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公九卿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中外朝制 ④内阁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2.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 B、君臣关系逐渐疏远
C、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D、君主越来越不开明
3.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A、疆域最辽阔 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权 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4.下列关于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民主的表述,最为合理的是
A、都维护了所有公民的利益 B、都使妇女权益最受法律保护
C、都导致最终的衰落 D、都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5.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戒“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他强调的是
A.民主性原则 B.司法独立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 D.分权制衡原则
6.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也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A、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国会负责
B、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C、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限制与制约
D、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
9.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②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③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近代最早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是
A B C D
11.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阿Q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骞、仲甫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12.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 B、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帝国主义从此改变侵华策略 D、反帝反封建开始成为中国人民主要任务
13.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供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孟子 D.朱熹
14.有的学者称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主要理由是
A、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B、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改变了反帝斗争屡败的局面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15.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 之后
A.粉碎重点进攻 B.战略反攻 C.三大战役 D.渡江作战
16.《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因为它
A.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
B.最早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C.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7.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首都城内高地国民自卫军的大炮,被人发现,随即,首都警钟长鸣,一场革命开始了。自卫军向政府军发动进攻,当晚就占领了政府的各主要机关,临时政府狼狈逃往郊外某宫邸。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18.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对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
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B.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人类社会进入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19.新中国实行的既能体现民族平等,又能保证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是
A.民主改革制度 B.一国两制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关于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B.初步形成于1949年
C.中共和民主党派共同执政 D.其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文革中,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刘少奇最后含冤而死,成为共和国第一大冤案。这说明
A.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B.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C.民主合作多党协商的重要 D.当时缺乏必要法律依据
22.我国能够顺利收回香港,关键在于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力明显增强 B.英国政府彻底放弃了殖民主义政策
C.香港获得了高度的自治权 D.实行了中、英、香港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23.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主要是指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24.下列的我国外交活动,对应图片的解释不科学的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美苏争霸结果 B.它的基础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这是一国两制的推动产物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关键
25.2006年10月8日至9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这次访华被喻为“破冰之旅”。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有一位日本首相对华进行了二战后的“破冰之旅”,他是
A.田中义一 B.田中角荣 C.伊藤博文 D.东条英机
26.以下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中国领导创立 B.加强了中国和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C.合作范围 扩大到除军事外的一切领域 D.原则是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
27.“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实行军事援助
28.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两极格局中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是:①西欧国家走向联合; ②日本崛起; ③中国的振兴; ④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③
29.在两极格局下,对美苏关系的评价不符合史实的是
A、美苏关系的演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B、战后美苏之间一直都没有直接交战
C、美苏间的争夺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D、军备竞赛加快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速度
3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表明
A、资本主义制度到目前为止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不符合上述地区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政策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31.2006年,国民党副主席回乡祭祖。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32.19世纪中叶有这样一段民谣:“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它反映的是
A.外敌的武力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B.原始武器竹枪能够杀敌
C.鸦片输入的危害 D.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33.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B.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
C.中国地大物博并且人口众多 D.列强无力控制中
34.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方针的核心是
A.一国两制 B.两岸直接三通
C.一个中国原则 D.台湾高度自治
35.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36.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37.欧洲共同体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联合抗衡美苏的需要 B.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联系加强
C.摆脱美国控制的需要 D.遏制共产主义,稳定欧洲秩序
38.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下列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3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措施有( )
①提出“有法可依”十六字方针 ②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④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0.下列对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提出的
②目的是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③根据这一方针,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④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41.社会组织方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力。
(1)雅典民主政治有何显著特点?
材料二 《汉书》“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秦朝将新创的制度推向全国。
(2)说明秦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材料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
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1954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
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职务 党派 |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国务院 | ||||
主席 | 副主席 | 委员 | 总理 | 副总理 | 国务委员 | |
共产党 | 1 | 3 | 29 | 1 | 2 | 6 |
民主党及无党派人士 | 0 | 3 | 27 | 0 | 2 | 6 |
(3)从材料中看到新中国民主政治内容有?
(4)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三,简要比较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的异同。
4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的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道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材料二 余相信以抵制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四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
(1) 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有那些?
(2) 根据材料二、三,杜鲁门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3) 这四则材料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的政策是什么?它说明什么?
(4)针对材料四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出现意味着什么?
43.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① “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前一事件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年4月)
②材料二中的诗和图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44、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1928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45、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图一所示文件由哪个政府颁布?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2)图二是1954年我国颁布的一个重要文件,请问它体现了哪两大原则?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3)图三中的《十二铜表法》的发表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它的意义主要是什么?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于东罗马帝国时期,其标志是什么?当时的皇帝是谁?
4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
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二 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的全部陆军组成一支统一的军队,在战时、平时均由皇帝统率;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
材料三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 康熙皇帝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英国的什么文件?英国颁布此文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德国的什么文件?它体现出什么特征?
(3)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政体有什么异同?
(4)与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较,材料三中“朕”的权力有何不同?其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
47、回答下列有关“马克思主义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问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巴黎公社是什么性质的政权?它对马克思主义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对马克思主义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一、选择题
1——10 CCBDD CCBBB 11——20 ABCDC DBBDC
21——30 BAAAB CBADD 31——40 ACACD CBADA
二、非选择题
第41题:(1)主权在民,轮流执政,真正享受民主的人是少数。
(2)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为后世所沿用,明清后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的羁绊。
(3)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同:都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和决定一切国家大事;都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民主专政。
第42题:(1)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 (2)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3)冷战政策;说明美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进行遏制。
(4)建立华约;意味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正式形成。
第43题:(1)《南京条约》的签定; 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香港回归
(2)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意义: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第44题:(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夺取“中心城市”。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
(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左倾错误的领导。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4)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第45题:(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2)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的编纂; 查士丁尼)
第46题:(1)《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确立议会的主权)
(2)《德意志帝国宪法》。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3)同:都是君主立宪制。异:英国的君主“统而不治”,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德国皇帝拥有大权,议会权力有限。
(4)“朕”的权力至高无上,不受任何限制。性质: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第47题:(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性质:无产阶级政权;影响:A、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B、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3)国家:帝国主义国家(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影响:A、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