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
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4分)
注意事项:
1.回答I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纸姓名栏内写上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等,并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I-127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34年居里夫妇用α粒子(4He)轰击27Al得到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核素-30P,开创了人造核素的先河。其发生的变化可表示如下:27Al+4He→30P+1n。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30P和 31P 两种核素互为同位素
B.该变化同样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变化说明原子核在化学反应中也能发生变化
D.在30P中存在: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2.教材是学习的重要材料,但不能迷信教材。下列是中学化学教材中摘录的部分表述内容,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其中不够科学严密的是
A.第三册教材P20:除了加入电解质可使某些胶体聚沉外,将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也能发生聚沉。
B.第一册教材P17: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C.第一册教材P10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D.第二册教材P34: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这说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3.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F原子结构示意图: B.CO2的分子模型:
C.HCl的电子式为:
D.NH3的结构式:
4.我国稀土矿资源丰富,品位甚高。提取稀土元素可以向含RE(RE表示稀土元素)的硫酸盐溶液中加入粉状Na2SO4,使稀土元素转入沉淀。有关的反应为:
RE2(SO4)3+Na2SO4+xH2O RE2(SO4)3·Na2SO4·x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C.生成的产物在分类上属于复盐 D.RE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
5.把10mL淀粉胶体和5mLNaCl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右图)。2min后,分别取袋内和烧杯中的液体进行实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将AgNO3 溶液加入袋内液体中,产生白色沉淀,
则说明Cl-不能通过半透膜
B.如果Cl-能通过半透膜,则AgNO3 溶液加入袋内液体
中,将不产生白色沉淀
C.如果将少量碘水加入袋内液体中,溶液变蓝色,则说明淀粉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D.如果将少量碘水加入烧杯中液体,溶液不变蓝色,则说明淀粉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6.亚硝酸盐中毒,又名乌嘴病、紫绀病、肠源性青紫病。亚硝酸盐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使组织出现缺氧现象。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中毒过程中血红蛋白被氧化 B.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氧化反应
C.药品美蓝应具有还原性 D.解毒时血红蛋白被还原
7.泽维尔研究发现,当激光脉冲照射NaI时,Na+和I-两核间距10至15Å,呈离子键;当两核靠近约距2.8Å时,呈现共价键。根据泽维尔的研究成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A.NaI晶体是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混合物
B.在NaI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C.共价键和离子键没有明显的界限
D.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健
8.某温度下,100 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 g。若向此溶液中加入3.5g 氯化钠和6.5 g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A.26.5% B.(26.5 +3.5)/(100+6.5)×100%
C.30% D.(26.5 +3.5)/(100+6.5+3.5)×100%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Ag+、Na+、Cl-、NO3- B.Al3+、AlO2—、Na+、SO42-
C.H+、Na+、NO3-、Fe2+ D.Fe3+、 SCN-、Na+、CO32-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38.5gCCl4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NA
B.1mol铵根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A
C.12g 金刚石中含有C一C键的个数为2 NA
D.11.2LCl2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11.最新研究表明生命起源于火山爆发,是因为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中含有1%的羰基硫(COS)。已知羰基硫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结合已学知识,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羰基硫属于非极性分子 B.羰基硫的电子式为:
C.羰基硫沸点比CO2低 D.羰基硫分子中三个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铜片跟稀硝酸反应:Cu+NO3-+4H+=Cu2++NO↑+2H2O
B.钾和水反应:2K+2H2O=2K++2OH-+H2↑
C.含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Ba(OH)2 溶液混合:
HCO3-+Ba2++OH-=BaCO3↓ + H2O
D.碳酸钙中加入足量的醋酸溶液:CaCO3+2H+=Ca2++H2O+CO2↑
13.右图是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时将35g食盐溶于100g水中,
降温至0℃时,可析出氯化钠晶体。
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为31.6%。
C.60℃时,200g水中溶解度80g硫酸铜
达饱和。当降温至30℃时,可析出30g
硫酸铜晶体。
D.30℃时将35g硝酸钾和35g食盐同时溶
|
14.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的是
A.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B.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沸点也高于硅
C.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15.右图表示可逆反应A(s)+B(g) nC(g) ΔH=Q,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和反应过程所需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A.若条件为催化剂,则a表示有催化剂,b没有
B.只控制温度,则a比b的温度高,ΔH>0
C.只控制压强,则a比b的压强大,n≥2
D.由图像可以作出判断,反应一定从正反应方向开始
16.两种硫酸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共熔,可制得化合物X,X溶于水能电离出K+、Cr3+、SO42-,若将2.83 g X中的Cr3+全部氧化为Cr2O72-后,溶液中的Cr2O72-可和过量KI溶液反应,得到3.81g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6I-+14H+=2 Cr3++3I2+7H2O 。若向溶有2.83 gX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可得到4.66 g白色沉淀.由此可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
A.
B.
C.
D.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8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7.(10分) 乙二酸(HOOC-COOH)俗称草酸,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
(1)测定某未知浓度的KMnO4溶液,可用草酸作还原剂,估计需用0.50mol/L的草酸溶液90mL。则用草酸晶体(H2C2O4·2H2O)配制溶液时,所用的定量玻璃仪器是
(注明仪器规格);如果在定容时视线偏高,则所测得KMnO4溶液的浓度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滴定时的反应原理可简单表示为:
H2C2O4+ MnO4- → CO2↑+ Mn2+
则滴定终点时的颜色变化为: 。
(2)乙二酸其主要物理常数如下:
名称 | 分子式 | 颜色、状态 | 溶解性(g) | 熔点(℃) | 分解温度 |
乙二酸 | H2C2O4 | 无色固体 | 8.6(20℃) | 182.0 | 175℃ |
二水合乙二酸 | H2C2O4·2H2O | 无色晶体 | —— | 101.1 | ―― |
右图是教材上的一个实验装置图,观察装置判断
进行该实验的目的是 ,
根据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请指出该实验装置的
不合理之处,说明理由。
。
18.(12分)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和其他必要的仪器用品,完成下列实验。
![]() |
(1)证明氨气具有还原性。已知2NH3+3CuO===N2+3Cu+3H2O。
① 碱石灰的作用是 稀硫酸的作用是 。
② 浓氨水与固体NaOH接触,为什么会逸出大量氨气?
。
③ 证明NH3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
。
(2)用吸收了足量氨气的硫酸溶液可以制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
已知:硫酸亚铁铵是淡蓝绿色晶体,在空气中性质比较稳定。硫酸亚铁铵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硫酸铵、硫酸亚铁。制备硫酸亚铁铵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2SO4+FeSO4+6H2O===(NH4)2Fe(SO4)2•6H2O。
在烧杯中的溶液中加入稀H2SO4调节溶液至酸性;加入适量的硫酸亚铁浓溶液后,搅拌。为分离出硫酸亚铁铵晶体,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8分) A、B、C、D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离子焰色反应时火焰呈黄色。B元素的离子结构和Ne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5.8gB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100mL 2mol/L盐酸完全反应;B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H2在C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D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根据上述条件,回答:
(1)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2)C与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A与D形成稳定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判断该化合物在空气是否变质的简易方法是 。
(4)C元素的单质有毒,可用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吸收,其离子方程式为 。
20.(10分)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也能与浓硝酸反应,当铜与一定浓度硝酸反应时,可将方程式表示为: Cu+HNO3=Cu(NO3)2+NO↑+NO2↑+H2O(未配平)
(1)硝酸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 ,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
(2)0.3mol 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Cu失去的电子数是 ,如果得到的NO和NO2物质的量相同,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若用排水法收集这些气体,可得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 。
(3)如果参加反应的Cu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4,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没有对该反应中的某些物质的比例作限定,则方程式可能的配平系数有许多组。原因是 。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10分) 将化学知识的系统化,有助于对化学问题的进一步认识。请你参与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讨论。
问题1:从不同的角度,化学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则是从其他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的。请在右图的方框中,用图示的方法表示离子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问题2:不同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和程度千差万别。反应的快慢和程度是化工生产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请你按照表中要求完成下表(填写内容不能重复)。
序号 | 实际生产中采取的措施 | 工业生产实例(写名称) |
(1) | 通过增大压强提高原料转化率 | |
(2) | 使用催化剂增大反应的速率 |
问题3:化学反应中均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果一个化学
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如图所示的
关系,则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 。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为:
C(g) + O2(g)= CO2 (g) △H= —393.5KJ/mol
H2 (g) + 1/2O2 (g)= H2O (l) △H= —285.8KJ/mol
试通过计算说明等质量的氢气和碳燃烧时产生热量的比是 (保留1位小数)。
问题4:化学反应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反应物相同,反应的条件不同,反应的原理不同。如:4Na+O2=2Na2O 2Na+O2Na2O2 ;事实上还有许多条件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请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下列观点:反应物相同,反应物的浓度不同,
反应的原理不同: 。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2.(8分) 将2molI2(g)和1molH2置于某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I2(g)+H2(g)
2HI(g);△H<0,并达平衡,HI的体积分数ω(HI)随时间变化如图曲线(II)所示。
(1)达平衡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若改变反应条件,在甲条件下ω(HI)的变化如图曲线(I)所示,在乙条件下ω(HI)的变化如图曲线(III)所示。则甲条件可能是 (填入下列条件的序号。下同),乙条件可能是 。
①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②恒容条件下,降低温度
③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④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
⑤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
(3)若保持温度不变,在另一相同的2L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 I2(g)、b mol H2和c mol HI(a、b、c均大于0),发生反应,达平衡时,HI的体积分数仍为0.60,则a、b、c的关系是 。
23.(10分)化学键的键能是指气态原子间形成1mol化学键时释放的能量。如:
H(g)+I(g)→H-I(g)+297KJ 即H-I键的键能为297KJ·mol-1,也可以理解为破坏1mol H-I键需要吸收297KJ的热量。化学反应的发生可以看成旧化学键的破坏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单位:KJ·mol-1)
键能 | 键能 | 键能 | |||
H-H | 436 | Cl-Cl | 243 | H-Cl | 432 |
S=S | 255 | H-S | 339 | C-F | 427 |
C-Cl | 330 | C-I | 218 | H-F | 565 |
C-O | 347 | H-O | 464 |
阅读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CCl4的稳定性 (填“大于”或“小于”)CF4的稳定性。试预测C-Br键的键能范围_________<C-Br键能<__________。
(2)结合表中数据和热化学方程式H2(g)+Cl2(g)=2HCl(g) ΔH= —QKJ/ mol;通过计算确定热化学方程式中Q的值为 。
(3)卤代烃RX在同样条件下发生碱性水解反应时,RF、RCl、RBr、RI(R相同)的反应活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H-O键的键能大于H-S键的键能,所以H2O的熔沸点高于H2S的熔沸点。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如不赞同,请说出你的解释。
。
七、(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4.(8分)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在当代,能源同信息、材料一起构成了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1)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江苏有关部门拟用甲醇替代液化石油气作为公交车的燃料。已知: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请写出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测定工业甲醇中CH3OH的质量分数可按下法:取0.1000g工业甲醇样品,以适量H2SO4酸化后,加入20.00mL 0.2000mol/L的K2Cr2O7溶液,再用0.3000mol/L (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耗去此标准液20.00mL时,刚好到达滴定终点。
已知:CH3OH+Cr2O72-+8H+=CO2↑+2Cr3++6H2O
①写出H2SO4酸化的K2Cr2O7溶液与(NH4)2Fe(SO4)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求此工业甲醇中CH3OH的质量分数。
25.(10分) 在t℃时,向盛有500 g水的烧杯中加入3.7 g Ca(OH)2粉末,充分搅拌。已知t℃时,Ca(OH)2的溶解度是0.185 g。并假设在溶解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所得溶液的密度约为1.00g/cm3。试计算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1)求烧杯中所得的石灰水中OH—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2)若采用向上述烧杯中通入CO2气体的方法,使溶液中的Ca2+离子浓度等于0.01 mol·L—1,则需要向烧杯中通入标准状况下CO2 的体积是多少?
海门市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C 2.A 3.D 4.B 5.D 6.B 7.C 8.A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9.C 10.AC 11.BD 12.BC 13.D 14.A 15.CD 16.C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7.(1)100mL容量瓶 (2分) 偏小 (2分)
由红色变无色 (2分)
(2)验证乙二酸分解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2分)
试管口应向上 因为乙二酸晶体在分解前就已熔化成液态 (2分)
18.(1)① 吸收水蒸气(2分) 吸收氨气,防止污染(2分)
② NaOH吸收溶液中水分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都有利于氨气的逸出(共3分)
③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有无色液滴产生(2分)
(2)加热浓缩(1分);冷却结晶(1分);过滤(1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1)第3周期ⅦA (1分) Cl2O7 (1分)
(2)离子晶体 (1分)
(3) (2分) 观察该化合物的颜色是否变白 (1分)
(4)Cl2+2OH-=Cl-+ClO-+H2O (2分)
20.(1)氧化剂、酸 (1分) NO、NO2 (1分)
(2)0.6NA (1分) 0.9mol (1分) 4.48L (2分)
(3)5Cu+14H++4NO3-=5Cu2++3NO↑+NO2↑+7H2O (2分)
(4)该反应中含两种还原产物,两者的比例不同,配平后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不同
(2分)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问题1:
(2分)
问题2:(1)合成氨工业 硫酸工业 (其他合理答案也正确) (2分)
问题3:放热; (2分) 4.4 :1 (2分)
问题4;Cu+4H++2NO3-(浓)=Cu2++2NO2↑+2H2O
3Cu+8H++2NO3-(稀)=3Cu2++2NO↑+4H2O(其他合理答案也正确)(2分)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2.(8分) (1)0.55mol·L-1 (2分) (2) ③⑤ (2分) ① (2分)
(3)4b + c = 2a (2分)
23.(1)小于 (2分) 218~330 KJ·mol-1 (2分)
(2)185 (2分) (3)RI> RBr > RCl > RF(2分)
(4)不赞同,H2O的熔沸点高于H2S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与键能无关。(2分)
七、(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4.(1)CH3OH(l)+3/2O2(g)=CO2(g)+2H2O(l) △H=-725.8kJ/mol(2分)
(2)①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2分)
②96% (4分)
![]() |
25.(1)因为
所以Ca(OH)2没有完全溶解。
(2分)
(2分)
(2)3.7g ÷74g·mol—1=0.05 mol
Ca2+物质的量为:0.01 mol·L—1×0.5L=0.005 mol (2分)
①当Ca2+由Ca(OH)2提供时,根据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可知:
与CO2反应的Ca(OH)2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0.005 mol=0.045 mol
需要通入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为0.045 mol×22.4L·mol—1=1.01L (2分)
②当Ca2+由Ca(HCO3)2提供时,根据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CaCO3+CO2+H2O= Ca(HCO3)2
消耗CO2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0.005 mol=0.055 mol
需要通入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为0.055 mol×22.4L·mol—1=1.23L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