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4月历史模拟考试

2014-5-11 0:33:55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4 月历史模拟考试

历 史          2008.4

本试卷共5页,3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l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 满分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下列有关任嚣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但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2、近几年,广东海洋考古队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下图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小说所描写的情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施复夫妇是机户

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

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中认为:每一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日本人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这种态度造成了“和魂汉才”的观念。这种“和魂汉才” 观念反映

A、日本文明的中国化     B、儒家文明的日本化 

C、大河文明的海洋化     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

5、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6假如你是古罗马的一位执政法官,当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时,你判为合法的是:

一个奴隶为他的主人工作了20年后,要求主人给予他自由,他的主人却不答应

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

某平民擅自将他富裕的大儿子财产的一部分,分给了他的小儿子

一个拥有100个奴隶的罗马贵族,在急需劳动力的收割季节,到市场上去卖了20个奴隶,赚取了一大笔钱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7、《权利法案》通过以后,有人形容英国议会时这样说:“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话反映的实际是

议会至上         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议会出现独裁专制统治  体现了资产阶级对权力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假如你是17世纪时,荷属东印度公司雇用的著名的印刷业家族的一员,为该公司绘制航海地图。受雇后,你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航海图上的信息外流。荷属东印度公司这一做法最主要是出自何种考虑?

  A、战争   B、商业   C、文化   D、外交

9、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相似之处表现在

 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

 C.集中全国的财力和物力      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1016世纪某人踏进西斯廷大教堂内,发现了一幅布面油画(如图),“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圣母像的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 这幅作品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赞美了人体的美丽和人性的伟大

C、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112008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2周年。长征以世上所罕有的艰难险阻铸就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为纪念长征,某旅行社组团从江西出发开展“重走长征路”旅游探险活动。下列长征重要景点参观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遵义会议会址    泸定铁锁桥    瑞金云石山乡     会宁城西关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12、右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胜利

13、某位同学在读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书籍时,看到下面两幅图,图1至图2代表清朝与某国贸易关系的转变。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的某国指的是哪一个国家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14、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1921年创作)中,描写了他见到童年的小伙伴闰土。闰土在谈到他的生活时说:“非常难。第6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这一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后的我国农    

军阀割据,战乱不息      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困苦

苛捐杂税繁多,农民入不敷出  自然经济完全破产,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口号的出现都曾使那个时代的国人精神振奋。下列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实业救国” ②“抵制日货,爱用国货” ③“自强”“求富”  ④“超英赶美”

 A 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③

16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实施援助中国一五计划

17、在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和中国现代社会的巨变影响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和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饰的变化是其中一个主要代表,下列服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18、据统计,从19297月到1930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0%,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强行实施   D.为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

19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判断,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954年,王援朝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B1958年,王援朝放学后,上山砍柴用以大炼钢铁

C1978年,王援朝参加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D1979年,王援朝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

20、诺曼·博洛格是“绿色革命”之父,他因为终身帮助克服全球饥荒而获得了1970年诺贝尔和平奖。在若干年后,中国也有一项成就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它是指

 A、西北地区的退耕还林活动        B、全国性的“青山绿水”行动

C籼型杂交水稻”的培植成功和推广  D、保护母亲河——百万青少年绿色环保行动

21、宣传画形象而又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面是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宣传画,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22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 ,他从上世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包括

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人类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后,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有的领域,这种发展甚至与当代的社会伦理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你看来,会在如下哪一领域中,科学与伦理的冲突最突出?

A、航空航天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原子能的利用   D、网络信息技术

2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

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

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

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

25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在两极格局瓦解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

美国地位相对削弱  欧盟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  日本从经济大国试图向政治和军事大国迈进    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

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⑥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满分75分。2614分;2714分;2810分;2915分;3013分;第3132题是选做题,9分。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这是直接民主,与我们今天的代议制民主不同。……古代社会是建立在私有基础上的奴隶制社会。

                       ——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三: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代议制的产生、发展,反映了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体现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2分)图三和图四体现所在国家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

(2)图一中国古代和图四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 (1分)其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2分)    

(3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五中人大常委会是对图二哪一机构的继承和发展? (1)都体现了什么原则? (2)本质上有何不同?(2)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希腊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民主形式上的不同。(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古文尚书》。) 

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
材料二: “以百姓心为心。”《老子》;“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

------(《明鉴》
材料三: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

------(《荀子》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
材料四: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

材料五:  (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荀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唐太宗)“……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怨,民怨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

材料六:  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各得其私,各得其利”为原则的“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文化发展历程》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哪一理念?(1分)根据材料简述该理念的内容? 4分)

2)唐太宗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3分)

3)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材料一至五的思想有何不同?(2分)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4分)

28、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思体恤。”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实际上是清朝的什么政策?(1)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否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1分)请说明理由。(2分)

2)基于以上根本原因,明清两代还采取过什么相关经济政策?(2分)

380多年后,英国人是怎样来回应乾隆皇帝的后人的?(2分)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有何影响?(2分)

29欲求超胜,必须会通”, 借鉴、继承与创新是各地区各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问题上,近代以来,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和新文化的认识并不同。(15分)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每项2分,共12分,)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和新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维新思潮

新文化运动

2)你认为应该怎么继承传统文化和建设新文化?(3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3分)

材料一: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


材料三: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  材料一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上述“趋势”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3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5材料一所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如何积极应对?(2

选做题:3132题是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一题。(9分)

31、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改革是要革除社会制度中落后、腐朽的部分,完善当前的制度,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其间既有推动社会的转型的全面的改革,也有补偏救弊、拯救危局的局部调整。9分)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了两种类型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试就中外改革各举一例说明。(6)

2)请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高度概括改革的根本原因和积极影响。(3分)

32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香港《明报》1999102日报道: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胜出。

材料二: 英国广播公司(BBC)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揭晓(19999 

英国广播公司(BBC)评出的(1999.9)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1.马克思(德国思想家)

2.爱因斯坦(犹太裔科学家)

3.牛 顿(英国物理学家)

4.达尔文(英国科学家)

5.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6.霍 金(英国科学家)

7.康 德(德国哲学家)

8.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9.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

10.尼 采(德国哲学家)

请回答:

1)马克思跃居英国广播公司评出的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排名的榜首,主要是因为他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哪些贡献?(2分)

2)请你说说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至列宁主义诞生之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开展的概况。(3分)

3)爱因斯坦和牛顿紧随马克思之后排在第二、三名,请你分别介绍他们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4分)

文本框: 学校: 姓名: 考号: 座号: 

……O……密……O……封……O……线……O……密……O……封……O……线……O……密……O……封……O……线……O
惠州市2008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

历史答题卷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5分),8页;答卷4页,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题得分表:

题 

合计

成 

26

27

28

29

30

31或32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5分)答在机读卡上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满分75分。本大题共7小题,其中第3132题是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26题(14分)

(1)决策方式:(2分)                                             

 

政治制度:(2分)                                               

 

(2)形式上的共性:(1分)                                                                                       

 

本质区别:(2分)                                                 

 

                                        

 

(3)机构:(1分)                                                

 

体现的原则:(2分)                               

 

本质不同:(2分)                                               

 

                                        

 

(4)民主形式:(2分)                                               

 

                                             

 

                                                                                      

27题(14分)

(1理念:(1分)                                           

 

内容:(4分)                                         

 

                                            

 

(2)说明:(3分)                                          

 

                                          

 

(3不同:(2分)                                             

 

                                          

 

原因:(4分)                                           

 

                                         

 

                                             

28题(10分)(1)政策:(1分)                                                                         

 

是或否:(1分)                                  

理由:(2分)                                        

(2)相关政策:(2分)                                              

 

(3)回应:(2分)                                          

 

                                         

 

 影响:(2分)                                              

                                          

                                           

 

29题(15分)

1)(每项2分,共12分,)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和新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维新思潮

新文化运动

 

(2)(3分):                                      

 

                                         

 

                                           

 

30题(13分)(1)趋势:(1分)                                              

 

根本原因:(2分)                                        

 

(2)影响:(3分)                                             

 

                                        

 

(3)组织:(3分)                                   

 

(4)表现:(2分)                                          

 

                                             

 

(5)应对:(2分)                                        

 

                                         

 

                                          

 

31题(9分)(1)举例:(6分)                                        

 

                                         

 

                                        

 

                                            

 

                                         

 

                                        

(2)根本原因(2分)                                             

 

积极影响(1分)                                         

 

32题(9分)(1)贡献:(2分)                                              

 

(2)概况:(3分)                                        

 

                                           

 

(3)贡献:                                         

 

爱因斯坦:(2分)                                              

 

牛顿:(2分)                                          

08届高三4 月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3×25=75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B

B

C

C

C

B

B

B

A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B

D

C

D

C

B

C

B

C

B

提示:非选择题给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具有一定说服力即可酌情给分。

二、非选择题(14+14+10+15+13+9=75

261图一体现的是专制(或集权)的决策方式,图二体现的是民主的决策方式。(2分)

政治制度:图三: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图四:美国的民主共和制。(2分)

2形式上的共性:权力的制约与平衡。(1分)本质区别: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1分)而中国的三省六部制则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1分)

3机构:五百人议事会。(1分)体现的原则:主权在民的原则。(2分)

本质不同:图二只是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或奴隶主阶级民主专政);图五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民主广泛性(或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2分)  

(4) 民主形式:古希腊的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的间接民主;(2分)

271理念:“以民为本”(或民本思想)(1分)

内容:民众是立国的根本;关心民众的疾苦;不要过度掠夺民众;要关注民生;民为贵,君为轻;统治者要有仁爱之心;根据民意任用贤人;取信于民;(4分,任答其中3点即给满分4分)

2说明:为君不可好大喜功,加重百姓负担,以至国危君亡;要以民为本;要轻徭薄赋。(3分)

3不同:材料一至五强调君权;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一定权力。(2分)

原因:所处朝代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材料一至五处于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的阶段,而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阻碍社会进步。(4分)

28、(1)反映的是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1分)否。(1分)

理由:清政府实行该政策的根本原因在于维护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和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2分)
2)相关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2分)

3)回应: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2分)

影响:中国的领土、贸易、关税、司法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9、(15分)

1(每项2分,共12分,)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和新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中体西用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或: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危机)

维新思潮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新文化运动

“打倒孔家店”,提倡民主与科学

出现“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2)发扬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3分)

301)趋势:经济全球化(1分)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工业革命的开展。(2分)

2)影响:加强了各地的联系,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3分)

3)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分)

4表现: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2分)

5)应对: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2分)

311举例: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建立地主土地所有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最终推动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3分)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为了解除国内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抵御西方殖民国家对埃及的侵略。创办近代工业,发展教育,加强中央集权,进行军事改革,但改革未能对政治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造。所以改革的性质可认定为有利于埃及近代化发展的封建统治内部改革。(3分)

(注意:学生只要答出一中一外,一社会转型一社会不转型的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即可酌情给分。)

2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2分)

 积极影响:推动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1分)

32、(1)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起国际社会主义运动(2分)。

2)第一国际的建立;巴黎公社革命;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第二国际的建立。(3分)。

3)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2分)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