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历史学科综合能力训练(四)

2014-5-11 0:33:56下载本试卷

学科:历史

教学内容:高三历史学科综合能力训练(四)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

1.以下各项中的现象在我国原始社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使用骨针缝衣  ②采用  天然火  ③随葬品出现明显差异  ④用麻纺线织布(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2.战国七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而战国经济却得到发展,根本原因是(  )

A.各诸侯国为争霸战争需要而注重生产

B.农民取得人自自由,地位提高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3.中国古代史书极力称道的“光武中兴”,其含意最确切的表述是光武帝(  )

A.恢复汉政权,实现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B.调整政策,减轻剥削,恢复经济

C.重新实施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稳定

D.提倡节俭,整顿吏治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空前盛行的原因有(  )

①社会动荡不安  ②人民饱受战乱痛苦  ③统治者的支持  ④佛教的麻痹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元清两代加强西藏管理的相同措施是(  )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理藩院

C.中央委派官吏              D.册封宗教领袖

6.清初,地主商人“以末敛之,以本守之”,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

A.导致农民逐渐贫困            B.手工工场规模受到限制

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手工业扩大再生产受到限制

7.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A.反对君主专制集权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8.唐朝专设国家史馆,重视官修史书,主要是为了(  )

A.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B.重视学校专业教育

C.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           D.美化唐朝历史以维护封建统治

9.中国封建时代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不包括 (  )

A.土地兼并激烈和高度集中         B.引起战乱,摧毁社会生产力

C.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D.历代统治者“以农为本”

10.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不同点是(  )

①维护清朝统治 ②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③使中国富强起来 ④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海关,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B.加速了中国旧的经济结构的解体

C.使中国海关丧失保护本国民族工业的作用

D.使中国的经济日益从属于西方

12.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之所以能左右清政府,其原因在于(  )

①帝国主义支持  ②立宪派支持  ③掌握北洋新军  ④革命党人妥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反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的事件是清政府(  )

A.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立总理衙门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被迫向西方列强借款

14.五四运动爆发和中共创立的历史条件的相同点是(  )

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②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③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15.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主要取决于(  )

A.革命任务               B.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

C.群众基础              D.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特征

16.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最重要条件是(  )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党的领导       D.根据地建设

17.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重大行动包括(  )

①九·一八事变时,不准东北军抵抗  ②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  ③配合日军夹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④与日本签订《何梅协定》  ⑤制造皖南事变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8.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无关的是(  )

A.《抗日停战协议》           B.“八一宣言”

C.瓦窑堡会议               D.《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抗日战争中,国共双方军队相互配合共同作战的重大战事是(  )

A.枣宜会战    B.徐州会战      C.太原会战      D.淞沪会战

20.抗战胜利后,国内局势经历了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这一过渡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

A.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C.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    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21.新中国的诞生,并不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结束,这是因为(  )

①祖国大陆没有完全解放  ②抗美援朝尚未结束  ③土地革命尚未完成  ④社会主义改造还未开始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下列哪一事件既具有民主革命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

A.没收官僚资本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镇压反革命

23.新时期以来农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C.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D.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

24.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基本国情表达中,最准确一项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国家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D.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25.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欧洲启蒙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对天主教会发动了摧毁性的冲击

B.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C.以理性思想来观察社会现状

D.号召广大民众投身资产阶级革命

26.17-18世纪欧洲国家的改革中,封建专制主义的加强显示了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国家统一             B.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D.加强了对外扩张

27.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最主要的成就是(  )

A.实现了人类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B.促进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开始确立

C.真正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        D.彻底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

28.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A.改革铲除了落后的农奴制度       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掠夺

29.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30多年里,世界上基本没有发生过革命,资本主义处于和平发展的环境中,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已普遍建立并趋向完善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C.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尚未产生新的领导阶级D.国际社会间没有战争与冲突

30.重商主义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

A.冲击封建制度              B.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C.有助于增加资本积累          D.开拓了国际市场

31.匈牙利无产阶级能够和平夺取政权,最主要的条件是(  )

A.共产党得到广大工人和士兵的拥护

B.资产阶级政府软弱无力,自行下台

C.协约国向匈牙利政府发出最后通牒

D.社会民主党难以支撑局面渡过危机

3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A.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D.建立垄断资产阶级独裁统治

33.二战前,英国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德国势力的壮大             B.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仇恨

C.英国经济军事实力相对下降       D.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34.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这种调整主要体现在(  )

A.缩小了美国与西欧国家的经济差距

B.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C.进一步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

D.为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创造了条件

35.下列革命运动,直接推翻了君主制政权的是(  )

①俄国十月革命  ②德国十一月革命  ③1919年匈牙利革命  ④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6.欧洲共同体的经济目标实质是(  )

A.实现欧洲经济一体化          B.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欧洲经济独立

C.对抗美、苏两个超级经济大国      D.避免经济危机,保持欧洲市场

37.本世纪60、70年代亚洲出现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工业国,这种变化说明(  )

A.整个第三世界的经济地位提高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C.发达国家经济共同走向衰退       D.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材料解析题

3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前朝弊政厉民最甚者莫如加派辽饷,以致民穷“盗”起,而复加剿饷,再为各边抽练而复加练饷。惟此三饷数倍正供;苦累小民,易脂刮髓。远者二十余年,近者十余年。天下嗷嗷,朝不及夕。……自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为始,凡正额之外 ,一切加派如辽饷剿饷及召买米石,尽行免。……如在官吏朦胧,混征暗派者,察实纠察,必杀无赦。傥纵容不举,即与同坐。各巡按御史作速叱取登途,亲自问民疾苦。凡境内贪官污吏加耗受赇等事,朝闻夕奏,毋得少稽。

——王先谦《东华录》顺治元年七月

材料二:我国建都燕京:天下军民之罹难者,如在水火之中,可即传檄救之。其各州府县,但驰文招抚。文到之日即行归顺者,城内官员各升一级。军民各仍其业,永无迁徒之劳。… …其各州府县军卫衙门来归顺者,其牧民之长,统军之帅,开造户口兵厂钱粮数目,亲来朝见……其朱氏诸王有来归者亦当照旧恩养,不加改削。山泽遣贤许所在官司从实报名,当谴人征聘,委以重任。

——《东华录》顺治元年六月

材料三:谕故照朝官兵耆兵民曰:“流‘贼’李自成原系故明百姓,纠集丑类,逼陷京城;弑主暴尸,括取诸王公侯附马官民货财;酷刑肆虐,诚天下共愤,法不容诛者,我虽敌国,深用悯伤,今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以展舆情。著礼部太常寺备帝礼具葬。”

——《东华录》顺治元年六月

回答:

①依据材料,概括清初实行的主要政策或措施,并指出其政治意图。

②上述材料中的政策措施是在何历史背景下提出的?

③对清初统治者的这些政策措施应如何评价?

3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及常备军,为了维持宫廷的奢侈无度的生活,也为了养活大批宫廷贵族,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就成为专制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为了增加财务收入,必须增加赋税,为了增加工商业的税收,必须培养税源,必须大力发展工商业。因此,路易十四任何柯尔柏为财政总监,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材料二  在柯尔柏的倡导下,法国执行重商主义政策。重商主义认为:一个国家金银越多,国家就越富,国力就越强,因此必须努力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促使外国金银流向本国。为此目的,柯尔柏实行了保护关税,对外国工业品和进港船只课以重税,以阻碍商品进口;同时,又努力发展本国工商业,鼓励出口。在这方面他制定了双重方针。一是发展商业,在国内疏通运河,改进道路,清除地方关卡,建立统一的市场;在国外拓展贸易,努力扩展殖民地。二是发展工业,奖励生产,以减少对外国消费品的依赖,从而达到限制金额外流的目的。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为重商主义政策在法国初见成效后,其他国家也起而仿效,于是引起严重的商业竞争和殖民地争夺,导致18世纪一系列商业战争。政府对商品规格的限定阻碍了技术创新并最终不利于生产发展。而国家为某种目的对某些部门实行优惠政策也破坏了各经济部门间的自然平衡。尽管如此,重商主义在当时仍然促进了法国工商业的发展。

——《世界史·近代史编》

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分析法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②据材料二,说明重商主义政策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③据材料二,概括柯尔柏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来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④据材料三,分析重商主义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4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材料二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材料三 “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他们还要作最后的挣扎。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

请回答:

①这个材料中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反映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件?

②根据材料一,史论结合说明中国近代为什么落伍了?

③用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三所讲的内容。

三、问答题

41.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42.在述评戊戌变法历史地位的问题上,有论者认为:“资产阶级改良派所颁布的一系列新政法令,除了一个京师大学堂(即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以外,其余全部推翻。”另有结论认为: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戊戌变法具有特别意义”,为此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其功不可没。”你赞成哪一种说法,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4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试分析说明这次工业革命对当时美国经济、政治、对外扩张、文化诸方面的影响。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

1.D 2.D  3.A 4.D 5.C  6.D 7.A 8.D  9.D 10.B 11.A 12.C 13.C 14.A 15.D 16.C 17.D 18.A 19.C 20.D 21.B 22.A 23.C 24.A 25.B 26.B 27.B 28. C 29.A 30.C 31.A 32.B 33.C 34.B 35.A 36.B 37.D

二、材料解析题:

38.①第一:免除明朝末年正税外征收的辽饷、练饷、剿饷(或三饷)。令各地方官切实关心民间疾苦。第二:对原明朝各州府县地方官归顺者各升一级,令军民各仍其业。对原明朝皇族贵族归顺者,照旧恩养。对地方阶级的隐士贤者,遣人征聘,委以重任。第三:谴责明末农民军的所谓罪行,对崇祯帝以帝王之礼厚葬,令官民人等服丧三日。其政治意图是收买民心,安定社会秩序。②明朝被农民军推翻,清军又战败了明末农民军。清军入主北京,并迅速把势力推向全国 。③清朝初年,竭力克服明末弊政,注重减轻人民负担,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汉族地主阶级采取收买政策,主观上是巩固清政权的需要,但客观上有利于消除民族对立情绪,对封建国家尽快实现社会安定有积极作用。 39. ①为了增加工商业税收, 以解决官俸、军费和宫廷贵族奢侈生活的开支。 ②认为金银是国家富裕的标志;应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使金银流向本国而不外流。 ③保护关税;大力发展本国工商业;积极拓展海外贸易;发展工业,奖励生产。 ④促进了法国工商业的发展;引起国际上的商业竞争和殖民地争夺,导致18世纪一系列商业战争。 40.①反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②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一是受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如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本国反动政府对内独裁对外卖国的政策, 如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无不如此。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内,解放战争未完全结束,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西南、华南和沿海岛屿负隅顽抗,大批特务、土匪也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在国际上,美国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立场,拒绝承认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的方针,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美帝还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威胁我国安全。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我国解放台湾。

三、简答题:

41.目的与性质: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西方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 ,攫取暴利,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历史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西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西方远航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原因:明初贡赐贸易“倍偿其价”,造成重大损耗,缺乏生命力;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航海事业每况愈下。西方为资本原始积累所驱动,远洋航海事业蒸蒸日上。

42.赞成前一种说法的理由: ①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废除了新法,保留了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失败 。②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初步发展,但经济基础薄弱,封建势力强大,顽固派废除新法是必然的。③维新派倡导变法的理论仍然借助儒学,说明他们思想深处有深刻的封建烙印。④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⑤维新派反对社会革命,变法内容甚至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更未触动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 赞成后一种说法的理由: ①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它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巨大。②维新派提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这是爱国的和进步的,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③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进行激烈的论战,展开与封建思想的正在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④维新派提出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体制,倡导西学,要求废除科举制,改革教育制度,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⑤维新派培育人才,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⑥正因为有了维新变法运动,才有后来的清政府被迫实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才有资本阶级掀起的辛亥革命,才得以推翻封建君主政体。⑦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了优胜劣汰的社会进化理论,这一思想成为后来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43.经济方面:①促使美国工业快速增长,新兴工业异军突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②改变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19世纪末,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③资本和生产急剧集中,美国出现垄断组织,更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④使美国国民财富猛烈增长,但贫富鸿沟日益扩大。政治方面:①加速了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使美国成为典型的“托拉期帝国主义。”。②19世纪末,美国两党制成熟起来,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通过两党干预国家政治、经济生活。③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空前高涨,产生了工人组织和工人政党。对外扩张方面:企图凭借经济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对华提出“门户开放”政策;通过美西战争,“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夺取西半球霸权。文化方面:文坛上,新现实主义文学蓬勃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