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2

2014-5-11 0:32:45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2

可能用到的元素相对原子量:H -1  O -1 6  C -12   S- 32  Na -23 K-39 Cl---35.5   Mn---55  Ag---108  Ba---137

第一卷(选择题,共7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科学家在研究和探索中不断发现新的物质.据报道,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H3分子,则H3和H2属于

A.同位素    B.同分异构体   

C.同系物   D.氢的同素异形体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硫酸镁溶液与Fe(OH)3溶胶混合   B、石墨转变为金刚石

C、.稀硫酸溶液导电  D、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苯酚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NaOH溶液洗涤

B、用饱和NaHCO3溶液可以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SO2

C、用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

D、为防止氧化可将金属钠、钾保存在四氯化碳中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

C、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D、块状纯碱在干燥空气中变成粉末

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 次氯酸电子式  B. 羟基电子式

C. 镁离子结构示意图    D. 氨分子结构

7.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经实验测得该溶液中存在Ba2+和NO3-,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NH4+、Mg2+、Cl-、K+       B.Fe2+、Na+、PO43-、Zn2

C.SO42-、HCO3-、Cl-、K+      D.AlO2-、Na+、Cl-、OH-

8、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都是微观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①Na2O2  ②SiO2 ③石墨 ④金刚石 ⑤CaH2 ⑥白磷,其中含有两种结合力的组合是()

A①③⑤⑥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③⑥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题每小题4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X、Y、Z是三种主族元素。已知Xm+与Y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m-半径大于Yn-半径,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Z>X>Y   B、X>Y>Z  C、X>Z>Y   D、Z>Y>X

10、(NH42SO4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4(NH42SO4 ==N2↑+6NH3↑+3SO2↑+SO3↑+7H2O 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BaCl2溶液,产生的沉淀为(   )

A、BaSO4   B、BaSO3    C、BaS   D、BaSO4 和BaSO3

11、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4g重水(D2O)中所含质子数为2NA

B.4.48LN2与CO气体的混合物所含分子为0.2 NA

C.常温常压下,14克碳烯(:CH2)所含电子总数为8NA

D.12.5mL16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锌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 NA

1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 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人过量氢氧化钠  

Mg2+HCO3+OH=MgCO3↓+H2O

B. 硫氢化钠的水解:HS+H2OH3O++S2

C. 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钙溶液混合:

Ca2+HCO3+OH=CaCO3↓+H2O

D. 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 H2(g)+ O2(g)=2 H2O(g);ΔH = -571KJ/mol

13、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冰、水中都含有氢键    

C、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D、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14、某溶液含有大量Ag+、NH4+、Al3+、Fe2+四种离子。往该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充分搅拌后,再加人过量稀盐酸,此时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Na+、NH4+、OH-         B、Fe2+、Al3+、Cl-

C、Na+、Fe3+、Al3+         D、Ag+、Fe3+、NH4+

15、有一瓶Na2SO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Na2SO3已部分氧化      

B.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的沉淀一定含有BaSO4

C.加硝酸后的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    

    D.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

16、某强酸溶液中可能存在NO3-、Cl-、I-、Fe3+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加入溴水,单质溴被还原,由此推断该溶液中

A.不含NO3-,也不含Fe3+         B.含有NO3-、Cl-、I-

C.含I-,但不能确定是否含Cl-  D.含有Fe3+,不含NO3-

17、某温度下,若将Na2SO4溶液蒸发180克水,可变成饱和溶液。若向该溶液中加入14.2克无水Na2SO4也可变成饱和溶液。若在该溶液中加入Na2SO4 ·10H2O形成饱和溶液时所需Na2SO4 ·10H2O的质量至少为()    

A、14.2g  B、 32.2g   C、35.8g    D、46.4g

18.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呈立方体结构。晶体中氧的化合价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如图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2,每晶胞含有K和4个O2

B. 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8个O2,每个O2周围有8个K

C.晶体中与每个K距离最近的K有8个   

D.晶体中,0价氧原子与-2价氧原子的数目比为3:1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

化学试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76分)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两小题,共 18分)

19、(8 分)(1)某学生需要0.1 mol·L-1稀盐酸480ml,现用37%,密度为1.19g/ml的浓盐酸来配制,回答下列问题上:

①、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     ml,应选用的量筒规格为       

②、配制时(除量筒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主要有              、       、和试剂瓶。

(2)在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分液漏斗、⑤烧杯、⑥蒸发皿中,可用于粗盐提纯实验的有 ________;可用于分离两种沸点接近且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实验的有 _____。

20(10分)某同学运用已有的Na2O2和CO2反应的知识进行迁移,认为Na2O2也可和SO2反应,反应式可能为:2Na2O2+2SO2  2Na2SO3+O2,为此设计如下一套装置,来验证Na2O2和SO2的反应产物。

如图安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后添加药品并滴入适量浓硫酸。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①处酒精灯,不久,观察到①处产生大量气体;③处两通管管壁发热,管内药品的颜色变化为    色逐渐变为     色。

(2)在反应过程中如何用较简便的操作证明反应产生了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⑤处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从什么现象可证明收集的气体中已不含S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待反应结束后,取两通管内少量固体,装入试管中,加水溶解时未产生气体,如何证明产物中有Na2S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待反应结束后,取两通管内少量固体,装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溶液,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试分析产生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填空题(本题包括两大题,共20分)

21(12分)(1)、吸进人体内的O2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副产物,如等,这些活性氧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含硒化合物Na2SeO3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在消除活性氧时,Na2SeO3的作用是     

A.还原剂   B.氧化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以上均不是

(2)、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剂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 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

① 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催化剂转换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控制城市污染源的方法可以有____________(多选扣分)。

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

C、植树造林   D、戴上呼吸面具

(3)、将0.2molMnO2和50ml12 mol·L-1盐酸混合后缓缓加热,反应完全后向留下的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生成AgCl沉淀物质的量为(不考虑盐酸挥发)     。

A等于0.3mol              B小于0.3mol 

  C大于0.3mol 小于0.6mol        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22(8分)、A、B、C、D均为4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常温下A、B可形成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其最简式分别为BA和B2A;B与D可形成分子X,也可形成阳离子Y,X、Y在水溶液中酸、碱性正好相反;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1)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和C形成的固体中阴阳离子的数目比为   ; 液态X类似B2A,也能微弱电离且产生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则液态X电离方程式为          

(2)M、N是由A、B、C、D四种元素中任意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类型的强电解质,M的水溶液呈碱性,N的水溶液呈酸性,且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M、N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前者小于后者。则M、N分别为       (填化学式);若将0.1mol·L-1M和0.2mol·L-1N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                

五、推断填空题(本题包括两大题,共20分)

23(12分)、A、B、C、D四种物质都是短周期非金属气体单质,且A是氧化性最强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A、B、C分别与D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相应 的共价化合物甲、乙、丙,每个甲、乙、丙的分子中都含有10个电子。B与C在放电条件下能化合生成丁,且丁和丙都含有同一种元素。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A      B      C      。

写出下列各物质的电子式:甲      乙      丙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乙+A→甲+B :                     。

②丁+丙→乙+C :                       。

(3)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判断依据是                     。

 24.(8分)气体A只含X、Y两种短周期元素,X的原子序数大于Y的原子序数。X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两种物质。B、D、E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各物质有如图1所示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若气体A中,X与Y的质量比小于3,则气体A中肯定有(写化学式)______。

(2)若气体A为单一气体,且分子是直线型结构。又知X与Y两元素的质量比数值上等于X的相对原子质量。A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3)C与固体单质甲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乙为常见化合物,写出一种固体乙的化学式__________。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两小题,共18分)

25、(6分)有两份溶液,其中所含溶质相同,设其摩尔质量为Mg·mol -1。根据下表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密度(g·cm-3

第一份溶液

ω1

ρ1

第二份溶液

ω2

ρ2

(1)第一份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取等质量两份溶液混合,则所得混合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ω3=     

(3)若有ω1>ω2,取等体积的两份溶液混合,设所得混合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4,试比较ω3、ω4的相对大小?                     

26、(12分)向100ml某二价金属M的氢氧化物澄清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HCO3溶液,产生MCO3深沉淀。过滤,将沉淀置于足量的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4、48L气体。将滤液加水稀释到250ml,取出25ml,恰好与20ml盐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1、12L气体。

(1)写出M的氢氧化物和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要计算出M的相对原子质量,你认为还必须提供下列哪些数据(  )

A、M的氢氧化物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设为2 mol·L-1

B、M的碳酸盐沉淀的质量(设为39.4克)

C、与M的碳酸盐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设为0.1 mol·L-1

D、题设条件充足,不需要补充数据 

根据你的选择。试计算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加入的NaH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求与滤液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8克铁与100mL稀硝酸混合后充分反应,产生气体为NO,反应后铁、硝酸均无剩余。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0mL0.2mol·L-1的KI溶液,恰好将溶液中的Fe3+全部还原。求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6分)

1、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域发生里氏8.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受波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世界卫生组织官员称,灾区对安全饮用水的需要若不能得到恢复,那么传染性疾病还将夺去成千上万灾民的生命。已知下列物质都可做饮用水消毒剂,从经济、实用角度考虑,大面积对饮用水消毒最好的是

A、漂白粉    B、过氧乙酸    C次氯酸钠    D、NH2Cl

15、根据以下实验事实,判断四种微粒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①向FeCl3溶液中滴加KI溶液,再加入CCl4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

②向FeCl2溶液中加入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

③向KMnO4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振荡后紫色褪去

  A.I2> Cl2> Fe3+ > MnO4-       B.MnO4- > Cl2> Fe3+> I2

  C.Cl2 > I2> Fe3+ > MnO4-       D.Fe3+ > MnO4- > Cl2> I2

参 考 答 案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两小题,共 18分)
20.(7分) (1)A量筒 B容量瓶 C滴定管 D胶头滴管 E温度计(每个1分)
(2)往瓶内加水,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漏水。(2分)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四小题,共 29分)
22.(5分)(1)NH3+HCl===NH4Cl(2分)
  (2)熟石灰(1分) 2CaSO4·(1/2)H2O+3H2O===2CaSO4·2H2O(2分)
23、(共8分)(1)氢 碳 氮(写元素符号也可,每个1分,共3分)
  (2)C (1分) (3)1(2分)
  24、(8分)(1)H2(2)(3)H2O+CCO+H2 CuO(各2分)

我国制碱专家侯德榜先生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制碱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反应为:NaCl +CO2 +NH3 +H2O = NaHCO3 ↓+NH4Cl。某同学根据以上反应原理,正确设计了实验室模拟工业制碱装置图。根据其设计,请你参与合作解答以下问题。

(1)装置A制取的气体是:       ; 装置F制取的气体是:   

(2)你建议的装置连接顺序为:

(3)装置D中导管7下端接一下粗的玻管的作用是:          。中间直导管的作用是        

(4)欲在装置D中能得到较多的碳酸氢钠晶体析出,你认为实验中应注意哪些实验要点(包括试剂浓度、实验顺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