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无锡市第一中学
2006—2007学年度高三年级质量检测
化 学 试 卷
YCY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Fe—56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6年3月5日,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抓好资源节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我国社会及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你
认为下列行为中有悖于这一保证的是 ( )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将煤进行气法处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效率
C.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尽量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D.实现资源的“3R”利用观,即:减少资源(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
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
2.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
A.除去CO中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网后再收集气体
B.除去K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置于坩埚中加热
C.除去苯中溶有的少量苯酚:加入适量浓溴水反应后过滤
D.除去FeCl3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2:加入稍过量双氧水后放置
3.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
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I2
4.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放入少量过氧化钠,反应后回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的pH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的pH不变,有O2放出
C.溶液c(Na+)增大,有O2放出 D.溶液c(Na+)减小,有O2放出
5.将3.48g四氧化三铁完全溶解在100mL 1mol·L-1的硫酸中,然后加入K2Cr2O7溶液25mL,
恰好使溶液中的Fe2+全部转化为Fe3+,Cr2O72—全部转化为Cr3+,则K2Cr2O7溶液的物质的
量浓度是 ( )
A.0.05mol·L-1 B.0.1 mol·L-1 C.0.2 mol·L-1 D.0.3 mol·L-1
6.下列溶液经反应后,溶液内含有0.50mol NaHCO3和0.50mol Na2CO3的是 ( )
A.0.50L 1.00mol·L-1 NaHCO3加0.50L 0.50mol·L-1NaOH
B.0.50L 0.75mol·L-1 Na2CO3加0.50L 0.50mol·L-1HCl
C.0.50L 1.00mol·L-1 NaHCO3加0.50L 0.25mol·L-1NaOH
D.1.00L 1.00mol·L-1 Na2CO3加1.00L 0.50mol·L-1HCl
7.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
①C(s)+O2(g)=CO2(g);△H1 C(s)+1/2O2(g)=CO(g);△H2
②S(s)+O2(g)=SO2(g);△H3 S(g)+O2(g)=SO2(g);△H4
③H2(g)+1/2O2(g)=H2O(l);△H5 2H2(g)+O2(g)=2H2O(l);△H6
④CaCO3(s)=CaO(s)+CO2(g);△H7 CaO(s)+H2O(l)=Ca(OH)2(s);△H8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磺,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8.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的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3Cl2+6FeI2 2FeCl3+4FeI3 B.Cl2+FeI2 FeCl2+I2
C.Co2O3+6HCl 2CoCl3+3H2O D.2Fe3++2I— 2Fe2++I2
9.对下列各种溶液中所含离子的判断合理的是 ( )
A.向无色溶液中加氯水变橙色,溶液中可能含:SO42—,Br—,OH—,Ba2+
B.在c(H+)=10—14mol/L的溶液中可能含:Na+,AlO2—,CO32—,SO32—
C.在常温下加入铝粉有氢气放出,则溶液中可能含:K+,Na+,H+,NO3—
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中可能含:K+,Na+,Ca2+,HCO3—
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A.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碳酸氢钠溶液:AlO2—+4H+ Al3++2H2O
B.石灰水与少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HCO3—+Ca2++OH— CaCO3↓+H2O
C.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2H++SO42—+Ba2++2OH— BaSO4↓+2H2O
D.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Fe3++3H2O Fe(OH)3↓+3H+
11.把一定量某碱金属与2.7g铝的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金属全部溶解,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5.6L,向所得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过滤,把滤液减压蒸发得固体20g,则此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7 B.23 C.39 D.85
|
①该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②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③它的部分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
④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于2 mol Br2发生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相同条件下,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H=+1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1,若将含0.5mol
H2SO4的浓硫酸与1mol NaOH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1 kJ
D.在101Kpa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
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285.8kJ·mol—1
14.两种有机物以一定比例混合,一定条件下在a L O2(足量)中燃烧,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状态,再通过足量Na2O2层,得到气本仍是a L,下列混合有机物中可以符合此条件的是 ( )
A.CH4 C2H4 B.CH3OH CH3COOH
C.C2H6 HCHO D.HCOOH CH3COOCH3
|
A.加入90mL B时,A中的金属离子沉淀完全
B.加入110 mL B时,沉淀物仅为BaSO4
C.B溶液中c(Na2SO4): c(NaOH)=1:1
D.当溶液中含有NaAlO2时,V(B)≥100mL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6分)
16.(14分)
(1)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中存在错误的是 (填序号)
A.为了测定某溶液的pH,将未经湿润的pH试纸浸入到待测溶液中,过一会儿取
出,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
B.中和热的测定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量筒
C.在测定硫酸铜晶体的结晶水含量时,下列操作会造成结果偏低
①将灼烧硫酸铜晶体的霸埚放在空气中冷却,然后称量
②最后两次加热后的质量差值大于0.1g
③加热过程中有晶体飞溅出来
D.金属钠钾不慎燃烧立即用沙子覆盖
E.用苯和溴水在铁粉的催化作用下制备溴苯
F.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g干燥的NaCl固体
G.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将氯化亚铁先溶解在盐酸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并加入少量铁粉
(2)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变为黄色。
①甲同学认为这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 (填粒
子的化学式,下同);乙同学认为这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
。
②现提供以下试剂: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四氯化碳 D.硫氰化钾溶液
请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并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写出选用的试剂编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同学正确 | 选用试剂 | 实验现象 |
第一种方法 | ||
第二种方法 |
③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
,写出在溴化亚铁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为4:5反应时的离子方程式: 。
|
(1)装置A用来制取氧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燃烧炉内放一定量黄铁矿粉末,在高温条件下和A装置制出的氧气充分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 2Fe2O3+8SO2,在该反应中
做氧化剂;若消耗了12gFeS2有
mol电子发生了转移;
|
(4)如果D装置的温度是400℃~500℃,在常压下生成0.1molSO3,可放出9.83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并回答在工业中不采取加压措施的原因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8.(6分)某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NH4+、Mg2+、Na+、Fe2+、Ag+、OH—、Cl—、I—、NO3
—和SO42—等离子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1)用pH试纸检验时,试纸呈深红色。
(2)取溶液少许,加入足量CCl4,在不断振荡的条件下加入足量氯水,静置,得上、下两层澄清溶液,其中上层呈黄色,下层呈紫色。
(3)向(2)所得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4)另取原溶液,调节pH使其呈中性后,加入适量的Na2S溶液,滤去产生的黑色沉淀;在滤液中继续加碱至是强碱性,得白色沉淀;过滤后给滤液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由此判断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 离子,
一定没有 离子。
不能确定有无 离子。
|
(1)若A为金属钠,B为饱和NaOH溶液,则白色沉淀D为 (写化学式)
(2)若A是可溶性强碱,B是正盐,D不溶于稀硝酸,则A与B反应(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A是碳化钙(CaC2),B是一种盐,A与B的溶液反应时只生成气体C、CaCO3和水;则B的化学式为 ;若C的燃烧热为1300kJ·mol—1,则C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4)若B是正盐,D既可溶于盐酸又可溶于NaOH溶液,A的相对分子质量与D相同,向一定量的B溶液中逐渐加入固体粉末A,当A与B以物质的量之比3:1反应时,生成的D的量最多。推知A的化学式为 ,B的化学式为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0.(8分)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50mL,向其中各通入一定量的CO2,然后各取溶液10mL,分别将其稀释为100mL,再分别向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表明,原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各种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向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盐酸,产生CO2体积的最大值为 mL。
(2)曲线B表明,原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向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盐酸,产生CO2体积的最大值为 mL。
(3)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1.(8分)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各取30.0mL相同浓度的盐酸溶液,
加入同一种镁铝合金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序号 | 甲 | 乙 | 丙 |
合金质量/mg | 255 | 385 | 459 |
产生气体体积/mL | 280 | 336 | 336 |
请回答:
(1)甲组实验中,盐酸 (选填“适量”“过量”或“不足量”,下同);理由是 。要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题中可作计算依据的数据是 ;求得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求合金中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题中可作计算依据的数据是
;求得的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在丙组实验之后,向容器中加入1.00mol·L—1NaOH溶液,能使合金中的铝恰好溶解,不形成铝的沉淀,并使Mg2+刚好沉淀完全,再过滤出不溶性固体,求滤液中各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所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写计算过程)。
22.(附加题10分)A~N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化工生产上的重要原料,单质M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金属,常温下B、E、F为气体,G为无色液体,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其中有些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经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
(1)H的化学式为 ,D的电子式为 。
(2)B和N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3)D与G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I可用于净化水,其原因是 。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二选择题
1.C 2.D 3.D 4.B 5.B 6.D 7.C 8.AC 9.B 10.BC 11.C 12.C 13.C 14.BD
15.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6分)
16.(共14分)(1)ABCEF(4分) (2)①Br2;Fe3+
②
乙 同学正确 | 选用试剂 | 实验现象 |
第一种方法 | C | 有机层无色 |
第二种方法 | D | 溶液变红 |
③Fe2+;4Fe2++6Br—+5Cl2 4Fe3++3Br2+10Cl—(除方程式2分外每空1分)
|
(1)2H2O 2H2O+O2↑(或2Na2O2+2H2O=4NaOH+O2↑)(2分)
|
(4)2SO2(g)+O2(g) 2SO3(g);△H=-196.6kJ/mol;(2分)
在常压下400℃~500℃时,SO2的转化率已相当高,加压对SO2的转化率提高不多,且加压对设备的要求高,增大投资和能量消耗。(2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8.(共6分)NH4+、Mg2+、Fe2+、I—(3分) Ag+、NO3—、OH—(2分)
Na+、Cl—、SO42—(1分) (每个离子1分,扣光为止,不倒扣)
|
(2)Ba(OH)2+(NH4)2SO4 BaSO4↓+2NH3↑+2H2O(2分)
(3)Ca(HCO3)2;C2H2(g)+5/2O2(g) 2CO2(g)+H2O(l);△H=-1300kJ·mol—1(4分)
(4)Na2O2 / Na2S;Al2(SO4)3(4分)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0.(共8分)(1)NaOH、Na2CO3(2分) 3:1(1分) 33.6(1分)
(2)Na2CO3、NaHCO3(2分) 112(1分) (3)0.75(1分)
21.(共8分)(1)过量;同体积的盐酸此时产生H2最少。(2分)
336mL气体和30mL溶液;1mol/L(2分)
(2)255mg和280mL;1:1。(2分)
(3)n(NaCl)=n(HCl)=1mol/L×0.30L=0.03mol(Cl—守恒);
n(NaAlO2)=n(Al)=(Al守恒);
所以:NaAlO2:0.009mol;NaCl:0.03mol;
n(NaOH)=n(NaCl)+n(NaAlO2)=0.03mol+0.009mol=0.039mol(Na+守恒);
v*1.00 mol·L—1=0.039mol
v=0.039L=39mL
所以:所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39mL。(2分)
22.(附加题10分)(1)Fe3O4(2分) Na+[: O : O :]2—Na+(2分)
(2)2OH—+Cl2=Cl—+ClO—+H2O(2分)
(3)2Na2O2+2H2O=4Na++4OH—+O2↑(2分)
(4)Fe3++3H2O Fe(OH)3(胶体)+3H+ Fe(OH)3(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水中悬浮物质,使水净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