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1-4单元测试题(一)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
( )1、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民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青铜 D、铁锄、铁铲
( )2、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能说明这一特点的是 ①小农经济顽强生存 ②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政策 ③商品经济的繁荣 ④封建剥削相对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3、明朝时期,我国的丝织业和棉织业中心分别是
A、南京、广州 B、松江、苏州 C、杭州、松江 D、苏州、南京
( )4、有关古代货币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最早使用的货币是天然贝壳 ②商朝时期出现人造贝币 ③秦朝统一币制 ④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5、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严重受阻,其原因包括 ①封建经济的基础十分顽固 ②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③旧的经济观念的巨大影响 ④社会上缺乏破产的劳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6、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B、目的在于维护国内的商品市场
C、对外贸易加以限制 D、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 )7、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的近代一批优秀的民族工业是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 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④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8、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 )9、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东北地区
( )10、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1、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 )12、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
A、解放生产力 B、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C、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D、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 )13、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水平
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 )1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
A、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 B、农业产量的持续提高
C、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 D、农林牧渔各业均衡发展
( )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①专业化 ②商品化 ③集体化 ④现代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政府决定首先设置的经济特区是
A、西安、兰州、银川、西宁 B、长春、沈阳、大连、哈尔滨
C、昆明、成都、重庆、贵阳 D、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 )17、我国的经济特区“特”在
A、地理范围上 B、资源条件上 C、经济政策上 D、历史传统上
( )18、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最主要目的是
A、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和管理办法 B、引进外资,加快发展步伐
C、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D、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
( )19、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这种配置主要是通过
A、对外出口来实现的 B、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C、政府宏观调控来实现的 D、银行信贷来实现的
( )20、中共“十四大”相对“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
A、提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B、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基本路线
D、强调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 )21、下列关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有 ①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②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③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向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 )22、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 B、随身带有粮票
C、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 )23、下列现象不属于近代风俗习惯变化的有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取缔赌博 D、倡导婚姻自由
( )24、维新派人士掀起女权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影响 B、外国传教会的宣传
C、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D、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 )25、首次打破西方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局面的标志是
A、洋务派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B、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的打击
C、南京国民政府将轮船招商局改为商办D、抗日战争的胜利
( )26、下列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修筑的铁路是
A、胶济铁路 B、宝成铁路 C、兰新铁路 D、京九铁路
( )27、下列哪条航线的开通拉开了中国民航业的序幕
A、北京---- 上海 B、北京----- 天津
C、南京---- 上海 D、广州----- 香港
( )28、下列报刊不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办的是
A、《新华日报》 B、《解放日报》 C、《新青年》 D、《红色中华》
( )2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电影事业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新”在
A、从无声到有声 B、从黑白窄银幕到彩色宽银幕
C、开始获得国际声誉 D、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占主流
( )30、新中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下列哪部电影的插曲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义勇军进行曲》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2分,共24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1984年初,邓小平南下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他指出:“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决定建立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除深圳外,我国还设了哪些经济特区。
(3) 在广东、福建设经济特区有哪些有利因素。
(4) 经济特区的成功创建有什么意义?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35年德意志仅有铁路6公里,1875年的德国铁路已达27960公里。有学者认为,那里稠密的铁路网“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清政府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2) 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清政府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3)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改革开放后,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到2000年我国铁路营运的世界地位如何?
三、问答题(33题14分,34题10分,35题12分,共36分)
33、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4、1949年—1952年和1978年以后,我国都曾出现过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试分别说明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各自不同的特点如何?
35、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
历史必修②第1-4单元测试题(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 9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B | B | C | D | A | B | A | C | D | B | A | C | C | A | C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D | C | D | B | B | C | B | C | D | A | A | B | C | D | C |
二、材料解析题(31题12分,32题12分,共24分)
31、(1)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打破封闭状态,以经济特区为窗口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4分)(2)还有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或海南岛);(4分)(3)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澳台便于吸收西方的技术、资金、管理经验,广东福建华侨众多,便于引进外资;(2分)(4)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2分)
32、(1)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4分)(2)说明了清政府的愚昧保守和落后,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影响:造成中国铁路起步晚,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便于列强侵夺中国铁路路权。(4分)(3)标志:是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2分)地位:到2000年我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经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2分)
三、问答题(33题14分,34题10分,35题12分,共36分)
33、变化:从衣来说,由清末的旗人服装转变为西装和休闲服装;(2分)从食来说,引进了西餐,而且更多地考虑膳食结构和营养;(2分)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转变为楼房为主;(2分)从社会风俗来说,传统的陈规陋习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2分)。因素: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的入侵,使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涌入中国;(2分)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发现到中国的落后,就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2分)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2分)
34、1949—1952年:通过土地改革形成农民的个体经济;(1分)合理调整工商业促进了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1分)这就形成了以私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局面。(2分)1978年以后:农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分)后来又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1分)对国有企业则依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1分)这就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局面。(2分)
35、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分)这次会议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1分)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组织路线,(3分)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分)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