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中国近代历史下册(一)

2014-5-11 0:33:56下载本试卷

中国近代历史下册(一)

1下列各项中,与汪精卫无关的是

A.曾任广东国民政府主席  B.制造".一五"政变

C.策划皖南事变     D.在日本诱降下公开叛国

2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续存在,其原因不包括:

A.日本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  B.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C.日本改变了灭亡中国的方针

D.蒋介石集团受利益与形势驱使

3下列战役发生在敌后战场的有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枣宜会战        D.豫湘桂战役

4中国共产党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是在

A.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 B.三大改造完成后

C.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D.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

5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体现了

A.不承认旧中国的不平等外交关系  B.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C.中国政府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6以下对我国重要科技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正式运转

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65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7下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重要工程和科学技术成就中,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是

A.大庆油田      B.成功爆炸原子弹

C.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D.新建兰新铁路

8我们要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因为

A.我国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   B.人民内部矛盾是个非对抗性矛盾   C.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中共成为执政党

9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是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  B.1966年红卫兵运动在全国掀起  C.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抒报》  D.196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

10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意图包括

①讨论实现和平的步骤  ②争取备战时间

③乘机压迫共产党让步  ④欺骗国内外舆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

11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关系完全破裂的标志是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蒋介石破坏《双十协定》    C.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      D.蒋介石限令中共撤销代表团,封闭《新华日报》

12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

A.国民党主力部队被消灭   B.国民党统治垮台

C.渡江战役刚开始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13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对此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建设一个民主、自由、统一、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很漫长、艰巨B. 美帝国主义等敌视、破坏新生政权及建设 C. 革命干部在管理国家中会受到各种腐败的诱惑 D. 我们是干革命的,搞国家建设肯定不行 

14. 1949423日南京的解放标志着

A.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B.人民解放战争结束

C.新民主主义革命得终结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D.统治中国大陆22年的国民政府的覆灭

15下面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共中央所在地的有

①上海  瑞金  延安  河北平山县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的核心是

A.开展武装斗争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1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是因为

A.民族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新生产力的代表      B.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主张体现了近代历史发展的要求

C.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D.革命的根本任务是建立独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18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点的政治派别是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保皇派

19 下列哪项不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

A.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新中国的代国歌

C.以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

D.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0中国现代史开始于

A.1840 B.1912  C.1919  D.1949

21新中国成立时,党和人民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是

A.能否巩固政权    B.能否稳定物价 

C.能否统一财经    D.能否镇压反革命

22 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23中共公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过渡时期是指

A.大陆统一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大陆统一到三大运动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全国财政经济基本好转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4 1928年初,中国并存的政权有 

①武汉国民政府  ②南京国民政府  ③北洋军阀政府  ④中华苏维埃政府

A.②③   B.①②③   C. ②④   D.②③④

25下列有关南京国民政府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封建地主政府       B.资产阶级政府

C.代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府

D.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26.1928年底,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其不能真正统一的根本原因应是

A.   新军阀之间矛盾重重 

B.   中共搞工农武装割据

C.东北处于奉系军阀统治之下      

D.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和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27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所面临的最根本的、关系全局的问题是

A.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继续维护以国共两党为核心的统一战线

C.探索和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D.坚持城市斗争,反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

28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① 开展武装斗争       ② 开展土地革命

③ 驱除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④ 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

29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最根本原因是

A.持“枪不如人,炮不如人”等亡国论调

B.期待国联公正解决

C.让出东北以希望日本不再侵略其它地方

D.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30"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调查团提出"国际合作为善之解放",其实质是

A.要求中国放弃东北局部,以保大局,纵容日本侵略

B.要求日本接受国际联调查报告的结论

C.要求日本接受中国的要求,恢复事变前东北原状

D.要把中国东北变成列强共管的殖民地

31长征胜利的最伟大意义在于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保存了大部分红军

C.宣传了中共的主张  D.转移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32"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的相同之处是

A.纠正了"左"倾错误    B.挽救了党和中国革命

C.标志工作重心转移   D.带有"左"的色彩

33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A."八七"会议 B.中共"二大 C.三大" D.遵义会议

34《淞沪停战协定》《何梅协定》的本质相同点是

A.撤退中国军队       B.驻扎日军  

C.取缔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  D.体现不抵抗政策

35与中共"三大"性质、内容最相似的会议是

A二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姓名:   班级   学号   分数   

二 问答  (15*2=30)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哪些社会发展趋势?结合史实说明这些趋势产生的原因。

答: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作了哪几次重大的政策调整?调整的原因和结果怎样?(见下页)

答①政治上出现了从分裂到统一的发展趋势和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发展趋势;经济上出现了封建经济取代奴隶制经济的发展趋势。

②春秋战国时期, 长期的争霸战争使弱国被兼并, 到战国时形成七个主要诸侯国, 统一在局部地区形成;人民遭受战争灾难严重, 厌恶混战,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变法成为最强大国家,具备了统一的力量,因此统一成为历史趋势。铁器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私田大量产生,为了获得更多收益,一些贵族采取新剥削方式,允许劳动者保留部分产品,从而形成封建剥削方式,旧式奴隶剥削随井田制瓦解而逐渐消失,因此封建经济成为历史发展趋势。新兴地主随着自身经济势力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变法是这些要求的体现;经过变法,各国确立封建制,所以说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是历史的发展趋势。

答⑵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初,全国人民要求迅速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国。1953年,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我国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1959年到1961年,由于"大跃进""反右倾"错误,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我国国民经济发生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困难。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着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七千人大会上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1962年起,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文革"十年给党、国家带来建国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还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对外开放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经济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新格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瞩目。1992,国民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7.18倍,国民收入增长5.78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B

A

C

C

C

B

D

C

D

A

D

D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A

D

D

A

C

D

A

D

D

C

D

D

D

31

32

33

34

35

 

A

B

D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