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2)

2014-5-11 0:32:44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2)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l C:12 N:14 O:16 S:32 Na:23

Al:27 Cl:35.5 K:39 Cu:64 Ba:137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7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类探测月球发现,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氦的该种同位素应表示为

A.He  B.He  C.He  D.He

2.下列各种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向鸡蛋白溶液中滴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析出白色沉淀

B.加热胆矾得到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

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D.向鸡蛋白溶液中滴入硝酸铅溶液,析出白色沉淀

3.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酸的摩尔质量与NA个硫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NA和 NA的质量比等于16:l

C.18g16O水所含的原子数目为3NA

D.常温常压下,0.5NA个氮气分子所占的体积是11.2L

文本框: 4.SF6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可用于灭火。SF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呈正八面体型(S原子处于中心)。如果其中有两个F原子被Cl原子所取代,所形成的分子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5.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时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冷却到O℃时会放出一些二氧化碳气体

B.20℃,100g水可溶解34.2g KCl,此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4.2%

C.将60℃下澄清石灰水降温到常温,会出现浑浊

D.让一束光线通过淀粉溶液,会产生丁达尔现象

文本框: 6.如图所示: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打开I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①浓硫酸

②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亚硫酸钠溶液

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用pH均为10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pH=2的盐酸,当盐酸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别是V1和V2,则V1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

A.V1=V2  B.V1<V2   C.V1>V2  D.V1≤V2

8.进行下列实验肯定能获得成功的是

A.用lmol/L的盐酸与Mn02反应制取氯气

B.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二氧化氮和溴蒸气

C.用热的浓纯碱溶液去除管壁内壁附着的油脂

D.用10mL量筒准确量8.50mL稀硫酸

9.被称作第四代杀菌消毒剂的二氧化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典”消毒剂。最新的制备方法是在酸性溶液中用草酸钠(Na2CO4)还原氯酸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2CO4+2NaClO3+2H2S04=2Na2S04+2C02↑+2ClO2↑+2H20。由此所得的结论正确的是

A.ClO2中氯元素为+4价  B.ClO2中氯元素为+2价

C.ClO2为过氧化物    D.无法判断二氧化氯中氧与氯的化合价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O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O分。)

文本框: 10.在霉变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素,它是一种强致癌物。黄曲霉素的结构如右图所示,1mol该化合物分别与H2、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H2和NaOH分别为

A.6mol 2mol  B.7mol 2mol

C.6mol lmol  D.7mol lmol

11.N、M两种元素,已知N是短周期元素,且N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和M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可能为ll

B.N和M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

C.N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7

D.N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7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过量氯水与FeI2溶液作用:2Fe2++2I+2C12=2Fe3++I2+4C1

B.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2H+=Ca2++C02↑+H20

C.在烧碱溶液中通入少量S02气体:S02+20H-=SO32+H20

D.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溶液至Ba2+刚好沉淀完全:

  Ba2++OH-+H++SO42=BaSO4↓+H20

13.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若pH<7则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c(Na+)>c(HA)>c(H+)>c(A2)>c(OH-)

B.c(Na+)+c(H+)=c(HA-)+2c(A2)+c(OH)

C.c(H+)+c(A2)=c(OH)+c(H2A)

D.c(Na+)=c(HA-)+c(H2A)+c(A2)

14.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L、cmol·L-1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作是Fe(N0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

A.(a+b)×63g B.(a+b)×189g C.(a+b)mol D.

15.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 2Y(g)+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文本框: 16.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需要插入液面以下的有

①制备Fe(OH)2时用胶头滴管将NaOH溶液滴入FeS04溶液中;②制备H2的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③石油分馏时所用温度计;④用乙醇制备乙烯时所用温度计;⑤用水吸收氯化氢时的导气管。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Na+、K+、Cu2+、S042  B.NH4+、Na+、NO3、Cl

C.K+、Ca2+、HCO3、Cl-  D.Mg2+、Fe2+、Cl-、N03-

18.25℃时,将两铂电极插入一定量的硫酸钠饱和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析出了a mol气体,同时有Wg Na2SO4·10H20晶体析出,温度不变时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B

C.   D.

催化剂

 
19.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NO和S02等)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它使CO和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02的转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O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0+2NO=====2C0+N2

B.此方法的缺点是由于C02的增多,会大大提高空气的酸度

C.汽车改用天然气为燃料或开发氢能源,都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增大绿化面积,多植树造林,可有效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83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20.(10分)下列是自制电源并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所需仪器如图,所选用的实验用品还有食盐、硫酸铜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烧杯、玻璃杯、内层附有浓NaOH溶液的气球等。电解时,要求电解器右管附近溶液出现红色。回答下列问题:

文本框:

(1)补充下列实验步骤,直至反应开始进行。

①配制饱和食盐水,并滴入2~3滴酚酞。

②安装电解装置:将    电极胶塞插入电解器左管,   电极胶塞插入右管,从漏斗中注入食盐水至充满两管后再分别关闭活塞。

③安装电源的装置:将适量CuSO4溶液注入U形管中,并插入铁棒和铜棒,组装为一个原电池。

④连接电源与电解装置:将连接Pt片的导线与电源的   棒相连,连接Fe片的导线与电源的    棒相连。

(2)电解时,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如果用银棒代替铁棒(其他不变),由于不能再作电源,电解立即停止,其原因是:                          .

(3)当电解器右管附近出现红色时可停止电解,此区域出现红色的原因是:                            

(4)实验完毕撤去装置时必须处理有毒的Cl2,其简易的操作方法是

                             

文本框: 21.(13分)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硫酸的反应情况,设计了右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先关闭活塞a,将6.4g铜片和12mL18mol/L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至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再打开活塞a,将气球中的氧气缓缓挤入圆底烧瓶,最后铜片完全消失。

①写出上述过程中烧瓶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②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但导管未画全,请在答题卷上把导管补充完整。

③实验结束后,装置C中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有       

(2)该小组的同学对浓硫酸的浓度小于什么值时就不和铜反应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为了获得这个知识,你认为他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3)事实表明,上述反应全部结束后,硫酸仍有剩余。为定量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两学生进行了如下设计:

①甲学生设计方案是:先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2的量,再通过计算确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他认为测定S02的量的方法有多种,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种                   

②乙学生设计的方案是: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后全部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加蒸馏水定容,取20mL于锥形瓶中,用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再求出余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你认为乙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能否准确求得余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填“能”或“否”),理由是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2.(8分)A、B、C、D、E是短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元素的某种原子,其核内中子数为零,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C处于B的同一周期,且原子半径小于B,D与C是同主族元素,E元素的一价阳离子和C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画出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A元素分别与C、D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          

(3)由E元素分别与C、D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形成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其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   

(4)若lmol A单质与lmol D单质完全反应时共放出184.6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文本框: 23.(10分)A—G及X、Y均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B、D、E、F、G在常温下为气体且B为红棕色,C是人类最早提炼并广泛使用的金属。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反应③④⑦的产物中还有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G分子的电子式:     

(2) 写出反应⑦的离子方程式是:             

(3) 写出电解X溶液的阳极反应式:            

(4) 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5) 若使F按下列途径完全转化为Y:

文本框:

则参加反应的F与整个过程中消耗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

24.(8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的是在“看清”生物大分子真面目方面的科技成果,一项是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与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另一项是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质子核磁共振(NMR)是研究有机物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所有研究的化合物分子中,每一结构中的等性氢原子在NMR中都给出了相应的峰(信号),谱中峰的强度与结构中的等性H原子个数成正比。例如乙醛的结构简式为CH3一CHO,在NMR中有2个信号,其强度为3:1。

(1)某含氧有机物,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0,碳的质量分数为52.2%,氢的质量分数为13.O%,NMR中只有1个信号,请写出其结构简式         

(2)分子式为C2H402的甲、乙两种有机物,其结构简式分别为甲:CH2(OH)CHO,乙:CH3COOH,则在NMR中,甲有   个信号,其强度之比为    。并请在下表中填写检验甲、乙两种化合物所用的试剂、现象和相应的反应式。

文本框:

25.(12分)一种用于治疗高血脂的新药灭脂灵是按如下路线合成的。已知:

 

文本框: 已知G的分子式为C10H2203,试回答:

(1)写出结构简式: B      ;  E      

(2)上述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填序号)。

(3)写出反应方程式:

I反应②                       

Ⅱ反应⑤                     

Ⅲ F与银氨溶液反应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6.(10分)现有一定量的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取出100mL。混合溶液跟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经过滤、沉淀、洗涤和干燥后,得到9.32g沉淀;将全部滤液跟35mL.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pH=7。试计算:

(1)写出上述所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混合溶液中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7.(12分)化学需氧量(C0D)是水体质量的控制项目之一,它是衡量废水中还原性污染物的重要指标。COD是指用氧化剂(我国采用重铬酸钾)处理一定量水样时所消耗的量,换算成以02作为氧化剂时,1L水样所消耗02的质量(单位mg/L)

 现有某废水样品20.00mL,加入lO.00mL.O.04000mol/L的K2Cr207溶液,若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加热反应后,在指示剂存在下,用0.1000mol/L的Na2C204溶液滴定多余的K2Cr207,共用去Na2C204溶液6.000mL。。

(1)已知K2Cr207在酸性溶液中作氧化剂被还原为Cr3+,C2O42被氧化为CO2,写出K2Cr207在酸性溶液中与Na2C20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计算该废水水样的C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