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级历史第二次月考题

2014-5-11 0:33:55下载本试卷

高三级历史第二次月考题(历史)

        命题人:杨红斌

          I卷

一、       选择题:(4×12=48分)

中国具有几千年的政治文明发展。古代的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回答1-4题。

1.春秋时期 ,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 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 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2.我国两汉时期首创的政治制度有:①郡县制;②分封制;③刺史制度④察举制度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作为封建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的进步首先体现在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扩大了官吏来源

C.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4.以下制度的形成 ,对历史发展有积极和消极双重作用的不包括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 士族制度

C 科举制度          D分封制  

    从历史上看,国家的税收政策与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据此回答5-6题

5.西汉时期,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承担的各项负担中,人头税较重。以下属人头税的是

A.算赋和口赋   B 田租  C 徭役和兵役  D 调                                                                         

6.下列关于唐朝两税法的表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主要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收税   

B 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

C 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D 一年分夏秋两季收税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写道:“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回答7-8题

7.秦始皇与汉武帝政治活动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建立封建王朝     B 派兵攻打匈奴

C 进行思想控制      D 加强中央集权

8.发生在唐太宗在位期间的史实有: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④设立北庭都护府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①②③

隋唐朝时有一位家住余杭的读书人决定到长安游历并求取功名,据此回答9-10题

9.他从余杭乘船沿大运河北上,到长安需要途经的运河名为

A.江南河——邗沟——通济渠——广通渠

B.江南河——邗沟——广通渠——通济渠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D.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0.他到达扬州后,当地人告诉他:①这里是全国仅次于成都的第二大商业都市②从这里坐船出海可直达日本③锦帛和铜镜是这里的手工业特产④隋炀帝在这里被部下杀害。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回答11-12题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奠定我国医学理论基础的医学著作是《黄帝内经》 

B.王曦之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为楷书

C.展子虔人称他为”唐画之祖”    

D.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早的农书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东汉时王充在《神灭论》中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

B.   敦煌莫高窟最精美的是佛像和雕塑.

C《佛国记》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

C.   隋唐时期著名的高僧有鉴真、法显、一行、玄奘.

             II卷

二、       非选择题:(共52分)

13.        (23分)有人说:“想了解中华千年历史,要看西安。” 假如有一个韩国民间团体到西安考查两汉、隋唐文化,向你提出如下问题,请你回答:

①(3分)在历史上,在今西安地区建都的统一王朝有西周   、    、   。

②(10分)请你介绍一下两汉、隋唐在科技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成就.

③(4分)汉代通过“丝绸之路”使中华文明远播欧亚。我们想沿着“丝绸之路”到达意大利,重温当时的繁盛,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当年“丝绸之路”的路线吗?

④(6分)作为导游,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两汉时被称为“秦韩”的是“三韩”中的哪一个?隋唐时的留学生中,以当时朝鲜半岛上的哪国居多?最著名留学生是谁?                                                                                                                                                                                                                                                                                                                                                                                                                                                                                                                                                                                                                                                                                                                                                                                                                                                                                                                                                                                                                                                                                                                      

14.(2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卒受惩名于秦,有以也夫!

材料三 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刘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点、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古。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

材料四 (苏辙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回答:

①(5分)从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带来怎样的社会结果?(不得摘抄原文)为什么会出现“民勇于公战”的局面?

②(3分)材料二中太史公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③(8分)材料三中所提王安石变法前“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为消除“人民疾苦”,王安石采取了哪些重要的措施?成效如何?

④(4分)苏辙是站在什么立场上发表材料四这一言论的?王安石与苏辙的对立属于什么矛盾?

⑤(9分)从目的与性质角度,商鞅和王安石变法有何异同。据上述材料指出两次改革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高三级第二次月考题(历史)参考答案

三、       选择题:

中国具有几千年的政治文明发展。古代的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回答1-4题。

1.春秋时期 ,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    B 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 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2.我国两汉时期首创的政治制度有:①郡县制;②分封制;③刺史制度④察举制度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作为封建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的进步首先体现在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扩大了官吏来源

C.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4.以下制度的形成 ,对历史发展有积极和消极双重作用的不包括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 士族制度√

C 科举制度          D分封制  

    从历史上看,国家的税收政策与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据此回答5-6题

5.西汉时期,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承担的各项负担中,人头税较重。以下属人头税的是

A.算赋和口赋√   B 田租   C 徭役和兵役  D 户调                                                                          

6.下列关于唐朝两税法的表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主要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收税   B 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

C 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D 一年分夏秋两季收税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写道:“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回答7-8题

7.秦始皇与汉武帝政治活动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建立封建王朝√     B 派兵攻打匈奴

C 进行思想控制       D 加强中央集权

8.发生在唐太宗在位期间的史实有: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④设立北庭都护府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①②③

隋唐朝时有一位家住余杭的读书人决定到长安游历并求取功名,据此回答9-10题

9.他从余杭乘船沿大运河北上,到长安需要途经的运河名为

A.江南河——邗沟——通济渠——广通渠√

B.江南河——邗沟——广通渠——通济渠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D.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0.他到达扬州后,当地人告诉他:①这里是全国仅次于成都的第二大商业都市②从这里坐船出海可直达日本③锦帛和铜镜是这里的手工业特产④隋炀帝在这里被部下杀害。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回答11-12题

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  奠定我国医学理论基础的医学著作是《黄帝内经》

2.  王曦之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为楷书√

3.  展子虔人称他为”唐画之祖”

4.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早的农书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东汉时王充在《神灭论》中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

2.         敦煌莫高窟最精美的是佛像和雕塑.

3.         《佛国记》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 √

4.          隋唐时期著名的高僧有鉴真、法显、一行、玄奘.

四、       非选择题:

16.        (23分)有人说:“想了解中华千年历史,要看西安。” 假如有一个韩国民间团体到西安考查两汉、隋唐文化,向你提出如下问题,请你回答:

①(3分)在历史上,在今西安地区建都的统一王朝有西周 西汉 、隋   、唐  。

②(10分)请你介绍一下两汉、隋唐在科技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成就.

两汉: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九章算术》是介绍了许多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隋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和火药的国家。

   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③(4分)汉代通过“丝绸之路”使中华文明远播欧亚。我们想沿着“丝绸之路”到达意大利,重温当时的繁盛,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当年“丝绸之路”的路线吗?

从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玉门关可阳关、天山南或北路、葱岭、安息、罗马。

④(6分)作为导游,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两汉时被称为“秦韩”的是“三韩”中的哪一个?隋唐时的留学生中,以当时朝鲜半岛上的哪国居多?最著名留学生是谁?

两汉: 辰韩。  隋唐:新罗。崔志远。                                                                                                                                                                                                                                                                                                                                                                                                                                                                                                                                                                                                                                                                                                                                                                                                                                                                                                                                                                                                                                                                                                                                                   

14.(2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卒受惩名于秦,有以也夫!

材料三 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点、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

                                       

材料四 (苏辙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回答:

①(5分)从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带来怎样的社会结果?(不得摘抄原文)为什么会出现“民勇于公战”的局面?

结果:(3分)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富足,遵纪守法。

原因:(2分)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②(3分)材料二中太史公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有一定道理。因为商鞅作为法家人物,主张严刑峻法统治人民。

③(8分)材料三中所提王安石变法前“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为消除“人民疾苦”,王安石采取了哪些重要的措施?成效如何?

表现:(2分)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赋税负担不断加重。

措施:(3分)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成效:(3分)通过限制大地主、大官僚的特权以及对农民的盘剥,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4分)苏辙是站在什么立场上发表材料四这一言论的?王安石与苏辙的对立属于什么矛盾?

地主阶级立场。地主阶级内部矛盾。

⑤(9分)从目的与性质角度,商鞅和王安石变法有何异同。据上述材料指出两次改革出现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同:(2分)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都是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主持的改革。

异:(2分)王安石是为了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商鞅是为了确立地主阶级专政。

原因:(5分)商鞅变法取得成功,主要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获得广泛支持。其人个性果断,坚持自己的主张,严刑峻法。(3分)

   王安石变法失败,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