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二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二历史上册(专业)第一次段考试题

2014-5-11 0:33:47下载本试卷

高二历史上册(专业)第一次段考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要从源头上了解“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思想,我们最应该看:

A、《哲学通信》 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 D、《纯粹理性批判》

2. 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

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C、凶猛残暴   D、温柔敦厚

3.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4.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宗教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平民化

5.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6.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7.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8.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9.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观点应是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

10.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11.“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12、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  B、确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3.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14.下面两幅作品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赞美了人体的美丽和人性的伟大

C.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15、从词语“回头是岸”、“游刃有余”、“舍生取义”能联想到的中国古代教派或学派的有:  ①佛教   ②道家   ③墨家   ④儒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鲁滨孙漂流记》描述了鲁滨孙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这部小说在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它

  A.体现了启蒙思想 B.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C.彰显了冒险精神 D.适应殖民扩张要求

17.“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18、对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核心思想的准确理解是

A.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制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D.反对神权和神学世界观

19、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它反映了

A.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完善      B.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   

C.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高         D.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

20.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对这台词的解释 ①说明着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 ②表达了人主主义的生活观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 ④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  

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D.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21.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以享受的文明成果有:①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 ②利用司南辩明方向 ③可以借助《甘石星经》确定许多恒星的位置④借助《伤寒杂病论》医治病人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假如你是某电视剧的编导,要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你应选用: ①好看的毛笔、纸张  ②一叠印刷精美的书籍  ③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王羲之的《兰亭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

23.如果你是唐朝的贵族子弟,可能会

A.接触到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 B.偷偷阅读到《金瓶梅》、《聊斋志异》等小说

C.在街上购买到精美的年画  D.在勾栏瓦舍中观看到杂技和说书等表演

24. 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①喜欢画年画 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 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④喜欢听京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5、2006年3月4日8时19分32.1秒,在西藏班戈(北纬35.55,东经89.6)发生4.4级地震。用下列哪种仪器可遥测地震发生的方向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

26.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问题:(10分)(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抄在答题纸上)(4分)(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抄在答题纸上)(4分)(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抄在答题纸上)(2分)

27.读下面史料: (17分)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王道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荀子的思想和孔孟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他主张“性善论”。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君权神授”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完成下面问题:(1)上面的文段中共有7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指出一处并改正得3分,仅指出错误没改正得1分,列出5处就可以) 

(2)如果要给上面文段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2分)
28.(共14分)阅读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材料:

材料一 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5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 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据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4分)(2).就材料三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并指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6分)(3).材料四与前三条材料中的哪一条有矛盾?表现在何处?(4分)

29.(13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1)材料一中普罗塔哥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3分)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与材料一有何关系?(2分)

(3)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4分)

(4)材料四是怎样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2分)

30、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据(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在欧洲以德意志、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为典型。三国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分别是谁?(3分)
  (2)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6分)

31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

请回答:

(1)举例说明宋明在绘画、文学方面世俗化趋势的表现。(6分)

(2)简要分析宋明以来文学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原因。(6分)

高二历史(专业)第一次段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BDD;6——10:CACCD;11——15:ACDBC;

16——20:ACBDA;21——25:ADADA

二.非选择题

26.(1)史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4分)

(2)史料解释:民贵君轻。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与君主。(4分)

(3)历史评价: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2分)

27、(1)战国 → 春秋,  调和 → 对立, 王道→ 仁政, 完全一致→不完全一致,“性善论” →“性恶论” ,“休养生息” →强化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15分)

(2)儒家思想的演变(2分)

28.(1)事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2分)

原因:是“一千年的精神黑暗”即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文化统治。(2分)

(2)文学:《十日谈》;艺术:《蒙娜丽莎》。(2分)它们不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因为它们属于资产阶级新文化。(4分)

(3)与材料三有矛盾。(2分)材料三指的是“精神的新生”,材料四指的是“恢复古代传统”。(2分)

29.1)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否定了神或者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是古希腊人精神觉醒的重要标志。(3分)(2)歌颂人的伟大和高贵,肯定和突出人的地位、价值和力量。(或答人文主义)2分)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兴”与发展(继承与发展)。(2分)(3)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枷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树立了人文主义宗教观。(4分)(4)自由是天赋人权,不可侵犯和抛弃,并以法律保障。(2分)

30.(1)马丁•路德、加尔文、亨利八世。

(2)打击了欧洲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为确立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奠定了基础;新教登上历史舞台;增强了欧洲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使语言、文学、艺术、音乐、教育等诸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只要能答出3点就可得6分)

31、(1)绘画方面:《清明上河图》专门描绘市井生活;木刻版画使小说、剧本更加有趣;出现了百姓喜闻乐见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文学方面:北宋词人柳永长期混迹于市井下层,其词作体现了太平气象下繁华多彩的都市风情;宋代“话本”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塑造了许多小市民角色;“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6分)

(2)手工业、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文化逐渐普及。(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