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考历史试题 - 正文*

12年高考历史题目[1993-2004]

2014-5-11 0:33:03下载本试卷

12年高考题目[1993-2004]

1B 2C 3B 4A 5C 6B 7C 8B 9B 10D 11B 12D 13A 14D 15C 16A 17C 18C 19C 20C 21A 22C 23B 24B 25B 26B 27B 28D 29A 30A 31D 32C 33D 34A 35B 36A 37D 38C 39D 40A 41A 42A 43B 44A 45D 46A 47B 48C 49A 50D 51D52D 53D 54A 55B 56D 57D 58C 59B 60D 61A 62C 63D 64C 65B 66B 67C 68A 69C 70D 71B 72C 73D 74D 75D 76A 77C 78D 79D 80C 81A 82C 83C 84D 85B 86A 87C 88B 89B 90C 91A 92A 93C 94A 95C 96B 97C 98D 99D 100D 101B 102B 103A 104D 105C 106D 107C 108D 109A 110D 111B 112A 113C 114B 115D 116C 117B 118C 119B 120A 121D 122D 123C 124D 125A 126A 127A 128C 129B 130D 131B 132A 133D 134D 135D 136A 137B 138A 139C 140D 141C 142C 143D 144B 145D 146A 147C 148A 149B 150B 151C 152B 153C154B 155C 156D 157C 158B 159A 160C 161C 162B 163B 164B 165D 166B 167C 168B 169D 170B171B 172A 173C 174B 175D 176D 177D 178B 179D 180D 181A 182A 183A 184A 185C 186A 187C 188C 189D 190D 191C 192A 193A 194B 195D 196D 197B 198C 199C 200A 201B 202B 203D 204B 205A 206A 207B 208D 209C 210C 211C 212B 213B 214C 215D 216C 217D 218D 219D 220A 221A 222B 223B 224A 225D 226B 227C 228C 229B 230A 231B232A 233A 234A 235D 236C 237D 238B 239A 240C 241D 242B 243A 244D 245A 246B 247B

中国的近现代史单项选择题:

1、  1995年全国:鸦片战争前夕,清朝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江月

2、  1996年全国:中国近代历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鸦片战争以后走向衰落。据实回答:

3、  2000年浙江省:衰落的主要原因:A、内乱外患阻断棉布外运B、洋纱、洋布大量倾销C、沿海地区机器纺织业转为机器缫丝业D、该地区棉花产量急剧下降

4、  2000年浙江省:衰落的后果是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农民回归土地,商品经济发展受阻C、农民转为种桑养蚕D、崇拜洋货的风气盛行

5、  2001年全国: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6、  2001年春季:姚莹所著《康蝤纪行》一书介绍了A、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历史、对B、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C、世界各国的政治军事制度D、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

7、  1994年上海:我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被外国侵略者割占时在位的皇帝是A、道光皇帝B、同治皇帝C、咸丰皇帝D、光绪皇帝

8、  1996年全国:见下图[香港三部分],1860年清政府被迫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司地方一区是A、……B、……C、……D、……

9、  2000年全国:《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10、        1993年上海: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民族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

11、        200年春季:致使太平军有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的事件是:A、清政府“借师助剿”B、天京事变C、太平军北伐失败D、安庆失陷

12、        2000广东:《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的深刻影响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13、        1997年全国:《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

14、        1998年全国:《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15、        1995年全国: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是因为: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16、        1994年全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B、拜上帝教不符合中国国情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17、        1999年全国: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表现在:1运动规模空前巨大2反封建同时反侵略3《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4《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A、12B、13C、24D、34

18、        2002全国春季:中国近代资本主义:A、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B、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分布上基本相同C、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D、从根本上破坏了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

19、        2001年春季:清朝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20、        2000年广东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A、洋务派兴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21、        1993年全国:清朝嘉庆到光绪之间的几个皇帝的年号,按顺序为:A、道光、咸丰、同治B、咸丰、道光、同治C、咸丰、同治、道光D、道光、同治、咸丰

22、        1994年全国: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是: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D、对外国经济侵略做了些抵制

23、        2002年江苏河南: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外国资本的挤压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4、        1995年上海:19世纪中期,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长江,进入中国腹地。1864年他们最远可到通商口岸是:A、九江B、汉口C、宜昌D、重庆

25、        1999年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A、使得鸦片贸易合法化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C、外国使节进驻北京D、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26、        2002年上海: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B、《爱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C、《天津条约》《南京条约》《爱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27、        1996年全国:近代中国海关管理权落入外国人手中,开始于:A、关税协定权的确立B、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C、中日马关条约的订立D、英德借款合同的签订

28、        1999年上海:清朝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1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2都引进西方科学技术3都建立近代教育制度4都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A、1234B、234C、34D、12

29、        1998年全国:下列对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B、清朝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C、中国对交战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予优惠D、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

30、        2001年全国:19世纪70—80年代曾经入侵我国台湾的国家是:A、日本和法国B、日本和美国C、英国、美国和法国D、日本、英国和法国

31、        1993年上海: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日本政府由此向清政府勒索的白银总数为:A、一亿三千万两B、一亿七千万两C、二亿两D、二亿三千万两

32、        2000春季高考: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日本政府巨额赔款

33、        1997年全国:甲午战争后,列强竟相对清政府贷款,是为了:1攫取高额回扣和利息2长期把持中国海关3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4扩大在华政治势力A、12B、123C、124D、1234

34、        1993年上海: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A、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D、投资修建和经营中国的铁路

35、        2002年全国春季:下列关于中日甲午战争后的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B、民间资本的大量投资铁路C、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D、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促进

36、        1995年上海:下列条约中涉及香港问题的有: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37、        1993年全国:1899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照会,英国首先表示支持,这主要是因为英国:A、既得利益与美国完全相同B、要消除同其他列强的矛盾C、企图笼络清政府D、在华优势地位开始削弱

38、        2001年春季高考: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B、洋务运动开始时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

39、        1993年上海: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A、爱国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B、光绪皇帝和部分清政府官员C、开明地主阶级和爱国知识分子D、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阶级

40、        甲午中日战争后到百日维新,维新派创办的著名学校是:A、谭嗣同主持的时务学堂B、徐锡麟主持大大通学堂C、康有为主持的万木草堂D、严复主持的天津水师学堂

41、        200年中国:与科举制度下的官学相比,洋务运动中所创办新学堂的特点在于:A、不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B、毕业生不再清朝政府中任职C、不由清政府派官员管理D、不再讲授“四书五经”

42、        1993年上海:“泰西各国,一切是政事皆无足取法,府唯武备则力求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论述属于下列哪一派的观点?A、洋务派B、维新派C、顽固派D、立宪派

43、        2000年春季:由私人投资创办的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A、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运动期间D、清朝末年“新政”期间

44、        1999年上海:“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都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A、魏源《海国图志》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C、容闳《西学东渐记》D、洪仁秆《资政新篇》

45、        2000年广东:中国近代科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和徐寿的共同经历在于:1参加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同清政府的洋务机构有联系翻译过西方的书籍主要成就在数学方面A、234B、123C、13D、23

46、        2000年上海:提出并促成清朝政府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是A、容闳B、李鸿章C、郑观应D、魏源

47、        1996年全国:促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48、        2002新课程: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A、魏源B、曾国藩C、康有为D、张之洞

49、        200年广东: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B、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C、变科举、开学校D、办报刊、立学会

50、        1999年上海:19世纪末,湖南成为京、津、沪以外维新运动最活跃的省区。当时湖南的新事物主要有:A、万木草堂、万国公报、强学会B、时务学堂、时务报、湘报C、大同学堂、译书公会、国闻报D、时务学堂、湘报、南学会

51、        000年全国: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作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52、        2001年全国: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A、以西法编练新军B、设立制度局,为新政立法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53、        1995年上海:在下列清代钱币中,选出三个按发行时间先后和发行时间相距最近来排列,应该是:1道光通宝2咸丰通宝3乾隆通宝4光绪通宝A、341B、142C、321D、124

54、        994年全国:康有为向光绪皇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55、        2002上海:右图[孔子改制考书影]所示著作的作者参与了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56、        1997年全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B、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C、标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19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得到了西方各国不同程度的支持。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57—59 T

57、        2001年全国:该政策的含义是A、清朝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B、清朝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

58、        2001年全国:该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D、列强在华利益趋于一致

59、        2001年全国:“门户开放”政策规定:“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这一规定的目的是A、承认中国关税自主B、防止各国在势力范围内实施关税壁垒C、协调各国在华关税政策D、肯定列强各自在华的特殊经济利益

60、        1998年全国: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

61、        2001年上海: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战败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1、把救亡图强作为时代的使命2视创办实业作为救国之要途3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4、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A、12B、13C、23D、34

62、        1995年全国:1900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B、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C、抵制和利用义和团D、依靠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

63、        1998年全国:下列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排外的性质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64、        1995年上海: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使用是: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他的灭亡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65、        2000年上海:1900年,一和团大败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的战斗主要是在A、大沽口紫竹林B、杨村、廊坊C、老龙头火车站、北仓D、山海关、大沽口

66、        1993年全国:清政府和西方侵略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革命,开始于A、三元里抗英斗争中B、太平天国运动中C、义和团运动中D、辛亥革命中

67、        1999年全国: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失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1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2已经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3仍然需要扶持清朝政府以华制华,4看到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A、14B、123C、134D、1234

68、        1999年上海:本世纪初第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在中国的:A、东北地区B、山东半岛C、东南沿海D、长江流域

69、        1998年上海:清朝政府在19世纪设立的办理外交、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是A、外务部B、洋务局C、总理衙门D、同文馆

70、        2000上海:20世纪初年,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又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A、拒俄运动、莱阳抗捐起义、南昌教案B、广州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C、自立军起义、江孜抗英斗争、安庆起义D、拒俄运动、收回路权矿权运动、抵制美货运动

71、        1993年上海: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B、同盟会时期C、中华革命党时期D、兴中会时期

72、        1997年上海:下列城市,按其在近代历史上开放为商埠的时间先后排列应该是1南京2厦门3天津4杭州A、1234B、1324C、2134D、2143

73、        1997年上海:在近代中国,宣传进化论的影响最广泛的一本书是A、《革命军》B、《新学伪经考》C、《原富》D、《天演论》

74、        1994年上海:下列各项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的是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C、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向地主收买土地

75、        2002春季: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A、成立时间最早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76、        1995年全国:清朝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破产的标志是:A、“皇族内阁”成立B、“成都血案”发生C、宣布实行铁路国有政策D、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77、        2000年春季:清朝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后,于1906年:A、颁布《钦定宪法大纲》B、裁撤军机处C、宣布“预备仿行立宪”D、设立责任内阁

78、        2001年全国:清朝末年“新政”没有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A、“新政”只是一个骗局,没有真正实行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79、        1999年全国:清政府“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A、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B、载沣任摄政王总揽大权C、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D、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80、        1998年全国: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要求铁路干线改为商办B、收回用于筑路的股款C、收回被清朝政府出卖的铁路利权D、反对举借外债兴办铁路

81、        下列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割让过中国领土的有:1英国2法国3德国4俄国5日本A、145B、1345C、1245D、12345

82、        1996年全国: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最主要的是: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趁机附和

83、        1997年全国: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列强之间利益的冲突,争执不下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84、        2000年全国: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政府已经无可救药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诚于帝国主义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85、        2000年春季: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A、湖北军政府成立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清朝皇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86、        2002年全国春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与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87、        1997年上海: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13年爆发的“二次革命”背景是:A、袁世凯政权签订《善后借款合同》B、袁世凯制造了刺杀宋教仁案C、袁世凯解散了国民党D、孙中山号召讨伐袁世凯

88、        2000年全国:“二次革命”的主要战场在:A、江西和上海B、江西和南京C、江西和广东D、江西省和安徽

89、        2001年全国:1913年在印度召开了西姆拉会议:A、是由中国和英国参加了双边会议B、讨论了西藏问题C、讨论了中印边界问题D、划定了“麦克马洪线”

90、        2000年广东: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和护国运动中都曾宣布独立的省份是:A、江苏B、安徽C、广东D、江西

91、        1998年上海: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92、        1997年全国: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成果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最终都没有取得成功

93、        1998年上海: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对国体问题者》一文是:A、对武昌起义后建立中华民国表示异议B、为清朝专制统治辩护C、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D、反对黎元洪继任总统

94、        1995年上海:“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A、宋教仁被刺B、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C、袁世凯称帝D、张勋拥戴溥仪复辟

95、        1999年全国: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A、弥补财政赤字B、支付外债C、镇压国民党D、复辟帝制

96、        1999年全国:下列各项,符合20世纪初梁启超史学主张是:1反对把史书写成帝王谱牒2提倡用章节体编写史书3批判近代西方史学理论4强调探讨社会进化之理A、13B、14C、234D、124

97、        1993全国:袁世凯实行独裁的下列史实,其先后顺序是:1修改总统选举法,使得总统可以无限期延2废除《临时约法》3强国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4下令解散国民党A、1324B、2143C、3421D、4213

98、        1993年上海:下列事件按先后次序排列应该是:1护国运动2二次革命3袁世凯称帝4护法运动A、3124B、3241C、2431D、2314

99、        2000年广东:民国初年两次帝制复辟失败的共同原因是:A、资产阶级力量强大B、孙中山高举反复辟旗帜C、北洋军阀了内部矛盾激化D、全国人民一致反对

100、      1996年全国:“府院之争”的激化,从根本上反映了:A、国会内各派政客之间的权力之争B、南方、北方军阀之间的地盘之争C、是否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争D、美国、日本抢夺对华控制权之争

101、      (2001年春季高考,10)下列关于张勋复辟的叙述,正确的是:A、黎元洪支持张勋发动复辟B、张勋复辟与段祺瑞的怂恿有关C、张勋复辟发生后段祺瑞予以支持D、黎元洪领导了挫败张勋复辟的斗争

102、      2000年广东:下列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B、北洋军阀控制各省政权C、思想文化一度繁荣D、北京政府更迭频繁

103、      1995年上海:下列政党和团体按建立先后次序排列,应该是:A、兴中会、同盟会、中国国民党、中华革命党B、兴中会、中华革命党、同盟会、中国国民党C、同盟会、兴中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D、中华革命党、兴中会、同盟会、中国国民党

104、      2000年春季: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B、提出了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D、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105、      2000年全国: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

106、      1997年全国: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107、      2001年全国: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铁路建造于: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C、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D、辛亥革命发生之后

108、      2001年全国:19世纪后半期,中国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化:A、新式学堂成为培育人才的主要形式B、废除了科举制度C、科学与经学并重D、开辟了多种途径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109、      2001年全国: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负笈留洋”势潮。下列关于其社会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A、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B、促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C、西方政治思想开始传入D、带动了《国闻报》《时务报》等报刊的出现

110、      1995年全国:“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在于要不要:A、多研究一些具体问题B、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C、谈论理想的主义D、用理想的主义根本解决问题

111、      2001年全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己发展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112、      2001年全国: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苏维埃体制D、人民民主制

113、      2002年上海:在右图[新青年封面]所示刊物上提出过的著名口号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民主与科学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14、      1997年上海: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

115、      2001年上海:在20世纪第二个10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里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116、      1999年全国: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因为它1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2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3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4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发展A、12B、23C、34D、14

117、      2001年上海:使中国人民第一次直接感受到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不同于帝国主义的事件是:A、十月革命建立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B、苏俄宣布放弃在国外的一些特权C、20年代初的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高潮D、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118、      2000年广东:中共“一大”确定的任务与目标包括:1领导工人运动2打倒封建军阀3争取民族独立4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A、234B、123C、14D、1234

119、      2002年新课程:下列事件,属于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是:1明代的“土木之变”2北伐战争前的国民会议运动3美国南北战争4“”蒙巴顿的方案的提出A、12B、23C、24D、34

120、      2000年广东:共产党人开始参加国民党的改组工作是在:A、1922年秋改组国民党会议期间B、1923秋天国民党特别会议期间C、中共“三大”召开期间D、国民党“一大”召开期间

121、      1993全国:1924—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是一个:A、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B、官僚资产阶级的政党C、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政党D、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122、      1994年全国: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准确表述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C、1923年的《中国国民党宣言》D、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

123、      2002年全国春季: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124、      2001年全国:与以往军校相比,黄埔军校的特点有:1聘请外国军事教官2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同等重要3开设自然科学课程4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A、123B、134C、14D、24

125、      2001年春季:1923年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问题决定:A、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B、同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C、帮助国民党改组,使之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政党D、必须坚持共产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126、      2000年全国:孙中山晚年指出,书外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A、外国势力的干涉B、军阀混战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D、不平等条约的存在

127、      1999年全国: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最早提出这种方式的是:A、共产国际B、中国共产党C、孙中山D、廖仲恺

128、      1995年上海: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列,应该是:1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2孙中山在北京逝世3国民政府从广州到迁到武汉4国民政府出师北伐A、1432B、2341C、2431D、4321

129、      1999年上海: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的最主要贡献是确定了: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130、      1998年全国: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1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和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2中国国民党在当时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3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4“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A、12B、123C、124D、1234

131、      1994年上海: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比较,北伐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

132、      1996年全国: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133、      1993年全国:1927年后,方志敏等开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鄂豫皖根据地B、湘鄂边根据地C、湘鄂赣等地D、闽浙赣根据地

134、      1996年全国: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A、地主阶级政权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资产阶级政权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135、      1995年全国:对国民政府“改定新约运动”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缓和人民的反帝情绪B、树立对外“自主”的形象C、扩大税源、增加军费D、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136、      2002年全国春季:下列关于1927—1936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轻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B、民族资本受益最大C、官僚资本对金融的控制削弱D、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政策支持

137、      1994年上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A、奠定了“党指挥枪”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标志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

138、      1998年全国: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是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的标志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39、      1994年全国:在1930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消灭富农B、联合富农C、限制富农D、保护富农

140、      2001年上海: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141、      1994年全国:918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提出: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D、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42、      2000年全国:下列关于“918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B、它使得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C、它促使中国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43、      2001年春季:1932年10月国际联盟调查团在所谓“中日冲突”的报告书中提出:A、维持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B、由“满洲国”统治东北C、恢复中国对东北的管辖和治理D、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

144、      2001年全国: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指导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145、      2002年上海春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目的是: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避其主力,打击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46、      1995年全国: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顺序是:A、广州—武汉—南京—重庆B、广州—南京—武汉—重庆C、广州—武汉—重庆—南京D、广州—南京—重庆—南京

147、      1998年全国: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1西安事变2128抗战3华北事变4129运动:A、3421B、4213C、2341D、1243

148、      1998年全国:下列各项,周恩来直接领导和参加的是:1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2南昌起义3广州起义487会议5红军第四次反围剿6遵义会议:A、1256B、2356C、1246D、1234

149、      2000年上海:位于中国西部的抗日根据地是:A、晋察冀B、陕甘宁C、冀鲁豫D、晋冀豫

150、      1998年全国:百团大战作战区域涉及的主要根据地是:A、陕甘宁、晋绥、晋冀豫B、晋冀豫、晋绥、晋察冀C、陕甘宁、山东、晋察冀D、晋察冀、山东、晋冀豫

151、      1999年上海: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列应是:1松沪会战2《论持久战》发表3“77事变”4台儿庄战役A、4321B、4312C、3142D、1324

152、      2002年上海:日寇在中国不断挑起事变,进而发动全面战争,下列事实发生在上海的是:A、“128事变”和“77事变”B、“128事变”和“813事变”C、“七七事变”和“918事变”D、813事变和918事变

153、      2002年上海:在日寇的侵略上海的两次事变中,都率领军队奋勇抵抗的爱国将领是:A、蒋光鼐B、叶挺C、张治中D、李宗仁

154、      1997年全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1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2抗日根据地有力地牵制敌军3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4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 :A、12B、123C、234D、1234

155、      1999年全国: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D、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156、      2000年广东: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D、皆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157、      1997年全国: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1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2消灭封建剥削制度3维护农民基本利益4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12B、123C、134D、1234

158、      1994年上海:下列年代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按东、南、西、北方位顺序排列的是:1、193年冬中共临时中央的所在地2、1933年冬中共临时中央的所在地3、1938年中共中央的所在地4、1950年中共中央的所在的:A、1324B、1234C、2143D、1243

159、      1994年上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人民在华北的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的一次军事行动是: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松沪会战D、台儿庄战役

160、      2000年春季:下列有关皖南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1、它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为2、英美支持国民党发动3、中国共产党坚决回击顽固派的进攻、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完全破裂:A、123B、23C、13D、134

161、      1995年全国:皖南事变反映出:A、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是4、12政变故伎B、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开始由抗日转向反共C、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国共产党决裂D、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162、      1993全国:日本打通“大陆交通线”的直接目的是:A、迫使国民党政府投降B、援救侵入南洋的日军C、强化对占领区的统治D、扩大对华南的经济掠夺

163、      200年春季高考: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特征是:A、防共限共、特务统治、经济垄断B、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C、一党专政、经济垄断、保甲制度D、防共限共、经济垄断、新闻检查

164、      1997年上海:下列事件中,发生在日本确立“大东亚共荣圈”基本方针这一年是:A、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B、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C、日寇开始进攻解放区D、解放区进入最困难时期

165、      200年春季: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意义在于:1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2促进经济发展3实行精兵简政4联合地主阶级抗日:A、12B、134C、123D、14

166、      1994年上海:下列为限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A、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B、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C、中共“87会议”的决议D、中共遵义会议的决议

167、      *2001年上海:1946年六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当时世人议论纷纭。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于事实本质:A、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B、楚汉相争,成者为王败者寇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

168、      *1998年上海:就中期而言,解放战争前期,人民军队执行了类似于它在下列哪个时期的基本作战方针::A、1926年7月—1927年12月B、1930年12月—1933年3月C、1933年10月—1935年1月D、1937年7月—1938年10月

169、      *1997年上海: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A、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170、      *1998年全国: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伪宪法,因为:A、它直接恶化了国共关系B、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是非法的C、违反了《和平建国纲领》D、它旨在使蒋介石独裁统治合法化

171、      1995年上海:中国共产党在军事战略方针上明确实行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是在:A、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之后B、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之后C、开列井冈山根据地之后D、全国抗战爆发之后

172、      1993年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导致国民党反动派在政治上彻底破产的是:A、召开伪国大和炮制伪宪法B、和美国签订了关于通商航海、航空的卖国条约C、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粉碎D、制造下关惨案和李闻惨案

173、      1993年上海: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反蒋统治的第二条战线B、上海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三反”斗争C、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危机D、民主党派的联合斗争和人民起义遍及各地

174、      1994年上海:下列的传单“要走断头路,跟住蒋独夫。要走光明路,跟住毛泽东。”“蒋军兄弟们: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16个半月的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一百五十八万被消灭”。产生于:A、1946年B、1947年C、1948年D、1949年

175、      1994年全国: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176、      2000年全国:1947年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时,国民党军队正在实施的战略是:A、全面进攻解放区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C、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D、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

177、      1996年全国:1947年六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A、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B、全面扩大解放区C、解放中原、进取华中D、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178、      2001年春季全国:解放战争中建立国民党整编74师的是:A、华中野战军B、华东野战军C、晋冀鲁豫野战军D、西北野战军

179、      1995年上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进行的时间是:A、1947年12月—1949年2月B、1948年5月—1949年1月C、1948年6月—1949年8月D、1948年9月—1949年1月

180、      1994年上海:解放战争时期,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

181、      1999年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A、没收地主的土地B、调整减租减息政策C、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D、废除土地私有制

182、      2001年春季: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归农民所有B、归乡镇所有C、归集体所有D、归国家所有

183、      1999年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A、中国民主同盟B、民主建国会C、中国民主促进会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84、      2002年上海春季: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几经转移。下列按转移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B、上海、延安、瑞金、西北坡、北平C、上海、瑞金、西北坡、延安、北平D、上海、西北坡、瑞金、延安、北平

185、      1999年全国;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186、      2002年全国春季:中国共产党继承拉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D、没收了官僚制的建立的公有制

187、      2001年全国:[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三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1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2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3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4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A、12B、23C、34D、14

188、      2001年春季高考:解放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这主要表现在:A、全国物价得到稳定B、土地改革胜利完成C、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民经济D、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

189、      1994年全国: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A、“三反”“五反”B、农业合作化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

190、      2000年春季高考:毛泽东认为,稳定物价斗争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这主要是由于这场斗争:A、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B、沉重打击了投机倒把活动C、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D、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开始站稳脚跟

191、      1998年全国: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192、      1997年全国: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把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条件中,不包括:A、没收官僚资本B、完成土地改革C、合理调整工商业D、节减国家经机构经费

193、      1997年上海: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下列大事,按其发生时间先后排列应该是:1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2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3派团出席万隆亚非会议4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A、1234B、1324C、2143D、2314

194、      200年春季: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中共八大的召开D、中共11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5、      1993年上海:我国基本上解决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时间是在:A、1949年B、1951年C、1953年D、1956年

196、      2000年全国:1956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197、      2000年春季: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建立的作用是1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2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准备了物质力量3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4有利于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A、123B、1234C、24D、124

198、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工矿企业中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主要是为了:A、清除反动分子和封建残余B、改善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C、改革不合理生产关系D、促进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

199、      2001年全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

200、      2000年春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C、对个体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201、      2000年全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并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开始于:A、1949年秋B、1954年秋C、1956年年底D、1978年年底

202、      2001年春季: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因为这一论断: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03、      2001年春季: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来实现的,这种国家资本主义特点是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2限制资本主义剥削3受到人民政府的管理和工人的监督4带有若干社会主义性质:A、12B、23C、123D、1234

204、      1999年全国: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205、      2000年春季:“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基本经济方针,提出于:A、建国初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206、      2000年全国:对外贸易: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A、扭转了中国外贸入超的局面B、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刺激作用C、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D、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207、      1999年全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2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3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4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A、123B、134C、124D、1234

208、      2000年上海: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A、它是资本家,正可以担任我们厂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209、      2000年广东: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包括:1国营经济2合作社经济3个体经济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A、123B、234C、1234D、134

210、      1996年全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文献是:A、《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B、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11、      2000年全国: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A、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B、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D、巩固和发展三大改造的成果

212、      2000年广东: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重点阐述社会主义建设总的:A、城乡关系B、经济关系、阶级关系D、民族关系

213、      1995年上海:《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的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2年

214、      2000年广东:邓小平说,1957年后我们开始犯左的错误。其标志性事件是: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B、整风运动的开展C、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215、      2000年全国: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成就是1、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2、原子弹爆炸成功3、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4、氢弹爆炸成功:A、12B、234C、134D、1234

216、      1997年全国: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217、      2000年全国: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A、克服严重自然灾害B、巩固反右倾斗争成果C、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D、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218、      2001年全国: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219、      2001年春季: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个是指:A、资本家由剥削者到劳动者的过渡B、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C、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D、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

220、      001年春季: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代表们“北京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这里说的“出气”实际上是:A、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B、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C、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斗争D、对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人进行平反

221、      2000年广东: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1、政治协商2、民主监督3、参政议政4、维护统一A、123B、234C、124D、134

222、      1997年全国: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

223、      1994年上海:“有人急于当国家主席,急于夺权,……”(—毛泽东1971年八月中旬至9月12日南巡讲话)毛泽东所指的人是:A张春桥、B、林彪C、江青D、王洪文

224、      2000年广东:下列各项,客观上已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破产的是:A、九一三事件B、恢复邓小平等老同志的职务C、四五运动D、粉碎四人帮

225、      2001年上海:下列推论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小前提:这些年来,资本主义正在高端领域全面复辟  结论:所以,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这个推论::A、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B、大前提政权,小前提与结论错误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D、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

226、      1996年全国: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1、中日建交2、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建交:A、123B、213C、321D、132

227、      2000年春季: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A、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C、两个凡是的问题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228、      2000年上海: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1、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3、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中日友好条约》签订:A、123B、234C、124D、134

229、      1996年全国: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主要内容是关于: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B、两个凡是的问题C、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230、      2001年全国: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说否定的错误观点是:A、“两个凡是”论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

231、      2000年广东: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11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C、提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32、      1998年全国:邓小平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233、      1997年全国: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234、      1999年全国: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改变陈旧的落后的思想观念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235、      2001年上海: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帮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中不早于: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

236、     

236、      2002年全国:11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37、      20020江苏:河南:11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原因是:1、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2、对工业实行特殊优惠政策3、实施对外开放政策4、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A、123B、234C、124D、134

238、      1999年全国: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D、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239、      2000年全国: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240、      1999年上海:199年12月20日中国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此之前,葡萄牙已占据澳门:A、150多年B、近400年C、400多年D、500多年

241、      2001年全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C、外国资本不动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42、      2001年全国: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根本依据是:A、民主党派帮助过共产党B、民主党派已变成代表一部分劳动者的政党C、共产党信任民主党派D、共产党需要民主党派

243、      2001年全国: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A、中印谈判的B、中缅谈判C、中苏谈判D、中美谈判

244、      2000年文中: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当时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亚队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D、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

245、      2001年全国: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十大元帅中,参加并领导和南昌起义的是:A、朱德、贺龙、刘伯承、B、朱德、贺龙、陈毅C、朱德、刘伯承、叶剑英D、朱德、林彪、彭德怀

246、      2001年全国文仲: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起现在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理论2、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3、完善的教育立法、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A、12B、23C、34D、14

247、      2002年全国:20世纪50年代,著名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上演均引起轰动。他们的共同之处是:A属于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C、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2003江苏卷

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2.我国古代用木炭冶炼生铁始于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

3.通过农民战争建立的新王朝是

  ①西汉 ②西晋  ③隋朝  ④唐朝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4.明朝掌管地方民政、财政的机构是    

2003江苏卷

   A.布政使司  B.行省  C.按察使司  D.都指挥使司

5.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

  A.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

  B.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

  C.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D.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

6.发生于1861年的“辛酉政变”

  A.是外国侵略者在幕后策划的 C.受到了外国侵略者的欢迎

B.是慈禧、奕祈等人与外国侵略者联合发动的

D.巩固了顽固派在清政府中的地位

2003江苏卷7.《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投资设厂,这一权益

A、为日本所独享   B.为欧美列强所共享 

  C.未被参加“干涉还辽”的俄、法、德所享有 D.辛亥革命爆发后被取消

8.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的创办  .  D.“公车上书”

9.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是

  A.辛亥革命中对袁世凯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辛亥革命后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武装斗争

  C。向共产国际建议实行国共合作

D.领导了北伐战争  ’

2003江苏卷10.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

  A.戊戌变法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五卅运动期间  D.一二·九运动期间

2003江苏卷11.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英租界的背景之一是

  A、英国军舰炮击北伐军  ·B.北伐军占领了汉口

  C.国民政府已从其他国家收回过租界 D.英国宣布放弃租界权益

12.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

  A、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  B.在一切日军占领区都进行抵抗

  C.海外华侨也要参加抗战  D.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人民战争

  13.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这是因为

   A.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   B.英美等国政府支援中国抗战

  C.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  D.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

14.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了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农的政策,,其目的是

  ①减少运动的阻力  ②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③发展农村经济    ④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03江苏卷15.中共八大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A.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6.“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A、毛泽东支持对《海瑞罢官》的批判

B.《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

C.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  ·

D.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

2003江苏卷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

  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

18.下列有关17世纪30—60年代英国宗教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起英国国教教会  ,

  B.清教徒议员在议会中拒绝通过征税法案

   C.查理一世的宗教压迫导致了苏格兰人起义

  D.克伦威尔厉行清教法规

19 下列关于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

  A.殖民地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B.主要目的是开拓海外商品市场

  C.实施《航海条例》   D.实行残暴的种族奴役政策

20.下列关于18、19世纪拉丁美洲政治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大部分地区为英、法两国的殖民地

  B.墨西哥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C.圣马丁率领军队彻底击溃西班牙殖民军

  D.大多数国家独立后建立了共和国

2003江苏卷21.下列战役中,具有争取国家独立性质的是

A.纳西比战役 B.色当战役   C.萨拉托加战役D、凡尔登战役

22.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

①《四月提纲》的发表  .②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

③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 ④布列斯特和约签订

A  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03江苏卷23.下列文件中,反对日本独霸中国的是

  A、《九国公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大西洋宪章》 D. 《波茨坦公告》

24.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

 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B.使美元升值

  C.鼓励农民提高产量  D.保护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

25.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下列表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剧变前东欧各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B.东欧各国都先实行政治多元化,然后完成政权更迭

  C.德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

D.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

2003江苏卷

第二卷  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4分,共计34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材料二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  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

  材料三 明中后期上海人陆楫反对“财节则民可与富”的禁奢主张,认为“吴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使其相率而为俭,则逐末者归农矣。”《蒹葭堂杂著摘抄》

材料四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王夫之:《黄书》

  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怎样一种社会风气与观念?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指出这种风气与观念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10分) 

2003江苏卷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2003江苏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6分)

2003江苏卷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材料二

1890年日本首相在国会演说中声称,日本不仅要防卫国境线,而且要保卫国境线外的“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4分) 

  2、明治政府对中国和朝鲜实行的军国主义政策被称为“大陆政策”,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利益线”论对“大陆政策”的推行起到什么作用。(5分)·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出现“脱亚人欧论”和提出“大陆政策”的社会经济原因。(5

2003江苏卷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3分,第30题13分,第31题15分,共计41分

29.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试从“时会”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3分)

30.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概括指出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13分)

31.20世纪中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冷战初期(1946—1955年),美国是如何逐步确立并巩固其霸主地位的。(15分)

 29.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的许多政略举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发挥过积极作用。列举这些政略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13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的能力。回答第一小问时切忌想到什么就答什么,因为这样往往容易漏答。应该怎样回答呢?──分类!我们述说某朝代的历史时习惯于把历史事件、现象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关系等等,我们回答第一小问的时候也要这样。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表述第一小问的答案:政治上率军灭陈,统一南北;经济上开凿运河,修筑驰道,兴建东都,广设粮仓;文化上创进士科;外交上与日本、东南亚等国友好往来。第二小问可以直接运用现成的历史结论,正确答案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不要漏答。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o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D

A

A

C

B

D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A

A

C

A

C

A

D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A

A

B

 

 

 

 

 

 

 

 

二、材料解析题:(共34分)

26.答案要点:(10分)

  拜金、重商和倡奢。冲击传统等级观念,

刺激商品经济发展;助长统治阶级的腐朽倾向(或激化阶级矛盾)。

27.答案要点:(10分)  ,

(1)时间: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

  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2)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

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9、答案要点:(14分)  (1)对亚洲邻国持轻蔑态度。  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2)以侵略中国为中心,把侵略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第一步;  为侵略中国和朝鲜提供了借口,。

(3)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扩大国内外市场;由于国内封建残余严重等原因,更加需要国外市场;这一目的难以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更多依靠军事手段。 

 

三.问答题:(共41分)

29.参考答案:(13分)

  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子基础。 

唐太宗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30.答案要点:(13分)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

  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产生了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新的阶级。

  出现了新式学堂。

  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  ·

3L答案要点:(15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于1917年参战,成为主要战胜国之一;大战削弱了欧洲列强,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成为战胜法西斯势力的主力之一;掌握了原子弹;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雅尔塔体系为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首屈一指。

冷战初期,在西欧各国实力下降的情况下,美国通过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巩固了霸主地位。

2004年广东:1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13.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①养活了众多人口②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  。

  ③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④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15.鸦片战争后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作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C.姚莹的<<康輶纪行>>  D.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文字资料和文物都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回答16~19题。

16.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汜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2004年广东:17.作品有“诗史’之称的唐代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18.图4为西夏木活字(佛经)印本。关于这一印本及其所传递

 的历史信息,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西夏与宋朝文化交流密切  

 B.西夏文明已发展到较高的程度

 C.西夏文字的创制没有仿照汉字  

 D.西夏木活字印本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2004年广东:19.图5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

 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

 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

 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

 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中俄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回答20—23题。

20.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

 订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21.沙俄借以侵吞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改订条约>>

22.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兴起  B.先进知识分子提出向俄国学习

 C.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  D.<<中俄声明>>签订

23.下列关于新中国与苏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B.苏联要求建立联合舰队导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c.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直接导致中国三年经济困难

 D.20世纪7o年代中苏关系开始改善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式,它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回答24-28题。

2004年广东:24.下列关于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

 ①是由古代帝王创造出来的  ②受中国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影响

 ③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  ④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7.(32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1)读图7,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材料一

 2004年广东: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2)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8分)

材料二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事,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3)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受益的主要是哪些国家。

(10分)

材料三

  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击度。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井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10分)

2004年广东:38.(32分)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

材料一

  2003年,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77.7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继续保持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1)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海洋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11分)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城全面实行体渔制度。通过休渔,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量有所增加,种群结构得到改善,休渔后渔获量增加。渔民的经济收益不仅没有因休渔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2)结合休渔制度,分析“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u分)

材料三

  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历来属于中国。鉴于南海周边国家对该领域提出不同领土要求,中田政府在不放弃主权的前提下,从尊重现实出发,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原则。2003年11月11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菲律宾国家石油勘探公司签署了共同开发南海石油资源的合作意向,这被看作是实施上述原则的良好开端。  

  (3)“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10分)

39.(60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2004年广东:

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二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未,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材料三

  “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6分)及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8分)

  (2)“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6分)

  到20世纪50半代,辽宁省巳成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辽宁省蕴藏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抚顺有“中国的煤都”之称。读图8,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3)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14分)

  (4)简述近年来该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6分)

 材料四

  东北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敢深的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全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1978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的人均CDP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到2002年辽、黑两省分别降到第9、第18位。

  (5)结合材料四.根据所学经济常识指出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对策。(10分)

  (6)在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的方针。试说明这一方针的哲学根据。(10分)

2003年全国高考上海卷

一、选择题共60分

1.北京人遗址中发现许多石片、石块,考古界认为有  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最有力的依据是

  A.数量很大,约有10多万件  B.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

  C.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  D.便午使用,留有打制痕迹

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3.观察下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末年 C.三国两晋  D.隋唐时期

4.从司马迁著(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到刘知几著《史通》阐发历史通识,形成系统理论,我国史学历经  

  A,100多年  B,300多年  C、800多年  D.1200多年

5.元朝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外贸和海运事业有了相当的发展,新兴的港口是  

  A.广州 B、泉州 C、庆元 D.上海

6,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7.1688年,女婿登基,丈人逃亡的那场“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与

 A.封建贵族斗争的原因 B.新旧贵族妥协的结果

 C.封建贵族斗争的标志 D.新兴贵族妥协的条件

8.独立战争胜利两年后,美、英签订了《巴黎和约》,美国的地图变为


9.以“皇帝”名义推行《民法典》,自誉为“永垂不朽”的

 事情,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的南北战争

 C.日本武装倒幕运动 D.德意志第三帝国

10.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一事业指

  A、阻止奥地利的回归 B.戳穿俄罗斯的觊觎

C.抗击法兰西的入侵 D.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11.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的干涉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  D.维新人士的抵制 

12.1909年,一位35岁的科学家荣获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被后人誉为“无线电之父”。这位科学家是

 A.马可尼 B.贝尔 C、西门子 D.赫兹

13.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14.观察下列《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的漫画。


作者表达的是英国意欲

 A.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 B.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 

 C.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   D.同欧洲列强结成联盟  

1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16.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

 C.军事指挥严重失误 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召开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杜鲁门指的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18.“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19.“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20.20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文化观念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民族构成的变化

21.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

以下选择题每题3分

21.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 s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这位学生正确地回答

  A.Li Er  B.Zhuang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23.“伏尔泰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所以伏尔泰也可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这一推理最可靠的前提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A.有少数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  B.有少数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

  C、一般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  D.一般都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

24.“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的这一诊断揭示了资产阶级

  A、曾经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B.永远是人类财富的化身 

C、始终是社会进步的代表  D.将来是世界经济的霸主

25.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造成了

  A.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 B.干王洪仁玕被黜去位

  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玫 D.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

2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直接反对日本侵华的群众运动是

  A.护国运动 五四运动 B.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C.五卅运动 省港罢工 D.五四运动 省港罢工

27.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为此,他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

  A.亚非国家的革命策略 B.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C.第三世界的南南合作 D.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二、简释题(共34分)

28.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彩陶俑照片,回答问题。(共6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6分)

      述怀  (宋)李纲

  胡骑长驱扰汉疆,庙堂高枕失堤防。

  退避固知非得计,威灵何以镇四方?

  中原夷狄相盛衰,圣哲从来只自强。

 诗中的

  (1)胡骑指什么?(1分)

  (2)退避指朝廷的什么政策?(1分)

  (3)中原指什么地方?(1分)  

  (4)李纲为何如此述怀,渴望自强?(3分)

 30.美国某民意测验机构在中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一位在本国早期历史上贡献最大的总统。结果,下列总统得票相近。

 问题:(共5分)

(1)  这三种选择,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为什么?(2分)

(2)  另外两种选择是否也有可理解之处?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31.2003年是辛亥先贤宋教仁遇难90周年。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沪宁车站,全国震惊。时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说:“何物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下令通缉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应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后者拒不接见,应离京去津,途中被刺身亡。

问题:(共5分)

  (1)此案为什么引起全国震惊?(1分)

  (2)真正的狂徒——幕后指使者究竟是谁?(1分)

  (3)为什么他拒不接见应桂馨,此人正在忙什么? (3分)

32.改革在中外近现代史上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第二,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第三,改革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

问题:请根据以上三个方面各举一例并简要说明理由。(共6分)

33.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告:中华民族将“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阅读下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

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
 1956年
 1957年
 
工业总产值
 343.3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
 483.9
 582.9
 604.0
 
工农业总产值
 827.2
 1286.5
 1387.9
 

 

问题:(共6分)

  (1)新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呈现了怎样的趋势?(2分)

  (2)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4分)

 三、问答题(共26分)  

3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器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请按朝代顺序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十项成果,并逐项概要说明理由。(共13分)

  例:战国时期的“四诊法”,奠定了中医诊断的基础。汉代的造纸术,方便了文字记录,也是对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大贡献。

35.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演变。(本题共13分)

  第一次:拿破仑战争后,形成了维也纳体系。俄、普、奥三国组成”神圣同盟”分割欧洲。

  (1)请按上述方式,扼要回答后三次世界格局的形成及特点。(9分)

  (2)纵观这近2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你认为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四、材料分析论证题(共30分)

36.以世界眼光观察与理解下列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30分)

注意:

1.必须联系世界史内容论述。

  2.应突出一个方面或主题,并涉及本题提供的所有材料,不要泛泛而谈。

3.观点明确,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1993年全国:1856年秋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鼎盛,其主要标志是:A、攻占南京B、东征和西征取得胜利C、李秀成率军队攻至上海近郊D、取得三河镇大捷

249、1993年全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A、使得中国走上资本道路B、镇压太平天国C、抵抗外国侵略D、维护清朝统治

250、1993年全国: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应召统筹全局折》的呈递B、强学会的成立C、《中外纪闻》的创办D、“公车上书”

251、1993年全国: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是:A、辛亥革命中对袁世凯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B、辛亥革命后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武装斗争C、向共产国际建议实行国共合作D、领导北伐战争

252、1993年全国: 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A、戊戌变法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五卅运动时期D、129运动时期

253、1993年全国: 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英租界的背景之一:A、英国军舰炮解击北伐军B、北伐军占领了汉口C、国民政府已经从其他国家收回过租界D、英国宣布放弃租借权益

254、1993年全国: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这是因为:A、日本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B、英美等国政府支持中国抗战C、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D、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

255、1993年全国:下列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B、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256、1993年全国: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实行了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农的政策,其目的是:1减少运动的阻力2稳定民族资产阶级3发展农村经济4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A、123B、234C、134D、124

257、1993年全国:中共八大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是:A、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58、1993年全国: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A、毛泽东支持对《海瑞罢官》的批判B、《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C、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D、中共中央发出“516通知”

259、1993年全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11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材料解析题:

1996年全国:关键词:太平天国外交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齐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2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王干                        《资政新篇》

 

回答:

①据材料1,归纳杨秀清对外态度的要点(不要摘抄原文)。

②据材料2,归纳洪仁对外态度的要点(不要摘抄原文) 。

③概括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答案:1.①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不同点: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洪仁王干 除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外,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  000年春季:关键词:洋务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机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不过铜钱火器之类,仍照向例设禁,其善造枪炮在官人役,当随时设法羁康耳。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冉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地贷,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权利。……臣拟遘振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62年)
  材料三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
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
回答:
(1)据材料二,归纳李鸿章在采用大机器生产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冬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强”与“求富”的关系?(注意:回答本题时,不得照抄原文)

答案:.(1)创办大机器生产的军事工业,是抵抗外来侵略的根本措施;采用大机器生产有利于发展民用工业;应禁止民间采用机器铸币和生产军火等,以免危及清朝统治。(2)严重人超;中国的手工产品成本高,无法与外国廉价的机器产品竞争;在中国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企业。(3)“求富”是“求强”的基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扩张;民用工业的发展对军事工业有推动作用。

995年全国:关键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材料1: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办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玩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及改创缫丝小机,以利于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获利尤普。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    ——摘自《南海县志》卷12

材料2: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的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

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反对的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摘自1874年《捷报》卷12

请回答:

①根据以上两个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概括,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②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样的重要结论?

答案为:

①机器生产,产品质量好,产品主要供出口,获利多,机器缫丝业同手工缫丝业利益冲突,缫丝厂存在污染环境和工人技艺不熟练的问题。陈启沅顶住了各种压力,坚持办厂。陈启沅研制并推广了缫丝小机。

②答案按以下两类给分:(不得交叉)

一类:陈启沅对该厂的生产与销售经营有方,管理得法,敢于坚持,勇于创新,使得这一家早期民族近代工业能够成长并扩大了影响。

二类:继昌隆应用近代技术和机器生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或生产方式)显示了对手工业生产的优越性,虽然会遇到种种阻力,但终究要发展起来。

 

3、   2001年全国:关键词:日本对台湾的掠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台湾稻米生产及供应日本情况

年份

种植面积(千公顷)

供应日本稻米占总产量比比例(%)

1900年

326

0.46

1928年

585

34.81

1937年

658

52.46

台湾进出口贸易情况

年份

进出口贸易总值(千元)

对日贸易所占比例(%)

1900年

36944

34.76

1926年

434837

74.38

1937年

762299

90.27

──选自周宪义《台湾经济史
——据周宪义:《台湾经济史》
材料二 台湾对日本的输出品绝大部分是农产品与原材料,其中米、糖两项合占77%,其余为香蕉、凤梨、茶叶、樟脑、煤炭等。输入台湾的日本产品中,绝大部分是纺织品、机械、化肥、药品和日用百货等轻工业品。
——据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三 据统计,1909年至1944年,中国台湾的对外贸易输出额远远大于输入额,其对外输出总值约为90亿元,输入总额约为67亿元,出超总额约为23亿元。此外,自1903年至1945年,台湾人民在生活消费品中的对外依赖性呈增长趋势,其中对日本产品的依赖性由13%提高到36.8%。
——据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
 
回答:
1895年至1945年间,日本殖民统治者在中国台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实现“日台经济一体化”。根据以上材料,试分析日本统治台湾经济措施的性质,(3分)并分析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9分)

答案:属殖民地性质。

中国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包括:日本掠夺了台湾大量的财富;台湾经济畸形发展,成为日本原材料基地;日本垄断了台湾的对外贸易;台湾对日本产品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1998年高考45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日本代表宣称: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日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美国代表提出:中日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会须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约,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

                ---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摘自《顾维钧回忆录》第1分册


  材料三: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参考答案

  评述要点:
  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
  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
  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
  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1999年上海:关键词: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的斗争:(二)材料解析题

1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材料二 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 垮”。1919年5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 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降外人,由公司必将衰退”。因此,它联合 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中示意图,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客观条件? 

②南洋公司与英美烟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

 

分析与答案:第①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图表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处历史时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②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答案:

①营业额迅速上升。客观条件有:辛亥革命创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实业救国” 思想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抵制日货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北洋军阀也采取了一些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②外国侵略势务(帝国主义)要继续控制中国市场、破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家具有反帝爱国的积极性。

……

4、  2001年上海:1820年—18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无声情况统计表……

1994年全国:关键词: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汪精卫*蒋介石集团政策的变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以下材料是1938年.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材料是1938年日本近卫内阁发表的三次对华政策《声明》的节录,摘自《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

 材料一: 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政府以最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然而,国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然策动抗战,……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1938年1月16日《声明》

 材料二: 帝国陆海军已攻克广东(州)、武汉三镇,平定中国重要地区。国民政府仅为一地方政权而已。然而,如该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
                  ——1938年11月3日《声明》

 材料三: 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1938年12月22日《声明》
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2分)

   (2)据材料二,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有何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4分)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增添了什么新花样?联系史实说明它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4分)

.答:①日本采取了不承认国民政府(“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图谋另立亲日的伪政权的方针。(2分)

    ②日本改变了不承认国民政府的方针,在对国民政府实行军事打击的同时,伸出诱降之手。

   (2分)从当时中日战争的实际看,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资源

    紧张,又由于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猛烈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日本被迫改变原来的

    方针。(2分)

   ③日本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项原则,作为诱降的条件。(2分)

   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敌,成立了伪国民政府。(2分)

1996年全国:(关键词:大生产运动)多户公司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1996年45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 
                       --摘自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的拥政爱民活动》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垦荒、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

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39-1941)》、《陕甘宁边区建设概要》提供的材料
  材料三 可以给人以这样一个印象,即边区政府在发展它的领域内的生产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1940-1941年间国民党加紧封锁以后更是如此……在农业上,粮食作物的产量可能至少是有所增长的,这主要是由于为了增加谷物种植而大规模垦荒的结果。纺织品原料的生产由于棉花种植的恢复和振兴肯定也大大增加了……政府发展生产的努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因为有了这样的进步,边区政府能在1943-1945年间很好地达到了在衣、食、住等方面自给自足的目标。当然,这些目标也反映了极端俭朴的消费水平。
--摘自(美)施兰《陕甘宁边区生产的发展》
回答:
① 据材料一,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4分)
② 据材料二,比较1941年和1944年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③ 材料三是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你的认识对它加以鉴别并简述理由。(6分)

[参考答案]
  ① 当时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和国民党包围、封锁之下,一切都必须自力更生,首先要解决抗日军民的吃、穿问题,才能生存下去和坚持斗争,其他各业也要依靠农业才能发展。(4分)
  ② 开荒、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都有明显的增长,其中皮棉产量的增长幅度最大,大生产运动取得很大成绩。(2分)

1993年三南:关键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二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非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三 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惟一的敌人。”

材料四 (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

“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回答: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9-10月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2)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上述材料中有何依据?在当时的实际行动中有何表现?

(3)蒋介石当时为什么耍弄反革命两手?在上述材料中有何依据?

(4)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这在上引材料和历史事实中有什么依据?

答案:

(1)表面上说为了避免内战,共商大计。10月10日签订《会谈纪要》。

(2)蒋介石对中共极端仇恨,力图消灭。材料二是当时蒋介石的剿共密令;材料3表明蒋的一贯立场就是把中共视为“惟一的敌人”。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就在晋东南和平汉路沿线向解放区进攻。

(3)当时国民党军队大多还在西南,无法控制全国,所以蒋介石要争取时间,企图一手利用谈判来束缚中共,另一手加紧调兵抢占地盘削弱中共。材料四中,杜鲁门指出当时蒋介石无法控制东北和中南地区,如果日军放下武器,“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

(4)蒋介石的“两手”是在美国的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进行的。材料四中,杜鲁门表明了美国的态度,甚至决定了“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的办法”。事实上,当时美军侵占了上海、秦皇岛等大中城市,替国民党抢占战略要地和运送军队。

2001年春季高考:关键词:反对迷信,延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主席说过边区有三大害,就是迷信,不识字,不讲卫生。……迷信一害就又有三大害。第一,它害得人们家破人亡。……第二,它害得人们短了志气。生活不好,政治不好,迷信说这是命该如此;……第三,它还要窝藏匪类。世上既然有糊涂人整天疑神见神,也就有混账人利用他们的糊涂,故意诌出一派胡言,组织许多团体,来干种种招摇撞骗、奸盗邪淫的勾当。

──《反迷信提纲》 《中国青年》第2卷第11期(1940年9月)

材料二 边区群众中的迷信现象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医药卫生工作不普及。……群众没有旁的方法战胜疾病,只有相信神仙。……要老百姓不敬神,就要有科学的发展和普及。

──毛泽东在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44年3月22日)

材料三 一贯道及其他类似的秘密迷信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固然是人民生活的痛苦和文化的落后,但它们在最后迅速发展及其活动的猖獗,则主要是由于地主阶级和特务反革命分子的活动和我们的麻痹。……应该在公开宣传上强调一贯道是为地主特务反革命分子所利用以进行反革命活动的组织,因此应该取缔、禁止和解散,劝告一切善良的人民不要去加入,已加入的都应退出,以免连累善良。

──刘少奇关于开展反对一贯道活动给西北局的信(1950年10月19日)

(2001年春季高考题)

请回答:

(1)据材一回答,为什么要反对迷信?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迷信现象,为什么?

(3)据材料三回答:对于一贯道等带有政治目的的迷信组织,参加这类组织的善良群众,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和政策是什么?

答案 缺。

2002年全国:关键词:中国东北,租借地,旅顺和大连,1898年三月中俄《旅大租借条约》……1905年中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交,全归俄官……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年3月)

材料二:(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

——日俄《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9月)

材料三: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粗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苏美英《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

注: 1945年 8月,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协定,确认了《雅尔塔协定》有关旅顺、大连问题的内容。

材料四: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40分)

(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16分)

(2)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8分)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实际上采取了什么做法。(10分)

答案要点:

(1)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旅顺、大连被沙俄租借;日俄战争后,沙俄将它在旅顺、大连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为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美英同意苏联在中国旅顺、大连享有特权,后国民政府予以承认;新中国成立后,中苏订立协定,中国在旅顺、大连的主权得到恢复。

(2)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3)清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4)无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以武力争夺中国的领土,背着中国拿中国的领土进行交易。

2000年广东: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工作报告的错误论断:无产阶级同资产阶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度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决议(1956年9月)

材料二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

─中共中央向八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1958年5月)

材料三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在本质上,依然是政权问题,就是资产阶级要推翻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而要大力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人民日报社论《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1967年11月6日)

回答:①据材料一、二从1956年中共八大到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有哪些变化?影响如何(8分)

②据材料二、三从八大二次会议到“文革”,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又有哪些变化?在实践上造成了怎样的影响?(5分)

.答案要点:(13分)

1.        1.        中共八大关于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3分)经过严重扩大化的反右派斗争,八大二次会议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2分)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出现失误,影响和干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受到挫折。(3分)

2.        2.        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关于阶级斗争的错误论进一步发展,认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本质上依然是政权问题,要进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文化大革命”。(3分)在实践上造成了建国以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2分)

1998年全国:关键词: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
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
的基本方针。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
材料二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
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
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
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
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
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
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
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
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结合材料回答:
  ①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8分)
  ②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4分)

答案:

(1)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严重脱离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

分配形式:“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了按劳分配原则。

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后果。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2)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搞建设必须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

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

2000年全国:关于知识分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了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

——1956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
材料二 自以为还有反对劳动人民的资本的社会力量,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党派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比起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还多一种资本;他们的大部分直接参加着社会主义建设,无产阶级在经济文化的种种部门需要着他们。

——1957年9月18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经过12年的锻炼,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我们应该信任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如果还把他们看作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显然是不对的。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中,……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回答: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0分)正确对待知识分子有何重大意义?(3分)

答案要点:(13分)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共正确认识到知识分子基本上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2分)经过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知识分子被视为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2分)1962年周恩来重新提出,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2分)1978年邓小平更加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这一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共制定知识分子政策的依据,对于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4分)
  正确对待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问题。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将极大地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3分)

1994年全国:中美关系,1972年二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82年八月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四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摘自1972年2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摘自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三: 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摘自1982年8月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摘自1979年4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说明:尼克松总统(共和党,1969—1974年),卡特总统(民主党,1977—1981年),里根总统(共和党,1981—1989年)。]
回答: ①据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何重要的发展?两个公报的意义何在?(4分)

②据材料一、二、三,美国两党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1分)
   ③据材料三,说明这三个公报对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作用。(1分)
   ④据上述各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4分)

答:.①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分)由不应谋求地区霸权发展为不应在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1分)两个公报的发表标志中美间敌对关系的结束,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阶段;(1分)它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有力的约束,有利于反霸斗争。(1分)
   ②是一致的。(1分)

   ③提供了双方确认的原则基础。(1分)
   ④材料四表明,《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粗暴地干涉了中国的内政; 
   ⑤该法是美国单方面制定的国内法,对中国没有约束力,而中美联合公报是以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准则为依据的。(能答出这一观点的加1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该法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1分)

5、  1999年全国:关键词:邓小平全面整顿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5年3月5 日)目前生产的形势怎么样?农业还比较好一点,...工业方面现有的生
     产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去年一年,工业生产的情况是不好的。
      (1975年8月18日)我对工业发展的有关问题讲几点意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
     大进出口。...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工作。...整顿企业管理秩序。..恢复和健全规章制
     度。关键是建立责任制。....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是一个很大
     的问题,如果不管贡献大小、技术高低、能力强弱、劳动轻重,工资都是四五十。
      (1975年9月26日)如果我们的科学研究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个国家建设的后腿。...
     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问、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1975年9 月27日)当前各方面都存在一个整顿的问题:农业要整顿,工业要整顿文艺
     政策要调整、调整其实也是整顿。要通过整顿 ......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1984年10月10日)拨乱反正在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我主持中央党政工作,堤出了一
     系列整顿措施,每整顿一次就立即见效,非常见效。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197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工业增长15.1%。农业增长4.6%。
      这种状况表明整顿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摘自胡蝇《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1975年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13分)。
  要求:内容应包括全面整顿的背景。目的、措施和意义。坪述应成文,无须罗列材料,限180
     字以内。

【答案要点】

  (1)材料1说明,在十年探索中,党的指导思想的一个发展趋向是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趋向,这就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积累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实践经验。这主要是指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前后一年多的探索、1959年庐山会议以前八九个月的探索和1960年冬天以后五年调整的探索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这些都为毛泽东思想的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起步阶段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材料2说明,这时党的指导思想有另一个发展趋向即错误的趋向,这就是在探索中形成的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这些错误的东西,由于它们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脱离了中国实际,自然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3)材料3说明,在这个十年中,尽管有过曲折,犯过“左”倾错误,但成绩是主要的,基本上是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的。经济上发生过问题,但总的说还是有发展的。因此,成就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尽管在探索过程中,正确与错误的发展趋向同时共存,但正确的趋向占主导地位。

  

6、 关键词:在问答上:鸦片和禁烟运动:材料解析题(14分)
材料一 (鸦片烟)"来自英吉利,洋人严禁其国人吸食,……而专诱他国,以耕其财,弱其人。" --引自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
材料二 "初,鸦片烟在康熙处以药材纳税。乾隆十三年(1765年)以前,每年多不过二十箱。乃嘉庆元年(1796年),因嗜者日众,始禁其入口。嘉庆末,每年私鬻至三四千箱。"道光六年(1826年)"设巡船后,退船每月受规银三万六千两,放私入口(每年二万箱)"。到1937年,鸦片走私"遂至四五万箱矣"。 --引自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
材料三 林则徐1838年12月奉命赴广东查禁鸦片。次年3月,到广东,严拿烟贩,惩办受贿官弁。同时传谕外商"勒限呈缴"鸦片。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眼见抗拒不成,只得交出鸦片二万箱,"自行递禀求收"。林则徐"在虎门毁化烟土"。当时有前往观看的洋人撰文"以纪其事,大意谓天朝法令,足服人心"。"迨后各国来船……皆已绝无鸦片,惟(英)不遵法变,且肆鸱张,是以特奉谕旨,断其贸易。"
--引自林则徐《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
材料四 义律(被迫缴烟的同时)报告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称:中国及时禁烟"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也是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中国"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指鸦片)就是一种侵略","应该使用足够的武力"对中国进行"迅速而沉重的打击"。 --引自《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不久,巴麦尊告之义律:"陛下政府意将派遣海军到中国海去,可能还有少量陆军","立刻封锁广州与白河或北京诸河",并"有意于要永远占有"可作为英国远征军基地和商务基地的岛屿。"我希望你用心研究实现这样一个计划"的各种条件和"对华贸易有关的商人和制造家""对中国人实行强力行动"的要求。 --引自《巴麦尊致义律的机密件》
回答
①就材料一、二来说,你认为鸦片烟毒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②就材料三、四所提供的情况,扼要回答:义律如何一面破坏禁烟,一面为武装侵华制造借口的?(2分)
③就材料三、四所提供的情况,扼要说明:鸦片战争是英国蓄意挑起的。(6分)
④学术界有"鸦片改变了中国"的论断,请你运用本题提供的全部材料,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概述这一论断的主要历史依据。(4分)

答:(1)英国(或洋人、外国)为掠夺财富而向中国走私鸦片;清朝巡海辑私船(或水师、官吏)受贿,庇护鸦片走私。

  (2)义律始则抗拒缴烟,继则“自行”缴烟,又“不遵法度”,暗中破坏,迫使林则徐中断中英贸易,再反诬禁烟是“侵略”,制造武装侵华的借口。

  (3)英国(a)把禁烟视为“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b)把这次冲突视为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c)诬禁烟是“侵略”;(d)义律与“对华贸易有关的商人和制造家”(或鸦片贸易利益集团)都策划用武力“迅速而沉重的打击”中国(或“对中国人实行强力行动”)(e)“有意于要永远占有”中国的岛屿,打开中国大门;(f)经过周密策划而出兵中国。

  说明:如果考生对上述要点写不全,却写出下列各点:“英国侵略者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而走私鸦片”,“破坏中国禁烟的正义举措”等,亦可酌情给1-2分。)

  (4)鸦片流毒使中国银荒兵弱,清政府更加腐败;由鸦片走私而引起鸦片战争,结果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倾销中国,逐渐地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或中国的大门开始向资本主义列强开放);鸦片战争使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或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1993年上海:在问答题:关键词:中共奋斗目标、中心任务:《中共一大纲领》……《中共二大宣言》……《中共八七会议决议》……《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史学界认为,纵观这一段历史,中国共产党以他原值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创造性地处理了它所面临的复杂的矛盾,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你是否同意?概要论证你的回答。*

20、关键词:在问答上:西安事变:1936年12月6日张学良、杨虎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注意:仅仅对问题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是不得分的。应当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本题提供的材料简要地解释或论证你的回答。)

材料一 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为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引自 1936年12月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材料二 张学良背叛党国,劫持统帅……为整饬纪纲起见……由讨逆总司令何应钦指挥国军,扫荡叛逆,以靖凶氛,而维国本。

──引自1936年12月7日《行政院奉发国民政府讨伐张杨令》

材料三 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遂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实未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竭我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

──引自宋美龄1937年《西安事变回忆录》

材料四 本日(19日)午前一时,有田(时任日本外国)约谈,首称……中央政府是否与张妥协?……中央如在抗日溶共之条件下与张妥协,日本决强硬反对。

日本放弃武力决策……兹控得各重要方面,确有觉悟,以为对华压迫,不啻为临渊驱御,促成中国赤化,应即改变基本政策……并令各线全行终止。

──引自驻日大使许世英1936年12月给国民政府的电文

材料五 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用一切方法联合主派、反对亲日派……揭破日寇及亲日派利用拥蒋的号召,发动内战的阴谋……给张杨以积极实际的援助(军事上的与政治上的)……切实准备“讨伐军”进攻时的防御战……这种防御战……依然是为了促成全国性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发动。

──引自193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

请回答:

阅读材料一

(1)张、杨对他们发动西安事变提出了哪些理由?

(2)请列举这些理由的事实依据。

阅读材料二、材料三

(3)根据这两个材料,当时国民党政府内部产生了哪些反应?哪一种反应暂时占了主导地位?

(4)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四

(5)请根据本材料来解决日本政府希望西安事变朝什么方面发展?

(6)你是否同意驻日大使许世英“确有觉悟”这一判断?

阅读材料五

(7)联系材料一到材料四,谈谈你对下列观点的看法,并作简要说明。

中共中央12月19日指示中提出的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是非常明智的,为此而确定的措施也是务实的、及时的。

分析:该题为1995年上海高考题。本组题属材料分析论证题,通常也归于问答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史论结合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内容主要是西安事变及中国各派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切口虽小,内涵丰富。解题关键是立足时代特征,注意阶级立场,分析评判诸材料。解题时要全面审题,包括题目到材料。在全面了解各项要求、信息基础上,按题目要求逐项作答,特别对于第(7)问,要把“中共中央的指示”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中去考察,系统深入地分析、联系材料多角度地一一论证,应注意史实概括要全面、简洁,结论准确,防止史论脱节,文句简明流畅,逻辑严谨。

参考答案:

(1)“理由”是蒋介石坚持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2)“依据”是西安事变前由这种错误政策而导致的各重大事件。

(3)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主张武力解决和主张政治解决。武力解决的主张暂时占了主导地位。

(4)国民党内部有亲英美派和亲日派之分,政治解决符合美英利益,武力解决有利于日本对华侵略;蒋介石被扣,亲英美派群龙无首暂处下风。

(5)从日本外相对“抗日溶共”这一和平解决西安的关键问题对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希望新内战的方面发展。

(6)不同意。从上述分析及以后的日本对华政策可以看出,当时日本政府的“放弃武力政策”、“令各线全行终止”,只是企图通过诱降政策使国民党政府进一步分化并做出有利于日本侵略的事情。

(7)正确的。

“明智”:符合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巩固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

“务实”:“用一切方法联合……阴谋”等措施既抓住了解决西安事变的各主要方面,又抓住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关键。

“及时”:从“给张杨以积极的援助”直至作“防御战”的准备,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准确而及时地分析了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道路上可能面临的问题(如有爆发战争的可能等)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作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0年上海:关键词:孙中山思想的发展:“人人尽其才,的人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后于我,其维新之政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三: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从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在学生分析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由主张维新变法,到主张实行革命,提出三民主义;到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变化的原因:(1)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改良道路走不通,由此他看到清政府的腐败,(2)于是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了领导革命,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成三民主义,以三民主义为指导,进行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和封建帝制。(3)由于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孙中山继续领导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斗争屡败。(4)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将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21、2001年上海:关键词:日本军国主义,日本把文部省新教科书;材料一:.阅读下列材料,提取和理解材料中的信息,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公开信:明辨事实真相(12分),昭示产生“新教科书”逆流的原因(6分)。
材料一 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今年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士为口号,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
●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
●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
材料二 引自有关报道
1948年后,日本实行教科书审定制。50年代,有人发表《令人忧虑的教科书问题》,认为教科书“贬低祖国日本”,意欲掩盖二战罪行。80年代后,由文部省一再通过的与复活军国主义相呼应的教科书,篡改和美化二战中许多重大侵略行径。今年4月初,日本文部科学省又通过了“新教科书编撰会”主编的歪曲历史的教科书。“编撰会”几乎网罗了所有的右翼学者,在三菱、东芝、马自达、日野、富士通等百余家企业和财团的捐助下,其每年的活动经费多达4.2亿日圆。

2001年5月11日在日本文部科学省门的抗议者

“新教科书”出笼和审定“合格”前后,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各国许多史学工作者和民间团体举行了各种抗议活动,指出:二战中的日本侵略者,不仅对亚洲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也将日本人民推进了火海。肆意篡改历史是一股反动逆流,虽然由来已久,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原因,得到了日本上层和大发战争横财的某些人的支持,但是最终必将被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人民所唾弃。

 

 答;.本题按以下三部分给分:
一、事实真相(共12分)
 1.“满洲国”问题(共5分)
 “满洲国”的地域是我国韵东北三省,居住的民族不包括日本民族。(2分)
 “满洲国”是一切受日本支配的汉奸政权(2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分)。
 (如谈到日寇在东北进行了血腥或殖民掠夺可加1分;如指出“新教科书”在这个问题上是殖民主义逻辑可加1分)
 2.“南京事件”问题(共2分)
 “南京事件”其实是日军在占领区的暴行之一,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分)
 (如谈到“南京大屠杀”的具体内容,可加1分;如揭露“新教科书”在这个问题上企图用学术问题或以“公正面目”来掩盖或淡化暴行,可加1分)
 3.“独立”契机问题(共5分)
 其时,亚洲国家处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之下。(1分)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是为了争夺亚洲直至世界霸权(1分);其血腥掠夺(或殖民统治),使亚洲人民陷入了战争的灾难。(2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特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分)如指出“新教科书”在此问题上是强盗逻辑可加1分。
 如对日本在“二战”期间的方针、罪行有总体概括,或指出其它重要侵略行径以连贯以上三个侵略事实,可加1分。--------

22、2003年全国:关键词: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答案?

23.非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键,全系于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用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但是我们的立场有极明显的四点:一、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和领土之完整。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四、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的约束。这四点立场,是弱国外交最低限度。
   摘自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的讲话
  材料二:这几年来忍耐,骂了不还口,打了不还手,我们为的是什么?实在为的是要安定内部,完成统一,充实国力,到最后关头来抗战雪耻。现在,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那就必须不惜牺牲来和倭寇死拼。
   摘自蒋介石《告抗战全体将士书》1937年7月31日
  材料三: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应付之。
   摘自《国民政府自卫宣言》(1937年8月14日)
  材料四:任何党派,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旗帜之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吾人唯望其真诚一致,实践其宣言(指《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将此宣言交给蒋介石,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所举之诸点,更望其在御侮救亡统一指挥之下,以贡献能力于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革命之使命。
   摘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
  回答:
   ①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蒋介石从"这几年来"到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期间的内外政策。
   ②依据以上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二和材料四蒋介石关于抗 战的基本观点。

问答题

1、  见史料解析18

2、  2002年江苏河南大综合: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1]略。[2]清代采用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老百姓出卖劳动产品得到的是铜钱,按市场比价折合成白银向国家纳税。清中期以前,银钱比价基本平稳(一两白银等=1,000文铜钱)。鸦片战争之前以及战后,银钱比价从10,00文持续攀升至1,300文、14,00文、1,600文甚至更高,出现空前严重的银荒[银贵钱贱]。试分析其原因及社会影响。

答:[2]原因:鸦片输入;战后战争赔款。

   社会影响: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3、  1994年上海:比较说明的中国洋务运动失败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答:经济上:洋务运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明治维新—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影响下,领主土地所有制动摇。

政治上:洋务运动—是部分官僚在“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明治维新—在内外危机中,德川幕府统治危机严重;中下级武士中的革新力量联合新兴地主、商人、资本家进行武装倒幕。

目的:洋务运动以西方科技的手段,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明治维新是推翻幕府,建立以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进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洋务运动缺乏变革的经济条件,不能摆脱外部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控制,又不能摆脱封建势力的阻挠和侵蚀,必然失败。

4、2000年全国:阅读下列材料: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贴则说:“神助拳,意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表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请回答:

  (1)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的观点?

  (2)你认为维新派和义和团的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3)从维新派、义和团的观点及实践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答: (1)维新派认为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制度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家贫弱。只有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国家富强,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义和团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他们赶出中国。(2)维新派:认为只有通过自身的社会改革,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求得富强和独立;但不主张正面抗击帝国主义侵略,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主张正面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但不包含进行国内社会改革的内容,还带有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的倾向。(3)资产阶级改良和农民运动都不能挽救民族危亡;中国民主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由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阶级的领导,必须反帝反封建。

5、  1999年全国: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注意:本期旨在考察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种看法,或者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予同等评分。)

回答:积极方面: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的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消极方面: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经营管理腐败。

6、  1994年全国: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回答:中国维新思想要求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其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却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强固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与法国启蒙思想。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10分顽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7、  有人说,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变动;也有认为它是一次失败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回答:答案一: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因为领导这次运动的康有为梁启超的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变法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但是这个运动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任何实权的光绪身上。

    答案二: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康有为梁启超在变法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如果变法成功,中国将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所以,戊戌变法名为变法,实际上是改变社会性质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是变法没有发动群众,紧紧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因而是不彻底的。最后,戊戌变法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镇压而失败。

8、2000年浙江: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主义者就封建专制问题提出许多思想主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案] 黄宗羲批评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戊戌变法时期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民主主义者以民主反对专制,主张把中国 建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上述基本观点有何不同?   答: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未涉及制度;启蒙思想家提出用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民主主义者主张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

 (3)产生上述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是什么?    答: 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戊戌变法时期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文化传人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文化大量传播。

9、1999年上海: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种看法是否互相矛盾?为什么?(2)请就科举制度从隋唐的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

答:并不矛盾。因为两段话分别是对科举制度在不同时代所起作用的评价。

隋唐建立科举制度,适应了土族衰落,庶族兴起的趋势,为庶族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限定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有利于腐朽的封建统治。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阻碍了新型人才的成长。

10、1993年全国:简要说明民主革命时期魏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的基本思想及其实践效果。

回答:【答案】以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思想在当时影响有限,没有产生明显的实际效果。

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企图用拜上帝教和绝对平均主义来改造中国。他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最后失败了。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西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他们发动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是百日维新也以失败而告终。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三民主义”纲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一些成果,而在总体上未获得成功。后来,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它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和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等主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运用这一思想武器,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并指明了向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

【解析】本题是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

11、1993年三南:试以武昌起义到二次革命的重要史实,说明帝国主义对在中国革命的态度。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基本道理?

回答:

12、1996年上海: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各自持有哪些不同的主张?

回答:正确答案:
  (1)地主阶级: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奕诉、曾国藩等)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自强"和"求富"。
  (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时期,洪仁崃朔滦ё时局饕骞遥母锬谡徒ㄉ韫业闹髡拧?br>  (3)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比较系统地介绍西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前期,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等)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13、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一大:2001年上海: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某校将举行新老党团员宣誓仪式。请为该校推荐一个在上海市范围内中共活动的重要纪念地,并作简要说明(应包括曾在该地发生的中共的重要活动及内容、影响和在对的举行宣誓仪式的现实意义)。

答案.纪念地名称(1分);重要活动及其内容(2分)、影响(1分)、现实意义(1分)。例:中共一大会址(1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在此召开,会议选举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通过了党纲(2分)。从此,中国出现了工人阶级的政党(或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1分)。在此宜誓,有助于坚定对共产党的信念(1分)。(如答其它纪念地,也可参照以上细则给分。注意,现实意义应当与纪念地有较合理的联系,如答“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纪念地”,其现实意义就应当含“艰苦卓绝斗争”或“献身精神”的意思,大而失当不给分)

14、1997年全国: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过程。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答案:  兴衰过程: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战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B、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没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C、辛亥革命推翻丁封建帝制。第--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度迅速发展。  ·

  D、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曾一度显著发展,但由于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美国加强对中国经济掠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及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等原因,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历史地位: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15、1996年上海:概述1840年到1919年近代工业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线索,具体分析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答案:基本线索:①1840年后,英法等国在沿海通商口岸设立船坞、工厂;②1861年起,洋务派(或官僚)兴办“自强”(或军事)工业,进而兴办“求富”(或民用)工业;从1870年开始,有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出现了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③1895年(或《马关条约》签订后),大量外资在中国兴办工业、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但处境艰难;④1914-1918年(或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黄金时代”。

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①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②北洋政府的鼓励;③“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④群众性抵制日货运动;⑤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列强减少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需求;⑥上述因素刺激了中国商业资本和民间资本迅速向工业资本转移。

问题思考: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不利因素有哪些?

提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①外来技术的引进。如洋务运动。②外来经济侵略的客观影响。③政府开放的政策,如清末甲午战争后的政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措施。④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如一战的影响。⑤重大政治变革的推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⑥新式学校的创办,教育制度的改革所起的作用。

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①政治腐败、专制统治,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②外来侵略的加深,特别是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外来经济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严重地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③封建经济的阻碍,影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④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外来技术垄断),管理经验缺乏等等。总之,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6、见史料解析19

17、1995年上海:见史料解析20

18、2000年广东:关键词:第三条道路: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党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此后到中华人民共我国成立前夕,他们的政治立场和主张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试结合当时政治形势的发展对这一过程加以叙述。

参考答案:(15分)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建国,民盟代表和其他民主人士参加了政治协商议。(2分)国民常破坏政协决议,先后制造“校场口血案”、“下关惨案”和“李闻血案”,并非法召开“制宪国大”。民盟等民主党派拒绝参加伪国大,反对其通过的宪法。(4分)

全国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于1947年强令解放民盟。次年初民盟在香港重建总部,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决裂,与共产党合作。(4分)

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民主党派认识到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接受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其领导人陆续到达解放区,并于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5分)

7、  1997年上海:概述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1949年、1978年三次工作中心转移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8、  2001年全国关键词:土地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一]中国近代(1840—1949年)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和纲领有哪几种?

[二]11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回答:

21、1997年上海: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建立过哪几次统一战线?为什么要建立?试分析各次统一战线的特点和历史作用,并谈谈你的认识。

①1924年。国共第-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因为"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敌人异常强大和凶残,仅仅依靠工人阶级无法战胜敌人,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

特点: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是有统一政府、统-军队,有政治基础的合作。

作用:使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②  1937年9月,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原因: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大举侵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特点:阶级成分复杂,是各自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且没有固定的组织形成。

作用:使抗战成为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日战争得以取胜的最重要原因。

  ③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旨在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1956年,为了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人民民主统-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特点: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建立统一战线,逐步形成多党合作制。

作用:对夺取革命胜利,巩固人民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1982年,中共提出爱国统一战线方针。

原因: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特点: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三部分力量,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作用:它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旗帜,调动国内外--切积极因素,团结-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而奋斗。

⑤认识:统一战线是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因素。

22、2000年春季:试阐述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的努力(11分)。

答: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抗日,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②在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与福建人民

  政府签订《抗日停战协定》。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方针。④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表明团结抗日的诚意,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⑤“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发表抗日通电,所领导的武装编人国民革命军序列。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3、1995年全国: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那几个步骤?每次变革和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一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真什么原则?

  答: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除外生产力发展。核心内容是一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团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的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建立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的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管理方式,实行生产经营自主,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原则:必须实事求是,通过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24、(2001年:高考)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了哪些正确的方针政策?有何重要意义?

回答:方针政策:1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2经济方面,坚持了既反冒进又反保守,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了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3政治方面,提出必需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了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4科学文化方面,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编制了12年科技发展规划。

意义:是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为11届三中全会后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依据。

25、2000春季:1956-1966年,我国在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建设方针的认识和实践上有那些成功和失误?从中总结出那些经验教训?

  答:成功之处: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大国内形势,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经济上,提出了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失误之处:随着和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呛了无产阶级同资产及一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矛盾,从而逐步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轨道。在经济上,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和公有化的程序和规模,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严重破坏了综合平衡,造成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重大失误。经验教训: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2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3高经济建设要均匀客观规律,不可能超越生产力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面追求高速度;4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要方式阶级斗争扩大化。5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大发展。

26、1999年上海: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

列举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计划取得成效的实例。[15分] 

答.(1)新经济政策:其中粮食税和商品买卖都是有关市场经济的内容,其实质与目的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政权得到巩固。

  (2)罗斯福新政:强调政府直接介入经济,如整顿金融、加强农业计划种植,《国家工业复兴法》,举办大型公共建设工程。新政的实质是在确保资本主义自由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缓和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处境。

  (3)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如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现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令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哪些?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与目的而言,1903年的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3)材料三中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4)材料四中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政治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答:(1)成就主要有:挽救了民族危亡,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日本成为亚洲惟一的近代化国家。目的是:希望通过李鸿章,促使清政府变法维

 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两个显著变化:一是由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转变为以后的主张革命。二是由以前不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转变为以后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残酷压榨。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4)重大发展:提出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共的支持和帮助。

27、28、见史料解析20、21、

29、2003年全国: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史。概括指出在19世纪中叶到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13分)

答案;.(13分)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

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产生了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新的阶级。

出现了新式学堂。

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