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训练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落敛,……百姓饥寒冻殍而死者,不可胜数。”这体现了谁的思想?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老子
2.商鞅在秦国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有①其变法符合秦国国情,顺应民意②执行变法非常坚决③秦始皇的支持④没有遇到反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币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商朝时以贝作为货币
B.秦朝的统一货币有两种:黄金和半两钱
C.东汉曾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D.北宋时期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科举考试制度的实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庶族地主的兴起
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
5.对武则天有“政启开元,法宏贞观”的评价,其最主要依据是
A.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
C.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武则天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做官
6.“时方阙守师,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薄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其实质是
A.剥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分裂割据
C.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D.加强中央集权
7.蒙古族能统一先进的中原地区建立元朝并维持统治近百年的根本原因是
A.蒙古族人善于射骑,军事力量强大
B.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统治经验丰富
C.重用“汉人”和“汉法”,适应和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
D.推行民族平等政策
8.“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农民迎接闯王是因为
A.他提出“均田免粮”
B.他彻底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C.他建立了政权,当上了皇帝
D.他是农民领袖
9.《资政新篇》的最大特点是
A.分配土地给农民 B.要求推翻清政府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最先提出学习西方
10.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这体现出洋务运动的实质是
A.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B.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C.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D.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
11.促使西方侵略者掠夺华工更加猖撅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12.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
A.抵抗派与投降派的论争
B.戊戌变法思想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问题与主义之争
1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B.自然经济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C.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优势地位
D.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已不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1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共和国,然而民主政治却难以实现,其根源是
A.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B.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缺乏民主精神
C.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15.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的共同思想是①民权思想②平等思想③达尔文进化论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下图中代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7.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中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
A.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七大、中共十二大
C.瓦窑堡会议、中共十三大
D.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18.200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下列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是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中华民国约法》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④《中国土地法大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和胜利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但结束四川无铁路历史是在
A.一五期间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以来
20.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以求得一致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以求得一致
21.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从本质上反映了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B.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C.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D.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对立
22.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的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的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英国的侵略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的进步②英国的侵略主观上有利于印度的进步③英国的侵略有利于印度的进步,所以英国对印度的侵略不应受谴责④英国的“不自觉的工具”在中国也出现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下列最能体现法国大革命根本任务的措施是
A.判路易十六死刑
B.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C.废除封建义务,卖土地给农民
D.颁布《人权宣言》
24.19世纪晚期,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发展困难重重,原因有①封建残余势力很顽固②自然资源缺乏③国内市场仍未统一④高利贷发达,工业资本缺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亚洲觉醒与亚洲革命风暴相比,其最突出的特点是
A.以农民为主的反封建农民战争
B.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C.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D.无产阶级逐渐成为主力军
26.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是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哈维血液循环学说的建立
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的创立
D.道尔顿科学原子论的建立
27.1929年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不包括
A.结束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时期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根本上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D.各国矛盾激化,造成战争危险
28.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束缚
B.国内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
C.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错误政策和路线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29.20世纪90年代初,南非摆脱种族隔离制度,产生了其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A.曼德拉 B.穆贝基 C.穆加贝 D.甘地
30.我国从新加坡的经济腾飞中得到最大的启示是
A.选择先进的社会制度
B.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C.重视科技和教育
D.坚持政治稳定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32题15分,33题10分,共计3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朝代 | 北方 | 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 | |
西汉 |
| 80.2% |
| 19.8% |
唐代 |
| 56.8% |
| 43.2% |
北宋 |
| 37.1% |
| 62.9 % |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指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四 (南宋)北地称真定府最为繁华富庶,有南人北游归而言曰:“曾不及吴城(即苏州)十之二一。”他州城郭,更荒凉不足取。
──摘自《图书编》卷36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水平?
(2)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至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发展的趋势,并说明原因。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表
项目 | 全国总产量 | 比历史最高产量下降 |
钢铁 | 15石万吨 | 83% |
煤炭 | 3200万吨 | 48% |
粮食 | 1.1亿吨 | 27% |
棉花 | 44.4万吨 | 49% |
材料二 1952年国民经济简表
项目 | 全国总产量 | 比 1949年增加 |
钢铁 | 135万吨 | 754% |
煤炭 | 6649万吨 | 105% |
粮食 | 1.6亿吨 | 49% |
棉花 | 130.4万吨 | 93% |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简表
年份 | 国家财政总收入 | 比上年增长 |
1966年 | 558.7亿元 | 24.4% |
1967年 | 419.4亿元 | -25% |
1968年 | 361.3亿元 | -13.9% |
1973年 | 809.7亿元 | 5.6% |
1975年 | 815.6亿元 |
材料四 1992年国民经济简表
项目 | 全国总产量 | 居世界位次 | 比1949年增加 |
钢铁 | 8000万吨 | 3 | 505倍 |
煤炭 | 11亿吨 | 1 | 34.3倍 |
粮食 | 4.42亿吨 | 1 | 3.3倍 |
棉花 | 452万吨 | 1 | 9倍 |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并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叙述成文有条理,字数在180字左右,不超过200字。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七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地区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到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续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
──摘自《英国经济史稿》
材料二 (十九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布: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摘自《大循环》
材料三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资本输出约有半数投往殖民地。1900年全部国外投资约20亿英镑,这项投资的收入每年达1亿英镑;到1914年,投资数额和收入都增加了一倍。英国在殖民地开设了许多银行,作为盘剥和掠夺的枢纽。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四 早在工业革命准备时期,普鲁士政府组织成立了技术委员会,颁布了专利法。……(19世纪)三十年代末,普鲁士政府制定了铁路法,以加强铁路建设的统一规划、指导和监督。……工业革命初期,德国一方面积极引进英国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努力发展教育,以尽快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国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文盲率降低到欧洲各国的最低水平,还培养出大批像西门子那样的集企业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于一身的优秀人才,获得了发电机、电炉等一系列重大发明。
──摘自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五
项目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美国 |
1870-1913年工 | 1.3倍 | 4.6倍 | 1.9倍 | 8.1倍 |
1913年工业产量 | 3 | 2 | 4 | 1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英国工业增长速度下降的原因。
(3)依据材料四、五,说明德国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4)上述材料所示最终的结果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题13分,35题15分,36题12分,共计40分。
34.我国历史上有统一有分裂,而统一是总趋势。试结合历史事实指出我国古代三次大统一局面形成的标志以及出现统一局面的共同原因。
35.2001年4月3日日本政府通过了由极端右翼势力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该书称:1943年11月日本召集该地区代表汇集东京,召开了大东亚会议。……会议通过了提倡各国独立自主、合作发展经济、消除种族歧视等内容的《大东亚联合宣言》,明确了日本的战争理念。试结合历史事实评价该书所宣称的“日本的战争理念”。
36.概述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主要活动,并指出一战后落空而二战后得逞的原因。
一、选择题
1.C 2.A 3.C 4.A 5.C 6.D 7.C
8.A 9.C 10.C 11.B 12.B 13.A
14.D 15.A 16.B 17.D 18.A 19.A
20.A 21.A 22.D 23.C 24.A 25.B
26.A 27.C 28.C 29.A 30.B
二、材料解析题
31.(1)西汉时期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人力缺乏。
(2)材料二反映了北方人口南迁,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材料三反映了江浙一带已经成为农业高产区,国家赋税仰仗南方。材料四反映了南方的城镇比北方繁华富庶。
(3)趋势: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原因: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32.新中国成立时,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人民政府采取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等措施,1952年经济出现根本性好转。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并涉及经济领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此间,周恩来、邓小平曾主持工作,批判极左思想,调整国民经济,1973、1975年经济一度复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改革开放,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今后在建设中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33.(1)英国进行宗教改革,政治统治相对比较民主;社会局势稳定。(2)大量资本输出国外而国内资本缺乏;对新技术的轻视;既得利益势力的阻挠。(3)政府的重视,引进先进的技术,发展教育,培养技术人才。(4)英德实力的消长,加剧两国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问答题
34.标志:①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②589年隋灭陈,实现统一。③1279年元灭南宋,实现统一。
原因:①人民反对战争,渴望统一。②分裂时期部分地区经济仍有发展,为统一奠定经济基础。③分裂时期仍存在民族交往,民族融合增强,有利于统一。④杰出的人物如秦王赢政、隋朝杨坚、元朝忽必烈等的雄才大略,在统一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⑤三朝统一前都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为统一的实现提供保证。
35.该书宣称日本的战争理念为“提倡各国独立自主、合作发展经济、消除种族歧视”,此种观点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极端荒谬的。1932年日本扶植成立了以溥仪为首的伪满政权,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华北五省沦为其殖民地;1940年扶植汪伪政权,企图吞并整个中国。这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自主。日本在沦陷区强占耕地,掠夺农产品;控制工矿和交通运输业,攫取自然资源;抢占银行,发行伪币,搜刮资财。这使沦陷区的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瘫痪。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学校不得悬挂中国地图,规定日语为必修课,向青少年灌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等谬论。“消除种族歧视”的实质是让中国人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成为其顺从的奴隶。
36.活动:①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十四点原则”和倡导成立国联。②在华盛顿会议上削弱了日本并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③二战后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包括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等。④在亚洲侵略朝鲜、越南,干涉中国等。
一战后落空的原因: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还未达到称霸世界的程度。②英法实力尚存,日本实力的膨胀起到牵制作用。
二战后得逞的原因:①美国综合国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绝对优势。②西欧经济崩溃,实力削弱,工人运动高涨,政局不稳,只得顺从美国。