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一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

2014-5-11 0:33:42下载本试卷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七七事变”之所以成为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因为当时

A. 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B. 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广泛抗日

C. 中日矛盾逐渐上升       D. 中国军队首次对日作战

2、以下对敌后战场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在敌人后方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B.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式

C. 相对于正面战场而言,八路军新四军的战场被称为敌后战场

D.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独立自主地抗击日本侵略

3、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个抗日战场的共同点是

A. 都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方针      B. 都执行了全面抗战的路线

C. 都进行了积极的抗战         D. 都进行了大规模的会战

4、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的根本目的是

A. 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      B. 为迅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C. 指出抗战的艰苦性       D. 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战正确道路

5、汪精卫在南京建立的国民政府是

①日本侵华的工具②伪国民政府③反人民的工具④日本诱降政策和蒋汪斗争的产物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6、日本的“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 实行特务统治         B. 维护殖民统治

C. 实行恐怖政策         D. 肃清抗日力量

7、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 宣传法西斯主义        B. 培养和训练反共人士

C. 欺骗舆论、缓和民族矛盾   D. 实现其民族同化政策

8、蒋介石集团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的标志是

A. 皖南事变  B. 国民党确定“溶共、限共、防共、反共”方针

C. 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      D. 豫湘桂战役大溃败

9、抗日相持阶段,中共坚决回击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其根本用意是

A. 不准备与国民党继续合作   B. 以斗争求两党的团结一致

C. 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显示人民军队的力量

10、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A. 日军强大           B. 国民党政治腐败

C. 国民党寸土必争        D. 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1、下列哪一项内容不属于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

A. 一党专政  B. 专卖政策  C. 保甲制度  D. 特务统治

1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人民在华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的一次军事行动是

A. 百团大战   B. 平型关战役   C. 淞沪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13、下列政策和措施中,目的在于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的是

① “三三制原则”  ②大生产运动  ③整风运动  ④减租减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14、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 耕者有其田             B.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 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D. 平均地权

15、中共七大提出的党的任务是建立一个

A. 中华人民共和国           B. 社会主义国家

C. 工农民主专政国家          D. 新民主主义国家

16、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中得出的最突出的教训是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 必须从城市转入农村

C. 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D. 必须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17、下列武装起义及其特点,错误的一组是

A. 八一南昌起义——用国民党的旗帜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B. 八一南昌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

C. 湘赣边秋收起义——由毛泽东领导

D.广东起义——最早建立苏维埃政权

18、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得到衷心拥护的主要措施是

A. 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B.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工农红军纪律严明         D. 在农村进行土地革命

19、下列有关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B. 制定了宪法大纲

C. 定都瑞金

D. 选举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20、九一八 事变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其根本原因是

A. 幻想国际干预,避免事态扩大     B. 要集中军事力量镇压国内革命

C. 借以削弱地方军阀的军事力量     D. 惧怕日本的军事力量,害怕战败

21、西安事变的发生,反映出

A. 国民党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危机   B. 国民党投降派失败

C. 全国各阶层强烈的抗日愿望      D. 张、杨与蒋争夺权力

22、西安事变爆发的最根本原因是

A.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 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C. 中共抗日民族政策的感召       D.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23、大革命失败后,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的是

A. 八一南昌起义            B.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C. 八七会议               D.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24、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是

A. 为对日妥协作辩护          B. 为围剿红军作掩护

C. 借日本之手消灭共产党        D. 为其反动政策制造根据

25、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民族矛盾上升

B.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

C. 为了扩大中央革命根据地

D. 北上与湘西红军会师,集中精力反围剿

26、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到成熟的标志,主要指

A. 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 从克服右倾投降主义到克服左倾冒险主义

C. 中国革命由此转危为安       D. 从受共产国际支配独立解决党内问题

27、对红军长征正确的评价是

①标志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④工作重心发生重大转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8、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这充分说明

A. 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B. 国民政府已不急于消灭红军

C. 美英支持蒋介石抵抗日本侵略

D. 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29、引发一二九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 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B. 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 伪满洲国成立            D. 中共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30、中共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

A.《八一宣言》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瓦窑堡会议

3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矛盾       B. 中国人民与美、蒋的矛盾

C. 中国人民与国民党的矛盾      D. 人民大众与外国列强的矛盾

32、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是

  ① 政治民主化    ② 党派公开化   ③ 军队国家化    ④ 代表民选化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33、内战爆发后,周恩来曾指出“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要通过谈判

A.挽回逝去的和平           B. 赢得民主力量的支持

C. 结束国共内战            D. 争取备战的时间

34、下列战役,不属于人民解放军在陕北解放区取得胜利的是

  A. 羊马河战役            B. 蟠龙镇战役

C. 沙家店战役            D. 孟良崮战役

35、民主党派坚决反对1946年召开的“国民大会”,主要原因是

  A. 国民党一手操纵大会        B. 民主党派被排挤于会议之外

C. “国民大会”的召开违背政协协议  D. 中国共产党拒绝参加会议

36、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二条战线是指

A. 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B. 反对国民党的各种斗争

C. 解放区战场的斗争         D. 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37、率先同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

  A. 民主建国会             B. 中国民主同盟

C. 中国民主促进会           D. 民主自治同盟

38、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体系趋于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①外国商品输出             ②战争残酷破坏

③经济危机影响             ④官僚资本压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④

39、《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对中农的规定是

  A. 依靠中农斗争            B. 团结中农斗争

C. 没收中农土地            D. 排除在土改之外

40、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的标志性事件是

  A.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B. 聂荣臻大军解放石家庄

C. 林、罗大军解放东北         D. 彭、贺大军收复延安

41、淮海战役的结束标志是

  A. 歼灭廖耀湘兵团           B. 歼灭黄百韬兵团

C. 歼灭黄维兵团            D. 歼灭杜聿明集团

42、使原来分散的解放区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4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的党的工作重心是

A.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 彻底消灭国民党军队

C. 推翻国民党统治           D. 恢复和发展生产

44、1949年国民党愿意进行和平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 假和平作缓兵之计         B. 与共产党划江而治

C. 转移内战的责任          D. 欺骗国内舆论

45、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对中国

  A. 22年的统治            B. 25年的统治

C. 37年的统治            D. 44年的统治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题1

材料1: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我们的口号是:……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 7月 8日)

材料2:(如果中国)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的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

――摘自7月17日蒋介石的庐山谈话会上发表的讲话

材料3: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领土之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摘自《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材料2,说明二者在对待日本侵华的态度方面有何不同?

(2)比较材料2、材料3,说明国民党在对待日寇侵华的态度方面有何改变?请分析其改变的主要原因。

(3)概括三段材料的共同立场,并据此结合所学历史分析其相同影响。

材料题2

材料1:蔡廷锴1935年4月在美国华侨集会的讲话

南京政府竟指十九路均为反动派,积极布置军事,妄图压抑而至扑灭此抗日部队。十九路军处此情势,惟有本人民之要求,为民族独立自由计,在闽树立抗日之人民政府,以唤起全国上下之觉悟。

材料2:1933年11月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发布的文件

排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军阀、铲除封建残余制度。取消党治,还政于民。打倒卖国残民的南京政府。实行计口授田,发展民族资本,奖励工业建设。

材料3:蒋介石1933年11月通电

盖闽变实共匪之最后挣扎,本为其破坏我军之第五次围剿之预定策略。

材料4:1933年12月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人民书

它的一切行动,将不过是一些过去反革命的国民党领袖与政客们企图利用新的方法来欺骗民众的把戏,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推翻帝国主义与中国地主阶级的统治,而正是要维持这一统治,为了要组织中国民众的革命化与他们向着苏维埃的道路迈进。

回答:

1 材料1表明福建事变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材料2表明了哪一个阶级的愿望?

2材料3蒋介石怎眼看待福建事变?

3中共中央怎样看待福建事变?为什么会是此种态度?这种态度对谁有利?导致什么后果?

材料题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飞抵重庆,蒋介石召开秘密会议,商定对策:“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统一,不稍迁就。”

——《蒋总统秘录》

材料二 在谈判中,国民党必定要求我方大大缩小解放区的土地和解放军的数量,并不许发行纸币,我方亦准备给予必要的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让步。无所让步,不能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不能换得我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但是让步是有限度的,以不伤害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原则。

——《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1945.8.26

  回答:

⑴结合材料,分析国民党“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的含义是什么?应如何理解?

⑵从材料看,国共双方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⑶评价国共双方对和谈的态度。

三、问答题

1、回答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问题。

(1) 抗战时期,中共制定了怎样的抗战路线?有何重大作用?

(2) 指出八路军抗击日军取得胜利的两个重要战役。

(3) 1938年,为了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发表了什么重要文章?驳斥了哪些谬论?

(4) 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2、简述从1931年到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史实,并说明蒋介石集团和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面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什么态度?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态度?

3、国民党统治迅速覆灭的原因是什么?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D   5、C   6、B   7、D   8、B  

9、C   10、D   11、B   12、A  13、D   14、B  15、D  16、B 

17、B   18、D   19、D   20、 B  21、 C   22、 A  23、D   24、 B

25、 B  26、D   27、 A   28、A  29、 A  30、 D  31、C  32、A

33、B   34、D   35、C   36、D   37、B    38、C   39、B  40、A  41、D  42、C  43、D  44、B  45、A

材料题

1、⑴. 不同点:材料1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号召全民族抗战,反对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幻想。材料2中国民党认为尚未到最后关头,对日寇仍寄予和平苟安的幻想,并企图依靠外力解决问题。

⑵. 国民党基本放弃了以外交手段和平解决的幻想,并号召人们抵抗侵略,表示决不放弃中国领土。其主要原因有:第一,日寇对上海的进攻使四大家族的经济中心受到威胁,也使英美在华利益进一步遭受威胁;第二,全国人民抗日运动也对国民政府增加了压力。

⑶. 相同的立场是抗日。相同的影响是导致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①.原因:蒋介石压制十九路军抗日,妄图消灭十九路军。

   目的:抗日反蒋。民族资产阶级。

  ②.蒋介石认为是共产党策划,目的是破坏第五次围剿。

  ③.中共认为是反革命事变;犯了左倾错误 。对蒋介石有利。使福建事变的爱国力量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红军丧失了一次打破第五次围剿的机会。

3、⑴.含义是: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其目的是诱使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

⑵.根本分歧是:对军队的控制权利。

⑶.态度:共产党在谈判中准备给予必要的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让步,表明共产党有争取和平的诚意;国民党在谈判中对军事的严格统一,表明国民党只是要借谈判削弱共产党的力量,缺乏争取和平的诚意。

问答题

问答题1

(1)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沉重打击侵华日军,有力地保证了抗战的胜利。

(2)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3)《论持久战》。“速胜论”、“亡国论”。

(4)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问答题2

史实:①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轰炸东北军驻地被打赢,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亏累,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②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上海,通过《淞沪停战协定》,日本获得对上海的“可暂住扎”权。

③1935年,日军威逼平津,制造华北事变,又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妄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

蒋介石态度:九一八事变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继续推行向日本帝国主义妥协,对红军围剿的反动方针。

共产党的态度: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提出“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并组织东北的抗日斗争。

蒋介石集团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本阶级的利益,不惜牺牲全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还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问答题3

从国民党方面看: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独断专行,政治黑暗;美援断绝,内部分裂。

从共产党方面看:党的正确方针和领导;军队的英勇斗争;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人民群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