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标要求:】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2、本专题的内容在高考试题中一直唱主角,并且历久不衰。早些年斗争史的内容考得较多,而近几年比较侧重探索史的内容。无论是从社会变革的角度还是从近年的高考要求来看,学习和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条件、基本线索、历史功绩和失败教训等内容,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是高考复习必须关注的重点。
3、学习本专题要结合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特点,深刻认识他们领导的运动及其结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是以 20 世纪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为重心,以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过程为基础,共同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就是本专题的基本思路和主线。
【专题表解】
【 内容概要 】
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爆发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 天朝田亩制度 》 是其前期的革命纲领。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太平天国后期,提出了革命纲领 ― 《 资政新篇 》 , 1864 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在客观上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任务,但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中国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取得彻底的胜利,它的失败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伴随着 19 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人了新阶段。 1911 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 1912 年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 1912 年 2 月宣统帝宣布退位,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但由于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胜利果实落在袁世凯手里,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则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五四运动既是前一系列民主革命运动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又是迈人民主革命新阶段的第一步,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党。中共二大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从而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共三大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建立。新三民主义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国共合作实现以后,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护工农武装割据。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抗日战争。国共两党在抗战之初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战,赢得了人民信任,发展壮大了力量。抗战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放战争。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一系列斗争,但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仍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的力量,集中优势兵力抗击敌人,粉碎了战争初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经过战略反攻的准备,在战略决战阶段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旧中国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历史的结束,也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 典型例题 】
1 .洪秀全领导的农民战争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B .鸦片战争后战费和赔款的转嫁
C .外国列强的入侵 D .洪秀全的个人作用
2、 《 天朝田亩制度 》
A .只是单纯的土地制度 B .它得以实行,并实现了理想
C .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但是并不科学 D .是一种落后的思想
3、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 .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 .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 .是在中共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4 .右边图片反映了清军向起义军投降的情景,这次起义实现了 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起义
A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 .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 .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C .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 D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
【 基础训练 】
1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最主要的战略目标应该是 ( )
A .西征,巩固大本营 B .北伐,推翻专制政权 C .东征,充实经济力量 D .反侵略,维护民族主权 2 .从内容上看, 《 天朝田亩制度 》 与 《 资政新篇 》 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 ① 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认识 ② 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③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④ 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 . ① ② B . ① ④
3 .读右图,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太平军和清军争夺的重点是 ( )
A .南昌 B .安庆 C .上海 D .宁波
4 .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 A .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B .仅看到现象没有抓住本质问题
C .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 D .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
5.专家指出:“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其中“时代的局限性”是指( )
A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过于强大 B .封建主义势力过于强大
C .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D .符合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科学革命理论在中国没有形成
6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中的武昌起义部分(如图)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壮阔的历史画面,这次起义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 .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 .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 .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7.右图是资产阶级进行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其核心内容是( )
A .驱逐挞虏 B .恢复中华
C .建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8.右图中的著名政治家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为期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粹主义
9 .革命遗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右图的革命旧址位于( )
A .北京 B .上海 C .南京 D .广州
10 .经过土地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经济和政治利治利益有
① 分到了田地 ② 分到了地主的全部财产 ③ 摆脱了封建剥削和债务 ④ 摆脱了政治压迫
A . ① ② ④ B . ① ③ ④ C . ② ③ ④ D . ① ② ③ ④
11 .毛泽东 1927 年作的一首词中写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 …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赞颂的是( )
A .上海工人起义 B .南昌起义 C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D .广州起义
12 . 20 世纪 30 年代的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建立的土地所有制是( )
A .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 B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
C .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D .农民平均享有地权制度
13 .中共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得到的教训主要是( )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 .必须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人农村
C .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14 . 20 世纪 30 年代初,红军能够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大“围剿”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广大人民支持 B .土地革命路线正确 C .国民党腐败 D .军事方针正确
15 .下列不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条件的是 ( )
A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 .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C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 D .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
16 .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我党扭转时局的一个转折点,右图中遵义位于( )
17 .西安事变( )
A .发生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前 B .张学良、杨虎城因个人恩怨而发动
C .我党确定了逼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D .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18 .标语是战斗力,在革命战争年代尤其重要。下面四幅标语中不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
19 . 1945 年中共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与中共“七大”的相同之处是( )
A .指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20
C .提出了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任务 D .提出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方针政策
20. 1945 年重庆谈判和 1949 年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主要都是为了( )
A .把内战的责任推卸给共产党 B .在两党政治斗争中赢得主动
C .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D .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21、文献纪录片 《 走近毛泽东 》 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头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 ,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A .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 .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 .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 .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22、1949 年 5 月解放上海战斗结束后,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 《 生活 》 杂志社称“这个行动宣告了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 )
A .占领上海国民党统治宣告结束 B .美国已经放弃了对国民党的支持
C .解放军纪律严明是夺取胜利的保证 D .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2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理论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 )
A .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 .提出了促进全国革命胜利的方针
C .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 D .强调了党的工作作风
24、“政治孤立,失去民心”是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境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B .发动内战,一党专政
C .投靠美国,出卖国家 D .滥发纸币,苛捐杂税
25、毛泽东在其诗作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反映的史实有 ( )
① 渡江战役 ② 挺进大别山 ③ 解放南京 ④ 三大战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能力训练 】
1 .下列太平天国的诸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 .颁布 《 天朝田亩制度 》 B .洪仁拜的 《 资政新篇 》
C .严惩外国侵略者 D .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2 .在右图文献中,反映 20 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
3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控制着北洋新军 B .立宪派的支持 C .帝国主义的扶植 D .革命党人妥协
4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A .领导阶级不同 B .指导思想不同 C .所处时代不同 D .革命前途不同
5 .随着中共正式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 “新”主要体现在( ) ①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③ 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④ 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A . ① ② ③ ④ B . ① ③ ④ C . ① ④ D、① ③
6、右图是毛泽东著名的诗作 《 七律 · 长征 》 ,中央红军被迫进行这万里长征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中共仍未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B . “左”倾冒险政策使中共失去了农民支持
C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严重失误 D .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7、为了学习红军长征不怕牺牲、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某一旅行团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像当年红军一样,他们要经过的地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 ② ③ ④ B、③②①④ C . ② ① ③ ④ D、 ④ ③ ① ②
8. 1946 年重庆政协会议最具实质性的意义是
A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会议 B .改组了国民政府
C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D .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和内战政策
9、1949 年 3 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 ) ① 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 ② 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 ③ 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 ④ 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
A . ① ② B . ② ③ C . ③ ④ D . ① ④
10.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开展武装斗争 C .走社会主义道路 D .建立统一战线
基础训练
1 . B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必须明确太平天国运动的根本目标: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然后联系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正确答案是 B 项。
2 . B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共同的局限性”,结合 《 天朝田亩制度 》 和 《 资政新篇 》 的有关内容分析选项可知: ① 、 ④ 的表述符合题意。 《 天朝田亩制度 》 带有空想性, 《 资政新篇 》 也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 ② 是两者的进步性, ③ 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是 B 项。
3 . B 解析:太平天国后期,双方争夺最激烈的地方是安庆,即图中 B 的位置。
4 . A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由其农民阶级局限性决定的,韦石之变及北伐失利只是其必然之中的偶然现象。
5 , D 解析:分析选项可知: A 、 B 、 C 三项所述都只能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而题中所指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是指太平天国自身的,即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时代的局限性”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理论不成熟也不科学。
6 . C 解析:教材虽然没有明确点出这一问题,但却已将此结论体现在其叙述之中。
7 . C 解析:资产阶级革命,从根本上说就是建立起本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障碍,开辟道路。所以“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就是“建立民国”,即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实行民主政治。
8 . C 解析:先要判断出图中的历史人物是孙中山,然后再判断题目是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可排除 D 项。“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把斗争矛头指向清王朝,排除 A 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即“创立民国”,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 B 项。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故正确答案 C 。
9 . D 解析:本题为广东乡土特色的读图题,由图示而知陆军军官学校即为大革命时期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即可判定其位置所在。
10 . 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在解答时可用排除法。 1931 年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明确规定,消灭地主阶级,但并没有规定没收地主的一切财产,也就是说还要给地主留够维持其生存的生活资料。因此,凡是带 ② 的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11 .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立意在于考查学生是否能分清这几次起义的特点。从材料中可知这支起义部队是工农革命军,旗帜是镰刀斧头,代表工农,且起义发生在秋收时节,故可知是秋收起义。
12 . 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识记和阐释能力。从 1931 年土地革命的路线及土地革命的内容上来看,很明显是农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
13 . 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比较 · 归纳和分析能力 · 从这三次起义来看,均以城市暴动和攻打城市为目标,其结果或受挫或失败。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把这支部队带到井冈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且星火燎原。这说明党的工作重心应从城市转人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4 .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深人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三次反“围剿”是在毛泽东游击战略战术原则指导下进行的,这些战略战术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军事科学上的具体运用,它不仅保障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而且是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宝贵财富,故三次反“围剿”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军事方针的正确。当然土地革命赢得人民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主要因氯
15. B 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题型。十年对峙时期,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革命根据地日益壮大与发展,革命武装力量迅速发展。为推动革命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领导。由此可见, A 、 C 、 D 均是其建立的条件。 1 931 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而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则是在 1933 年取得的,从时间上来看,也不符合条件。
16 . B 解析:这是一道简单的读图题,由题干可知在长征途中,可排除 A 、 D 两项,从 B 、 C 两项中选择则要靠基本的地理方位来判断。
17 . C 解析:此题考查对史实的准确掌握。酉安事变发生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完成之后的 1936 年 12 月,张学良、杨虎城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发动事变,逼蒋抗日。和平解决事变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打下重要的基础,但标志合作全面实现是 1937 年 9 月 23 日蒋介石庐山谈话。
18 . B 解析:先要看清楚四幅图所反映的内容,再就其年代作出判断。 A 上的内容是“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 , B 的内容是“要种族不灭惟抗战到底” , C 的内容是“消灭刘湘与中央红军共同北上抗日” , D 的内容是“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由内容可看出 A 、 C 、 D 产生于土地革命时期,而 B 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故答案为 B 。
19 . 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从七届二中全会和七大的内容来看, A 、 C 属七届二中全会内容, B 明显属于错误的结论。
20 . D 解析:抗战结束后,由于内战准备不足的原因,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反革命策略,电邀毛泽东进行重庆谈判以换取内战准备时间; 1949 年国民党在三大战役之后再次提出和谈要求,同样是企图以假和平作缓兵之计。
21. C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三个战役”指的是大决战 ― 三大战役,毛主席和党中央就在西柏坡村指挥三大战役。
22 .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处理的能力。解答本题必须紧扣材料,从材料中不难看出解放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正是因为如此,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为中共夺取胜利奠定了基础。
23 . A 解析:四个选项均与七届二中全会有关,但解题时须注意两点:一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二是“最重要”。
24 . 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违背民意,发动内战,实行一党专政,故而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因而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25 . 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百万雄师过大江”指渡江战役,“虎踞龙盘今胜昔”指解放南京。其余两项诗中没有体现。
能力训练
1 . B 解析:联系世界史,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是资本主义的发展。
2 . D 解析:题干“ 20 世纪第一个十年”指的是 1900 一 1910 年。 A 选项的材料是 《 公车上书记 》 、 《 时务报 》 、 《 强学报 》 等,它们出现于 19 世纪 90 年代。 B 选项(新青年 》 是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发生在 19 巧年。选项 C 中的 《 天朝田亩制度 》 是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革命纲领,出现于 19 世纪 50 年代。以上三项排除后,只剩下选项 D , 《 民报 》 是 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所创办的机关报,其发刊词中所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奋斗的目标,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和最革命的理论,因此也是能够反映当时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
3 , A 解析:本题属最佳选择题。解题关键是审清题目要求,不要理解为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原因。此题中,根本原因是内因即袁世凯控制着北洋新军,帝国主义支持是主要原因。
4 . A 解析:革命性质的确定主要决定于革命的领导者及其纲领、对象、结果等因素的综合,尤以革命的领导者为主,因为种种原因领导者所属的阶级决定了其他的几个方面。
5 . C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比较中共及其领导的革命与以前的革命为何不同,要求从指导思想、斗争方法、革命纲领、最终目标等方面进行比较。 ② 项不能体现“新”,因为此前的辛亥革命等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6 . 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A 项表述有误,长征前中共已找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 、 D 项表述也不正确;第五次反“围剿”是在共产国际指导下,推行的是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7 . D 解析: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路线图的识记。由图示可知 ① 爬雪山, ② 会宁会师, ③ 飞夺沪定桥, ④ 遵义会议石
8 . D 解析:此题 ACD 三项都可看成是会议的成果,但 AC 两项很快又得而复失, B 项与事实不符。
9 .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在进京途中对即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告诫。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当时中共领导的解族区已基本上确立了其在全国的统治,因此江您的含意不包括在毛泽东的话内。而从李自成失败的教训来看,遭琢确实是即将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注意的问题。
10 . A 解析: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都进行过武装斗争,但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武装斗争取得了胜利;只有无产阶级领导才能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无产阶级又是通过中国共产党来领导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