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夏、商、周三代检测

2014-5-11 0:33:55下载本试卷

夏、商、周三代检测

一、单选题。(共 49 分)
1. ( 2分) 下列关于夏朝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么有制发展的结果
B.夏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个王
C.“天下为家”局面的出现,标志我国进入奴隶社会
D.居住在黄河上游的以汤为首领的商部落灭亡了夏朝

2. ( 2分) 武王伐纣与国人暴动[  ]
A.都是由于国王的暴政而引起        B.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都是奴隶制经济发展的结果        D.都推翻了旧的奴隶制王朝的统治

3. ( 2分) 对于夏王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A.争夺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结果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专制代替民主的倒退            D.私有制代替公有制的倒退

4. ( 2分) 关于井田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周朝实行的井田制始于商朝        B. 它是奴隶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度
C.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臣下对被分赐到的土地只有世代享用权,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
D. 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耕地阡陌纵横象井字形状,因此称为“井田”

5. ( 2分)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周王在位的顺序 [  ]
①周武王 ②周文王 ③周平王  ④周厉王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③④①②  

6. ( 2分) 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的记录见于 [  ]
A. 半坡陶器的口沿  B. 商代甲骨文    C. 《春秋》   D.《甘石星经》 

7. ( 2分) 戴手梏的陶俑和武官村大墓反映的阶级关系是 [  ]
A.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十分尖锐        B.奴隶主与平民的斗争激烈
C.奴隶主残酷剥削压迫奴隶          D.奴隶主从奴隶身上榨取了巨额财富

8. ( 2分) 商朝西部的疆域达到 [  ]
A. 山西西部  B. 陕西西部  C. 甘肃西部  D. 河西走廊

9. ( 2分) 夏朝人用以种地播土的耒耜是用什么材料制成 [  ]
A.石制   B.木制     C.骨制   D.铜制

10. ( 2分) 从夏朝的灭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  ]
A.重视教育,奖励学术  B.任用贤臣,勤政爱民   C.加强国防,充实武备   D.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11. ( 2分) 与西周平民有关的概念应当是 [  ]
①属于被统治阶级,称为“国人”    ②常被用来作“人牲”和“殉葬”
③身份比奴隶自由           ④取得一些土地由自己耕种,但受到奴隶主贵族的剥削
⑤被迫去当兵,替奴隶主打仗     ⑥自己耕种土地,不受奴隶主贵族剥削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12. ( 2分) 商朝的“人牲”指的是 [  ]
A. 杀死牲畜,作为随葬         B. 祭祀祖先时,屠杀牲畜代替奴隶当供品
C. 祭祀祖先时,屠杀大批奴隶做供品   D. 杀死或活埋奴隶作陪葬  

13. ( 2分) 与公元前841年有关的史实和评述有 [  ]
①国人暴动   ②犬戎攻破镐京    ③周召共和    ④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④

14. ( 2分) “人牲”、“殉葬”实质上反映了 [  ]
A.奴隶主的愚昧无知    B.奴隶的悲惨处境      C.奴隶制的发达     D.奴隶价格的低廉

15. ( 3分)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是指的下面哪种情况 [  ]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私有财产出现    C. 阶级产生     D. 贫富分化加剧 

16. ( 3分) 关于商朝的农业和畜牧业的正确表述为 [  ]
①农业是商朝生产的主要部门。那时,已经有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 
②奴隶主驱使奴隶集体耕作,掠夺他们的劳动果实
③农作物中尚无麦、桑。粮食除食用外,还用以酿酒 
④畜牧业在商朝生产部门中占重要地位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7. ( 3分)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不是 [  ]
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B.阶级对立的产物    C.历史的进步    D.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18. ( 3分) 西周的分封制与井田制之间的纽带是 [  ]
A.王位和权力    B.土地和义务     C.贡赋和工具   D.工具和奴隶

19. ( 3分)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   引自《史记·夏本纪》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制度?  [  ]
A. 禅让制   B. 等级制  C. 王位世袭制  D.分封制 

20. ( 3分) 周有天下,裂土四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周之败端,其在于此矣。”              引自唐朝柳宗元《封建论》
文中“周之败端,其在于此矣”指的是 [  ]
A. 分封制造成了诸侯割据, 分裂和混战, 严重危害了国家统一
B. 周王室" 降于夷王, 害礼伤尊, 下堂而迎觐者"
C. 周王室东徙      D. 周王室自列为诸侯       

21. ( 3分) 关于甲骨文的正确表述为: [  ]
①是在殷墟发现的。约公元前16世纪商朝建都在殷,而称其废墟为殷墟。
②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至今有15万片左右。
③这是一种原始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④甲骨文里反映的一些内容,可以和《史记》相印证。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二、多选题。(共 10 分)
22. ( 2分) 下列哪些不属于夏朝农业生产的状况 [  ]
A. 已用铁器进行农耕          B. 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青铜工具
C. 用耒耜种地,用石刀、蚌镰收割庄稼  D. 大部分仍用打制石器进行生产

23. ( 2分) 下列哪些情况符合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  ]
A. 周统治者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作诸侯 B. 诸侯国要服从周王的命令, 派兵随周王作战
C. 诸侯要向周王贡献财物               D. 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国王纳税

24. ( 2分) 周朝的农业和手工业的正确表述是 [  ]
A. 农作物品种增多了, 包括了后世的大部分作物    B. 农作物只有黍、麦、稻、桑、麻等
C. 手工业分工更细, 号称" 百工"          D. 手工作坊里使用奴隶和平民劳动

25. ( 2分) 商代文明在古代世界具有特殊地位,表现为 [  ]
A. 疆域辽阔, 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      B. 天文历法具有世界水平
C. 青铜铸造技术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其艺术具有独特风格    D. 甲骨文在当时世界是进步的

26. ( 2分) 关于夏商历法的正确表述是 [  ]
A. 相传我国夏朝就有了历法, 因此今天的农历,也称“夏历”
B. 商朝人把月亮的一次圆缺作一个月。无大小月之分
C. 商朝人认识了许多星座    D. 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月食记录, 尚不知日食

三、填空题。(共 10 分)
27. ( 2分) 夏朝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割庄稼。
28. ( 2分) 约公元前21世纪,________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奴隶主依靠国家政权对奴隶和________实行专政。 
29. ( 2分) 商朝势力最大的时候,东到大海,西达________,东北到________,南至长江流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
30. ( 2分) 居住在_________的商部落,在首领汤的率领下向夏进攻,打败了______, 夏朝灭亡了。
31. ( 2分) 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破________。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迁都________, 历史上称为东周。
一、单选题。(共 49 分)
1. ( 2分) D   2. ( 2分) A    3. ( 2分) B    4. ( 2分) B      5. ( 2分) B  
6. ( 2分) B   7. ( 2分) C    8. ( 2分) B     9. ( 2分) B    10. ( 2分) B  
11. ( 2分) A  12. ( 2分) C    13. ( 2分) A    14. ( 2分) B     15. ( 3分) A  
16. ( 3分) C  17. ( 3分) D    18. ( 3分) B    19. ( 3分) C     20. ( 3分) A
21. ( 3分) C
二、多选题。(共 10 分)
22. ( 2分) ABD   23. ( 2分) ABC    24. ( 2分) AC  25. ( 2分) ABCD   26. ( 2分) AC三、填空题。(共 10 分)

27. ( 2分) 石刀,蚌镰   28. ( 2分) 启,平民    29. ( 2分) 陕西西部,辽宁
30. ( 2分) 黄河下游,桀  31. ( 2分) 镐京,洛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