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春)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6.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B )
A. 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 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 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 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7.在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 B )
A. 磷 B. 铁 C. 钙 D. 碘
8.在下列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含硫物质被氧化的是 ( A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 B. 铜片与浓硫酸共热
C. 红热的木炭与浓硫酸反应 D. 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
9.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C )
A. 钠的还原性很强,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钛、锆、铌等
B. 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C. 钠是一种灰黑色的固体
D. 钠的质地软,可用小刀切割
10.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A. 浓硫酸可用于干燥NH3、H2、O2等气体
B. 二氧化硫可用来漂白纸浆、毛、丝等
C. 氟化钠可用于预防龋齿
D. 铝可用于冶炼某些熔点较高的金属
11.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反应是 ( B )
A. 稀醋酸和稀氨水反应 B. 稀硫酸和烧碱溶液反应
C. 稀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12.有下列四组物质,如果把某组物质中的后者逐滴加入到前者中至过量,将出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溶解”的现象,这组物质是 ( D )
A. 稀硫酸、氯化钡溶液 B. 硫酸亚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C. 氯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 D. 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13.某有机化合物X,经过下列变化后可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乙酸乙酯。则有机物X是
( C
)
A. C2H5OH B. C2H4
C. CH3CHO D. CH3COOH
14.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 )
A. 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B. 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C.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 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15.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
B. 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 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16.在一定条件下,1体积气体A2和3体积气体B2完全反应生成了2体积气体X(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X的化学式是 ( D )
A. AB B. A2B3 C. AB2 D. AB2
29.(8分)某同学拟用氯化钙固体、碳酸钠溶液和稀硝酸等试剂,先制得碳酸钙,最终制得纯净的硝酸钙晶体。
(1)写出制取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操作步骤(不要求回答使用的仪器)
① 用蒸馏水完全溶解CaCl2后,加入 。
② 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沉淀至无Cl-。
③ 加入 ,使沉淀完全溶解。
④ ,得到纯净的硝酸钙晶体。
29.(共8分)
(1)Ca2++=CaCO3¯(2分) CaCO3+2H+=Ca2++CO2↑+H2O(2分)
(2)① 碳酸钠溶液(1分) ③ 稀硝酸(1分) ④ 蒸发、结晶(各1分)
30.(9分)下图所涉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C为O2、D为C12、E为Fe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已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B ,F ,H 。
(2)指出MnO2在相关反应中的作用:反应①中是 剂,反应②中是 剂。
(3)若反应①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则A是 ;若反应①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则A是 。
(4)写出B与MnO2共热获得D的化学方程式 。
30.(共9分)
(1)HCl(1分); Fe3O4(1分); FeCl3(1分)
(2)催化(1分); 氧化(1分)
(3)KClO3(1分); H2O2(1分)
(4)MnO2+4HCl(浓)MnCl2+C12↑+2H2O(2分)
31.(5分)有机物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现取3 g A与4.48 L氧气(标准状况)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假设反应物没有剩余)。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3.6 g,碱石灰增重4.4 g。回答下列问题:
(1)3 g A中所含氢原子、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2)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31.(共5分)
(1)n(H)=2n(H2O)=0.4 mol(1分)
n(C)=n(CO2)+n(CO)
(2)3 g A中,n(H)=0.4 mol,n(C)=0.15 mol,
n(O)=2n(CO2)+n(CO)+n(H2O)-2n(O2)
=2×0.1 mol+0.05 mol+0.2 mol-2×0.2 mol
=0.05 mol (1分)
所以,n(C)︰n(H)︰n(O)=3︰8︰1
A的分子式为C3H8O (2分)
说明:(1)化学非选择题其他合理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2)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每题2分,正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得1分;未配平或反应条件有误扣1分;但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有误则扣2分。
36.(9分)生命是一种最为奇妙最富魅力的自然现象。关于生命的起源,历史上曾经有过种种假说,有一种“宇宙胚种说”认为,造成化学反应并导致生命产生的有机物,是与地球碰撞的彗星带来的。尽管诸如此类的观点仍是一些需要进一步证明的问题,但通过对陨石、彗星、星际物质以及其他行星上的有机分子的探索与研究,了解这些有机分子形成与发展的规律,都将为地球上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
(2)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蛋白质的种类很多,它们都能溶解于水
B.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C.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盐酸,颜色变黄
D.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将变性
36.(共9分)(2)B(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