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2006—2007学年(上)高三级中段考试
化 学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u—64 Mg—24
Al—27 Cl—35.5
第I卷 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事实中,能用键能大小来解释的是 ( )
①稀有气体一般较难发生化学反应 ②金刚石比晶体硅的熔点高
③氮气比氯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④通常情况下,溴是液态,碘是固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2.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之为稳定同位素,近20年来,稳定同位素分析法在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如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2H、13C、15N、18O、34S等常用做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6
B.1H216O在相同条件下比1H218O更易蒸发
C.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
D.2H+的酸性比1H+的酸性更强
3.最近广东北江发生严重的水体镉污染事件,专家确定用1200吨的聚合铁{简称PFS,化学式为:[Fe2(OH)n(SO4)3-n/2]m,n<5,m<10}分批加入,利用PFS在水体中形成絮状物,以吸附镉离子。结合题中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d核素中中子数为60
B.合镉废电池应进行回收处理
C.PFS中铁显+2价
D.实验室由FeSO4溶液制PFS需经过氧化、水解和聚合的过程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CaCl2、聚苯乙烯、HD均为化合物
B.CH2O2、C3H6O2、C4H8O3一定互为同系物
C.明矾、冰醋酸、硫酸钡均为电解质
D.SiO2、NaCl、S8、Cu均能表示物质分子组成
5.实验测得CO和O2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氢气的14.5倍,其中氧气的质量分数是 ( )
A.25.0% B.27.6% C.72.4% D.75.0%
6.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 )
H2O2→H2O IO→I2 MnO
→Mn2+ HNO3→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这些物质的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 )
A.H2O2 B.IO C.MnO
D.HNO3
7.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漂粉精及明矾都可作自来水的消毒剂
B.二氧化硫可用来漂白纸浆、毛、丝等
C.重晶石常作X射线透视肠胃的“钡餐”
D.铝可用于冶炼某些熔点较高的金属
8.有Na2CO3、AgNO3、BaCl2、HCl、NH4NO3 5瓶无标签的溶液,为鉴别它们,取4支试管分别装入一种溶液,再向上述4支试管中加入少许剩下的一种溶液,下列表达中错误的是 ( )
A.若3支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AgNO3溶液
B.若全部没有什么现象变化时,后加的是NH4NO3溶液
C.若1支试管出现气体,2支试管出现沉淀时,最后加入的是HCl溶液
D.若只有2支试管出现沉淀其他试管均无明显现象时,则后加的是BaCl2溶液
|
A.用盐析的方法,提纯某些蛋白质
B.用渗析的方法,除去淀粉溶液中的N aCl
C.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
D.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饱和碳酸钠溶液与过量的CO2反应后的产物
10.将甲、乙两种金属的性质相比较,已知①甲跟H2O反应比乙与H2O反应剧烈;②甲单质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乙;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单质的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的是 ( )
A.①④ B.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11.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 ( )
A.CO2 B.NH3 C.NO2 D.H2S
12.下列有关物质的结构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B.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C.石英、食盐、金属钠、干冰的熔点依次降低
D.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可能有共价键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B.所有固体物质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有过剩溶质与溶液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
D.20℃时100g水里溶解了30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g
1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常温常压下乙炔的1,3—丁二烯混合气ag,其中C—H键的数目约为aNA/13
B.工业生产硫酸时,在接触室内每充入NA个SO2可完全转化为1 molSO3
C.1 mol干冰晶体中含有C=O键的数目为2NA
D.1 molCa(ClO)2只作氧化剂且充分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A
15.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2+PtF6=O2(PtF6),已知O2(PtF6)为离子化合物,其中Pt为+5价,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此反应中,O2是氧化剂,PtF6是还原剂
B.O2(PtF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C.O2(PtF6)中不存在共价键
D.在此反应中,每生成1 mol O2(PtF6),则转移1 mol电子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6.在标准状况下,将VLA气体(摩尔质量为Mg/mol)溶于0.1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g/mL,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A. B.
C. D.
17.分子量为M的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g/100g水,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dg/cm3。则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mol·L—1 B.
mol·L—1
C.mol·L—1 D.
mol·L—1
18.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4、C2H6、CH4五种气体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
A.30 B.28 C.40 D.38
19.某工厂用C aSO4、H2O、NH3、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
A.往甲中通CO2有利(NH4)2SO4生成
B.生在1 mol(NH4)2SO4至少消耗2molNH3
C.CO2可被循环使用
D.直接蒸干滤液能得到纯净(NH4)2SO4
|
( )
|
B.生成的氢化物分子间均可形成氢键
C.A与C形成的阴离子可能有AC、A2C
D.A、B、C、D的单质常温下均不导电
21.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
A.1L2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2.5molCl2:2Fe2++4Br—+3Cl2=6Cl—+2Fe3++2Br2
B.硫酸亚铁酸性溶液加入过氧化氢:4Fe2++2H2O2+4H+=4Fe3++4H2O
C.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FeS+2H+=Fe2++H2S↑
D.向NaHCO3溶液加入少量Ba(OH)2溶液
2HCO+Ba2++2OH—=BaCO3↓+CO
+2H2O
22.对下列各种溶液中所含离子的判断合理的是 ( )
A.向无色溶液中加氯水变橙色,溶液中可能含:SO,Br—,OH—,Ba2+
B.在c(H+)=1014mol/L的溶液中可能含:N+、AlO,CO
,SO
C.某溶液,加铝粉有氢气放出,则溶液中可能含:K+、Na+,H+,NO
D.如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如加入盐酸则放出气体,该溶液中可能含:HCO、
Cl—、Na+、Ba2+
23.将a mol纯铁粉投入含HNO3 b mol的稀溶液里,恰好完全反应并放出NO气体,则a和b的关系是 ( )
A.a/b=1/4 B.a/b=3/8 C.1/4≤a/b≤3/8 D.a/b的值无法确定
24.将过量的CO2分别通入:①CaCl2溶液 ②Na2SiO2溶液 ③Ca(ClO)2溶液 ④饱和Na2CO3溶液 ⑤NaAlO2溶液。最终有沉淀生成的 ( )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②⑤ D.①②③④⑤
25.在氧气流中灼烧0.22g某种铁和硫的化合物,使其中硫全部转化为SO2,把所有的气体通入过量的氯水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得到硫酸钡沉淀0.006mol,则原化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为 ( )
A.82% B.36.5% C.73% D.53%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80分)
三、本题包括3题(共36分)
26.(1)(4分)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S、H2S、HNO3、NO、H2O。已知水是反应产物之一。
①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 。
②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6mol电子,则生成水的质量是 g。
|
①在温度为t℃和压强为pPa的情况下,agA与b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固体C和vL的D气体,计算生成的C的质量(m)。缺少的数据是 ,计算式为 。
②mg金属镁与v mL盐酸反应,计算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H2)]。缺少的数据是 ,计算式为 。
27.(1)(8分)固体混合物A由4种单质组成,经过一系列反应分别进入到沉淀或气体中。
![]() | ||||||
![]() | ||||||
|
试回答:
①组成合金A的4种单质的元素符号是 (按元素原子序数由小到大顺序)。②写出由C转化为D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4分)常温下,将22.4gCu和Fe2O3的混合粉末加入到一定量1mol·L—1的H2SO4溶液中,粉末全部溶解,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1L,并测得溶液中Fe2+浓度为0.1mol·
L—1。则原固体粉末中Cu的质量为 g。
28.(10分)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瓶丢失标签的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盐酸,另一瓶是碳酸钠溶液。为确定甲、乙两瓶溶液的成分及其物质的量浓度,现操作如下:①量取15.00mL乙溶液,向其中缓缓滴加甲溶液25.00ml,共收集到CO2气体112mL。(标准状况)。
②量取25.00mL甲溶液,向其中缓缓加乙溶液15.00mL,共收集到CO2气体224mL(标准状况)。请回答:
(1)根据上述两种不同操作过程及实验数据可判断甲溶液是 ,乙溶液是
。
(2)写出①操作过程中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3)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CO2在水溶液中的少量溶解忽略不计)。
(4)将n mL的甲溶液与等体积的乙溶液按各种可能的方式混合,产生的气体体积为VmL(标准状况)则V的取值范围为 。
四、本题包括2题(共16分)
|
![]() |
(1)若甲是具有氧化性的黄绿色气体单质,丙通常是暗红色的液体,Y和Z具有相同的阳离子,X与Z含有相同的阴离子。
①写出乙物质的化学式 ;
②写出X与过量的甲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过程式: 。
(2)若甲是具有还原性的金属单质,X、Y、Z中有一种是离子晶体,试推断:
①写出Y的电子式 ;
②写出X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0.(8分)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A、B可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其最简式分别为BA和B2A。A与D可形成气态化合物DA、DA2。A、B、D可组成离子化合物,该晶体化学式为B4A3D2,其水溶液呈弱酸性。B与D可形成一种气体X,且X分子与B2A分子中的电子数相等。B与C可形成气体Y,且Y分子与最简式为BA的分子中的电子数相等。
请回答:
(1)写出元素的名称:A ,C 。
(2)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2+(BA)n→A2
②C2+X(过量)→D
|
四、本题包括2题(共28分)
31.(16分)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将A逐滴加入B中:
(1)若A为浓硫酸, B为第3周期金属元素的片状单质,
B在常温下难与水反应; C为品红溶液,实验中观察
到溶液褪色。则B是 (填化学式),B
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后往烧杯中加入沸水,又可观察到试管C中的现象
为: 。
(2)若B为Na2CO3,C为C6H5ONa溶液,实验中观察到小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酸A应具有的性质是 。然后往烧杯中加入沸水,可观察到试管C中的现象是 。
(3)若B是生石灰,实验中观察到C溶液先形成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当溶液恰好澄清时,关闭E,然后往烧杯中加入热水,静置片刻,观察到试管壁出现光亮的银镜,则A是 (填名称),C是 与葡萄糖的混合液,仪器D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 。
32.(12分)为测定已变质的过氧化钠的纯度,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Q为一具有良好的弹性气球,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放于其中,按图安装的实验装置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稀H2SO4滴入气球中。请填空:
|
(1)Q内发生反应生成 种气体,其中的反应有 个氧化还原反应。
(2)为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总体积,滴稀H2SO4前必须关闭(填K1、K2或K3,下同)
,打开 。
(3)当上述反应停止,将K1、K2、K3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先打开K2,再缓缓打开K1,这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导管a的作用是 。
(5)b中装的固体试剂是 ,为何要缓缓打开K1 。
(6)实验结束时量筒I中有x mL水,量筒II中收集到y mL气体,则过氧化钠的纯度是
(体积折算到标准状况)。(4分)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B 6.B 7.A 8.C 9.C 10.C
11.A 12.B 13.C 14.C 15.D 16.B 17.B 18.AD 19.D 20.BD
21.AC 22.BD 23.C 24.A 25.C
26.(1)①S ②7.2 (每空2分)
(2)(10分)(1)t℃和P Pa条件下气体D的密度(ag/L)(2分)
m=(x+y-va)g (2分)
(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bmol/L) (2分)
若HCl过量, (2分)
若Mg过量,(2分)
27.(1)(8分)①C Al Si Fe(2分,有错或顺序错即可0分)
②H++OH— H2O
SiO+2H+
H2SiO3↓(或Si O+2H++H2O
H4SiO4 ↓
AlO+H++H2O
Al(OH)3↓(每个2分,完全正确得2分,否则0分)
(2)(4分)3.2克
28.(10分)(1)盐酸(1分) Na2CO3溶液(1分)
(2)H++CO=HCO
;(1分) HCO
+H+=CO2↑+H2O(1分)
(3)1(3分)
(4)O≤V(CO2)≤8.96n(3分)
29.(8分)(1)①Fe(1分)
|
|
|
|
![]() |
②CO2+2Mg
2MgO+C (方程式1分,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全对2分)
30.(8分)(1)O Cl
(2)Cl2+H2O=O2+2HCl
3Cl2+8NH3=N2+6NH4Cl (每空2分)
31.(16分)(1)Mg Mg+2H2SO4(浓) MgSO4+SO2↑+2H2O C中溶液变红
(2)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溶液由混浊变澄清。
(3)浓氨水(或铵盐的浓溶液) AgNO3 防止倒吸 (以上每空2分)
32.(12分)(1)2,1
(2)K1、K2,K3
(3)气球Q慢慢缩小
(4)平衡分液漏斗上下的压强使H2SO4顺利流下
(5)碱石灰 控制气体流速 使CO2充分吸收 (以上每空1分)
(6)78y(53x+25y)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