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2007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2014-5-11 0:32:47下载本试卷

平顶山市2006—2007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I卷1至2页,II卷3至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回答I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密封线内填写相关内容,并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I卷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Ⅱ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Fe—56 Cl—35.5

一、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各地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2.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F原子结构示意图:    B.CO2的分子模型:

C.HBr的电子式:          D.NH3的结构式:

3.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耐磨材料,在工业上有广泛用途。它属于

A.离子晶体   B.分子晶体   C.金属晶体   D.原子晶体

4.常温条件下能溶于浓HNO3的金属是

A.Al      B.Fe       C.Cu       D.Pt

5.下列现象或应用中,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

A.向鸡蛋白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食盐会有物质析出

B.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C.在饱和Fe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D.将明矾加入混浊的水中,可以使其变澄清

6.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4、Mg2、SO42、Cl  B. Ba2、K、OH、NO3

C. Al3、Cu2、SO42、Cl    D. Na、Ca2、Cl、AlO2

7.“厨房化学”是指利用家庭生活用品来进行化学实验,从而对化学进行学习和探究的活动。下列实验在厨房中不能完成的是            

   A.检验自来水中含有Cl离子         B.检验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C.检验加碘食盐中不含碘单质         D.检验蛋白质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变性

8. 二甘醇可用作溶剂、纺织助剂等,一旦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二甘醇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2—O—CH2CH2—OH。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B.能发生取代反应

C.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D.符合通式CnH2nO3

9.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引发松花江大规模的污染。已知主要污染物为苯、苯胺(C6H5NH2)和硝基苯等,下列有关苯、苯胺和硝基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苯、苯胺和硝基苯都属于芳香烃  B.苯燃烧时发生明亮的带有浓烟的火焰

  C.由硝基苯制备苯胺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

  D.硝基苯是一种带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密度大于水,在水中具有极高的稳定性,造成的水体污染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10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气体单质在标况下体积为22.4L,则含有2NA个原子

B.NA个C2H2 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 NA

C.23g钠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在1L 1mol/L Na2S溶液中,含有NA个S2

11. 下列有关物质的结构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B.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C.石英、食盐、金属钠、干冰的熔点依次降低

D.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可能有共价键

12.类推的思维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采用,但类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经过实践的验证。以下类推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由甲酸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可推出其余的羧酸也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B.NaCl与CsCl化学式相似,故NaCl与CsCl的晶体结构也相似

C.由“2Fe+3Cl2=2FeCl3”反应可推出“2Fe+3I2=2FeI3”反应也能发生

D.由H2O的沸点大于H2S的沸点可推知NH3的沸点大于PH3的沸点

13.在某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CO和0.2 mol的H2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如下反应:

CO(g) +H2O (g)  CO2(g) + H2(g);ΔH=a kJ/mol。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

c(CO)∶c(CO2)= 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CO、H2O、CO2、H2的浓度都相等

  B.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04 a kJ

  C.平衡时H2O 的转化率为40%

D.若将容器的体积压缩为1 L,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14.下列各项可以用来判断某酸HA是强电解质的是  

A.该酸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     B.该酸可溶解氧化铜 

C.该酸可跟石灰石反应,放出CO2  D.该酸浓度为0.01mol·L-1时的pH为2

15.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H2O2 → H2O IO3- → I2  MnO4- → Mn2+  HNO3 → 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

A. H2O2          B. IO3-         C. MnO4-       D. HNO3

16.向一定量的Cu、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300mL 1mol/L的HCl溶液,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无红色出现,若用过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则固体的质量可减少

A. 6.4g     B. 4.8g      C. 2.4g     D. 1.6g

平顶山市2006—2007学年高三综合练习(一)

化   学

题号

总分

合分人

得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二、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8分。

17.(10分)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也能与浓硝酸反应,当铜与一定浓度硝酸反应时,可将方程式表示为:Cu+HNO3→Cu(NO3)2+NO↑+NO2↑+H2O(未配平)

(1)硝酸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     ,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2)0.3mol 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如果得到的NO和NO2物质的量相同,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若用排水法收集这些气体,可得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是   

(3)如果参加反应的Cu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4,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没有对该反应中的某些物质的比例作限定,则配平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可能有许多组。原因是                     

18. (8分)C、D、G、I均为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D、G、I为常见非金属气态单质。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C、G同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差4,它们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不同。相互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请填空:

(1)D与I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共价化合物,请写出其分子式:        ;

G与I也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共价化合物,请写出其电子式:        。

(2)L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用碳棒作阳极,L作阴极,写出电解E水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

(3)化合物K 中含有组成单质L的元素,且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4)写出A+F →J的离子方程式:                    。

三、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8分。

19.(8分)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经洗涤干净)或用品时的第一步操作:

  (1)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2)容量瓶:                              

  (3)已检漏的酸式滴定管:                        

  (4)集气瓶(收集氯化氢):                         

20.(10分)某实验小组设计用50 mL1.0mol/L盐酸跟50mL1.1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下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用稍过量的NaOH的原因教材中说是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试问:盐酸在反应中若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盐酸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差(t2-t1)℃

盐酸

 NaOH溶液

平均值

1

25.1

24.9

25.0

31.6

6.6

2

25.1

25.1

25.1

31.8

6.7

3

25.1

25.1

25.1

31.9

6.8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cm3,中和后混和液的比热容 C=4.18J/(g.·℃)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                          

(4)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存在用水洗涤温度计上的盐酸溶液的步骤,试分析此操作步骤对实验测定中和热的影响                    

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6分。

21.(6分)某有机化合物A含碳77.8%,氢为7.40%,其余为氧,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甲烷的6.75倍。

(1)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2)据此确定该有机物含苯环的可能有的结构简式(至少写出四种)。

22.(10分). 芳香族化合物A、B互为同分异构体,B的结构简式为


A经①、②两步反应得C、D和E,B经①、②两步反应得E、F和H。上述反应过程、产物性质及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1)    B可以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填序号)              

① 加成反应 ②酯化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取代反应 ⑤聚合反应

(2)    E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是             

(3)    A有两种可能的结构,其对应的结构简式为

                                     

(4)    B、C、D、F、G化合物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5)   F与H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平顶山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48分

1. B 2.D 3.D 4.C  5.C 6.A  7.A 8.B

9.A  10.C  11.B 12.D  13.C 14.D  15.B 16.C

二、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8分。

17、(1)氧化剂、酸  (1分)  NO、NO2 (1分)

(2)0.6 mol    (1分) 0.9mol  (1分)  4.48L   (2分)

(3)5Cu+14H+4NO3=5Cu2+3NO↑+NO2↑+7H2O    (2分)

(4)该反应中含两种还原产物,两者的比例不同,配平后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不同(2分)

通电

 
18.(8分)(1)H2O2  …………(各1分,共2分)

高温

 
(2) 2Cl+2H2O====2OH+ H2↑+Cl2↑…………(2分)

(3) Fe2O3 +2Al ==== 2Fe + Al2O3…………(2分)

(4)Al2O3+2OH-===2AlO2-+H2O…………(2分)

三、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8分。

19.(8分,每空2分)

  (1)把试纸用蒸馏水湿润       (2)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3)用待装酸液润洗滴定管2~3次  (4)干燥集气瓶

20.(10分)(1)偏小 (2分)  (2)△H=-56.01kJ/mol;(3分)

(3)偏小,用醋酸代替盐酸,由于醋酸电离要吸收能量,造成测得的中和热偏小。(3分)

(4)洗涤温度计的操作会使测得的中和热偏大。(2分)

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6分。

21.(6分)(1)A的分子式C7H8O  (2分)          

(2)A的可能结构简式是:(每个1分)

   


22.(10分)

(1) ①④ (2分) (2) 羟基、羧基(2分) 

(3)

(1分) (1分)

 (4)C、F (2分)  (5)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0(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