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二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二化学下学期阶段考试

2014-5-11 0:33:49下载本试卷

       高二化学下学期阶段考试

赋分100分、赋时60分钟 范围:《世界现代史》(1917-1945年) 命题:孙鸣亮

                班级    座号       成绩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60%)

1.之所以说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因为

  A.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B.资产阶级领导革命 C.推翻农奴制度 D.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2.1918年为巩固苏维埃政权而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

A.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 B.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D.实行征兵制,组建红军

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强化了对经济的控制     B.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发挥了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 D.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4.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是

A.呈现多种类型和不同的发展道路 B.斗争矛头指向殖民主义

C.采用武装斗争作为普遍形式    D.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5.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制定于何次会议

A、俄共(布)“十大”       B、联共(布)“十四大”

C、联共(布)“十五大”      D、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

6.苏联农业集体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何事件相似

A、1950年土地改革         B、1953年农业合作化

C、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D、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征是

  ①实行计划经济 ②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③否定价值规律 ④排斥商品和市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8.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A.处置战败的德国 B.重新瓜分世界C.对付社会主义苏俄 D.建立国际联盟

9.巴黎和会上企图重建欧洲大陆霸权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美国

10.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A.消除了协约国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B.使不同社会制度间的矛盾得到缓和

C.暂时协调了协约国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D.为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11.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支持中国要求的意图是

A.削弱日本在华势力 B.维护中国主权 C.支持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D.扶植亲美英势力

12.美国提出建立国联,但国联成立后为英法所操纵,这种情况说明

A.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联          B.英法经济实力比美国强大

C.美国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D.美国对外政策重点在拉丁美洲

13.一战后,德国赔款问题的实质是战胜国列强

A.争夺欧洲霸权  B.防止纳粹党执政 C.限制德国军备 D.阻止德国重新统一

14.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    B.金融市场不稳定

 C.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        D.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总爆发

1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系统  B.对工业加强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16.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根本前提是

A.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  B.纳粹党骗取了广泛的群众支持

C.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第一大党      D.希特勒赢得了军队的信任和拥护

17.日本法西斯与德国法西斯相比,最突出的区别是

A.法西斯势力左右国家政局       B.经济危机起到推动作用

C.没有政党形式的法西斯组织      D.垄断资产阶级给予大力支持

18.1935年,面对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英法采取了绥靖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避免战争,维护一战以来的既得利益 B.不过分刺激意大利,以免意德靠拢

C.尽可能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 D.牺牲小国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侵略欲望

19.确切地说,西班牙内战是一场

A.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势力的革命战争 B.有外部力量参加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

C.西班牙人民反对外国法西斯势力的民族革命战争

D.法西斯国家和反法西斯国家的公开较量

20.慕尼黑协定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B.英法为本国利益而牺牲小国利益的绥靖政策发展到顶点

C.英法与德国是同一阵营的侵略者       D.捷克斯洛伐克国内民族矛盾尖锐

21.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指导了各国共产党在本国反法西斯斗争中的行动。这一策略对中共最先产生的影响是

A发动南昌起义  B发表《八一宣言》   C召开瓦窑堡会议  D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22.右图漫画形象反映了德国践踏《凡尔赛条约》,扩军备战,指什么事件

   A 退出国联          B 扩充陆军   

   C 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D 通过慕尼黑阴谋侵占苏台德区

23.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外交政策由中立、到放弃中立、到与苏联结盟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变化,说明了

A美国一贯维护世界和平  B美国根据自身利益来制定对外政策

C美国外交政策反复无常  D意识形态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24.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法西斯国家对外扩张      B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C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需要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5.珍珠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企图建立亚太地区霸权

B.日本为争取战争主动权

C.英美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D.美国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

26.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是

A.北非战事结束    B.盟军西西里登陆

C.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 D.意大利投降

27.右图是反映二战后期的何场重大战役

A 诺曼底登陆    B解放巴黎 

C 攻克柏林      D易北河会师

28.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9.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与苏联对日宣战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D.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30.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深远的历史意义是

A.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          B.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

C.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         D.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材料解析(共两题,40%)

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

  20世纪20年代,面对各自的困难处境,社会主义的苏俄与资本主义的美国都在经济领域进行改革。阅读如下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应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阶层对粮食的需求。所征集的粮食不应移走,而应留在当地。所有其余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自然分配,应由粮食委员会根据人民委员会的指令执行。      ——引自列宁签署的《关于收割队和征粮队的法令》

   材料二: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为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引自《前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

材料三: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四:作为一个民主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规定各是什么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内容?(2%)

②上述材料在农业方面各有什么具体规定?(2%)

③如何理解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2%)

④材料三中,美国面临什么社会状况?他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有何特征?(3%)

⑤材料四中“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的实质是什么?(2%)

⑥他所说的“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3%)

⑦通过比较材料二、三中的两种经济政策,有何看法?(4%)

32.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名著《全球通史》上反映出“大萧条是两次大战之间的分界线”,并以“走向战争”四个字概括1929年—1939年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你认为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大萧条影响的论断是否正确?为什么?你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走向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6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A

B

B

C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D

B

A

C

A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B

D

C

D

C

C

B

B

二、材料解析题:(40%,各20分)

31、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②材料一实行余粮收集制;材料二是固定的粮食税。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布尔什维克党从国情出发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④面临严重经济危机;他采取“新政”,改变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国家积极干预经济。

  ⑤ “彻底革命计划”指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或建立极权独裁统治;“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政策调整。

  ⑥“永远纠正严重缺点”是不可能的,因为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所默契有的,只能缓解,不能根除。

⑦要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和国情来制定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虽本质不同,但相互之间可以借鉴

32、①这个论断是正确的。

②1929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极大,使其前后两个10年呈现出不同特点。

A从一战结束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战胜的资本主义大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

B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欧亚战争的策源地。从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开始,德、意、日疯狂对外侵略扩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逐渐解体,世界“走向战争”。

③20世纪30年代世界“走向战争”的原因:

A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

B主要原因: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侵略扩张,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C具体原因(如下只要能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92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和促进

       英法美对法西斯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苏联避战自保政策,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起促进作用。

       地区性的反法西斯战争未能团结,汇成一股强大力量

       国联未能有效制裁侵略与控制战争的漫延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具有不公平性与不合理性,矛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