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册)练习(二)A卷
第一卷
一、选择题
1、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其主要目的是
A、 保护获取暴利的鸦片贸易B、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D、报复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2、 鸦片战争作为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B、 中国经济成分发生变化D、中国社会矛盾发生变化
3、 下列地点,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的是
A、 虎门炮台B、虎门销烟池遗址
C、三元里三星古庙D、福州禁烟亭
4、 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割占的第一块中国领土是
A、 澳门B、台湾C、香港D、香港岛
5、 1949年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发动在即,一艘英国军舰“黑天鹅“号停泊在我军预定渡江区域,阻挠我军渡江。双方发生炮击事件,一时震惊了世界。事后,英方辩解说,英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依据的是
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
6、 一百多年前“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 林则徐B、魏源C、洪秀全D、洪仁玕
7、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其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国海关管理权长期被外国人操纵
B、 便于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C、 清政府开放市场以取悦于洋人
D、自然经济的抵抗迫使洋货降低关税
8、 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是
A、 提倡“经世致用”B、摆脱程朱理学
C、呼吁革除弊端D、向西方学习
9、《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强烈愿望的是
A、要求人人平等B、要求享有自由
C、封建土地所有制D、推翻清王朝
10、1853年春,太平天国出师北伐的战略目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B、巩固天京大本营
C、断绝清廷财源D、“围魏救赵”,解天京之围
11、1855年指挥太平军在鄱阳湖湖口,大败湘军的将领是
A、林凤祥B、赖汉英C、石达开D、秦日纲
12、体现曾国藩“自古平东南之策,必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思想的军事行动是
A、进攻安庆B、占领武昌C、围攻天京D、进攻庐州
13、阐述“师夷长技以以夷”进步思想的著作是
A、《各国律例》B、《四洲志》C、《瀛环志略》D、《海国图志》
14、《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相同点是
A、主张废除封建君主制B、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C、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D、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
15、下列各选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抗
16、下列对洋务运动作用的认识错误的是
A、了近代西方的先进技术B、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D、使国防实力有所增强
17、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把资本主义的枝叶嫁接在封建统治的朽木之上
B、 顽固派的百般阻挠和破坏
C、 洋务派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
D、西方列强从来就不希望中国富强
18、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一词的含义是
A、 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时期B、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C、集中于沿海地区D、采用机器生产的方式
19、决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政治上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
A、 民族资产阶级多由地主、商人转化而来
B、 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
C、 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D、在中外反动势力压迫的夹缝中求生存
20、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它不代表新的生产力。请回答,此时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应该是
A、 农民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洋务派D、中国无产阶级
21、黄海海战中,率舰奋战牺牲的管带有
A、 邓世昌、林永升B、邓世昌、刘步蟾
C、丁汝昌、刘步蟾D、林永升、丁汝昌
22、《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A、 赔偿白银二亿两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设内河新航线D、中国腹地沙市、重庆被辟为口岸
23、1895年,台湾人民抗击日军侵略推举的义军首领是徐骧和
A、 丘逢甲B、刘铭传C、刘永福D、唐景崧
24 、实际上充当资产阶级维新派施政纲领的是
A、《新学伪经考》B、《孔子改制考》C、《应诏统筹全局折》D、《定国是诏》
25、义和团“扶清来洋”的口号,带有笼统排外的性质,主要是指
A、 没有正确认清外来侵略的目的与结果
B、 没有将外来侵略与西方文明区别开来
C、 具有反帝斗争的彻底性
D、没有认清清政府的腐败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
26、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 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反对帝国主义
27、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
A、 总书记B、总理C、理事长D、总干事
28、孙中山民权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推翻清朝统治②推翻封建帝制③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④中华民族独立自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9、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核心是要不要
A、实行民主政治 B、兴办西学
C、推翻清政府 D、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30、同盟会成立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A、 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黄花岗起义D、荣县起义
31、护国运动的原因是袁世凯
A、 指使刺杀宋教仁B、迫选大总统
C、解散国会D、复辟帝制
32、武昌起义获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革命党人前仆后继长期奋斗B、清政府腐朽没落众叛亲离
C、起义新军的革命积极性和主动性D、北洋军阀拥兵自重
3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该规定的主要现实意义是
A、 体现了西方启蒙思想中“主权在民”的理论
B、 以法律的形式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 赋予中华民国国民多项基本的政治权利
D、体现资产阶级宪法的阶级性
34、辛亥革命最根本的目的是
A、 暴力推翻清政府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平均地权D、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35、“孙中山奔波一生,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原因还在他没有党军。”鲁迅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A、 没有广泛发动民众B、没有坚持武装斗争
C、没有属于革命派的武装D、没有认识到军队的重要性
36、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成立
37、中国近代史上“实业救国”之所以行不通,主要是因为
A、“实业救国”实质上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B、“实业”往往被反动政权所垄断
C、中国社会仍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教育和科技水平严重落后
38、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条件是
A、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D、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
39、在中国,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蔡和森
40、2002年我们党召开“十六大”,确定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点。80年前,我们党曾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当时大会的中心任务是
A、 分析中国社会性质B、分析中国革命性质
C、制定民主革命纲领D、全力领导工人运动
41、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年之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进而发展到黄河流域,其最重要原因是
A、 国共合作,北伐方针正确B、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援
C、北伐军将士作战英勇D、共产党员起了模范先锋作用
4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主要理由是①革命的对象包括帝国主义②时间上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③革命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④革命前途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⑤革命形式是武装斗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
43、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主要讨论的问题是
A、 国共合作B、国民党改组C、联俄联共D、国民革命
44、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坚持罢工16个月的是
A、二七大罢工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C、香港大罢工D、五卅运动
45、1927年初,全国革命的中心是
A、广州 B、南京 C、上海 D、武汉
46、鲁迅说:“中国现代的社会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表明鲁迅的态度是
A、 拥护北伐战争B、谴责改良主义
C、反对国民党右派D、呼吁言论自由
4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最突出的成就是
A、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B、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从列强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
第二卷
二、列举题:
1、 洋务运动破产的主要原因。
2、 大革命的作用及教训。
三、材料解析: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茺,则移彼丰处。各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二: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 均选自《天朝田亩制度》
请回答:(1)材料一规定了哪几点分田标准?
(2)材料二是关于哪些方面的规定?其原则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共同社会理想是什么?
(4)依据材料分析说明《天朝田亩制度》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者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摘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自台湾事后(即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材料三:大借洋教,以举庶政。
——均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摘自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的态度怎样?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4)材料四的历史假设是否有实现的可能?为什么?
四、问答题
1、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使中国近代化30年的努力毁于一旦。请分析《马关条约》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2、 经济学专家认为:“自鸦片战争以来,国人致力于实业……曾出现三次热潮。”试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三次热潮”的出现。这三次热潮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练习一
第一卷
一、选择题:
1、八一南昌起义的意义在于
A、确立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C、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D、首先开始了与国民党的武装对抗
2、八七会议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