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西中学2006-2007学年高三理科综合
化学部分月考试题
(2006年11月)
6.2004年,美国科学家通过"勇气"号太空车探测出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化学式为COS)的物质。已知硫化羰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化羰是酸性氧化物 B.硫化羰结构式为S=C=O
C.硫化羰属于非极性分子 D.硫化羰为分子晶体,沸点比CO2低
7.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5.6L N2含有n个氮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一定约为4n
B.15.6g Na2O2与过量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
C.在一定条件下,6.4g SO2与足量O2反应生成SO3的分子数为0.1NA
D.T℃时,1 L pH=6纯水中,含10-6NA个OH-
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H2(g)+ O2(g)=2H2O(l); △H= +570kJ·mol-1
B.甲烷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CH4+10OH--8e-= CO32-+7H2O
C.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的反应:FeCl3+3H2O = Fe(OH)3↓+3HCl↑
D.铝片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AlO2-+H2↑
9.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以下五种离子:NO3-、SO42-、Fe3+、H+、M,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n(NO3-):n(SO42-):n(Fe3+):n(H+):n(M)=2:3:1:3:1,则M可能是
A.Fe2+ B.Mg2+ C.Cl- D.Ba2+
10.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3+>I2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1.向含1mol HCl和1mol Mg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mol·L-1的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V)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1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酒精清洗沾到皮肤上的苯酚
B.用冷凝的方法从氨气、氮气和氢气混合气中分离出氨
C.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
D.用氨水清洗试管壁附着的银镜
1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SO2气体通入溴水中使溴水褪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胶体能发生电泳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带电
C.BrCl与Br2、Cl2的化学性质相似,则BrCl+H2O=HBr+HClO
D.在Al(OH)3胶体中逐渐加入稀的Ba(OH)2溶液至过量,先有沉淀后沉淀溶解
26.(14分) 甲、乙、丙、戊都具有如图所示的结构或结构单元,图中正四面体以外可能有的部分未画出,虚线不表示化学键或分子间作用力,X、Y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已知:
甲、乙是同一类晶体中的各自结构单元,单质甲能与乙发生置换反应,丙、丁、戊三种粒子含有等量的电子数,其中丙、丁是同一类晶体中的分子或分子集团,常温下丁呈液态,能产生两种等电子数的粒子,戊是阳离子。
(1)写出液态丁产生两种等电子粒子的电离方程式:
(2)室温下含有戊的盐溶液,其pH 。
A.>7 B.=7 C.<7 D.以上都有可能
(3)丙是目前重要的能源
①丙和丁在催化、加热条件下得到可燃性的两种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现代高能电池中,常用丙作燃料电池的原料,在碱性介质(KOH溶液)的情况下,其正极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
(4)甲、乙高温反应时,甲被破坏了1 mol共价键,则参加反应的乙为 g。
|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C ;D ;K ;G ;J 。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H+E(溶液)→M
②用石墨电极电解F和石墨ng f
ffF 和和和G的混合物
(3)通常状况下,若1gC气体在B气体中燃烧生成H气体时放出92.3kJ热量,则2molH气体完全分解生成C气体和B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8.(14分) 某中学学生将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他们经过查资料、提出假设、进行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得到结论验证。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方案及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1 | 将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配制成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 | 反应激烈,有大量气体产生,并能使木条复燃 |
2 | 将实验1所得溶液分成两份: 一份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另一份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蓝且长时间不褪色 溶液显红色,半分钟内褪色 |
3 | 若把实验1所得溶液分成两份: 一份加热至沸1min~2min,再滴入酚酞试液 另一份加热至沸1 min~2min,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 溶液显红色,但仍很快褪色 溶液显蓝色且很快褪色 |
4 | 在变为蓝色石蕊试液中滴加H2O2溶液加热至沸 | 蓝色褪去 |
5 | 若把实验1所得溶液中加入少许MnO2,静置到无气体产生时,分成两份。 一份加入无色酚酞加热至沸 一份加入紫色石蕊加热至沸 | 溶液变红且不再褪色 溶液变蓝且不再褪色 |
6 | ①称取3.9 g过氧化钠固体,逐滴加入约50mL水 ②待不再产生气体,10 min以后,加入用小纸片包好的MnO2,迅速塞紧双孔塞,轻轻摇动反应器,纸包自动散开,MnO2与溶液开始接触 | 测得氧气体积为170mL左右(已转换成标准状况下体积且已考虑50 mL水和导气管中水两者所占容积的体积因素) 又产生大量氧气,至反应完全以后,又测得产生了390 mL氧气(已转换成标准状况下体积且两次测定条件均相同) |
请仔细阅读有关内容后回答:
(1)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课本所介绍的上述反应外还存在另一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写出实验5中“加入少许MnO2产生气体”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石蕊分子与酚酞分子相比较,它们的稳定性 (填“相等”、“前者大”或“后者大”)。
(4)综合分析上述实验,指出使变红的酚酞褪色的物质是 ,从此实验你认为该物质具有哪些性质
(5)若气体流向从左到右,将完成实验6所需仪器填入表中并连接好。
29.(17分) NaHCO3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缓慢分解,Na2CO3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Na2CO3+nH2O==Na2CO3·nH2O(n为平均值,n≤10)。取没有妥善保管的NaHCO3样品9.16g,溶于水制成溶液,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停地搅拌,加入盐酸的体积与生成的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如下表。(溶于水的CO2不计)
盐酸的体积(mL) | 4 | 8 | 15 | 20 | 50 | 120 | 150 |
生成CO2的体积(mL) | 0 | 0 | 112 | 224 | 896 | 2240 | 2240 |
求:
(1)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样品中的成分及成分的物质的量。
答题卷
题号 | 5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26.(14分)
(1)液态丁电离方程式
(2)戊的盐溶液的pH 。
(3)①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正极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
(4)参加反应的乙为 g。
27.(15分)
(1)物质的化学式:B ;C ;D ;K ;G ;J 。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H+E(溶液)→M
②用石墨电极电解F和G的混合物
(3)2molH气体完全分解生成C气体和B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8.(14分)
(1)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5中“加入少许MnO2产生气体”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石蕊分子与酚酞分子相比较,它们的稳定性 (填“相等”、“前者大”或“后者大”)。
(4)使变红的酚酞褪色的物质是 ,该物质具有哪些性质
(5)实验6所需仪器填入表中并连接好。
29.(17分) 写出解题过程
11月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答案
题号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B | C | B | B | A | D | D | C |
26.(14分)
(1) 2H2OH3O++OH-(3分) (2) D(3分)
(3)① CH4+H2OCO+3H2 (3分) ②
4OH――4e-=2H2O+O2↑ (3分)
(4) 15g。(3分)
27.(15分)
(1) B: Cl2 ;C: H2 ;D: N2 ;K: O2 ;G: H2O ;J: NO 。(6分)
(2)①H++ClO-=HClO(3分)②2Cl-+2H2O(3分) 2OH-+H2 ↑+Cl2 ↑(3分)
(3) 2HCl(g)=H2(g)+Cl2(g);△H=+184.6KJ·mol-1 (3分)
28.(14分)
(1) 2Na2O2+2H2O=2NaOH+H2O2
(3分) (2) (3分)
(3)前者大(3分) (4) H2O2(3分),该物质具有的性质①不稳定能分解;②水与Na2O2反应生成的H2O2约有1/3发生分解;③H2O2具有氧化性(或漂白性);④加热时氧化能力增强(3分)
(5)实验6所需仪器填入表中并连接好。(3分)
29.(17分)
(1)1.0 mol·L-1 (3分)
(2)NaHCO3:0.090 mol (2分);Na2CO3·3H2O:0.010 mol (3分)
提示:(1)反应前一阶段的离子反应为CO32- + H+ == HCO3—
后一阶段的离子反应为HCO3— + H+ == CO2↑+H2O
(2)由表中可判断原溶液中
用于把CO32-转化为HCO3—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1.0mol·L-1×15×10-3L-= 0.01mol,即n(CO32-) = 0.01mol
故n(NaHCO3) = 0.1mol-0.01mol = 0.090mol,
n(结晶水)=
所以n值为:
故还有0.010mol的Na2CO3·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