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考化学模拟题(七)

2014-5-11 0:32:47下载本试卷

高考化学模拟题(七)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Na2O2、HCl、Al2O3三种物质溶于水中,完全反应后,测得所得溶液中只含有AlO2-、Na+、Cl(不考虑AlO2的水解),则Na2O2、HCl、Al2O3的物质的之比                                        

A.4:6:1      B.8:6:1      C.3:3:1      D.2:2:1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不一定相等

B.晶体中一定只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C.所含元素一定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第一周期

D.晶体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3.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①食盐可用于制纯碱;②活性炭作吸附剂;③硫酸铜可配制农药;④H2O2作医用消毒剂;⑤金属钠可用于制备NaOH;⑥NH3可用于致冷剂;⑦NaHCO3可用于灭火;⑧MgO、A12O3都可用于耐火材料;⑨硬铝可用于飞机制造业;⑩红磷可用于生产安全火柴

  A.③⑤⑦      B.③⑦⑩     C.③⑤⑩      D.⑤

4.某溶液中只含有K+、SO32、S2O32、SO42、Cl五种离子:进行如下实验:①先向原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全部收集;②向①中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③将①中收集到的气体全部通入②所得的溶液中并完全被过量的烧碱吸收。最终溶液中的离子数目增加的是

  A.只有SO32    B.只有C1    C.只有SO42    D.C1和SO32

 
5.现有可逆反应:mA(s)+nB(g)≒pC(g),△H<0,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φ1(B)和压强P

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则对该反应的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

A.(m+n)一定小于P

B.升高温度,B的体积分数增大

C.X点时该可逆反应:υ(正)>υ(逆)

D.Y点时可逆反应:υ(正)<υ(逆)

6.维生素B2也称“核黄素”,其结构如下图。维生素B2的磷酸盐衍生物是某些氧化还原酶的辅基,为生长必需物质,缺少维生素B2会引起口角炎、皮肤和眼部疾病。下列有关维生素B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黄素晶体属于离子晶体  

B.核黄素能发生银镜反应

C.核黄素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D.核黄素能与氯化铁溶液作用呈紫色

7.陶瓷表面有一层绚丽多彩的彩釉,加工方法是在普通釉料中加入一些金属元素,控制烧制时空气的用量(即氧用量),使其得到不同的颜色。若空气不足,铁、铜、锰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呈现的颜色分别是

A.蓝或绿、红、黑褐           B.红或黄、蓝、紫褐 

C.蓝或绿、蓝、黑褐           D.红或黄、红、紫褐

8.电视剧《西游记》中仙境美仑美奂,这些神话仙境中所需的烟雾是用NH4NO3和Zn粉按质量比8:6.5混合放于温热的石棉网上,使用时滴水数滴即产生大量的白烟。又知发生反应后有N2和水生成。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水起着溶解NH4NO3,发生吸热现象以启动反应的发生的作用;②每还原1molNO3-需氧化1molNH4+和1molZn;③成烟物质是两性氧化物小颗粒;④成烟物质是小锌粒,它由

NH4NO3反应放热而蒸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T℃时在1L密闭容器中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达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C.T℃若由0.4mol·L –1A、0.4mol·L –1B、0.2mol·L –1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mol·L –1

 D.在达平衡后,保持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0.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乙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温度升降而变化

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11.某氢氧化钠溶液跟醋酸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则混合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关系一定正确的是CD

A.c(Na+)+c(H+)=c(CH3COO)    B.c(Na+)>c(CH3COO)>c(H+)>c(OH)

C.c(CH3COO)>c(Na+)>c(H+)>c(OH)   D.c(H+)=c(CH3COO)-c(Na+)+c(OH)

12.臭氧分子的结构与SO2(极性分子)相似,可读做二氧化氧,在臭氧层中含量达0.2 ppm(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臭氧是氧气吸收了太阳的波长小于242 nm的紫外线形成的,不过当波长在220 nm~320 nm的紫外线照射臭氧时,又会使其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打雷时也能产生臭氧,臭氧分子是直线型分子

B.臭氧转化为氧气和氧气转化为臭氧均须吸收能量

C.臭氧和氧气的相互转化能保持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基本稳定

D.向大气中排放的氮的氧化物和氟氯代烃均能还原臭氧,使臭氧的量减少

13.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1×10-5mol/L,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值为5   B.一定是酸溶液  C.可能是强酸的酸式盐溶液  D.PH值可能为9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H2SO4与1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盐类水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在101kPa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定是碳的燃烧热

D.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既是放热反应,也是化合反应

15.向含下列微粒的溶液中,①HS、②Fe2+、③、④分别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或少量浓盐酸或几滴酸性KMnO4溶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都使溶液中对应的离子或分子浓度减少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填空题:

16.⑴在定量实验中,采用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ABD  (填代号)。

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以环形铁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B.配制100mL 2 mol/L的NaCl溶液,以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液面稍超出容量瓶刻度线,反复摇匀后,凹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平齐

C.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加热并搅拌时,有少量固体溅出。

D.称取一定质量无水碳酸钠粉末,用稀盐酸滴定(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测定盐酸浓度。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待装液润洗,立即装液、滴定。 

⑵根据右图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

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

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不能确定”) 不漏气

②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

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

(填“漏气”、“不漏气”或“不能确定”) 不能确定  ,判理由 不管装置是否漏气,烧瓶内气压与漏斗上方的气压相等,水在重力作用下可完全流入   

三、推断题:

17.两种非金属元素X、Y在元素周期表中彼此相隔一个周期,它们的单质Xm、Yn和水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Xm+Yn+H2O→HY+H3XO4+XH4Y(未配平)。(m、n均为大于1的正整数)

⑴若Xm、Yn在常温下均为常见固体,则Xm P4 ,Yn I2 

⑵试根据推断后,完成(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P4+2I2+8H2O  2HI+2H3PO4+2PH4I

⑶试解释下列两反应能进行的原因:

①HY(aq)+NaH2XO4(aq)=H3XO4(aq)+NaY(aq),理由是 因为酸性(或电离程度)HI>H3PO4

②H3XO4(浓)+NaY(固)=HY+NaH2XO4,理由是: 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逆反应,由于HI挥发,促进平衡朝生成正反应方向移动  

18.己知:①乙醛甲基上的氢原子都是α氢原子,活性较大,都可以与甲醛中的醛基发生加成反应。如:HCHO+CH3CHOHO—CH2CH2—CHO

现由乙烯和丙二酸等物质合成Ⅰ,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E          ,H          ,I         

⑵写出A→C5H10O4的化学方程式。

                                 

19.下面是关于硫化氢的部分文献资料

文本框: 资料:常温常压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饱和硫化氢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1mol•L-1。硫化氢剧毒,经粘膜吸收后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对心脏等多种器官造成损害。硫化氢的水溶液称氢硫酸(弱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硫化氢及氢硫酸发生的反应主要有:
2H2S+O2=2H2O+2S 2H2S+3O2=2H2O+2SO2
2H2S+SO2=2H2O+3S 2H2S+Cl2=2HCl+S↓
H2S=H2+S H2S+CuSO4=CuS↓+H2SO4
H2S+2NaOH=Na2S+2H2O H2S+NaOH=NaHS+H2O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资料中“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这一记载十分感兴趣,为了探究其原因,他们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H2S气体溶于蒸馏水制成氢硫酸饱和溶液,在空气中放置1~2天未见浑浊现象。用相同浓度的碘水去滴定氢硫酸溶液测其浓度。图一所示为两只烧杯中氢硫酸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情况。

 


实验二:密闭存放的氢硫酸,每天定时取1mL氢硫酸,

  用相同浓度的碘水滴定,图二所示为氢硫酸浓度随放置天

  数变化的情况。

   实验三:在饱和氢硫酸溶液中以极慢的速度通入空气

  (1~2个气泡/min),数小时未见变浑浊的现象。

实验四:盛满试剂瓶,密闭存放的饱和氢硫酸溶

液隔2~3天观察,直到略显浑浊;当把满瓶的氢硫酸

倒扣在培养皿中观察2~3天,在溶液略显浑浊的同时,

瓶底仅聚集有少量的气泡,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气泡

也略有增多(大),浑浊现更明显些。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一(见图一)中,氢硫酸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

的主要因素是  硫化氢的挥发 

(2)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碘水与氢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I2==2HI+S↓ 。两个实验中准确判断碘水与氢硫酸

恰好完全反应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请设计实验方案,使实验者准确掌握所加碘水恰好与氢硫酸完全反应。 向氢硫酸中加入淀粉液,滴加碘水到溶液刚好呈蓝色 

(3) “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中,出现浑浊现象是由于生成了S或硫的缘故。

(4)该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三说明他们认为“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的假设原因之一是(用文字说明)  氢硫酸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此实验中通入空气的速度很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防止因通入空气过快而使硫化氢大量挥发 

(5)实验四的实验现象说明“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硫化氢自身分解  。为进一步证实上述原因的准确性,你认为还应做哪些实验(只需用文字说明实验设想,不需要回答实际步骤和设计实验方案)? 确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高考化学模拟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D 4.D  5.C 6.C 7.A  8.B 9.C 10.C 11.D 12.C 13.A 14.B 15.C

二、填空题:

16.⑴ABD

⑵①不漏气;

② 不能确定  ,判理由: 不管装置是否漏气,烧瓶内气压与漏斗上方的气压相等,水在重力作用下可完全流入 。

三、推断题:

17.⑴ P4 ;I2。    ⑵ P4+2I2+8H2O  2HI+2H3PO4+2PH4I;

⑶①因为酸性(或电离程度)HI>H3PO4

② 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逆反应,由于HI挥发,促进平衡朝生成正反应方向移动   。

18.(1)

 

(2)(2分)

四、实验题:

19.⑴硫化氢的挥发;

⑵ H2S+I2==2HI+S↓; 向氢硫酸中加入淀粉液,滴加碘水到溶液刚好呈蓝色。

⑶S(或硫)。

⑷ 氢硫酸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防止因通入空气过快而使硫化氢大量挥发 。

 ⑸硫化氢自身分解 ;  确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