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模拟测试题(一)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5分)
一、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 B.工匠积极性高 C.中央集权的作用 D.市场需求
3.最早系统阐述中医临床医学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
4.下图主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 |
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
A.国家分裂,战乱频仍 B.盛世经济的繁荣 C.“三教合一”的出现 D. 市民阶层兴起
5.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A.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
6.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民众衣食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开始形成 B.商品经济繁荣,社会上广泛使用纸币
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
D.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
7.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8.维新运动期间,一位英国人到中国来。此时,他能够
①到北京观看中国人拍的电影 ②到重庆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上海阅读《时务报》 ④到广州吃西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条款的根本目的在于
A.限制袁世凯 B.维护共和制 C.扩大内阁权利 D.反对封建专制
10.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认识正确的是
A.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B.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
C.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 D.合则两利、分则不利
11.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最突出的应该是
![]() |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12.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实业救国” ②“民主与科学” ③“自强”“求富”④“超英赶美”
A. 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③
13.在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一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当时人们这样做
A.表达了渴望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望 B. 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C.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的体现 D.有利于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4.“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了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①人民代表大会多年不能召开 ②公检法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 ④开始反右派斗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5.2006年,纪念中非建交50周年的各种活动在中国展开。下面哪件事对中非建交起着重要作用?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三世界崛起 D.不结盟运动诞生
16.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
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 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
17.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在科教文化领域进行大力整顿,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②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 ③恢复“双百”方针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④把扫盲教育作为教育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有
①新三民主义 ②工农武装割据 ③三大改造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19.“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到来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苏格拉底之死》)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A.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B.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C.雅典民主使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20.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他强调的是
A.民主性原则 B.司法独立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 D.分权制衡原则
21.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 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③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④有利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 |||
![]() | |||
蒸汽机车 蒸汽船
22.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因此,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欧洲文坛出现
A.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B.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C.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现代主义
23.“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 ,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理论的提出及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B.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24.下图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单位:美元),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项目 | 1970年 | 1992年 |
32个发展中国家 | 108 | 279 |
21个发达国家 | 3129 | 22185 |
A.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起主导地位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起来
D.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发展中国家要联合起来抵制全球化
25.以下漫画形象反映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得以长期维持的决定性因素是
A.第三世界力量弱小
B.联合国作用软弱
C.美苏力量均势
D.多极化逐步发展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5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三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3分)
(2)根据材料二, 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3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4分)
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其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极迅;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麛、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材料二 清王朝认为“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多次颁令实行矿禁。
——《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认识到煤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指出:“今日万事根本,惟在于煤……煤源一断,机器立停,百举俱废”;煤作为“日用必需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征收)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
材料四 《清史简编》记载:抚顺矿是东北最大的煤矿和油母页岩矿,光绪二十八年加入俄国华俄道胜银行股份,日俄战争后,日本声称该矿为俄国财产,强行收归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经营。该矿所属的电力、冶炼、机械、制油等企业,均落入日商之手。
1890年,中国人开始创办自己的电厂,但直至1911年,全国的电厂数量极少,规模较小,只能供照明用电。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电力工业仍较落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3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禁止开矿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对采煤业的认识。(4分)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电力工业落后的原因。(4分)
28.(16分)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从专制到民主,经历了漫长的艰难的历史过程。
请回答:
(1)秦、汉、宋三朝对官员监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此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5分)
(2)结合中国近代政体的变迁,指出主要资产阶级派别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重大实践?他们争取民主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原因是什么?(6分)
(3)构成新中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从中国人民获得民主权利的艰辛历程,你得到什么启示?(5分)
29.(12分)法、德同是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在确立资产阶级政体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请回答:
(1)近代法、德两国分别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两国政体对权力中心的规定有何不同?(4分)
(2)两国在确立近代资产阶级政体的过程中,各呈现什么特点?结合两国国情,分析不同的原因是什么?(8分)
30.(12分)阅读下面两图:
![]() | |||
![]() | |||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
——第聂伯河水电站
1933年美国国会拨款7.5亿
美元建造的田纳西州水利工程
请回答:
(1)分别简述两国修建上述工程的背景。(4分)
(2)两国工程修建的目的有何不同?(2分)
(3)两大工程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选做题:(31、32题任选一题完成)
3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方式有何相同点?(2分)
(2)改革既要除旧布新,就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结合改革者在改革前和实施当中的措施,谈谈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7分)
32.(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在它施行10个月内,需根据临时参议院制定的国会选举法进行国会选举。宋教仁为实现以党治政,在议会中取得多数,组织责任内阁,于1912年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之后,宋教仁到各地发表演讲、阐述政见,以扩大国民党的影响。1913年春,袁世凯部下指使刺客在上海车站枪杀了宋教仁。后来宋教仁案真相大白,国民党和民众开始看到袁世凯反对共和的真正面目。孙中山也认识到把政权拱手让给袁世凯是一个历史性错误。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社)
材料二 甘地提出的行动纲领十分简单而明确,他号召印度人民在各个方面抵制英国:学生罢课;抵制英国人的法庭;政府官员拒绝到英国殖民机构任职;士兵拒不接受英国颁发的奖章,等等。甘地希望通过这种运动推翻英国在印度的统治。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岳麓书社)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为了维护约法和国会,孙中山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活动?(3分)
(2)在领导民主革命过程中,孙中山与甘地采取的斗争方式、斗争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在国际影响方面,二者又有何共性?(6分)
测试题(一)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B | C | B | A | C | D | D | C | B | D | C | B | A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D | B | C | A | B | C | D | B | C | A | B | C |
二、非选择题(75分)
26.(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3分)
(2)原因:以儒家思想的某些观点为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孔子注重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3分)
(3)影响:儒学的集体意识和自强不息精神推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促进韩国经济的发展。(3分)
(4)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2分)是人类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分)
27.(1)应用:用作车轮的润滑油、用作照明的灯油、制作书画用的颜料。(3分)
(2)原因: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开矿会导致人民聚众闹事,危及统治。(2分)
(3)认识:采煤业可以为各项实业提供能源,满足日常所需,为发展经济、军事筹措资金。(4分)
(4)原因:①西方列强控制着中国的开矿权及重工业。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缺乏政府扶持,社会动荡、缺乏人才、技术等。(学生言之成理,可适当给分,不能超过4分)
28.(1)措施:秦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或监御使代表中央监察郡县官吏);西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北宋设置通判监督州郡长官。(3分)
特点: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皇权。(2分)
(2)实践: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2分)
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2分)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素质较低等。(写出其中2个观点得2分)
(3)框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启示:民主的获得需要与专制进行反复的较量。中国民主制度的建立是广大人民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写出其中一个观点即2分)
29.(1)法国:总统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2分)法国权力中心在议会;德国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2 分)
(2)特点:共和派与君主派经过了曲折反复的较量;“一票定共和”。(2分)
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2分)
原因:法国保皇势力强大;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使工业革命相对缓慢。(2分)历史上长期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状态,阻碍德国的发展;原来普鲁士的国王成为德国的皇帝,皇帝权利至高无上。(2分)
30.(1)背景:美:①1929年美国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②为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2分)
苏:1925年苏联制定“一五计划”,提出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2)目的:美国是为了扩大就业机会,解除经济危机的困境。苏联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2分)
(3)美国通过以工代赈,扩大就业,刺激了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社会生产;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3分)
苏联通过修建大型水电工程,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增强了国力,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3分)
31.(1)目的:维护皇权(1分)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1分)
(2)日本:改革前,通过“武装倒幕”将旧制度及其特权者铲除;(1分)改革过程中,通过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等方式巩固革命成果。(3分)
俄国:改革前,沙皇借用舆论的力量化解贵族地主的阻力;(1分)改革中,让农民通过交纳赎金的方式获得自由,以安抚旧势力的不满情绪。(2分)
32.(1)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3分)
(2)不同:斗争方式:孙中山实行暴力革命;甘地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2分)
侧重点:孙中山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共和;甘地推翻英国殖民统治。(2分)
共性: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