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2007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期中考试

2014-5-11 0:32:48下载本试卷

安溪一中2006-2007学年上学期高二上期中考试

化 学 试 卷(理科)

I卷(选择题 72分)

注意事项:题中DH>0,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N:14 O:16 Na:23

A1:27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Zn:65 Ba:137 Ag:108   I:12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我国“神舟6号”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高温气体成分有CO2、H2O、N2、NO等,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射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

A. 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 NO遇空气生成NO2

C.CO2与N2反应生成NO2    D. NO与H2O反应生成NO2


2.四支试管分别充满O2、NO2、Cl2、NH3四种气体,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种液体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充满NH3的试管是(   )

A.1        B.2        C.3       D.4

3. HgCl2的稀溶液可用作手术刀的消毒剂,已知熔融的HgCl2不导电,而HgCl2的稀溶液有弱的导电能力,下列关于HgCl2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H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       B.HgCl2属于共价化合物

  C.HgCl2属于非电解质        D.HgCl2是弱酸弱碱盐

4.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原因是 (   )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该反应物分子的碰撞机会增多

  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C.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吸热的     D.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放热的

5.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反应速率:两者相同    B. 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 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 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6.为了迅速除去镀在铝表面上的铜镀层,可选用的试剂是(   )

 A、稀硝酸    B、浓硝酸   C、浓硫酸   D、浓盐酸

7.往一个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I2发生反应H2(g)+I2(g)≒2HI(g);△H>0,当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条件(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不变),且造成容器内压强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B.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密度增大

 C.H2的转化率增大,HI平衡浓度变小  D.改变条件前后,速率图象如上图

8.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在t1 时刻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速率的变化都符合示意图的反应是(  )

  A.2SO2(g)+O2(g) ⇌ 2SO3(g) ; ΔH<0

  B.4NH3(g)+5O2(g) ⇌ 4NO(g)+6H2O(g)   ; ΔH<0

  C.H2(g)+I2(g) ⇌ 2HI(g)  ; ΔH>0   

  D.C(s)+H2O(g) ⇌ CO(g)+H2(g); ΔH>0

9.250C时,把1mL0.1mol/LH2SO4加水稀释制成2L溶液,在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接近于(  )                               

A. 1×10-4mol/L    B. 2×10-10mol/L   C.5×10-11mol/L  D、1×10-10mol/L

10.下列公式哪一个能用来精确地计算任意浓度的HCl水溶液中的总c(H+)=(  )  (KW为水的离子积常数)

  A.C(H+)=c(HCl)          B.c(H+)=c(HCl)+KW/c(H+

  C.c(H+)=c(HCl)+KW        D. (H+)=c(HCl)-KW/c(H+

11.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差的是(  )

  A熔融的氯化钾  B石墨棒 C固态氢氧化钾  D 硫酸溶液

12.正常人体血液的pH    7(   )

A、>    B、<    C、=   D、不能确定

13.将0.1 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的CH3COONa晶体时,都将

  引起 (   )  A.溶液的pH增加       B.溶液中的c(H+)增大

        C.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D.溶液中的c(OH-)减小

14.将5.4 g Al 投入到200.0 mL 2.0 mol·L-1的某溶液中有氢气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该溶液可能为 (   )

A. HNO3溶液    B. Ba(OH)2溶液   C. H2SO4溶液    D. HCl溶液

15.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CH3COONa溶液、NH4Cl溶液、NaHSO4溶液和BaCl2溶液中的一种。已知:A、B溶液呈酸性,A、C溶液混合后溶液变浑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溶液的pH < 7             B.C溶液是CH3COONa溶液

C.溶液A滴入到NaHCO3溶液中产生气体  D.溶液B进行焰色反应呈黄色

16.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的固体的是(   )

A.氯化铝  B.硫酸镁  C. 碳酸氢钠   D.高锰酸钾

17.已知MO离子可与R离子作用,R被氧化为R单质,MO的还原产物中,M为+3价;又如c(MO)=0.3 mol·L的溶液100 mL可与c(R)=0.6 mol·L的溶液150 mL恰好完全反应,则n值为(  )

    A.4            B.5            C.6            D.7

18.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 mol·L-1,

c(SO42) =0.8 mol·L-1,则c(K+)为(  )

    A.0.15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0.01mol/LCH3COOH与pH=12的NaOH溶液混合,若混合后c(CH3COO-)>c(Na+),则混合液一定呈碱性

B.常温下,将等体积0.01mol/LHCl与pH=12的氨水混合,则混合液的pH=7

C.0.1mol/L的某二元弱酸盐Na2A溶液中,c(Na+)=2c(H2A)+2c(HA)+2c(A2-)

D.将5 mL 0.02mol/L的H2SO4与5 mL 0.02mol/LNaOH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10mL,则混合液的pH=7

20.用物质的量都是0.1mol的CH3COOH和CH3COONa在常温下配成1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的c(CH3COO-)>c(Na),则对该混合溶液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c(H)>c(OH)       ②c(CH3COO)+ c(CH3COOH)=0.2mol/L

③c(CH3COO)< c(CH3COOH)  ④c(CH3COOH) +c(OH)=0.1mol/L

A、只有②    B、 ①和②    C、 ①②③    D、全部正确

21. 常温下,pH=7的(NH4)2SO4溶液与NH3·H2O的混合液中,C(NH4+):C(SO42-)的比值为:(  )

A 2:1   B 大于2:1   C 小于2:1   D 无法判断

22.叠氮酸(HN3)与醋酸酸性相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HN3水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c(HN3)>c(H+)>c(N)>c(OH)

    B.HN3与NH3作用生成叠氮酸铵是共价化合物

    C.NaN3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 >c(N)>c(OH) >c(H+)

    D.N与CO2含相等电子数

23.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 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 (   )

A. 1∶9     B. 1∶1    C. 1∶2    D. 1∶4 

24.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对氦气的相对密度为1.8,取0.5mol该混合气体,在固定体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当平衡时的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0.8倍时,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为(  )

A 0.1mol    B  0.4mol   C 0.6mol    D  0.5mol

安溪一中2006-2007学年上学期高二上期中考试

化 学 试 卷(理科)

II卷(非选择题 28分)

二、实验题( 8 分)

25.(2分)(1)实验室有贮存以下物质的方法:A.少量白磷贮存在水中;B.碳酸钠溶液贮存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中;C.少量金属钠贮存在水中;D.浓硝酸贮存在棕色的细口玻璃瓶中。其中正确的_____________(填编号)。

(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编号)

A.检测溶液pH的操作是:将湿润的pH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与对应的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

B.容量瓶检漏的操作是:在容量瓶中注入适量的水,塞上玻璃瓶塞,左手五指托住瓶底,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反复倒置,观察是否漏水。

C.用酸滴定碱的操作是:左手摇动锥形瓶,右手控制活塞,两眼注视滴定管中溶液液面的变化。

D.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然后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煤气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

26.(2分)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不必配平)

   NaNO2 +   HI        NO +   I2 +   NaI +   H2O

(1)若有1 mol的还原剂被氧化,则参加反应的氧化剂物质的量是      mol。

(2)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 水 ② 碘化钾淀粉试纸 ③ 淀粉 ④ 白酒  ⑤ 食醋,进行实验,下列几组合适的是        (填序号)。

A.③ ⑤        B.① ② ④        C.① ② ⑤

27.(4分)某试剂厂用银(含杂质铜)和硝酸(含杂质Fe3+反应制取硝酸银.步骤如下:


依据上述步骤,完成下列填空:

(1)溶解银的硝酸应该用    硝酸(填浓或稀).原因是    .

(a)减少过程中产生NOx的量      (b)减少原料银的消耗量

(c)节省硝酸物质的量

(2)步骤B加热保温的作用是       .

(a)有利于加快反应速度      (b)有利于未反应的硝酸挥发

(c)有利于硝酸充分反应,降低溶液中c(H+

(3)步骤C是为了除去Fe3+、Cu2+等杂质.冲稀静置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a)置换反应   (b)水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三、推断题( 8 分)


28.(8分)下图是某些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图,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列出。其中A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肥,且分解得到相等物质的量的B、C、D。B是直线型非极性分子, D、J是工业上用途很广的两种重要的化工原料,H、I是典型的大气污染物,E是一种耐高温材料。

 请按要求填空:

(1)   D的电子式:____ _____,其分子的空间结构为____ _________形。

(2)   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四、计算题(12 分)

29.(2分)将pH=1的盐酸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加适量水,另一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一适量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mol/L。则加入的水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假定液体混合时体积有加和关系)      

30.(2分)313K时,纯水中的KW=3.8×10-14,则在该温度下,c(H+)=10-7mol/L的某溶液,呈        性(选填“酸性”,“中性”,“碱性” )

31.(8分)在恒温、恒压和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已知: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L含3molH2和1molN2混合气体,反应达平衡时有a molNH3生成,N2的转化率为b%。

⑴若在恒温、恒压和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x molH2和y molN2,反应达平衡时有3a molNH3生成,N2的转化率仍为b%。则x=__________,y=____________。

⑵在恒温、恒压和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设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x molH2、y molN2 和z molNH3,若达平衡时N2转化率仍为b%,则x=_____________ y

⑶在恒温(与⑴温度相同)和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在容积不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L含3molH2和1molN2混合气体,反应达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c%,则b______c(用“<” “=” 或“>”表示)。

安溪一中2006-2007学年上学期高二上期中考试

化 学 试 卷(理科)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72)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B

B

B

B

D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C

A

A

D

C

B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C

C

B

A

B

D

B

二、实验题( 8 分)

25.(2分)(1)AD   (2)ABCD

26.(2分)(1)   1      mol。

(2)    c     

27.(4分)(1),原因是 ac        .

     (2)     ac         .

     (3)      b           ;

三、推断题( 8 分)

29.(8分)(1) 

 

(2)①2Mg+CO22MgO+C

   ②4NH3+5O24NO+6H2O

四、计算题(12 分)

28.(2分)  111      

30.(2分)呈    碱    

31.(8分)⑴x=____ 9   ______,y=_____     3 _______。

⑵x=______3_______ y

⑶b______>______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