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练习二

2014-5-11 0:33:55下载本试卷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练习二

一、选择题

1、 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得到的最重要的经验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必须将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

C.必须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2、 下列武装力量中,那一支不是中国工农红军军第四军的组成部分

A.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  B.湘南的工农武装

C.毛泽东率领的井冈山工农革命军    D.叶挺率领的广州起义部分部队

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时间、地点

A.1931年江西瑞金 B.1931年福建福州 C.1933年江西瑞金 D.1933年福建福州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抗日民主运动不断高涨.据此回答4—9题

4、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是

A.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B.中国政局混乱 C.国民党围剿红军 D.张学良不投靠日本

5、 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充分说明

A.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B.   国民党政府已不急于消灭红军

C.   美英支持蒋介石抵抗日本侵略

D.   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6、“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

B.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    “一二•九”运动的推动

D.   张学良、杨虎城思想的转变

7、下列关于1931—1937年(“七七”事变前)中国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国共两党由内战逐渐走上联合抗日的道路

B.    中国政府组织中国人民进行了局部抗战

C.    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   “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新阶段

8、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重要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9、《论持久战》发表具有重大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

  A.驳斥了“亡国论”、“速胜论”  B.分析了敌我国情

  C.指出战争伟力在民众中间  D.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的正确道路

10、蒋介石集团在政策上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的标志是

A.    确定“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方针

B.    成立国防最高委员会,加强法西斯统治

C.    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

D.   发动皖南事变

11、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题词,表明中共

A.    认为国共合作实际上已经破裂

B.    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C.    要独立自主的担负起反抗日本侵略的责任

D.   揭露国民党反动派阴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2、中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的举措是

  A.实行“三三制”原则   B.实行减租减息、交租交息政策

  C.大生产运动       D.重庆政协会议召开

13、下列哪件事不是发生在1945年

  A.中共七大召开  B.日本无条件投降  C.重庆谈判 D.重庆政协会议召开

14、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进攻的重要战役是

A.   青化砭战役 b.蟠龙战役 C.孟良崮战役 d.沙家店战役

   15、解放战争第一年,人民解放军能粉碎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主要是由于

    A.战略战术的正确  B.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持

    C.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配合  D.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

16、下列民主党派中,在香港进行改组重建并宣布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是

  A.中国致公党  B.中国民主同盟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九三学社

17、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是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中原地区   D.华南地区

18、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若以发生时间顺序排列,哪一个是正确的

  A.辽沈,淮海,平津      B.淮海,辽沈,平津 

C.平津,辽沈,淮海      D.辽沈,坪尽,淮海

19、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与国民党合作抗日  B.决定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

  C.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D.决定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

20、对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B.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C.   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

D.   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1、新中国成立时,党和人民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是

  A.能否巩固政权  B.能否稳定物价  C.能否完成土地改革  D.能否解放全国

22、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的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是在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

23、过渡时期的“三大改造”指的是

 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4、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阶级斗争的形势被估计得过于严重 

B.    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大肆攻击社会主义

C.    分清大是大非的需要

D.   帝国主义掀起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

25、以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   整风运动②“大跃进”③反右倾斗争④七千人大会

A.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26、1962年,七千人大会的主要内容是

  A.总结全面建设时期的成绩  B.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人平反

  C.总结“大跃进”运动的经验教训  D.制定国民经济建设的“八字”方针

27、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①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②导致建设实践中的片面追求高速度③违背了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④反映了人民迫切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8、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复辟危险加剧    B.“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

  C.被野心家别有用心的利用   D.为打击当党中央出现的修正主义

29、“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指的是

A.   北京市副市长吴晗遭到批判  

B.   陈毅、叶剑英等人的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

C.   刘少奇被打为所谓的“叛徒、内奸、工贼”

D.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对邓小平的打击

30、在客观上宣告“文革”理论与实践破产的历史事件是

   A.“一月革命”  B.“二月逆流” C.“九一三”事件  D.四五运动

31、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邓小平全面系统的整顿   B.全国人民对“左”倾错误的抵制

   C.中央着手调整恢复经济   D.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

32、“文革”中,干部群众抵制左倾错误,勇敢斗争的事件有

   ①“一月革命”②所谓“二月逆流”③四五运动④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进行的调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3、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是

   A.毛泽东   b.华国锋  C. 邓小平  D.江泽民

34、“拨乱反正”工作中,影响最大、涉及人数最多的一件事是

A.   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

B.   为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恢复名誉

C.   为刘少奇平反

D.   为1957年错划的右派分子平反

3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

  A.国营企业 B.三资企业  C.农村 D. 私营企业

36、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37、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改革开放过程中  C.拨乱反正时  D.中共十二大

38、《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①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②是对建国32年历史的全面总结③“文化大革命”给与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对④正确评价了毛泽东的功过是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9、中国共产党十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团结一致向前看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40、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4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开始于

  A.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1982年对民主党派16字方针的提出

42、我国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在

  A.1949年以后  b.1956年以后  C.1958年以后  D.1960年以后

43、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A.   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    重点发展与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C.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D.   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44、1960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   苏联不满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

B.    中国拒绝了苏联的无理要求

C.    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

D.   中苏边境地区发生武装冲突

   45、二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和平共处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    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斗争中处于劣势

C.    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6、澳门回归祖国是在

  A.1997年     B.1998年    C.1999年  D. 2000年

47、以下属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签订“上海公报”③中英发表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④

48、爱国统一战线包括的三部分力量是

  ①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②港澳台同胞和华侨③社会主义劳动者④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列举题

1.列举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2.列举党史上统一战线的名称及时期

三、阅读解答题

1.材料一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时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阅读上述材料,试比较:

      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对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态度上有什么异同?

    2.材料一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工业总值

 比上年

国家财政总收入

比上年

1966年

2534亿

+17.3%

558.7亿元

+24.4%

1967年

2104.5亿

-10%

419.4亿元

-25%

1968年

2015.3亿

-4.2%

361.3亿元

-13.9%

    

材料二

                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

       

工农业总产值

3967亿元

比上年增长9.2%

国家财政总收入

809.7亿元

比上年增长5.6%

国民收入

2318亿元

比上年增长8.3%

   阅读上述材料,并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提供的数据分析,1967—1968年和1973年我国国民经济的状况和趋势怎样?有何不同?

   (2)试分析造成以上不同的原因

四、问答题

1.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中共有关土地方面的政策有什么变化?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容和意义是什么?

3.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