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届河东三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时间:90分钟) 2006-9-27
相对原子质量 : H 1 C 12 N 14 O 16 S 32 Na 23 K 39 Ba 137 Mg 24 Fe 5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1-10题每小题2分。11-20每小题3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答案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内)
1.“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
A.固体硝酸铵 B.生石灰 C.固体氢氧化钠 D.氯化钠
2. 单质Ti的机械强度高,抗蚀能力强,有“未来金属”之称。工业上常用硫酸分解钛铁矿(FeTiO3)的方法来制取TiO2,再由TiO2制金属Ti。由TiO2制金属Ti的反应为:① TiO2+2C+2Cl2 ====TiCl4+2CO ② TiCl4+2Mg ====2MgCl2+Ti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反应①可知,Cl2是氧化剂,TiCl4是氧化产物
B.由反应①可知,可用CO在高温下把TiO2还原成Ti
C.由反应②可知,若有24gMg参加反应,就可生成1 mol Ti
D.由反应②可知,金属Mg的还原性比金属Ti的还原性强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D.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4.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将Ca(HCO3)2溶液加到足量NaOH溶液中:
OH- + Ca2+ + HCO3-= CaCO3↓ + H2O
B.CO2与Ca(OH)2溶液以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2:1反应:
CO2 + OH- = HCO3-
C.过氧化钠投入重水中:2Na2O2 + 2D2O = 4Na+ + O2↑+ 4OD-
D.电解饱和氯化镁溶液:2Cl- + 2H2O电解 2OH-+ H2↑+ Cl2↑
5.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该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HCO、NO
B.Na+、SO
、Cl—、ClO—
C.H+、Mg2+、SO、NO
D.Ag+、K+、NO
、Na+
6.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1 L 1 mol·L-1的盐酸中,所含氢原子数约为NA
B. 3.9 g金属钾变为钾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NA
C. 标准状况下,22.4 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2 与CO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2NA
D. 标准状况下,12g C60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
7.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晶体,其中钠是+1价.NaH与水反应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A.NaH在水中显酸性
B.NaH中氢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的不同
C.NaH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
D.NaH中氢离子可被还原成氢气
8.在化学实验中必须注意安全,以下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是( )
①在点燃H2、CO、CH4等易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③浓碱液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应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⑤点燃添满酒精的酒精灯
A.仅①②③④ B.仅①②③
C.仅①② D.全部
9.在含FeCl3、FeCl2、AlCl3、NaCl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固体,在空气中充分搅拌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溶液中离子数目变化最小的是( )
A.Na+ B.Al3+ C.Fe3+ D.Fe2+
10.铊 (Tl) 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第六周期。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2Ag=Tl++2Ag+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Tl+的最外层有一个电子 B.Tl3+ 的氧化性比Al3+ 弱
C.Tl能形成+3价和+1价的化合物 D.Tl+ 的还原性比Ag强
11.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白色粉末,元素分析证明它由钾、硫、氧三种元素组成,钾和硫的质量比为39∶1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根据元素分析结果推测该粉末为纯净物
B.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粉末是硫酸钾
C.将粉末加入盐酸中,产生气泡,证明该粉末是亚硫酸钾
D.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和盐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和气泡生成,证明该粉末是硫酸钾和亚硫酸钾的混合物
12. 实验室将NaClO3和Na2SO3按物质的量为2:1倒入烧瓶中,同时滴入适量
H2SO4,并用水浴加热,产生棕黄色的气体X,反应后测得NaClO3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X为( )
A.Cl2 B.Cl2O C.ClO2 D.Cl2O3
13.向各盛有1L水的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后,各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顺序是
A . D>C>B>A B. B=C>A>D C. B=C>A=D D . B>C>A>D
14.甲、乙两同学从同一溶液中各取出100g做如下实验:甲将溶液蒸发掉20g水后冷却到室温,析出3.6g晶体(不含结晶水);乙将溶液蒸发掉30g水后冷却到室温,析出6.0晶体,若两同学实验都正确无误,则100g该溶液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室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
A.0 B.1.2g
C.2.4g D.9.6g
15 . 吸进人体内的O2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副产物,如 等,这些活性氧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含硒化合物Na2SeO3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在消除活性氧时,Na2SeO3的作用是( )
A.还原剂 B.氧化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以上均不是
16.把27.2 g 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500mL稀H2SO4,完全反应后放出标准状况下的H2 4.48L,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NH4SCN溶液,无颜色变化。再加入2 mol.L-1的NaOH溶液,至pH=7时,共消耗NaOH溶液500mL。则原稀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 mol.L-1 B. 2 mol.L-1 C.3 mol.L-1 D.4 mol.L-1
17.已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5%酒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6.52mol.L-1,试判断溶质质量分数为47.5%酒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小于8.26 mol.L-1 B.等于8.26 mol.L-1
C.大于8.26 mol.L-1 D.无法判断
18.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HCl、HBr、SO2中的若干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无色透明液,将此溶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向另一份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肯定有CO2和SO2
B.可能有HBr、CO2
C.肯定没有HBr、HCl
D.以上结论均不正确
19.将ag含NaOH样品溶解在bmL0.1mol·L-1的H2SO4中,再加入cmL0.1mol·L-1的Ba(OH)2溶液,反应后的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样品中NaOH的纯度是(
)
A.[(b-c)/125a]×100% B.[(b-2c)/125a]×100%
C.[(b-c)/250a]×100% D.[(8b-8c)/a]×100%
20. 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它是一种液体,易分解为水和氧气,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常将H2O2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其化学式为2Na2CO3 ·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
A.H2S B.NaHCO3 C.稀盐酸 D.MnO2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21-22两小题答案写在第6页下面横线上
二.实验题(共16分)
21. (4分)有一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K+、Fe3+、 Ba2+ 、Al3+ 、Cl- 、NO3- 、HCO3- 、SO42-。现做以下实验:
⑴.取样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发现pH=1。
⑵.取少量溶液,加入用稀HNO3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⑶.将⑵中的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⑷.另取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只看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且沉淀质量不减少。由此可推断:
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蛇纹石矿可以看作由MgO、Fe2O3、Al2O3、SiO2组成。由蛇纹石制取碱式碳酸镁的实验步骤如下
氢氧化物 | Fe(OH)3 | Al(OH)3 | Mg(OH)2 |
开始沉淀pH | 1.5 | 3.3 | 9.4 |
(1) 蛇纹石矿加盐酸溶解后,溶液里除了Mg2+外,还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2)进行Ⅰ操作时,控制溶液pH=7-8(有关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右表)Ca(OH)2不能过量原因是
(3)从沉淀混合物A中提取红色氧化物作颜料的方法是
(4)现设计一个实验,确定产品aMgCO3·bMg(OH)2·cH2O中a、b、c的值,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可用试剂:浓硫酸、碱石灰):
①样品称量 ②高温分解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MgO称量
(5)18.2g产品完全分解后,产生6.6gCO2和8.0g MgO,由此可知,产品的化学式中:
a=_________ b =_________ c=_________
三.推断题(共17分)
23.(9分)有X、Y、Z三种元素,已知:
①X2-、Y—-均与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②Z与Y可组成化合物ZY3,ZY3溶液遇苯酚呈紫色。
请回答:
(1)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
(2)将ZY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 (填写序号字母)。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电极通过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3)X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①已知一定条件下,每1 mol该气体被O2氧化放热98.0KJ。若2 mol该气体与1 mol O2在此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是176.4 kJ,则该气体的转化率为 。
②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含1.5 mol Y的一种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映,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若1.5×6.02×10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4.(8分)A、B、C、D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单质。B、E均为组成空气的成分。F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在G中,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中部分产物未列出):请填写下列空白:
(1)A是 ,C是 。
(2)H与盐酸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是 。
(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F与G的水溶液反应生成I和D的离子方程式是 。
四.计算题(共17分)
25.(6分).一定温度下,把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可溶性盐W g溶解在V mL水中(水的密度为1 g·cm-3),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密度为ρ g·cm-3),则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该温度下此盐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
26.(11分).实验室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碳酸钠溶液。为测定甲、乙两瓶溶液的成分及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以下实验:
①量取25.00 mL甲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入乙溶液15.00 mL,共收集到224 mL(标准状况)气体。
②量取15.00 mL乙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入甲溶液25.00 mL,共收集到112 mL(标准状况)气体。
(1)判断:甲是________溶液,乙是_________溶液。
(2)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4)将n mL甲溶液与等体积乙溶液按上述两种实验方式进行反应,所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为V mL(标准状况),则V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22.
(1) (2)
(3)
(4)③ ④
(5) a=_________ b =_________c=_________
河东三中化学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2006.9.27
一、选择题(1-10每题2分,11-20每题3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20 |
答案 | A | D | C | D | B | D | C | A | B | C | D | C | B | B | A A C D A B |
21.SO42- Fe3+ Ba2+ . Al3+ .HCO3-
22.(本题共12分)
(1)Fe3+ Al3+ (1分) (2) 若Ca(OH)2过量可能会导致 Al(OH) 3溶解、Mg(OH)2沉淀。(2分)
(3) 先向沉淀物A中加入NaOH,然后过滤、洗涤、灼烧。(2分)
(4)③测出水蒸汽的质量④测出CO2的质量 (5)3、1、3
23.(9分)
(1)HClO4 (1分)
(2)(2分)
a b d(2分)
(3)①90%(2分)
②SO2+2HClO3=H2SO4+2ClO2(2分)
27.(8分)
(1)A:碳(或C) C:钠(或Na) (2分)
(2)Na2CO3+2HCl=2NaCl+H2O+CO2↑(2分)
(3)2CO2+2Na2O2=2Na2CO3+O2(2分)
(4)Na2O2+S2-+2H2O=4OH-+S↓+2Na+(2分)
26·解析:(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
(2)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3)设溶解度为S =
S=
g
答案:%(2分)
mol·L-1(2分)
g (2分)无单位扣1分
2 7·解析:
(1)当向盐酸中加入Na2CO3溶液时,发生反应2H++CO==== CO2↑+H2O,盐酸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的Na2CO3不再放出CO2;向Na2CO3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先发生反应CO
+H+ ==== HCO
,当所有CO
均转化为HCO
时,再发生反应HCO
+H+ ==== CO2↑+H2O。由实验①②中数据可知等量的甲与等量的乙反应,实验①产生的CO2气体多,说明甲为HCl、乙为Na2CO3。
(3)设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HCl),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2CO3),由实验①得:25.00×10 –3 L· c(HCl) ·=
,c(HCl)=0.8 mol·L-1;
由实验②得: 15.00×10 -3 L·c(Na2CO3)=25.00×10-3 L×0.8 mol·L-1-,
c(Na2CO3)=1 mol·L-1。
(4)等体积的甲、乙按实验①的方式进行时产生气体的体积为:
×n×10-3 L×0.8 mol·L-1×22.4 l·mol-1 =8.96×10-3 nL,若按实验②的方式进行,由反应CO
+H+ ==== HCO-3可知盐酸不足,不产生气体,故0≤V≤8.96 n。
答案:(1)HCl(1分) Na2CO3(1分)
(2)CO+H+ ==== HCO
(1分) HCO
+H+ ==== CO2↑+H2O(1分)
(3)0.8 mol·L-1(2分)1 mol·L-1(2分)
(4)0≤V≤8.96n(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