并逐滴加入1.2mL 0.05mol/L盐酸,完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A 1.34mL B 2.240mL C 0.672mL D 0mL
3、、将标准状况下的a升氯化氢气体溶于100克水中,得到的盐酸的密度为b克/毫升,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
A、 B、
C、
D、
4、右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X(X=A、B、C)的物质的量n(X).纵坐标表示消耗O2的物质的量n(O2),A、B是两种可燃气体,C是A和B的混合气化则C中n(A):n(B)为
A.2:1 B.1:2
C.1:1 D.任意比
5、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 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算
6、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 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和CO的体积比为
(A)29:8:13 (B)22:1:14 (C)13:8:29 (D)26:16:57
7、某温度下,100 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 g。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 g氯化钠和6.5 g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A
30% B ×100% C 26.5% D
×100%
8、用足量的CO还原32.0 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 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A FeO B Fe2O3 C CuO D Cu2O
9、在100mL含等物质的量的HBr和H2SO3的溶液里通入0.01mol Cl2,有一半Br-变为Br2(已知Br2能氧化H2SO3)。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都等于:
A 0.0075mol•L-1 B 0.008mol•L-1 C 0.075mol•L-1 D 0.08mol•L-1
10、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 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
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 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
11、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g与质量分数为b的该物质的溶液ng混合后,蒸发掉pg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g,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溶质的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
12、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 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析出晶体5g;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10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10% B 15% C 20% D 25%
13、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A 2ω1=ω2 B 2ω2=ω1 C ω2>2ω1 D ω1<ω2<2ω1
14、有等体积、等的Ba(OH)2、NaOH和
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
,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5、.某温度下,在100克水中加入m克CuSO4或加入n克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与n的关系符合
B
16、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克中含溶质m克,若该溶液蒸发b克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克.若原溶液蒸发c克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克.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式中正确的是
(A)S=
(B)S=
(C) S= (D) S=
17、将6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100克,冷却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剂质量发生变化
(C)溶液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 (D)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
18、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 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 g,则CO的质量是 (A)1.4 g (B)2.2 g (C)4.4 g (D)在2.2 g和4.4 g之间
19、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 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 )
A. 等于1.06 g B. 大于1.06 g而小于2.86 g
C. 等于2.86 g D. 大于2.86 g
20、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T(℃) | 0 | 10 | 20 | 30 | 40 |
S(g / 100 g水) | 11.5 | 15.1 | 19.4 | 24.4 | 37.6 |
若把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6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应在( )
A. 0℃—10℃ B. 10℃—20℃ C. 20℃—30℃ D. 30℃—40℃
21、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
A. 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 2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 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 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22、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X、Y两种元素,甲、乙中X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为30.4%和25.9%.若已知甲的分子式是XY2,则乙的分子式只可能是
(A)XY (B)X2Y (C)X2Y3 (D)X2Y5
23、将a g含NaOH样品溶解在b mL 0.1 mol/L的硫酸中,再加入c mL 0.1 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样品中NaOH的纯度是(NaOH式量为40)
A.[(b-c)/125a]× 100% B.[(b-2c)/125a]×100%
C.[(b-c)/250a]× 100% D.[(8b-8c)/a]×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