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三化学2006.11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从第1页至第4页,第二卷从第5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将第一卷答题卡和第二卷答题纸一并交监考老师。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卷(选择题 共64分)
注意事项:
1.作答第一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并将准考证号和考试科目用2B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第一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l 35.5 Fe 56 Cu 64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开发和和平利用核能是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裂变(fission)或聚变(fusion)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就是核能。下面是一个自发进行的核裂变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核裂变或聚变中化学能转变为核能 B.该核裂变中质子数守恒
C.Ba是人工核反应制得的超铀元素 D.中含有106个中子
2.固体电解质又称离子导体,在一定温度范围里具有很强的导电性。固体电解质虽然是固体,但却像电解质溶液一样以离子为导电载体。下列物质能作为固体电解质的是
A.铜 B.碳素钢 C.氯化钠晶体 D.干冰
3.NaBH4含有BH4-离子(H为-1价)而具有极强的还原性。在金属和非金属底物材料上用NaBH4镀镍,可得到耐腐蚀、坚硬的保护层(3Ni3B+Ni),反应方程式为:
20NiCl2+16NaBH4+34NaOH+6H2O=2(3Ni3B+Ni)+10NaB(OH)4+40NaCl+35H2↑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 B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② (3Ni3B+Ni)是还原产物,H2是氧化产物;③ 每生成1molH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④ NaBH4的还原性强于H2;⑤ H2中的H元素来自于NaBH4和H2O;⑥ (3Ni3B+Ni)是一种化合物,化学式为Ni10B。
A.①②③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②③⑤⑥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B.铜的电解精炼时,当阴极析出32gCu时,阳极产生的Cu2+离子数为0.5NA
C.将5.0mol·L-1的FeCl3溶液20mL滴加到沸水中形成的胶体中,分散质粒子数为0.1NA
D.26.75gNH4Cl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2NA
5.下列各种情况下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能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中:Na+、K+、CO32-、SO42-
B.0.1mol·L-1NaOH溶液中:NH4+、NO3-、Br-、HCO3-
C.能与Na2CO3反应放出CO2的溶液中:H+、Mg2+、Ba2+、I-
D.pH为1的紫色溶液中:K+、Fe2+、Cl-、MnO4-
6.能证明CH3COOH为弱电解质的实验是
① 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mol·L-1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的pH;② 分别向浓度均为1mol·L-1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中投入大小外观基本相同的Zn粒;③ 测定一定浓度的CH3COONa溶液的pH;④ 将1.0mol·L-1的HCl溶液和1.0mol·L-1的CH3COOH溶液分别稀释100倍,并分别测定两种溶液稀释前后的pH;⑤ 将等浓度盐酸和醋酸分别滴加到等浓度的Na2CO3溶液中。
A.除⑤外均可以 B.只有①和③ C.全部 D.只有②和⑤
7.下列各项因果关系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的熔点高于晶体硅,因为两种晶体中原子间平均距离前者小于后者
B.水的热稳定性比较高,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C.金属晶体能导电,因为金属晶体中存在金属阳离子
D.离子晶体硬度较大、难于压缩,因为离子晶体中的阴、阳离子排列很有规则
8.2.8gFe全部溶于一定浓度、100mL的HNO3溶液中,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L,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为1。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HNO3溶液的浓度为2.0mol·L-1 B.1.12L的气体全部为NO
C.反应后溶液中c(NO3-)=1.6mol·L-1 D.反应后的溶液最多还能溶解1.61gFe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Ba(OH)2溶液和(NH4)2SO4溶液混合:Ba2++=BaSO4↓
B.碳酸氢钙溶液与少量的石灰水反应:Ca2++
+OH-=CaCO3↓+H2O
C.用惰性电极电解AgNO3溶液:
D.Na2O2粉末加入水中:2+2H2O=4OH-+O2↑
10.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反应,当反应进行到10s末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c(NH3)=0.15mol·L-1。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7.5%
B.反应进行到10s末时,H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225mol·(L·s)-1
C.该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11.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每个字母代表一种物质。其中B是常见的金属单质,X、Y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其余均为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每步转化中无关生成物没有列出)。
当X为黄绿色气体、Y为无色气体时,下列各种推断合理的是:
① 组成B的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IIA族;② C是一种熔点很高的物质;③ D的水溶液显酸性;④ E是一种液体,且分子中两种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⑤ 在X+E→Y的反应中,X的氧化性大于Y。
A.①③⑤ B.②④ C.④⑤ D.②③④⑤
12.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加,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与X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2,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总数少1。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的碱性:YOH>Z(OH)2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W
C.X、Y两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可能为1∶2
D.X、W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X通常为负价
13.下图为一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关于该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B.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还原反应
C.外电路中电子从b电极流向a电极
D.电池工作时电池内部的电解质溶液pH不变
14.常温下,amLpH=4的HCl溶液中加入pH=10的一元碱AOH溶液至pH刚好等于7(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对反应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V(总)≥2amL B.V(总)≤2amL
C.c(H+)=c(OH-)<c(A+)=c(Cl-) D.一定不存在AOH分子
15.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晶体中一定不含共价键
B.金属晶体的熔点一定比原子晶体低、一定比分子晶体高
C.CaF2晶体中与一个Ca2+距离最近且距离相等的阳离子有4个
D.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与四个O原子以单键相结合
1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A和B发生
如下可逆反应:A(g)+B(g)xC(g);ΔH=Q。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下,C在反应混合物中的含量随
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确的是
A.P1>P2,x=1 B.P1<P2,x≠1
C.T1<T2,Q>0 D.T1>T2,Q<0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86分)
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二卷答题纸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7.(10分)下图为中学常用定量仪器的部分结构(有的仪器被放大),回答下列问题:
⑴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应用到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该仪器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放置的位置是 ;
⑵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应用到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如果读数时视线偏高,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⑶ 若B仪器漏水,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
18.(12分)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见方法是服用补铁药物。“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 于人体中的胃酸。
某同学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Fe2+的存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⑴ 试剂1是 ,试剂2是 ,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 ;
⑵ 加入试剂2后溶液中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淡红色是因为 ,
写出+2价Fe在空气中转化为+3价Fe的化学方程式 ;
⑶ 该同学猜想血红色溶液变为无色溶液的原因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还原为+2价铁,你认为该同学的猜想合理吗? 。若你认为合理,请说明理由(若你认为不合理,该空不要作答) ;若你认为不合理请提出你的猜想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验证(若你认为合理,该空不要作答)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8分)20世纪80年代日本科学家应用电子计算机模拟出结构类似于C60(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的物质N60,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N60与C60有相似的结构但稳定性较差。科学家预测,将N2进行冷冻或加压,然后运用高强度激光照射能转变为N60分子团,该分子团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在受热情况下瞬间分解为N2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已知E(N-N)=167kJ·mol-1,E(N=N)=418kJ·mol-1,E(N≡N)=942kJ·mol-1。(E表示键能,即打开1mol气态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
回答下列问题:
⑴ N60分子中每个N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
⑵ N60稳定性较差的原因可能是 ;
⑶ 1molN60受热分解为N2时放出的热量为 ;
⑷ N60潜在的商业用途可能是 。
20.(10分)下列框图中每个字母代表一种物质,其中A是金属单质,B、F是气态非金属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已知D为淡黄色固体粉末,C为无色无味的液体,G是空气中含量较少的气体,当空气中G的含量增多时会造成“温室效应”。A、D、E、H、M、N中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⑴ 写出:A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F分子的电子式 ;
⑵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⑶ X可以是多种类型的物质,H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请列举出X可以代表的四种不同物质,写出相应的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 ,
, 。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10分)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提出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简称VSEPR模型),用于预测简单分子立体结构。其要点可以概括为:
Ⅰ、用AXnEm表示只含一个中心原子的分子组成,A为中心原子,X为与中心原子相结合的原子,E为中心原子最外层未参与成键的电子对(称为孤对电子),(n+m)称为价层电子对数。分子中的价层电子对总是互相排斥,均匀的分布在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
Ⅱ、分子的立体构型是指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布,不包括中心原子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Ⅲ、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之间的斥力主要顺序为:i、孤对电子之间的斥力>孤对电子对与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斥力;ii、双键与双键之间的斥力>双键与单键之间的斥力>单键与单键之间的斥力;iii、X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弱,A-X形成的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斥力越强;iv、其他。请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 根据要点I可以画出AXnEm的VSEPR理想模型,请填写下表:
n+m | 2 | |
VSEPR理想模型 | 正四面体 | |
价层电子对之间的理想键角 | 109°28′ |
⑵ 请用VSEPR模型解释CO2为直线型分子的原因 ;
⑶ H2O分子的立体构型为: ,请你预测水分子中∠H-O-H的大小范围并解释原因 ;
⑷ SO2Cl2和SO2F2都属AX4E0型分子,S=O之间以双键结合,S-Cl、S-F之间以单键结合。请你预测 SO2Cl2和SO2F2分子的立体构型: , SO2Cl2分子中∠Cl-S-Cl (选填“<”、“>”或“=”)SO2F2分子中∠F-S-F。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2.(8分)回答下列问题:
⑴ 常温下将体积为v1、浓度为c1的一元弱酸与体积为v2、浓度为c2的一元弱碱混合。
① 若v1·c1=v2·c2,混合后的溶液pH<7,则一元弱酸的电离程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元弱碱的电离程度;
② 若v1=v2,一元弱碱的电离程度大于一元弱酸的电离程度,且混合后溶液pH<7,则
c1 c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⑵ 对于一定条件下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
A(g)+3B(g)2C(g);ΔH=-│Q│
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右图中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纵坐
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① 若横坐标表示温度,则纵坐标可以表示 (至
少填两个含义不同的物理量);
② 若横坐标表示压强,则纵坐标 (填“能”或“不能”)表示平衡混合物的密度,理由是 。
23.(10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为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a | |||||||||||||||||
f | h | i | |||||||||||||||
b | e | j |
| ||||||||||||||
c | d | g | k | ||||||||||||||
l |
⑴ 请写出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
⑵ 请写出i的单质与a、h形成的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⑶ 请写出上述元素组成的物质间发生的与“⑵”反应类型相同且有固体非金属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⑷ g、e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的化学性质相似,请写出g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与a、c、h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⑸ j、k、l三种元素之间能以原子个数比1∶1两两形成互化物,这些互化物的性质类似于这些元素单质的性质。请写出j、k的互化物与c、l形成的化合物等物质的量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 。
七、(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4.(8分)1833年法拉第(M.Faraday,1791~1867)提出电解定律:电解过程中电极上发生电解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n与通过电解池的电量Q(Q等于电流强度I与通电时间t的乘积)成正比,即:Q=nF(F为法拉第常量,F=96 485C·mol-1,C为电荷单位)。标准状况下,向CuSO4溶液中通电12小时,保持电流强度为2.5C·s-1。
回答下列问题:
⑴ 理论上电解过程中析出的铜的质量和生成的气体体积是多少?
⑵ 实际电解过程中析出的铜的质量小于理论值,试说明原因。
25.(10分)含氮废水进入水体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专家认为可以用金属铝将水体中的NO3-还原为N2而消除污染,Al则转变为Al(OH)3。
⑴ 写出Al和水体中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⑵ 某水库水的实际容量大约为1×1010m3,1m3水体中含N元素4.2g,假设中N元素全部以NO3-的形式存在,则除去该水库中的N元素,大约需要金属铝 kg;
⑶ 事实上,金属镁比金属铝能更快的消除水体中N污染,反应原理和金属铝相同。金属镁可由下述方法制得:
如果用金属镁除去该水库中的N元素,大约需要含MgCl20.5%(质量分数)的海水多少kg?
⑷ 目前国际现货市场每吨镁粉的价格为1730美元左右,每吨铝粉的价格为3585美元左右,从价效比的角度出发,请通过计算分析应选用哪种金属消除水体中的N元素?
如东县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2006.11
高三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B 2.C 3.A 4.D 5.D 6.A 7.A 8.A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9.BC 10.AC 11.D 12.AD 13.C 14.BC 15.D 16.D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7.(10分)⑴ C 悬挂于反应液中 ⑵ A 偏大 ⑶ 若B为酸式滴定管,则取下活塞并涂上少量凡士林但不能堵塞活塞上的小孔;若B为碱式滴定管,则将玻璃珠上下移动至不漏水(或更换乳胶管) (每空2分)
18.(12分)⑴ 稀盐酸 KSCN溶液 2Fe2++Cl2=2Fe3++2Cl-
Fe3++SCN-=[Fe(SCN)]2+ (每空1分)
⑵ 少量的Fe2+转化为Fe3+,加入KSCN后显红色
4Fe2++4H++O2=4Fe3++2H2O (每空2分)
⑶ 不合理 我的猜想是[Fe(SCN)]2+离子中的SCN-被过量的氯水氧化。设计的实验为在褪色后溶液加入FeCl3溶液,仍不变红色(或在褪色后溶液加入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
(第1空1分,第2空3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8分)⑴ 8 ⑵ N-N的键能较小 ⑶ 13 230kJ ⑷ 用作高能量的炸药或火箭燃料
(每空2分)
20.(10分)⑴ H∶H
⑵ ① 2Na2O2+2CO2=2Na2CO3+O2
②
⑶ Al2O3:Al2O3+2OH-=2AlO2-+H2O Al(OH)3:Al(OH)3+OH-=AlO2-+2H2O
H2SO4:H++OH-=H2O NaHSO3:HSO3-+OH-=SO32-+H2O
(X还可以是酸性氧化物、其他含氧酸、酸式盐等)
(第⑴⑵两小题每空1分,第⑶小题每空1.5分)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10分)⑴
4 | |
直线形 | |
180° |
(每空1分)
⑵ CO2属AX2E0,n+m=2,故为直线形 (2分)
⑶ 折线形(或角形) 水分子属AX2E2,n+m=4,VSEPR理想模型为正四面体,价层电子对之间的夹角均为109°28′。根据Ⅲ-i,应有∠H-O-H<109°28′
(第一空1分,第二空2分)
⑷ 四面体 > (每空1分)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2.(8分)⑴ ① 大于 ② 大于 (每空2分)
⑵ ① C的物质的量或百分含量、A或B的转化率、平衡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分)
② 不能 P增大,则容器体积减小,但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故平衡混合物的密度增大
(每空1分)
23.(10分)⑴ 第4周期第Ⅷ族 ⑵ 2F2+2H2O=4HF+O2
⑶ 2Mg+CO2 2MgO+C
⑷ H2GeO3+2OH-=GeO32-+2H2O
⑸ 2BrCl+2KI=Br2+I2+2KCl (每空2分)
七、(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4.(8分)
解:⑴ 通过电解池的电量=It=2.5C·s-1×12h×3 600s·h-1=1.08×105C
通过电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n=1.08×105C÷96 485C·mol-1=1.12 mol (2分)
故:理论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64.0g·mol-1××1.12mol=35.84g (2分)
标准状况下产生的氧气的体积为:22.4L·mol-1××1.12mol=6.27L (2分)
⑵ 由于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电阻的存在,在实际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不可能全部用于电极反应,故实际电解过程中析出的铜的质量小于理论值(同时,实际电解过程中并不只发生生成Cu和O2的电极反应也是原因之一)。 (2分)
25.(10分)⑴ 6NO3-+10Al+18H2O=3N2↑+10Al(OH)3+6OH- (2分)
⑵ 1.35×108kg (2分)
⑶ 解:金属镁与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O3-+5Mg+6H2O=N2↑+5Mg(OH)2+2OH-
则1m3水体应消耗Mg:
(2分)
相当于消耗MgCl20.75mol,相当于消耗海水0.75mol×95g·mol-1÷0.5%=14.25kg
则除去该水库水体中的N元素大约消耗海水1×1010×14.25kg=1.425×1011kg (2分)
⑷ 分别除去1m3水体中的N元素,需消耗金属铝13.5g,消耗金属镁18g,除去等体积水体中的N元素,消耗的镁与铝的质量比为4∶3,但镁与铝的价格比约为1∶2。且金属镁比金属铝能更快的消除水体中N污染,所以应当选用金属镁。 (2分)
答题中出现的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