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2014-5-11 0:32:48下载本试卷

徐州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txjy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1页至4页,第二卷5页至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120分钟。

txjy

第一卷(选择题 共74分)

注意事项:

1.作答第一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正确。

2.第一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txjy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1 35.5  Na 23  Ca 40 Al 27 K 39  Fe 56 Cu 64 I 127 Ba 137

txjy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施罗克等人发现金属钼的卡宾化合物可以作为非常有效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工业上冶炼钼的化学原理为

①2MoS2 + 7O2  2MoO3 + 4SO2;    ②MoO3 + 2NH3·H2O = (NH4)2MoO4 + H2O;

③(NH4)2MoO4 + 2HCl = H2MoO4↓+ 2NH4Cl;  ④H2MoO4  MoO3 + H2O;

⑤ 用还原剂将MoO3还原成金属钼。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xjy

A.MoS2煅烧产生的尾气可直接排空

B.MoO3是金属氧化物,也是碱性氧化物

C.H2MoO4是一种强酸

D.利用H2、CO和铝分别还原等量的MoO3,所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3:2

2.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是我国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作为飞船内供氧物质的是KMnO4、Na2O2

B.钛作为一种重要的航天金属,在工业上可用钠还原钛的卤化物来制备

C.飞船助推火箭外层的涂料是一种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材料

D.航天员所用的“尿不湿”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该材料属于纯净物

3.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2 + PtF6 = O2(PtF6),已知O2(PtF6)为离子化合物,其中Pt为+5价,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xjy

A.在此反应中,O2氧化剂,PtF6是还原剂

B.O2(PtF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在此反应中,每生成1 mol O2(PtF6) 则转移1 mol电子

D.在O2(PtF6)中不存在共价键

4.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时可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B.在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需要四次

C.铜与浓硫酸反应时,用蘸有浓溴水的棉花放在导管口吸收多余的气体

D.在250 mL烧杯中加入216 mL水和24 g NaOH固体,配制10%NaOH溶液

5.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除去N2中的少量O2,可通过灼热的Cu网后,收集气体

  B.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Cl-离子,可用渗析的方法

  C.除去乙醇中的少量NaCl,可用蒸馏的方法

D.重结晶、滴定操作都可用于提纯物质

6.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推进剂以肼(N2H4)作为燃料,NO2作为氧化剂,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

N2(g) + 2O2(g) = 2NO2(g);△H=+67.7 kJ/mol

N2H4(g) + O2(g) = N2(g) + 2H2O(g);△H=-534 kJ/mol

下列关于肼和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N2H4(g) + 2NO2(g) = 3N2(g) + 4H2O(l);△H=-1135.7 kJ/mol

B.2N2H4(g) + 2NO2(g) = 3N2(g) + 4H2O(g);△H=-1000.3 kJ/mol

C.N2H4(g) + NO2(g) = 3/2N2(g) + 2H2O(l);△H=-1135.7 kJ/mol

D.2N2H4(g) + 2NO2(g) = 3N2(g) + 4H2O(g);△H=-1135.7 kJ/mol

7.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

  A.CO2      B.NH3        C.NO2     D.H2S

8.向某二价金属M的M(OH)2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HCO3溶液,生成了MCO3沉淀,过滤,将沉淀置于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V L气体。如要计算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你认为还必需提供下列哪项数据

  A.M(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B.与MCO3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C.MCO3的质量             D.题给条件充足,不需要在补充数据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题每小题4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 L pH = 1的溶液中含有NA个H离子

  B.100 g 碳酸钙和碳酸氢钾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数目为3 NA

  C.1 mol CH4与1 mol SiO2中所含的共价键数目均为4 NA

D.3.08 g 2CaSO4•H2O晶体中含有结晶水分子数目为0.02NA

10.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第6周期。已知Tl3+在酸性介质中可与Ag发生反应生成Tl+。据此,从理论上看,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Tl3+ + 2Ag = Tl+ + 2Ag+              B.Tl3+ + Cu = Tl+ + Cu2

C.2Tl3+ + 3Zn = 2Tl + 3Zn2+          D.3Tl3+ + 2Al = 3Tl+ + 2Al3+

1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以固体氧化锆-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在其间通过,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多孔电极a、b均不参与电极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有O2参加反应的a极为电池的负极

B.b极的电极反应为:H2 - 2e- + O2- = H2O

C.a极的电极反应为:O2 + 2H2O + 4e- = 4OH-

D.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H2 + O2 2H2O

12.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的短周期元素。已知A、C、D三种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C、D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有两种是强碱、一种是强酸,或两种是强酸、一种是强碱

  B.A、C、D三种元素有两种是金属、一种是非金属

  C.D元素在第三周期第ⅥA族

  D.A、B、C三种元素的单质熔、沸点依次降低

13.在一含Na+的澄清溶液中,可能还存在NH4+、Fe2+、I-、Br-、CO32-、SO32-六种离子中的几种。

①在原溶液中滴加足量的饱和氯水后,有气泡生成,溶液呈黄色;

②向呈橙黄色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

③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存在Br-、CO32-        B.溶液中可能存在NH4+

  C.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2+、I-、SO32-   D.溶液一定呈碱性

1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Fe(OH)3 + 3H+ = Fe3+ + 3H2O

B.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使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达最大值:

Al3+ + 2SO42- + 2Ba2+ + 4OH- = 2BaSO4↓+ AlO2- + 2H2O

C.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Mg2+ + 2HCO3+ Ca2+ + 2OH= CaCO 3↓ + 2H2O + MgCO3

D.向100 mL 0.1 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0.012 mol Cl2

10Fe2+ + 14Br+ 12Cl2 = 10Fe3+ + 7Br2 + 24Cl

15.经测定某溶液中离子只有Na+、Ac-、H+、OH-四种,且离子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为:

c(Na+) > c(Ac-) > c(OH-) > c(H+)。其可能的情形是

A.该溶液由pH = 3的Hac溶液与pH = 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B.该溶液由0.2 mol/L的HAc溶液与0.1 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C.在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HAc,可能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改变为:

c(Ac-) > c(Na+) > c(H+) > c(OH-)

D.该溶液由0.1 mol/L的HAc溶液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混合而成

16.将2 mol A和2 mol B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 + B(g)  xC(g),达到化学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a。假设该反应的条件分别和下列各选项的条件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在恒温恒容下,当x = 1时,按1 mol B、l mol C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a

B.若在恒温恒容下,当x = 2时,将2 mol C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大于a

C.若在恒温恒容下,当x = 3时,2 mol B、6 mol C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不等于a

D.若在恒温恒压下,按3 mol A、3 mol B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a,则x可为任意正整数

17.某些盐在溶液中结晶时,析出的晶体是结晶水合物。下表记录了t℃的4份相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的无水硫酸铜的质量以及析出的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的质量(温度维持不变)的实验数据:

硫酸铜溶液

加入的无水硫酸铜(g)

2.50

5.00

8.00

11.0

析出的硫酸铜晶体(g)

0.10

4.60

10.0

15.4

当加入5.60 g 无水硫酸铜时,析出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

A. 3.88 g      B.5.32     C.5.68 g    D.6.82 g

18.化合物A、B、C、D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丙是三种单质。这些常见的化合物与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已知化合物C是一种有机物),

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上图所示的五个转化关系中,有三个是化合反应

  B.上述转化关系所涉及的化合物中有一种是电解质

  C.甲、乙、丙三种单质的晶体均是分子晶体

  D.上图所示的五个转化关系中,均为放热反应

第二卷 (非选择题 共76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1分)

19.(9分)(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判断不正确的是 _________(填有关序号,多选扣分)。

A.用10 mL量筒准确量取稀硫酸溶液 8.0 mL

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

C.用碱式滴定管量取KMnO4溶液 19.60 mL

D.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液面定容后所得溶液的浓度偏大

E.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得Fe(OH)3 胶体

F.圆底烧瓶、锥形瓶、蒸发皿加热时都应垫在石棉网上

  (2) 用50 mL 0.5 mol/L 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在实验中使用的仪器除大烧杯、小烧杯、环形玻璃搅拌棒、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外,还必须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要想提高中和热实验的准确性,可采用的措施除以列出的三种以外,请你再写出三种:

  a. 如果按教材中的方法做,一定要是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

  b. 盐酸和NaOH溶液浓度的配制要准确,且NaOH溶液的浓度须稍大于盐酸的浓度。

  c. 实验操作时动作要快,注意不要将溶液洒到外面。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分) (1) 请填写下表中空白,完成检验明矾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实验设计。

操作

现象

结论或离子方程式

① 取少量明矾放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并搅拌,配成稀溶液;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约0.5 mL稀明矾溶液。

② 在第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溶液中的现象是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在第二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Ba2+ + SO42- = BaSO4

④ 对第三支试管溶液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有K

⑤ 另取少量明矾晶体,放入一支干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

在试管内壁和管口有水珠产生

证明有结晶水

(2) 在常温下,取两片质量相等、外形相同、表面经过砂纸打磨(完全除掉了氧化膜)的铝片,分别加入到体积相同、c(H+)均为3 mol/L的稀硫酸和稀盐酸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发现铝片在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速率明显比在稀硫酸中快。请你对上述现象的原因提出假设并用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假设。

你的假设是:假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实验方案是(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21.(11分)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业生产工艺,可简要表示如下:

(1)为了有效除去精盐中含有的少量Ca2+、Mg2+、SO42-等杂质,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______(填字母)。

a.   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BaCl2

b.   先加NaOH,后加BaCl2,再加Na2CO3

c.   先加BaCl2,后加NaOH,再加Na2CO3

(2) 为检验Na2CO3产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_________;此实验中所需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所得纯碱中含有NaCl杂质,若起始时取试样a g、U型管(装有碱石化)的质量为b g,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纯碱试样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测定。

①   实验时,装置的连接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填各装置导管口的编号):A____________

② 在反应前要从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空气后再连接U型管等仪器的目的是________; 在反应后若不从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空气将导致测试结果_________(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

③ 若反应完全后最终U型管的质量为c g,则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27分)

22.(8分) 甲、乙、丙、丁是4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甲、丙及乙、丁分别是同主族元素,又知乙、丁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甲、丙两元素原子中质子数之和的2倍,甲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核内无中子。

(1) 写出元素符号:丙:_________,丁:_________。

(2) 写出甲、乙两种元素形成的含有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2种均含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反应逸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3.(9 分) 工业上制备氯化铜时,是将浓盐酸用水蒸汽加热至80℃左右,慢慢加入粗制氧化铜粉(含杂质氧化亚铁),充分搅拌,使之溶解,反应如下:

  CuO + 2HCl = CuCl2 + H2O ,FeO + 2HCl = FeCl2 + H2O。

已知:pH≥9.6时,Fe2+以Fe(OH)2的形式完全沉淀;

pH≥4.4时,Cu2+以Cu(OH)2的形式开始沉淀; pH≥6.4时,Cu2+以Cu(OH)2的形式完全沉淀;

pH在3~4时,Fe3+以Fe(OH)3的形式完全沉淀。

(1) 为除去溶液中Fe2+,可采用的方法是                     

(2) 工业上为除去溶液中的Fe2+,常使用NaClO,当向溶液中加入NaClO后,溶液的pH变化是      

(3) 若此溶液只含Fe3+时,要调整pH在3~4之间,此时最好向溶液中加入     

(4) 已知溶液中c(Cu2+)与溶液pH的关系为lg c(Cu2+)=8.6-2pH,若溶液中c(Cu2+)为1 mol/L,要保证此溶液中Cu2+刚好不发生Cu(OH)2沉淀,则溶液pH应为___________,此时溶液中的铁离子能否沉淀完全_________(填“能”或“否”)。

24.(10 分) 已知下图每一方框中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列出)。其中,化合物石灰氮是由Ca、N、C等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它以前是一种常用的肥料,其含钙、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15%。反应①是石灰氮的完全水解,其产物之一可方便地制成一种氮肥。通常状况下,C为气体。

请按要求回答:

(1) 写出石化氮的化学式               

(2)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 除反应②、③、④、⑤是应用于工业生产外,还有两个反应是运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是       (填序号),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 在室温下,向200 mL Cu(IO3)2饱和溶液(密度为1.0 g/cm3)中加入足量的经酸化的KI溶液,发生如下的反应:

5I- + IO3- + 6H+ = 3I2 + 3H2O

2Cu2+ + 4I- = 2CuI + I2 

反应后,用0.22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I2 + 2S2O32- = 2I- + S4O62-),消耗了35.30 mL Na2S2O3溶液。计算原饱和溶液中Cu(IO3)2的物质的量浓度以及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

26.(10分) 晶体是质点(分子、离子或原子等)在空间有规则地排列、具有整齐外形、以多面体出现的固体物质。在空间里无限地周期性的重复能形成晶体的、具有代表性的最小单元,称为晶胞。一种Al-Fe合金的立体晶胞如下图所示。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确定该合金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 若晶体的密度=ρ g/cm3,则此合金中最近的两个Fe原子之间的距离(用含ρ的代数式表示,不必化简)为___________________cm。

(3) 取2.78 g的该合金粉末溶于100 mL某稀硝酸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得到1.12 L NO气体(标准状况,设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反应后溶液中Fe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

徐州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共32分。每小题4分。

1.D 2.B. 3.C  4.B  5.D  6.D  7.A  8.C

二、共42分。第9~16题每小题4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

9.BC 10.C 11.BD 12.B  13. D 14.D 15.CD 16.AD 17.C 18.CD

三、共31分。

19.(1)BCEF

(2) ① 温度计,量筒  ② 略(合理答案均给分)

20.(1)

先有白色沉淀出现,后逐渐溶解直至消失

Al3+ + 3OH- = Al(OH)3

Al(OH)3 + OH- = AlO2- + 2H2O

③ 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④ 洁净的铂丝蘸取后在无色的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并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

火焰呈紫色

(2) 假设一:Cl能促进金属铝和H+的反应。(1分)

     假设二:SO42对H+与金属铝的反应起抑制作用。(1分)

    方案:

① 取两片质量相等、外形相同无氧化膜的铝片,分别加入到盛有体积相同、c(H+)为3 mol/L的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1分);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Na2SO4固体,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即可证明反应中Cl是否起促进作用(1分)。

② 再取两片质量相等、外形相同无氧化膜的铝片,分别加入到盛有体积相同、c(H+)为3 mol/L的稀盐酸的两支试管中,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Na2SO4固体(1分);

在另一支试管中不加入任何试剂,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即可证明反应中SO42是否起抑制作用(1分)。

21.(1) b c

(2) 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滴管、试管

(3) ①BEFCDIJGH  ② 排出装置内的CO2   偏小  ③

四、共27分。

22.(1) Na  S

(2)

(3) NaHSO3 + NaHSO4 = Na2SO4 + SO2↑+ H2O

23.(1) 先将Fe2+氧化成Fe3+,再调节pH在3~4

(2) 增大

(3) 氧化铜或氢氧化铜等

(4) 4.3  能

24.(1) CaCN2

(2) CaCN2 + 3H2O = CaCO3 + 2NH3

   (3) ⑥ ⑦

     2NaCl + 2H2O 2NaOH + Cl2↑+ H2

     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五、共18分。

25.3.0×10-3 mol/L  0.12 %

26.(1)Fe2Al

(2)

(3)2 mol/L   0.1 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